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3.
4.
本文报告100例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股骨颈高位骨折的体会。着重讨论了该手术适应症、注意事项及并发症。年老,体弱和需早期离床锻炼的段骨颈高位骨折以及伴有粉碎、移位者适于该手术,对陈旧性股骨颈骨折不连或股骨头已缺血坏死者,疗效亦满意。但该手术毕竟是一种“非生理性”手术,且并发症较多,因此,掌握好手术适应症甚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老年股骨颈骨折的股骨头改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以青年人股骨头为对照,对2周内新鲜老年股骨颈骨折的股骨头标本进行骨矿含量、酶及细胞因子检测和组织形态定量分析,以研究老年人易发股骨颈骨折的原因,并探讨骨质疏松的发生机制。一、对象与方法1.标本来源:老年人股骨头标本取自老年股颈骨骨折病人,共11例,男4例,女7例;年龄60~77岁[平均(69.4±5.5)岁]。本组均因外伤致股骨颈骨折,排除代谢性骨病及局部肿瘤和感染。于骨折后2周内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青年人股骨头标本为对照组,取自严重外伤致迅速死亡者4例,外伤性髋关节离断2例,共6例,男5例…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高龄股骨颈骨折应用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3例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行骨水泥固定的国产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根据Harris评分法和X线资料评定其疗效。结果本组63例均成功完成手术,术中无血管神经损伤。术后无切口感染和关节脱位,无围术期死亡。术后随访10~42(15.3±2.1)个月。术后合并肺部感染6例,泌尿系感染5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3例,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2例,脑梗死1例。X线片检查显示髋关节间隙变窄11例,假体轻度内翻5例,出现假体下沉3例,骨水泥周围<2 mm的透亮带2例。根据Harris评分法评定,优22例,良26例,中12例,差3例,优良率76.19%。结论应用骨水泥固定的双极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股骨转子间骨折为老年人常见骨折,多伴严重的骨质疏松症,随着社会老龄化,其发生率有逐渐上升趋势。动力髋螺钉(DHS)由于能对骨折端进行加压,目前临床较常用。然而,许多学者认为DHS螺钉可导致严重并发症,如股骨头穿孔、头切割、螺钉过度滑动导致的术后移位、骨不愈、患肢的短缩及疼痛。在不稳定性骨折,其失败率达10%~16%。自2000年6月至2002年12月,笔者在总结采用DHS治疗失败的基础上,改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问不稳定骨折32例,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采用骨水泥型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疗效。方法:采用骨水泥型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30例,男12例,女18例;年龄80~93岁,平均85.5岁。骨折按Evan’s分类,Ⅱ型4例,Ⅲa型17例,Ⅲb型6例,Ⅳ型3例。结果:所有病例均顺利渡过围手术期,无感染、人工关节脱住、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发生,30例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6—36个月,平均12个月,Harris’评分,优21例,良5例,可4例,优良率86.7%。结论:应用骨水泥型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可早期下床活动,明显改善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疗效满意。是一种良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股骨头Pipkin IV型骨折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2019年4月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骨科收治的15例股骨头Pipkin IV型骨折患者资料,其中男性11例,女性4例;年龄27~70岁,平均50.3岁;道路交通伤7例,高处坠落伤4例,重物砸伤4例;损伤严重度评分(ISS)19~53分,平均31.2分;将股骨头Pipkin IV型骨折纳入浮髋损伤范畴,以浮髋损伤救治理念为指导,按照损害控制原则对患者进行分期救治,优先处理危及生命的合并损伤,对不稳定骨折进行临时固定,急诊闭合复位髋关节后脱位,尽早消除浮髋状态,维持生命体征平稳.股骨头骨折:非手术治疗1例,骨块切除2例,螺钉固定12例;髋臼骨折:非手术治疗1例,螺钉固定1例,钢板固定13例.手术治疗优先处理股骨头骨折并尽早给予关节解剖复位坚强固定.采用Letournel推荐标准和Thompson-Epstein临床和影像学评价标准评价骨折复位质量,根据Majeed评价标准评价髋关节功能.结果 15例均行手术治疗,受伤至手术时间5~13d,平均7.3d,手术时间105~286min,平均122.4min;出血量450~1020mL,平均635.2mL.13例(86.67%,13/15)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2~86个月,平均34.4个月.Thompson-Epstein临床和影像学评价标准:优10例,良1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84.6%;Majeed髋关节功能评分(91.04±2.89)分,优10例,良1例,可2例,优良率84.62%(11/13).结论 股骨头Pipkin IV型骨折常由高能量损伤引起,其与浮髋损伤在致伤机制等诸多方面高度一致,在浮髋损伤救治理念指导下对股骨头Pipkin IV型骨折进行诊断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1.
