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 毫秒
1.
目的研究早期胃癌(early gastric cancer,EGC)淋巴结转移的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6月-2005年7月手术治疗101例EGC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16例(16%)伴有淋巴结转移的EGC均为胃下部癌。黏膜下癌淋巴结转移率为28%,黏膜癌为7%(P〈0.05)。微小胃癌未见淋巴结转移,小胃癌淋巴结转移率为5%。直径1.1~2.0cm及〉2.0cm胃癌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15%及28%(P〈0.05)。高分化EGC未见淋巴结转移,中分化及低分化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17%及20%。黏膜癌仅累及N1淋巴结,而黏膜下癌则可转移至N2。结论EGC淋巴结转移主要与肿瘤浸润深度、病灶大小有关。应根据淋巴结转移的风险合理选择EGC术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规律.方法 对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2001年7月至2007年7月期间手术治疗的177例早期胃癌的临床病例资料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本组177例早期胃癌的淋巴结转移率为13%,第一站(N1)和第二站(N2)的转移率分别为13%和3%.单因素分析发现,黏膜内癌和黏膜下癌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3%(3/88)和22%(20/89)(X2=14.222,P<0.01);肿瘤长径小于2cm和2cm以上的胃癌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3%(4/117)和32%(19/60)(X2=27.992,P<0.01);分化型胃癌与未分化型胃癌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4%(3/81)和21%(20/96)(X2=11.402,P=0.001);大体分型I型、Ⅱ型和Ⅲ型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33%(2/6)、8%(7/99)和19%(14/92)(X2=8.172,P=0.014).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肿瘤长径大于2cm(OR=8.408,P<0.01)、侵及黏膜下层(OR=5.926,P=0.009)和未分化型胃癌(OR=4.880,P=0.020)为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与肿瘤浸润深度、肿瘤长径和肿瘤分化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3.
胃癌淋巴结转移规律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胃癌淋巴结转移的规律。方法回顾我院1994年1月至2003年5月间608例胃癌术后病理资料,分析各组淋巴结的转移率,并用二值Logistic回归似然比法分析与第7~9组淋巴结转移相关的因素。结果本组608例中,第3组淋巴结转移率最高,为444%,其次为第15组的432%。第7、8、9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372%、248%和207%,3组综合转移率为375%。与第7~9组淋巴结综合转移密切相关的因素有第1~6组淋巴结综合转移情况和肿瘤的浸润程度(P<005)。第7~9组淋巴结有转移时,预测第1~6组淋巴结有转移的准确率为822%,假阳性率为15%;第7~9组淋巴结无转移时,预测第10~16组淋巴结无转移的准确率为593%,假阳性率为127%。结论第7~9组淋巴结有类似前哨淋巴结的作用,术中病理活检有利于指导胃癌术式的选择。胃下部癌第7~9淋巴结有转移时宜常规清扫第15组淋巴结。  相似文献   

4.
157例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特点及预后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早期胃癌(EGC)临床病理特征和淋巴结转移规律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10月至2005年10月间经手术治疗的157例EGC的临床病理特征和淋巴结转移规律及患者3年、5年的生存率。结果157例EGC患者有22例(14%)伴有淋巴结转移,其中黏膜癌2例(2.4%),仅累及N1淋巴结;黏膜下癌20例(27.0%),除累及N1淋巴结外,有7例同时累及N2淋巴结;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微小胃癌(直径小于或等于0.5cm)者未见有淋巴结转移:直径小于或等于2.0cm和大于2.0cm的胃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6.4%和21.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分化EGC未见淋巴结转移;中分化及低分化EGC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11.1%和20.9%;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9例出现脉管癌栓.其中4例伴淋巴结转移。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大小、分化程度、浸润深度、脉管癌栓均为影响EGC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因素。伴有淋巴结转移的EGC患者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81.6%和79.5%,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者的95.7%和93.2%(P〈0.01)。结论EGC的淋巴结转移主要与肿瘤浸润深度、肿瘤大小、脉管癌栓及肿瘤分化程度密切相关。应根据淋巴结转移的风险合理选择EGC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溶脂法检测直肠癌淋巴结分布和转移规律的临床意义,为直肠癌手术根治范围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用溶脂法对60例直肠癌手术标本检测淋巴结及癌转移结节;并与常规法对40例直肠癌手术标本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溶脂法在60例标本中检出淋巴结2566枚,癌结节56个;常规法在40例标本中检出淋巴结352枚,未检出癌结节;两种方法比较P〈0.01,差异具统计学意义。溶脂法检出5mm以下的淋巴结总数占78.0%,阳性40.1%;5mm及以下的癌结节占59.0%。远端直肠系膜总播散率为13.3%(8/60),播散最远距离达4.5cm。结论 溶脂法是一种精确可靠的淋巴结检出方法,本组检测结果证实直肠癌手术必须遵循全直肠系膜切除(TME)原则。  相似文献   

