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明确老年人的的瓣膜病因诊断,减少误诊。方法:收集资料较完整的老年人心瓣膜病变患36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老年人退行性心瓣膜病多易误诊为风湿性、先天心、感染性心内膜炎、乳头肌功能不全等疾病,结论:老年人心脏瓣膜病变的病因不同,治疗原则有所不同,正确诊断,防止误诊,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2.
退行性主动脉瓣狭窄(Degenerative calcific aortic stenosis,DCAS)是与年龄正相关的以瓣膜内大量钙质沉积为特征的老年人最常见心脏瓣膜病变,可引起瓣膜钙化性狭窄及关闭不全,严重时引起心脏血流动力学改变,  相似文献   

3.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变20例冠状动脉造影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分析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变的冠状动脉造影,研究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变有无冠状动脉器质性病变,材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近十年来20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变的冠状动脉造影资料,与同期40例正常人冠状动脉造影的冠状动脉进行测量并做了比较。结果:经过冠状动脉造影分析,20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变均无冠状动脉狭窄,且冠状劝脉直径均在正常或稍超出正常范围。结论: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变少见合并冠心病改变。  相似文献   

4.
老年人退行性心脏瓣膜病8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包括二尖瓣环钙化和主动脉瓣钙化,是心脏瓣膜纤维层的退行性病变及钙盐沉积的结果,是心脏老化的特征之一。随着超声心动图的临床应用,大大提高了本病的检出率,其发病率呈越来越高的趋势。我们收集了近4年来60岁以上老年人的二维超声心动图(2-DE)结果,结合临床,以分析退行性瓣膜病变对患者的影响。1临床资科1.1一般来料:1992年10月~1996年10月经2-DE检查的60岁以上老年组病人,同一病例如做多次检查只选1次,共520例,男376例,女144例。检出老年退行性瓣膜病变86例,检出率16.54%,其中主动脉瓣病变78例…  相似文献   

5.
老年人二尖瓣病变的超声检查南京林业大学医院(210037)杨炳如本文报告24例老年人心脏瓣膜病变的超声检查所见。24例患者,男16例,妇8例,年龄45~84岁,平均62.5岁。24例中伴发心绞痛7例,高血压性心脏病6例,风湿性联合瓣膜病4例,糖尿病3...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非瓣膜病性房颤(NVAF)与脑梗塞临床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689例脑梗塞患,其中经心脏彩超证实无瓣膜病变、心电监护或心电图检查发生AF112例,占16.3%(AF组)。未发生AF577例(NAF组)。结果:AF组意识障碍、偏瘫、偏身感觉障碍较NAF组严重,两比较有显性差异(P<0.01),失语与两眼凝视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AF组大面积脑梗塞发生率高、病死率高(P<0.01)。NAF组小灶性脑梗塞发生率高(P<0.01)。结论:非瓣膜病性房颤(NVAF)是脑梗塞独立重要的危险因素。提示老年人发生AF后及早控制,预防性治疗,可以减少脑栓塞发生。  相似文献   

7.
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310例的超声心动图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的发生率明显增加,其主要表现为瓣膜出现钙化和增厚,引起瓣膜功能障碍,最终导致心脏结构改变和心脏功能受损,使患者生活质量下降。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可以明显提高对老年人心脏瓣膜退行性病变的检出率,明确病变程度,为临床治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8.
郭亚莉  张红 《临床医学》2006,26(4):63-63
目的探讨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心脏瓣膜发生退行性变的超声所见及临床意义。方法对300例患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心律失常等的50~85岁老年患者进行心脏彩色多普勒检查,观察其心脏瓣膜钙化情况。结果检出的109例患者老年瓣膜钙化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高。结论彩色多普勒是诊断老年人退行性心脏瓣膜病的最佳首选方法,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应用超声心动图对542例60岁以上患者进行心脏检查,观察老年人心脏瓣膜的退行性病变。并结合临床,探讨其诊断问题。超声心动图取胸骨旁左室长轴切面、二尖瓣及主动脉根部短轴切面、心尖四腔切面等,同时相应的显示M型图象。根据老年心脏瓣膜退行性病变的特点,认为超声心动图诊断可分五种  相似文献   

