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评价药物洗脱支架治疗冠脉无保护左主干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1年1月完成的65例无保护左主干病变药物洗脱支架置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65例无保护左主干病变患者全部成功置入支架,住院期间无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术后6个月冠脉造影随访28例(43.1%),其中2例发生再狭窄,再狭窄率7.1%;3年电话随访54例(83.1%),其中8例患者心绞痛复发(14.8%);2例(3.7%)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余均无症状生存,3年生存率为100%。结论:药物洗脱支架治疗经选择的冠脉无保护左主干病变是安全可行的,有较理想的近期和中期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回顾性分析无保护左主干病变患者使用雷帕霉素洗脱支架(DES)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CABG)治疗的中、远期疗效,并探讨应用SYNTAX SCORE来评估病变风险与临床事件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回顾性收集了176例无保护左主干病变患者,其中CABG组80例,PCI-DES组96例。收集患者的基本情况、左主干病变特点及SYNTAX评分、CABG和PCI手术情况,随访患者术后3年的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的发生率。结果:术后3年随访,PCI-DES组与CABG组的MACCE发生率及无MACCE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PCI组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率(TVR)明显高于CABG组(P<0.05)。用SYNTAX SCORE把PCI-DES和CABG两组患者分为高积分组(≥30.0)和低积分组(<30.0):高积分组,术后3年PCI-DES亚组MACCE事件发生率高于CABG亚组(23.53%∶18.05%,P<0.05),无MACCE事件生存率低于CABG亚组(51.47%∶70.83%,P<0.05)。低积分组,术后3年MACCE事件发生率CABG亚组高于PCI-DES亚组(12.50%∶7.14%,P>0.05),而无MACCE事件生存率低于PCI-DES亚组(75.00%∶82.14%,P<0.05)。结论:PCI-DES与CABG治疗无保护左主干病变患者总体疗效相似。用SYNTAX SCORE指导无保护左主干病变血管重建方式的选择有重要价值,但在不同的患者人群中,仍应结合临床特征和冠状动脉病变特点选择恰当的血运重建术。  相似文献   

3.
刘伶  林英忠  王风  徐广马  袁军  黄宗燕 《内科》2010,5(5):498-499
目的评价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无保护左主干分叉病变的近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无保护左主干分叉病变择期行PCI的28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置入药物洗脱支架,置入单支架12例,双支架16例。术后每2周或1个月门诊复查1次,8~12个月行冠状动脉造影复查。结果 28例PCI均取得成功,16例置入双支架的患者均成功进行球囊对吻扩张。所有病例术后达TIMI3级血流,住院期间无严重不良心脏事件,术后随访20~30个月,6个月内有4例再次出现心绞痛症状,冠状动脉造影复查显示支架内再狭窄3例(10.71%),随访期内死亡1例。结论经选择的无保护左主干分叉病变PCI即刻成功率高,有较好的近、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国产西罗莫司药物洗脱支架(Partner支架)在无保护左主干病变介入治疗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入选42例无保护左主干病变患者,选择Partner支架完成左主干介入治疗。术后采用门诊随访、电话随访和住院随访,观察即刻及近期疗效,记录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结果42例无保护左主干病变全部成功置入支架。其中,左主干开口及体部病变14例患者中,采用直接支架置入术4例,行球囊预扩张后置入支架10例;左主干远端分叉病变28例患者中,采用主支支架加边支架术8例,经典Crush技术17例,Mini-Crush技术3例。42例患者,术中1例未完成最后对吻技术,术后3个月发生支架内再狭窄,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2.4%)。结论国产Partner支架治疗无保护左主干病变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无保护左主干(ULMCA)冠心病患者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 方法 收集2017年9月~2019年12月于西京医院心内科成功行PCI术的UMLCA患者(n=74)入院时的临床基本特征,随访术后不良事件(全因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临床驱动的再次血运重建),通过测评SF-12量表和西雅图心绞痛量表,比较PCI术前术后生活质量的改变。 结果 男性患者61例(82%),并发高血压病41例(55%),糖尿病22例(30%),吸烟史25例(34%),体质量指数24(23, 27) kg/m2。造影结果中冠状动脉左主干的狭窄程度(68±16)%、Gensini评分(140±43)分。左主干开口部位病变44例(60%),并发三支冠脉血管病变70例(95%),植入支架总长度为88(47,113)mm,手术持续时间为178 (108.270) min,造影剂使用量为300(195,400)ml。PCI术后电话随访(平均5.06月),全因死亡3例(4%);临床驱动的再次血运重建4例(6%)。经过单因素分析提示患者年龄每增加1岁,术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发生率增加1.15倍。两个量表均显示ULMCA病变患者的术后评分在各个维度上都比术前高(P<0. 