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采用卡托普利联合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1月~2017年11月我院收治的144例EH患者,随机分组进行对照研究,对照组(72例)予以卡托普利治疗,观察组(72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对比两组总有效率、舒张压(DBP)、收缩压(SBP)、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44%,高于对照组81.94%(P0.05);两组治疗后DBP、SB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DBP、SBP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1.11%与对照组6.94%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EH采用卡托普利联合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可降低患者血压水平,安全可靠,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探讨联合用药在原发性高血压治疗中的应用。选取收治的8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厄贝沙坦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氢氯噻嗪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5%(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舒张压(DBP)、收缩压(SBP)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厄贝沙坦联合氢氯噻嗪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降压降脂联合治疗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动脉僵硬度的影响.方法 纳入轻、中度老年高血压患者216例,给予双氢克尿噻( 25 mg/d)作为基础治疗,2周后随机分为4组,每组54例,分别为强化降压降脂组(双氢克尿噻25 mg/d,坎地沙坦8 mg/d,瑞舒伐他汀10 mg/d)、强化降压组(双氢克尿噻25 mg/d,坎地沙坦8 mg/d)、降压降脂组(双氢克尿噻25 mg/d,瑞舒伐他汀10 mg/d)和对照组(双氢克尿噻25 mg/d).治疗12个月后比较4组测量血压(BP)、血生化、颈桡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crPWV)的变化.结果 治疗12个月后,4组SBP、DBP、PP、crPWV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其中降压降脂联合治疗对降低老年高血压患者SBP、DBP、PP、CrPWV存在交互作用,F值分别为40.765、4.869、24.829和53.149,P值均<0.05.结论 降压联合降脂治疗能显著降低老年高血压患者的颈桡脉搏波传导速度,改善动脉僵硬度,优于单一降压或降脂治疗. 相似文献
4.
5.
目的评价卡托普利和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30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成三组,分别观察三组治疗前后所有参与者血压心率的变化。结果监测血压显示联合治疗组的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与其他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硝苯地平缓释片组降压与卡托普利组无差异,三组在调整心率稳定方面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卡托普利加硝苯地平缓释片联合应用治疗高血压的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小,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7.
目的:观察硝苯地平缓释片联合卡托普利治疗中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文将90例中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硝苯地平缓释片):口服硝苯地平缓释片10mg,每日2次,疗程4周;B组(硝苯地平缓释片 卡托普利):口服硝苯地平缓释片10mg,每日2次,加卡托普利片12.5mg,每日3次,疗程4周。结果:B组降压疗效比A组降压疗效显著提高。结论:硝苯地平缓释片联合卡托普利治疗中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与单独使用硝苯地平缓释片可使治疗效果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8.
我院地处青藏高原格尔木市,海拔2 808 m,年平均大气压538 mm Hg,氧分压113 mm Hg,气温4℃;平均相对湿度为34%。笔者在临床中发现,老年人由于强烈的、反复的、长期的外界刺激,造成大脑皮质功能紊乱,失去了对血管的正常调节而发病。本文对高原地区老年高血压的临床特点及治疗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10.
11.
目的探讨放松疗法对稳定手术麻醉前非高血压患者血压的作用。方法选择100例手术麻醉前血压升高的非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实施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放松疗法。干预30 min后测量患者的血压并比较两组患者高血压治疗效果的差异。结果实施放松疗法后,实验组高血压治疗有效率为86.0%高于对照组的64.0%,两组比较,χ2=6.453,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非高血压患者出现手术麻醉前紧张性血压升高时,实施放松疗法可有效维持血压稳定,有助于麻醉及手术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2.
高原高血压24h动态血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高原高血压24h动态血压变化.方法应用美国Spacelabs90207动态血压监测仪观察了60例高原高血压24h动态血压并与年龄、性别相匹配的60例高血压病(EH)患者进行比较.结果高原高血压患者24h血压节律与EH基本相同,两组患者夜间血压水平均明显下降,但高原高血压以DBP增高为著;高原高血压患者与EH患者24h血压曲线白昼(600~2200)及夜间(2200~600)曲线均呈重叠、交叉状态.结论凡移居高原前血压正常,移居高原后血压持续增高,能除外原发和继发性高血压,24h动态血压监测显示血压波动曲线呈长柄杓型,且以DBP增高为著,提示为高原高血压.返回平原后血压能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3.