10.
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senilc degenrative heart valvular disease,SDHVD)是老年人(60岁以上)常见的瓣膜病变,又称为老年钙化性心瓣膜病或老年性心瓣膜病,本病大多数是在正常瓣膜基础上,随年龄增长,瓣膜产生老化、退行性变和钙质沉积所致,临床上以主动脉瓣和二尖瓣及其瓣环最常受累,可导致瓣膜狭窄和/或关闭不全,它是引起老年人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和猝死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原发心脏疾病并心源性脑梗死的临床特点。方法分析行心内直视手术的69例原发心脏疾病并心源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记录原发心脏疾病种类、末次心源性脑梗死发生至实施心脏手术的时间以及治疗、随访结果。结果本组心脏瓣膜病37例,感染性心内膜炎19例,心脏黏液瘤7例,黏液瘤综合征1例,冠心病合并左心室室壁瘤5例;手术治愈66例,死亡3例,其中末次心源性脑梗死发生2个月内手术者22例,死亡2例,2个月后手术者47例,死亡1例;术后随访(38.7±13.1)个月,无新增死亡病例和再次脑梗死发生。结论心源性脑梗死其原发心脏疾病种类多样,心脏手术时机需视心脏病变情况及脑梗死严重程度而决定;及时诊断和治疗原发心脏疾病是预防再次或多次脑梗死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风湿性心脏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病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及造影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例患者均为二尖瓣病变,其中4例合并心房纤颤。心电图显示前壁心肌梗死3例,下壁心肌梗死2例。合并其他部位栓塞者1(脑栓塞)。4例患者进行了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其中1例提示为冠脉栓塞,3例提示为粥样硬化性冠脉病变。结论风湿性心脏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的病因可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也可为血栓栓塞。血栓栓塞导致急性心肌梗死者常有心房纤颤等血栓好发因素,急性期造影常表现为冠脉闭塞,有时可见栓塞征象。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造影则多显示多支病变。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估B型钠尿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利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100例急性脑梗死合并心衰患者血浆BNP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分析,并绘制出血浆BNP的工作特征(ROC)曲线,找出诊断急性脑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最佳临界点。结果急性脑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组血浆BNP水平显著高于单纯急性脑梗死组(P〈0.01)及正常组(P〈0.01);BNP作为诊断急性脑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临界点为299pg/mL,此时灵敏度为81.8%,特异度为83.5%,ROC曲线下的面积是0.888。结论血清BNP是一个判断急性脑梗死是否合并心力衰竭较为可靠的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4.
背景:心脏瓣膜置换或成形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的选择已成为目前治疗冠状动脉粥样化性心脏病合并心脏瓣膜病的发展趋势。目的:回顾性总结51例心脏瓣膜替换或成形同时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同期施行心脏瓣膜置换或成形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患者51例临床资料,共移植旁路血管109支,同时行主动脉瓣置换10例,二尖瓣置换14例,二尖瓣置换联合三尖瓣成形8例,主动脉瓣联合二尖瓣双瓣置换4例,主动脉瓣、二尖瓣双瓣联合三尖瓣成形3例,二尖瓣成形7例,二尖瓣成形联合三尖瓣成形5例。结果与结论:置换生物瓣膜者9例,机械瓣膜者31例,二尖瓣成形11例,三尖瓣成形16例;共移植旁路血管109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平均搭桥(1.92±0.73)支;术后30 d内死亡4例。47例顺利出院,其中2例失访,45例随访3-48个月,1例半年后脑梗死,1例于术后1年多死于心脏功能不全,存活的43例心功能改善明显,均可进行一般的生活与活动。综合分析得出彻底解除瓣膜病变,充分保障心肌再血管化,保护心肌,尽量缩短主动脉阻断时间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循环酶法检测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在高血压、冠心病、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首先收集我院确诊的各50例高血压患者、冠心病患者、脑梗死患者及50名健康体检者的血清标本。采用循环酶法在贝克曼全自动生化仪AU5800上测定血清Hcy浓度。结果高血压、冠心病、脑梗死3组患者血清Hcy水平分别为(18.55±11.54)μmol/L、(24.37±10.49)μmol/L、(17.10±8.46)μmol/L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Hcy水平[(9.52±2.24)μmol/L](P〈0.01);冠心病组比脑梗死组患者血清Hcy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环酶法检测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对高血压、冠心病、脑梗死患者的诊断、治疗、疗效观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小鼠脑梗死神经源性心脏损害机制。方法建立小鼠脑梗死模型(n=30),分别于脑梗死后24、72、120 h处死小鼠,每次10只,处死前,使用预冷注射器从小鼠颈动脉采血1 mL。处死后,立即取出心脏,储存于-70℃液氮中。测定其血浆和心脏组织中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及血浆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以假手术组小鼠30只作为对照。结果脑梗死组24、721、20 h血浆和心肌组织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以及血浆CK-MB水平均高于假手术组,差异有显著性(t=2.32-2.64,P〈0.05)。脑梗死组血浆及心肌组织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水平72 h最高,24 h次之,120 h最低,差异有显著意义(F=3.02-3.72,q=3.02-6.42,P〈0.05)。脑梗死组24、721、20 h血浆CK-MB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假手术组血浆和心肌组织各检测指标24、72、120 h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血浆和心肌组织中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升高可能是导致小鼠缺血性脑卒中神经源性心脏损害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脑梗死的临床特点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脑梗死的临床特点。方法:急性心肌梗死住院857例分成并发脑梗死组和无脑梗死组,对其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结果:并发脑梗死组平均肌酸激酶峰值、心尖部梗死、心源性休克、心律失常,均高于无脑梗死组(P<0.05),并发脑梗死组病死率高于无脑梗死组(P<0.01)。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后并发脑梗死与上述因素有关,溶栓及综合防治可减少脑梗死发生率,从而降低急性心肌梗死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8.
脑梗死急性期合并心衰血压调控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脑梗死急性期合并心衰血压调控的标准及方法。方法收集100例发病在24h内的急性脑梗死合并心力衰竭(心功能Ⅱ-Ⅳ级)的患者资料,并随机分为硝普钠治疗组和对照组。全部患者在入院时均进行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TCD检查。两组患者的发病年龄、血压增高程度、神经功能缺损评分、TCD改变以及心衰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心功能Ⅱ级患者血压控制对心衰有益,但却严重影响脑血流灌注。与对照组相比脑血流动力学受损明显。心功能Ⅲ-Ⅳ级患者经合理控制血压,心功能改善后脑血流灌注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结论脑梗死急性期合并心衰合理调控血压,无论对心功能的改善抑或脑血流动力学和神经系统临床症状的好转都是十分有益的。  相似文献   