05,P < 0. 01)。 结论 PCI治疗可改善ULMCA病变冠心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一直是左主干病变的首选治疗,关于高龄左主干病变但不宜行CABG治疗的患者临床研究较少。本研究针对这一特殊人群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后的临床情况进行随访。方法:入选年龄≥75岁不宜行CABG治疗的无保护左主干病变患者,随访患者的临床终点事件,死亡、心源性死亡、心肌梗死及靶血管重建。结果:研究共入选115例高龄左主干病变患者。平均年龄(78.3±2.6)岁,平均Syntax评分和Euroscore评分为(29.3±6.1)和(7.8±4.2),随访总病死率是9.5%,心源性死亡、心肌梗死及靶血管重建率分别为7%,6.1%及6.1%,MACCE事件发生率为16.5%。男性和慢性肾功能不全与全因死亡显著相关。结论:PCI治疗为高龄不宜行CABG治疗的左主干患者提供了α-选择。男性和慢性肾功能不全与全因死亡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7.
无保护左主干病变经皮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无保护左主干病变经皮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PCI)的近期、中期疗效.方法 经SYNTAX评分选择后,对19例中危、低危无保护左主干病变(ULMCA)患者行介入治疗,观察住院期间严重并发症情况以及12月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发生率.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即刻成功率100%,术中无严重并发症,术后TIMI血流3级,住院期间无MACE事件发生,随访3个月~18个月,未发现急性心肌梗死,死亡病例,所有患者心绞痛症状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左室射血分数提高6%~11%,平均9.4%.3例患者在随访期间有心绞痛发作,但经冠脉造影检查支架内血流通畅,无支架内再狭窄.结论 经选择的无保护左主干病变PCI治疗是可行的,安全的,可取得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Endeavor支架治疗选择性冠心病无保护左主干病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006年9月至2008年1月,共84例经选择的冠心病无保护左主干病变患者,年龄37~78岁,平均(59.6±14)岁,其中男性60例(71%),有糖尿病者24(29%),左主干狭窄均≥75%,均接受Endeavor支架治疗,随访12个月,随访终点指标:不良心脏事件(MACE)率、靶血管重建(TVR)率,支架血栓发生率。结果:84例患者介入治疗均获得成功,共植入Endeavor支架148枚。其中左主干开口部狭窄8例(10.4%,8/84),体部狭窄12例(12.5%,12/84),远端分叉部位狭窄64例(76.2%,64/84)。64例远端分叉部位狭窄患者均使用分步Crush技术处理主支和边支。所有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缓解或消失,12个月MACE率为7.1%,TVR率为7.1%,支架血栓发生率为0%。结论:Endeavor支架介入治疗冠心病无保护左主干病变安全有效,近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无保护左主干冠状动脉(UPLMCA)病变患者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9月2013年8月完成的32例行PCI治疗的UPLMCA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2例UPLMCA病变患者中非分叉病变11例,分叉病变21例;所有患者均接受了支架植入术,其中单支架23例,单支架+球囊对吻5例,双支架4例;术中发生迷走反射和边支闭塞致小面积心肌梗死各1例,另1例(SYNTAX评分为37分)于PCI术后4 d死于支架内亚急性血栓形成;出院后随访5~51(22±13)个月,随访率100%,随访期间死亡1例(3%)、发现再狭窄后行靶血管重建3例(9%);住院期间及随访期间总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19%(6/32)。结论:经选择的UPLMCA病变患者行PCI安全可行,近、中期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无保护左主干病变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2004年3月至2006年9月,分别经桡动脉(36例)或股动脉(51例)途径完成87例无保护左主干病变患者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并观察不同入路介入治疗左主干病变的成功率、手术操作时间、造影剂用量、术后并发症以及临床随访期间发生严重心脏不良事件(MAcE)的情况.结果 在37例选择经桡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中仅1例患者因术中出现桡动脉痉挛而改为股动脉途径,桡动脉介入治疗的手术成功率为97.3%,两组患者完成手术的操作时间(59.2±15.0 mm比56.9±22.3 min)和造影剂用量(216±33 mL比205±41 mL)无明显差异,但经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患者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0)明显低于股动脉介入治疗患者(3.9%);临床随访6个月,仅1例股动脉介入治疗组患者死亡,分别有1例经桡动脉介入患者和2例经股动脉介入治疗患者随访期间接受了靶病变血运重建(TLR)治疗,随访期间总MACE的发生率桡动脉组为3.1%,股动脉组患者为5.7%,两组患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相比于股动脉途径,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无保护左主干病变具有同样的临床效果,而且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要明显低于股动脉途径的介入治疗.  相似文献   

11.
