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抗内毒素治疗的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
内毒素即脂多糖(LPS)是革兰氏阴性(D^-)杆菌细胞外膜的主要成分,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细菌死后或快速生长时释放出来,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致病原。它通过LPS结合蛋白(LBP)和CD14系统介导作用于细胞,尤其是单核/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然后经过一系列细胞内信号转导系统诱导细胞分泌  相似文献   

4.
抗内毒素IgY-F(ab)2鉴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史政荣  张雅萍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5,15(13):1952-1954,1957
目的 研究抗内毒素IgY用胃蛋白酶切后提取的F(ab)2片段,对其理化特性进行研究。方法 将抗内毒素igY用胃蛋白酶切后提取igY—F(ab)2段,光密度法测抗内毒素IgY—F(ab)2浓度和含量、ELISA检测抗内毒素IgY—F(ab)2效价,SDS-聚内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其分子量及纯度,免疫印迹法(Wescem—blotting)测定其特异性。结果 抗内毒素IgY—F(ab)2含量为1.04mg/mL蛋黄液,效价为1:25600,纯度为90%。分子量为24KD,与鸡血清中的IgG有相同的抗原性。结论抗内毒素IgY—F(ab)2产量大、效价高、特异性强。  相似文献   

5.
经典的内毒素致热作用的实验方法效果不显著,_且易造成家兔的腹泻,难以达到预期的实验教学目的。为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对此实验进行了改良,即以大肠杆菌代替南寒杆菌制备内毒素,并将制备方法、  相似文献   

6.
板蓝根抗内毒素作用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1%板蓝根氯仿提取物溶液(药液)有抗大肠杆菌(E.Coli)O111B4内毒素(内毒素)作用。家兔热原法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药液2ml/kg+内毒素40EU/kg)、阳性对照组(内毒素40EU/kg)、阴性对照组(药液2ml/kg)平均升温分别为0.08,0.77,0.10℃。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内毒素结构形态,发现经药液作用后的内毒素由链状变为片状。鲎试验法证实,该药液稀释32倍仍有抗内毒素作用。  相似文献   

7.
注入内毒素后家兔体温及血浆内毒素水平动态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2001,30(2):129-130,133
  相似文献   

8.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病所致内毒素血症86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中内毒素持续存在可使肝细胞损伤加重,内毒素血症引起多脏器损伤已达共识。本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对86例慢性肝病所致内毒素血症患者治疗观察6周。结果:内毒素血症治疗组有效率为83%,对照组为5%。  相似文献   

9.
10.
介绍了内毒素血症的特点和生物学效应,并从抗生素、抗内毒素抗体、炎性因子拮抗剂的应用、传统中医药治疗及血液净化等方面简述了治疗内毒素血症的方法,并对血液净化法治疗内毒素血症的广阔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内毒素的来源结构和生物活性及中药对内毒素血症的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内毒素有多种生物活性,进入人体血液可造成内毒素血症(ETM),而引起许多严重疾病。筛选研究治疗内毒素类疾病的有效药物是当今医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猕猴实验性内毒素休克过程中,前炎症细胞因子与抗炎性细胞因子血浆水平的变化规律。方法:采用静脉注射细菌内毒素(LPS)制成内毒素休克模型。用人细胞因子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试剂盒,测定2.8mg/kg内毒素注射后0、80、160min时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12(IL-12)p40/p70的改变。结果:TNF-α、IL-10在80min时,内毒素休克组显著高于对照组,但在160min时则降至与对照组相当的水平,而IL-10水平降低;IL-1β、IL-12p40/p70在80min时水平升高不明显,而在160min时则内毒素休克组水平升高十分明显,结论:用人细胞因子酶ELISA试剂盒检测猕猴血浆中细胞因子是可行的,4种细胞因子的时间变化规律与其他动物模型中基本一致,IL-10水平低的原因可能是人的试剂盒对猕猴IL-10敏感性低所致。  相似文献   