19.
短暂脑缺血发作患者的微栓子监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监测短暂脑缺血发作(TIA)患者大脑中动脉微栓子的出现频率,了解其发病机制,确定缺血性卒中的高危人群。方法:应用德国EMETC-4040型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仪对43例发病12天以内的颈动脉系统TIA患者进行微栓子监测,监测前常规测定颅内外各血管的血流狭窄、频谱形态及声频,以确定有无血管狭窄及狭窄部位。在病灶侧大脑中动脉的主干或于狭窄远端进行监测。监测时间每次30~60分钟。结果:34例TIA患者中发现栓子者2例占5.88%,其中一例为大脑中动脉狭窄,另一例为修复性心脏瓣膜病患者。5例有颈部血管狭窄,17例颅内血管狭窄。2例进展为脑梗塞者均未测到微栓子。结论:颅内血管狭窄的TIA患者,动脉灌注损伤引起的低灌流状态在其发病机制中可能起到重要作用,而栓塞机制为次要原因。此外,大脑中动脉主干狭窄造成的局部血流紊乱,也给栓子监测带来困难。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冠心病、脑梗死、糖尿病患者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和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关系,对三个病种的MTHFR基因型进行分析。方法收集120例冠心病,214例脑梗死,112例糖尿病患者及98例健康体检者标本,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MTHFRC677T基因,采用酶循环法检测血浆Hcy,比较四组MTHFRC677T基因多态性及血浆Hcy的差异。结果(1)MTHFR基因型在冠心病,脑梗死和糖尿病组与健康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70);(2)MTHFR基因频率在冠心病,脑梗死和糖尿病组与健康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21);(3)冠心病组和脑梗死组的MTHFR基因TT型患者的Hcy水平远远高于CC型和CT型患者(F=6.212,P=0.003;F=44. 362,P=0.000)。结论不同病种间MTHFR基因型和基因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冠心病组和脑梗死组MTHFR基因TT型患者Hcy水平则远远高于CC型和CT型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