高海拔地区红细胞增多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和心脏重构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高海拔地区红细胞增多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和心脏重构的影响。方法319例住院高血压患者按红细胞是否增多分为红细胞正常组和红细胞增多组,比较两组血压水平、左心房、左心室结构的变化以及左心房和左心室重构的发生率。结果红细胞增多组患者舒张压(DBP)水平高于红细胞正常组患者,(101±16)mmHg vs(97±15)mmHg(P〈O.05);收缩压和脉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红细胞增多组患者左心房前后径、舒张末室间隔厚度和舒张末左心室后壁厚度与红细胞正常组比较明显升高,(33.98±6.82)mm vs(32.24±5.31)mm、(12.71±1.76)mmvs(12.03±1.80)mm和(11.92±1.69)mm vs(10.83±1.66)mm(P〈0.05或〈0.01);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红细胞增多组患者左心房扩大和左心室肥厚(LVH)罹患率显著高于红细胞正常组(27.5%vs17.1%和83.5%vs64.8%)(P〈0.05或〈0.01);而左心室扩大的罹患率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高海拔地区红细胞增多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DBP有显著的影响,并且能促进心脏重构的发生,进一步探讨干预红细胞增多的方法对高海拔地区原发性高血压血压控制以及延缓或改善心脏重构的发生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运动疗法对高血压病患者2年随访观察影响 总被引:5,自引:5,他引:5
阎艳丽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2,6(21):3276-3277
目的探讨运动疗法在高血压病康复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136例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70例),对照组(66例),进行临床对照分析。两组均接受药物治疗,研究组同时加入运动疗法。运动前及运动后2个月、4个月、6个月分别观察患者的血压、用药情况、随访两年内并发症。结果研究组于运动后平均收缩压与舒张压均有明显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停药率与减量服药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运动疗法加药物疗法较单纯药物疗法在减低血压、改善症状、减少用药、降低并发症等方面均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不同血压昼夜节律性对高血压病时主动脉重构的影响。方法对64例1.2级高血压病患者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并以二维超声检测主动脉重构指标,对比动态血压昼夜节律呈杓型和非杓型的高血压病患者主动脉重构的差异及程度,同时以36例正常血压者作对照。结果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的非杓型组患者与正常血压对照组相比,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面积增大,内膜中层厚度,腔径比值及内膜中层面积,管腔面积比值显著增高;主动脉还有管腔内径及面积增大,脉搏波速度明显增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协方差分析校正可能的影响后,差异的显著性仍然存在。讨论高血压病时,血压昼夜节律异常可能加重主动脉重构的程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服用长效钙拮抗剂左旋氨氯地平对老年高血压患者降压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108例2级以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左旋氨氯地平早晨服药组(A组)和晚间服药组(B组),药物治疗前后分别进行诊室血压和动态血压监测的检查.[结果]①两组患者的诊室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均明显降低(P〈0.05),两组之间诊室血压下降差值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动态血压监测结果显示早晨服药和晚间服药均能降低24 h平均收缩压(24hSBP)、24 h平均舒张压(24hDBP)、白昼平均收缩压(dSBP)、白昼舒张压(dDBP)、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和夜间舒张压(nDB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晚间服药组患者24hSBP和nSBP明显低于早晨服药组患者(P〈0.05).[结论]早晨或晚间服用长效钙拮抗剂均能有效降低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值,晚间服药组患者能更有效的降低夜间血压. 相似文献
17.
18.
李晓慧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4)
目的研究个体化延续护理在老年高血压患者治疗中血压的控制及不良事件预防效果。方法选取120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给予个体化延续护理,比较2组患者护理前后血压的控制情况、护理后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前,观察组患者的收缩压(148.9±8.5)mm Hg、舒张压(97.6±5.2)mm Hg与对照组患者的收缩压(149.5±8.2)mm Hg、舒张压(98.6±5.8)mm Hg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BP和RP得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护理后观察组患者PF、GH、SF、VT、MH、RE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总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个体化延续护理治疗老年高血压患者,其血压控制表现良好,能达到不良事件预防的效果,具有显著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力量性有氧训练的降压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力量性有氧运动对原发性高血压者血压控制及锻炼依从性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5年7月本院心血管科收治的9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观察组采取力量性有氧运动方案,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运动方法。比较两组患者血压、运动依从性、降压药服用量变化。结果运动1个月及3个月,两组患者舒张压差异无统计(P0.05),观察组收缩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锻炼坚持率达84.29%,对照组坚持率为62.7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运动12周后,观察组有33%患者服药量减少1/3,有20.83%减半,对照组有16.67%患者服药量减少1/3,有6.25%减半,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力量性有氧运动进行锻炼能有效控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提高运动依从性。 相似文献
20.
不同时间服用阿司匹林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小板功能及血压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服用阿司匹林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小板功能和血压的影响。方法60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常规治疗组(氨氯地平510mg)、阿司匹林Ⅰ组(氨氯地平+阿司匹林100mg,早晨顿服)和阿司匹林Ⅱ组(氨氯地平+阿司匹林100mg,睡前顿服),疗程4周。治疗前后测定血压、血小板聚集率、血浆中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及血栓素B2水平。结果3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治疗后上述观测指标均明显降低(P<0.05或0.01),阿司匹林Ⅰ、Ⅱ两组血小板聚集率、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及血栓素B2降低幅度大于常规治疗组(P<0.05),但血压降低幅度与常规治疗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阿司匹林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小板功能的影响与用药时间无关,对血压无影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