12.
13.
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双动头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及手术特点。方法 2001年1月~2010年1月收治52例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采取双动头人工股骨头置换。按Evans分型法:Ⅲ型23例,Ⅳ型17例,Ⅴ型12例。结果 50例出院后通过门诊获得随访,时间12~110个月,平均34个月。围手术期发生全身并发症11例,住院期间无死亡病例,院外死亡2例;手术局部并发症7例,包括大腿疼痛4例,骨折延迟愈合1例,髋关节脱位1例,伤口浅表感染1例。无假体松动、假体周围感染、移位骨化或神经血管损伤。结论双动头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适用于70岁以上患者,在围手术期应尽可能纠正全身各器官及系统功能异常,保留小转子并重建股骨距,从而改善了假体周围生物力学,对降低手术风险、减少全身和局部并发症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人工股骨头置换术(FHR)与动力髋螺钉(DHS)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3例75岁以上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选择FHR或DHS内固定,其中采用FHR治疗21例,DHS治疗22例。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地时间、Harris评分、术后并发症、死亡率。结果随访6~20个月,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FHR组在术后下地时间、Harris评分方面与DHS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具有允许术后早期负重、功能恢复满意和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是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较理想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回顾分析老年骨质疏松性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人工股骨头置换、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内固定的疗效。方法 66例股骨骨质疏松性转子间粉碎骨折的老年患者分别行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31例和PFNA内固定35例,比较两组平均手术时间、围手术期平均出血量、平均患肢完全负重时间,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术后随访12~27个月,平均21个月。结果人工股骨头置换组平均手术时间(60±16)min,围手术期平均出血量500ml,平均患肢完全负重时间6d。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优28例,良3例,差0例;优良率100%,平均住院费用(38846±5329.6)元。PFNA组平均手术时间(79±13)min,围手术期平均出血量514ml,平均患肢完全负重时间32d。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优25例,良6例,差4例;优良率88.6%,平均住院费用(36126±6316.6)元。手术时间、平均负重时间、Harris评分两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围手术期出血量和平均住院费用比较无显著差异(P0.01)。结论两种方式均能很好地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但人工股骨头在术后髋部疼痛缓解、早期下床、功能锻炼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6.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高龄患者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自2006年6月~2009年12月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44例,42例获得随访,进行回顾性研究,采用Harris评分进行评定。结果 44例都顺利通过手术,住院期间无死亡病例,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9.2个月,髋关节功能接近或恢复到受伤前水平,生活可自理,2例于出院后5个月、11个月死于其他疾病。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是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较好选择。 相似文献
17.
This case report documents the clinical, radiographic, and histologic findings in a 69-year-old obese man, who had subchondral
insufficiency fracture both in the femoral head and medial femoral condyle. On plain radiographs, both lesions underwent subchondral
collapse. Magnetic resonance images of the left hip showed a bone marrow edema pattern with associated low-intensity band
on T1-weighted images, which was convex to the articular surface. The histopathologic findings in the hip and knee were characterized
by the presence of a subchondral fracture with associated callus and granulation tissue along both sides of a fracture line.
There was no evidence of antecedent osteonecrosis. To our knowledge, this is the first case report to describe the multiple
occurrence of collapsed subchondral insufficiency fracture.
Received: 22 May 1999 Revision requested: 5 August 1999 Revision received: 13 September 1999 Accepted: 15 September 1999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股骨重建钉治疗股骨干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的效果,并探讨相关注意事项。方法应用该方法治疗股骨干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15例。结果 15例患者平均随访16个月,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骨折平均愈合时间:股骨颈骨折5个月,股骨干骨折6个月。无髓内钉及锁钉断裂、股骨头坏死、感染及脂肪栓塞,关节功能活动正常。结论采用闭合复位或有限切开复位、股骨重建钉固定治疗股骨干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可减少对骨折端血运的破坏,减少出血,减少对患者的损伤,有利于骨折的愈合,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的进展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临床上最常见的骨折之一,老年人多发。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方法,文献报道较多。保守治疗时间长,并发症多,死亡率较高;手术治疗能使骨折得以良好复位,牢固固定,早期功能锻炼,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尽快恢复功能。因此,股骨粗隆间骨折首选手术治疗。本文对近年来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