6.
胃癌淋巴结转移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早期胃癌的淋巴结转移规律,为合理制定手术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1年1月至2010年12月间在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行开腹手术治疗的242例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其淋巴结转移规律,并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结果 242例患者淋巴结转移率为9.1%(22/242),其中黏膜内癌为5.5%(10/182),黏膜下癌为20.0%(12/60).14例患者仅第1站淋巴结转移,4例出现跳跃性转移,4例同时出现第1站和第2站甚至第3站淋巴结转移.第1站淋巴结转移18例,以第7组和第3组转移频次最高,各8例;第2站淋巴结转移7例,局限于第8a组(4例)和第9组(3例);第3站淋巴结转移2例,第4sa组和第16b组各1例.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浸润深度(P=0.003,OR=4.386,95%CI:1.656~11.617)和有无脉管瘤栓(P=0.002,OR=13.621,95%CI:2.711~68.447)是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早期胃癌的淋巴结转移与肿瘤浸润深度和脉管瘤栓密切相关;术前和术中正确评估早期胃癌的淋巴结转移状态对于手术方案的合理制订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早期胃癌(EGC)的临床病理特征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以及淋巴结转移对EGC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对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安庆医院2010年10月—2018年12月手术治疗的186例EGC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86例EGC患者中,17例(9.1%)出现区域淋巴结转移。单因素分析显示,黏膜下癌(T1b)患者淋巴结转移率高于黏膜内癌患者(T1a)(15.1%vs. 4.2%,χ~2=5.177,P=0.023);病灶最大径2cm患者淋巴结转移率高于病灶最大径≤2cm患者(14.3%vs. 5.5%,χ~2=4.190,P=0.041);伴有脉管浸润患者淋巴结转移率高于无脉管浸润患者(50.0%vs. 6.8%,χ~2=21.247,P=0.000);总淋巴结清扫≥15枚患者淋巴结转移率高于淋巴结清扫15枚患者(12.5%vs. 0,χ~2=6.879,P=0.009);患者性别、年龄、肿瘤部位、大体类型、分化程度、手术方式与淋巴结转移均无明显关系(均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伴有脉管浸润是EGC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RR=6.886,95%CI=1.399~33.898,P=0.018)。173例(93.0%)患者具有完整随访资料,随访时间2~95个月。全组EGC患者3、5年累计生存率分别为96.1%、92.4%,其中无淋巴结转移患者分别为97.1%、95.5%,有淋巴结转移患者分别87.5%、65.6%,尽管前生存率优于后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478,P=0.115)。结论:黏膜下层浸润、病灶最大径2cm、伴有脉管浸润的EGC患者有更高的区域淋巴结转移风险,因此对EGC要进行规范的淋巴结清扫以准确的判断术后病理分期及决定后续治疗。淋巴结转移对EGC患者预后的影响还需进一步的长期随访研究确定。  相似文献   

9.
影响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多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早期胃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病理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至2008年6月间行D2手术的369例早期胃癌患者的病例资料,对其年龄、性别、肿瘤位置、肿瘤大小、浸润深度、脉管瘤栓、肿瘤大体类型和分化程度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进行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结果影响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主要因素有患者的性别、肿瘤大小、浸润深度、脉管瘤栓和肿瘤分化类型,其中肿瘤大小和浸润深度是主要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结论对早期胃癌患者,手术方案的选择需综合患者肿瘤大小、浸润深度、脉管瘤栓、分化程度和性别等因素来制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家族在早期胃癌中的表达及探讨其与早期胃癌血管增生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97例早期胃癌VEGF家族的表达及肿瘤血管计数,并将其家族表达与肿瘤部位、组织学类型、组织浸润及淋巴结转移等进行相关分析。结果VEGF家族的表达与肿瘤部位及组织学类型无关(P>0.05)。VEGF-A和C的表达与胃壁静脉浸润、淋巴管浸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在浸润阳性或淋巴结转移阳性肿瘤中,VEGF-A和C表达阳性率较高(P<0.05)。VEGF-C表达阳性肿瘤多位于黏膜下(P<0.05)。VEGF-A、B、C与微血管计数有关,阳性表达肿瘤内血管计数明显增多(P<0.05)。多变量分析显示,VEGF-C表达是影响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因素。结论术前对肿瘤组织进行VEGF-C的检测有助早期胃癌术式的选择及术后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11.
胃癌孤立性淋巴结转移的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胃癌孤立性淋巴结转移的规律及其临床价值。方法 分析49例孤立性胃癌淋巴结转移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比较跳跃性转移与非跳跃性转移两组之间的临床病理及预后的差别。结果 本组孤立性淋巴结转移率为13 5%,跳跃性转移发生率为4 4%。非跳跃性转移组33例,以第3、6组常见;跳跃性转移组16例,以第7组常见。位于第二站者14例,位于第三站者2例(均为第12组)。与非跳跃式转移组相比,跳跃式转移与肿瘤浸润全层(χ2 =5 08,P=0 016)以及肿瘤大小(t=2 215,P=0 032 )均有显著相关性。两组复发率和生存率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胃癌孤立性淋巴结转移以胃周为主。跳跃式转移与肿瘤浸润全层及肿瘤大小有关,以胃左动脉周围淋巴结多见。D2 根治术加第12组淋巴结清扫有利于预防跳跃性转移灶的残留。  相似文献   

