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盆腔静脉瘀血综合征的防治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盆腔瘀血综合征是一个以盆腔静脉曲张淤血为病理基础,以慢性盆腔疼痛为主要症状的临床综合征。是妇科病中较难治愈的病种之一,常见于25—40岁的已婚妇女。患者常因慢性下腹疼痛多次就诊,是困扰婚育女性的一大难题。虽然已有很多报道治疗盆腔瘀血综合征的方法,但效果都不太理想。尤其是重症患者在治疗上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做好预防盆腔瘀血综合征的宣教工作和轻症患者的治疗工作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先天性静脉曲张性骨肥大综合征(osteohypertro-phic vail Jose syndrome),又称Klippel-Trenaunay-Weber综合征,简称KTS。1900年由法国医生Klippel和Trenaunay首先描述的一组临床综合征,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疾病,临床累及软组织、骨骼、血管等多器官病变[1],90%侵及四肢,尤以下肢为重[2]。  相似文献   

3.
彩超对100例下肢静脉曲张症的病因诊断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冰飞  李美光 《安徽医学》2004,25(2):122-124
目的 探讨彩超在诊断下肢静脉曲张症原因中的价值。方法 对 10 0例临床疑诊下肢静脉曲张症的患肢静脉血管进行探测 ,并追踪扫查髂静脉 ,必要时扫查下腔静脉 ,对引起下肢静脉曲张的不同病因的超声特征进行分析 ,并与X线造影对照或随访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DVT ) 3 6例 ;原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PDVI) 2 1例 ;布加氏综合征 (BCS) 5例 ;先天性髂静脉受压综合征 (Cockett综合征 ) 2例 ;左位下腔静脉 (IVC)畸形 1例 ;单纯下肢静脉曲张 3 5例。结论 与临床物理诊断及X线造影相比较 ,彩超无创、简便、安全、可靠 ,是理想的血管病变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精索静脉曲张与慢性前列腺炎综合征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泌尿外科就诊的88例慢性前列腺炎综合征患者为观察组,选择同期86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对2组的精索静脉曲张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静脉曲张发生率为59.1%,远高于对照组的33.7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索静脉曲张和慢性前列腺炎综合征具有密切的关系,两者具有相互促进作用,对两者关系的研究有助于进一步促进治疗。  相似文献   

5.
王为 《中国民康医学》2007,19(12):416-416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Klippd—Treamunay综合征(KTS)的方法及效果。方法:KTS12例均为静脉型,术前均行双下肢静脉造影显示深静脉通畅,无缺如或阻塞。4例下肢外侧单纯静脉曲张行曲张静脉剥脱术及分支结扎术,8例静脉弥漫扩张者行大小隐静脉高位结扎加曲张静脉切除及交通支结扎术。应用驱血带和止血带的方法。结果:术后随访3个月-3年,曲张静脉全部消失,无复发,肢体酸胀、疼痛消失,无肢体肿胀及坏死。结论:深静脉功能正常或轻中度异常的静脉型KTS,行曲张静脉剥脱分支结扎术,大小隐静脉高位结扎局部浅静脉切除交通支结扎,并应用驱血带和止血带方法可减轻症状,取得比较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6.
2004年4月—2009年4月,我院采用腹腔镜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治疗精索静脉曲张160例,随访6—24个月,疗效确切。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peutz—Jeghers综合征(下称p—J综合征),尚有称黑色素斑—胃肠道多发性息肉综合征等。是一种少见的遗传性疾病,临床  相似文献   

8.
<正> 预激综合征于1930年由Wolff—Parkinsos—While三人首先报道,故称吾—巴—怀综合征,简称W—P—W综合征。后来发现其发生机制是由于房室旁路传导,一部分心肌预先激动所致,而改名为预激综合征。现将我院1976年4月~1982年12月门诊及住院病人中的60例典型预激综合征的心电图改变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9.
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后 ,约 5 0 %~ 70 %的患者会发生再出血 ,其死亡率达 3 0—70 % ,传统预防再出血的降低门脉压 (PHT)药物主要有β—受体阻滞剂 ,硝基血管扩张剂 ,钙离子拮抗剂等。本研究目的目即为观察复方丹参联合心得安预防肝硬化再出血的疗效。1 资料与方法1 .1 研究对象均为我院消化科l 996— 2 0 0 1年 5月收治的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EVB)住院患者 ,诊断依据为肝功能、胃镜、超声波及临床表现。 62例患者中男性 40例 ,女性 2 2例 ,年龄 2 0— 65岁 ,平均 47岁。按照肝功能child分级 ,A级 2 0例 ,B级 3 0例 ,…  相似文献   

10.
大隐静脉曲张术后恢复不良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隐静脉曲张术后恢复不良的原因。方法回顾收治的36例术后恢复不良的病例,经检查发现布加氏综合征4例、cockett综合征1例、下肢远端小的动静脉瘘2例、大隐静脉主干仍存在14例、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症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例、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严重不全13例。结果对原发病的处理后症状均得到改善。结论从术前的诊断、术中的操作、术后的管理和指导均会出现导致大隐静脉曲张术后恢复不良的因素。为减少患者不必要的痛苦,临床医师应该对该病更深入的了解和分析,更详细的与患者沟通和指导。  相似文献   