13.
胡泽华  王琳琳 《医学综述》2009,15(7):1047-1050
内毒素进入血液后形成内毒素血症。内毒素对肝脏损伤的机制可分为直接和间接两方面的作用;直接作用主要是通过对肝脏能量代谢和微循环的影响实现的,间接作用主要是通过诱导炎性介质的产生和释放来介导肝损伤。本文就内毒素血症肝损伤机制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疾病患者血浆内毒素的含量及内毒素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用鲎试剂定量动态比浊法检测患者和健康对照者血浆内毒素含量,对其血浆内毒素平均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50例正常人血浆内毒素含量为(3.29±1.82)pg/ml,54例肝硬化患者内毒素阳性率为48.1%,平均内毒素含量为75.02pg/ml。31例发热、6例白血病、16例支气管肺炎、42例肺癌、9例肝炎和10例肝癌患者组血浆内毒素阳性率分别为67.7%、66.7%、68.8%、100%、31.6%和60.0%,内毒素平均值分别为73.47、29.47、239.45、259.42、8.69和17.34pg/ml,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除支气管肺炎和肝炎组外,均有显著性差异。不同肝病之间及肺炎和肺癌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检测血浆内毒素含量有助于早期判断感染性疾病及是否存在内毒素血症,有利于临床尽早诊治疾病。  相似文献   

15.
从细菌内毒素累加的性质看全面质量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海燕 《中国现代医生》2007,45(9S):102-103
经过近几十年的研究,已证明细菌内毒素与人类许多疾病密切相关,它是革兰氏阴性菌感染病死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人体可以承受的内毒素限量是1!g/㎏,当超过该限量时,就会引起热原反应。细菌污染与内毒素含量及热原发生率呈正相关,因此在与输液相关产品的制备过程及输液操作中,加强各个环节全方位的全面质量管理,减少细菌内毒素在人体内的累加及开展细菌内毒素的定量检查,对减少热原反应等一系列内毒素引起的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内毒素激活内皮细胞的信号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8,自引:3,他引:25  
目前,尽管抗生素被广泛应用,并且有重症监护的支持,感染和中毒性休克(septicshock)仍然是住院病人,特别是创伤、烧伤和术后病人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其死亡率高达35%~60%[1]。其中革兰阴性(G-)菌感染导致的中毒性休克是这类病人死亡的主要...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CCl4所致中晚期硬化大鼠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程度及肝组织内毒症的分布。材料与方法 采用鲎三肽基质法测定腹主动脉及门静脉血浆内毒素含量;同时,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肝硬化组织内毒素的分布进行观察。结果 CCl4所致肝硬化动物血浆内毒素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尤以动脉内毒素含量增加而显著;同时,大部分肝脏组织呈内毒素染色阳性,内毒性主要分布于变性之肝细胞浆内,呈中度阳性染色。结论 CCl4所致肝硬化伴  相似文献   

18.
注入内毒素后家兔体温及血浆内毒素水平动态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注入内毒素后家兔体温的变化及血浆内毒素浓度变化的动态过程,为内毒素血症的干预治疗提供实验依据.经家兔注射内毒素5μg/kg建立内毒素血症动物模型,以体温计动态测定家兔肛温变化,采用EDS-99内毒素定量测试系统检测不同时相血浆内毒素水平,发现注入内毒素后0.5h体温值明显升高,此后各时相与正常组比较均有明显的差异(P<0.05),于48h始恢复正常.血浆内毒素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于注射后24h和72h两次出现高峰值(369.17±93.75)EU/ml、(301.53±69.65)EU/ml,于168h自然恢复至正常水平(0.73±0.35)EU/ml.结果表明注入内毒素后48h内体温呈持续增高,表现为发热反应;外源性内毒素在家兔体内自然清除率缓慢,代谢周期约1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板蓝根、双黄连、清开灵等8种中药注射剂的体外抗内毒素作用。方法:注射剂经稀释后取0.2mL与内毒素0.2mL(1EU/mL)温孵,然后利用鲎试剂定量测定内毒素含量,计算各注射剂对内毒素的清除率,比较不同注射剂的抗内毒素作用。结果:双黄连粉针剂、清开灵注射液、板蓝根注射液、穿琥宁注射液和鱼腥草注射液都有明显的体外抗内毒素作用,其中双黄连、清开灵和板蓝根的抗内毒素作用最强,稀释2500倍仍能够清除70%以上的内毒素;穿琥宁、鱼腥草和鱼金注射液其次;复方大青叶注射液和抗腮腺炎注射液的体外抗内毒素作用较弱。结论:在清热解毒中药中寻找抗内毒素作用的制剂将有一定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0.
内毒素与慢性肾脏疾病的关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毒素即脂多糖(LPS)是革兰氏阴性(D-)杆菌细胞外膜的主要成分,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细菌死后或快速生长时释放出来,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致病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