老年人无保护左主干病变经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途径PCI在老年人无保护左主干病变(UPLMT)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65岁以上的UPLMT患者28例择期行PCI,其中开口部6例,体部4例,分叉部18例,所有患者均置入药物洗脱支架。术后每半个月或1个月门诊复查1次,其中19例患者3~6个月行冠状动脉造影复查。结果28例患者PCI均取得成功,术后达TIMI3级血流,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脏事件1例,冠状动脉造影复查显示,支架内再狭窄1例(5.3%),再次行PCI。术后平均随访(18.6±2.7)个月,随访1年内无死亡。结论选择性经桡动脉老年UPLMT患者行PCI即刻成功率高,其近中期疗效可以被接受。  相似文献   

12.
目的:回顾性总结29例冠状动脉造影发现为无保护左主干开口及体部狭窄病例的冠脉介入治疗(PCI)资料,以探讨手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术前给予常规药物治疗,经桡动脉途径行PCI,观察桡动脉穿刺成功率、PCI即刻成功率、手术时间、支架扩张时间和扩张压力、住院期间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出院前心绞痛发作情况评估及术前心电图(ECG)特点分析。结果:29例患者桡动脉穿刺成功率和PCI即刻成功率均为100%,手术时间25~50(38±8)min,支架扩张时间3~7(5±1.3)s,支架扩张压力14~20(16.0±1.9)atm(1atm=101.325kPa),住院期间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前臂肿胀3例,术后心绞痛显著缓解。术前胸痛发作时ECG特点:典型"左主干"心电图17例,胸前导联ST-T改变者10例,间歇性左束支阻滞2例。结论:经桡动脉途径对无保护左主干开口和体部病变行PCI治疗,成功率高,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无保护左主干病变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近、远期疗效。方法解放军总医院2001年12月~2006年8月接受PCI的77例左主干病变的病例资料,2006年8月对上述患者进行随访,包括造影及电话随访。结果即刻成功率100%,无严重术中并发症,住院期间无死亡。术后随访0.5~54(12.95±10.31)个月,其中1例术后6个月行冠状动脉CT检查,支架内无狭窄;20例患者进行了冠状动脉造影检查,1例术后30天出现支架内亚急性血栓;10例分别在1~12个月造影时显示支架内再狭窄,其中4例发生在左主干支架内,其余再狭窄均发生在分叉远端,并分别进行了处理。其余患者进行了电话随访,1例复发心绞痛,接受药物治疗。结论对经过选择的无保护左主干病变患者进行支架置入是可行和安全的,并有良好的近、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药物洗脱支架治疗经选择冠心病无保护左主干病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003年1月~2005年6月间,共有48例经选择的冠心病患者,年龄39~81岁,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无保护左主干病变(左主干狭窄均≥75%)行介入治疗置入药物洗脱支架。结果48例患者介入治疗均获得成功,共置入药物洗脱支架75枚(51 Cypher,18 Taxus,6 Firebird)。其中左主干开口部狭窄5例(10.4%,5/48),体部狭窄6例(12.5%,6/48),远端分叉部位狭窄37例(77.1%,37/48)。37例远端分叉部位狭窄患者中,主支支架加边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10例,双支架术27例,最后成功对吻球囊扩张30例(81.1%,30/37)。所有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缓解或消失,住院及6个月随访期间无严重心血管事件发生,43例患者术后6个月行冠状动脉造影随访,2例患者再狭窄(均为分叉病变)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冠状动脉造影随访率89.6%,再狭窄率4.7%。结论药物洗脱支架介入治疗冠心病无保护左主干病变安全有效,近中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高龄(≥75岁)冠心病(CAD)患者冠脉介入治疗(PCI)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分析2005年5月至2009年10月在我科行PCI治疗的年龄≥75岁的冠心病患者(72例)与<75岁冠心病患者(68例)的临床和冠脉介入治疗特点、PCI即刻成功率及并发症、通过电话和/或门诊随访PCI术后1年内心脑血管事件及出血事件的发生。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PCI安全性的主要预测因素。结果年龄≥75岁组三支病变,弥漫及钙化病变高于年龄<75岁组(P<0.05);病变部位2组无明显差异;置入支架数较年龄<75岁组少,手术即刻成功率无明显差异。住院期间心绞痛复发、亚急性支架血栓、造影剂肾损害、长期随访主要出血并发症、脑卒中2组比较无明显差异;年龄≥75岁组发生心因性病死率增高(5.5%)。多因素分析LVEF是心因性死亡的独立预测因子(OR=0.911,95%可信区间0.868~0.954,P=0.032)。