11.
格林—巴利综合征是临床上较常见的以周围神经脱髓鞘改变为主的瘫痪性疾病。世界各地、各年龄均有发病。在我国北方地区,本病在发病年龄、发病季节及地区分布等方面与西方经典的格林—巴利综合征有所不同,但其电生理学、临床表现及病理学特征等基本符合经典的格林—巴利综合征以周围神经脱髓鞘为主的特点,故所谓的“中国软瘫综合征”或“AMAN”并非一个疾病实体,而是格林—巴利综合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检测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巾缺血修饰白蛋白(IMA)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表达,探讨两者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早期诊断巾的价值,以积累经验,指导临床工作:方法选取我院诊治的145例冠脉综合征患者作为观察组,100例正常体检成人作为对照组,检测血清中IMA和hs—CRP的含量,探讨联合检测的临床价值。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中IMA和hs—CRP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IMA的表达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早期不同时间的表达不同,联合检测IMA和hs—CRP有助于提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早期诊断的敏感性与特异性。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早期血清巾IMA和hs—CRP高表达,而IMA高表达是急性冠脉综合征超早期信号,联合检测IMA和hs—CRP对早期诊断急性冠脉综合征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韦格纳氏肉芽肿病(Wegener's granulomatosis),又称肉芽肿—动脉炎—肾小球肾炎综合征;过敏性反应性肉芽肿病综合征;Kinger氏综合征或动脉炎—肺—肾病变综合征。好发于20~50岁。本病国内似不多见,以早期侵犯上呼吸道。是以呼吸道坏死性肉芽肿,全身播散性血管炎和灶性肾小球肾炎为特征的变态反应性疾病。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静脉腔内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疗效。方法分析23例(25条患肢)下肢静脉曲张患者采用Domier 940nm激光治疗仪(功率13—20W)以连续发射模式治疗的效果及近期随访结果。结果该组患者术后恢复良好,静脉曲张消失,溃疡愈合,未发现明显并发症,术后平均住院4.52天(4—11天)。经随访3—16个月,无复发。结论静脉腔内激光治疗术安全、有效、操作简便,较传统手术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15.
下颌—面部—眼—颅骨发育不良综合征自1948年起以多种病名报道过。1960年称之为Hallormann—Streiff氏综合征,1961年又有报告称为Terancosis氏综合征的。1965年起统一称为DYSCEPHALIA MANDIBULO—OCULO—FACIALIS。现将我院所见一例报道如下。 女,11岁。因自幼视力差就诊于眼科  相似文献   

16.
盆腔静脉曲张症 (pelvicvarico cele ,PV)是以盆腔内子宫静脉丛、输卵管系膜静脉丛迂曲扩张为特征 ,伴有下腹疼痛及月经失调等临床表现的一组综合征〔1〕,是育龄妇女的常见病之一。X线盆腔静脉造影是诊断PV的可靠方法 ,但有创伤性。常采用的经腹或经阴道超声检查 ,诊断的正确性有限。本文总结了经手术证实的PV患者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 (CD FI)检查结果 ,探讨其在PV诊断中的价值。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3 0例均为本院 2 0 0 1年妇科手术患者 ,年龄 2 5~ 5 0岁 ,平均 3 6.0± 6.4岁。均有不同程度…  相似文献   

17.
《疑难病杂志》2008,7(6):346-346
本征系指因心血管疾病引起左侧声带麻痹,出现声音嘶哑的一组综合征。本征可见于儿童、婴儿及成人,男女均可发病。本征首先由Ortner(1897)描述,故称Ortner综合征,又称心脏—声带综合征或心脏肥大—喉麻痹综合征。  相似文献   

18.
静脉曲张综合征,即静脉曲张症候群,系指由于静脉曲张引起的多种继发性损害。其中包括肢体水肿、色素沉着、皮炎或湿疹、皮肤溃疡、血栓性静脉炎、淋巴管炎乃至淋巴水肿及皮肤感染等合并发生时的总称。瘀积性皮炎为好发于老年人的皮肤病之一,是静脉曲张综合征中晚期的皮肤表现。[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段三莲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11):1373-1374
目的探讨预防和减少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发生的方法。方法对照2002年9月—2003年9月33例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2005年9月—2006年9月94例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与2010年9月—2011年9月135例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发生情况,分析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发生率升高的原因。结果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发生原因主要有患者相关疾病知识缺乏,经济困难,未进行或按时进行产前检查。结论做好健康教育是预防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关键,健康教育要面向基层,走进农村,走进贫困山区。  相似文献   

20.
Laurence—Moon—Biedl氏综合征是以视网膜色素变性,多指(趾),智力低下,肥胖和生殖器机能不足为特征的遗传性疾病。1886年,Laurence和Moon首先报告,后来Bardet和Biedl对本病作了完整的描述,确立为Laurence—Moon—Biedl氏综合征。国内吴厚章1954年首先报告,以后有张福星等先后对本综合征作了报告,最近我院遇到一例Laurence—Moon—Biedl氏综合征,特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