12.
前哨淋巴结导航手术在早期胃癌治疗中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早期胃癌(EGC)在前哨淋巴结(SLN)导航下行缩小手术的可行性和临床意义.方法 将确诊的39例EGC患者随机分为SLN导航组(20例)和常规手术组(19例).导航组联用专利蓝和99m>Tc标记的硫胶体进行SLN活检,对17例SLN术中冰冻病理阴性的EGC行缩小的D0-D1病灶局部切除或胃部分切除术,余3例因SLN阳性行常规D2根治术.传统手术组19例均行D2根治术.计算SLN诊断EGC淋巴结转移情况的准确率和假阴性率,比较两组的手术情况、术后康复和1、3年无瘤生存率.结果 SLN检测成功率为100%(20/20),平均检出SLN 2.2个/例,由SLN诊断胃癌区域淋巴结转移状况的准确性为95%(19/20),假阴性率为5%(1/20).与22例传统手术相比,17例缩小手术在不降低术后无瘤生存率的前提下,显著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术中出血量,加快了术后康复的速度,减少了手术并发症.结论 SLN活检可准确判断EGC的区域淋巴结转移情况,对SLN转移阴性的EGC病例行缩小的限制性手术既可保证根治效果又能获得微创益处.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进展期胃癌的淋巴结转移规律,为其淋巴结切除范围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3年5月一2013年8月行根治性切除手术的进展期胃癌36例,记录每例患者的淋巴结数目,计算淋巴结总数和平均值,计算总体淋巴结转移率以及分组淋巴结转移率。结果36例手术标本共检出淋巴结1401枚(16~107枚/例),平均(38.92±21.56)枚/例。36例中,淋巴结转移26例,总体淋巴结转移率为72%;其中,Nos.8p和Nos.12p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14%和11%。远端胃D2切除组淋巴结转移率为67%,Nos.1淋巴结无转移(0),Nos.3~9和Nos.11~12淋巴结转移率为8%~42%;全胃D2切除组淋巴结转移率为83%,Nos.1~11淋巴结转移率为17%~58%,Nos.12淋巴结转移率为8%(1/12)。结论进展期胃癌的淋巴结转移有明显规律,有助于指导淋巴结切除范围。  相似文献   

14.
N0期食管癌术后早期复发与淋巴结微转移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 探讨病理诊断区域淋巴结无转移癌 (pN0 期 )食管癌根治切除后早期复发与淋巴结微转移的相关性。 方法 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 ,对 4 3例pN0 期食管鳞癌患者 16 6枚根治手术后病理诊断阴性 (pN0 )区域淋巴结的黏蛋白 1(MUC1)基因mRNA进行检测 ,诊断淋巴结微转移。术后 1年内对患者进行随访复查 ,监测肿瘤的早期复发 ,比较 pN0 淋巴结MUC1基因mRNA表达与否的肿瘤患者复发率差别。 结果  18例患者 (42 % )的 2 6枚 (15 7% )淋巴结检测到MUC1基因mRNA的表达 ,诊断为淋巴结微转移 ,TNM分期由Ⅰ~ⅡA 期上调为ⅡB~Ⅲ期 ;12例患者肿瘤复发 ,其中淋巴结微转移者 9例 ,无转移者 3例 ,两者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校正 χ2 =5 7,P <0 0 5 )。 结论 pN0 期患者手术后肿瘤的早期复发与淋巴结微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