结论高龄(年龄≥75岁)冠心病患者接受冠脉介入治疗相对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Although great interest exists in the relative efficacy of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 (CABG) versus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 for the treatment of unprotected left main coronary artery stenosis, data comparing the 2 strategies are scant. Furthermore, no comparison has ever been performed between CABG and drug-eluting stents in this setting. From January 2002 to June 2005, 154 patients with unprotected left main coronary artery stenosis underwent CABG and 157 underwent PCI. Ninety-four patients received a drug-eluting stent in the left main artery. After a median follow-up of 430 days, the rate of mortality,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nd target lesion revascularization was 12.3%, 4.5%, and 2.6%, respectively, in the CABG group and 13.4%, 8.3%, and 25.5%, respectively, in the PCI group (death and myocardial infarction p = NS, target lesion revascularization p = 0.0001). Although patients treated with drug-eluting stents had a 25% relative risk reduction in the rate of death, myocardial infarction, and target lesion revascularization compared with patients treated with bare stents, event-free survival was still better for patients treated with CABG. In the multivariate analysis, age >or=70 years, New York Heart Association classes III and IV,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 and peripheral vascular disease were the only independent predictors of mortality. In conclusion, our results have indicated that at long-term follow-up no difference exists in the rate of mortality and myocardial infarction between PCI and CABG for the treatment of unprotected left main coronary artery stenosis. However, the rate of target lesion revascularization was higher in the PCI group.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无保护左主干病变 (UPLMT)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的近、远期疗效。方法 自 1992年 12月至 2 0 0 2年 12月期间 ,对 174例UPLMT行PCI,其中定向斑块旋切术 (DCA) 12 1例 ,支架术 5 3例。其中 85例被列为不能耐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CABG)或外科手术高危。术后半年内每月至少门诊复查一次 ,以后定期随诊、电话随访。术后 3、6、12月行冠状动脉造影复查。结果 PCI术均获血管造影成功。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脏事件 (MACE) 16例 (9 2 % ) ,15 8例 (90 8% )获操作成功。术后半年随访发现死亡 17例 (9 8% ) ;其中心源性死亡 8例 (4 6 % ) ,均发生于不能耐受CABG或外科手术高危组。半年内有 15 2例患者接受冠状动脉造影复查 ,其中有 36例 (2 3 7% )行血管重建。Kaplan Meier生存分析显示 :PCI术后 1年、3年生存率 (免于死亡 )分别为 89 7%、84 5 % ,术后 1年、3年免于心脏事件的生存率分别为 6 3 8%、5 7 5 %。结论 对UPLMT ,尤其是开口部、体部病变 ,PCI的近期疗效可以接受 ,但术后主要心脏事件 (如血管重建、心肌梗死、死亡等 )有待进一步减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