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了解里民人部分遗传性状的分布特征。方法:在知情情况下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贵州关岭县610名里民人(男性300人,女性310人)的发质、达尔文结节、门齿类型、唇厚、下颏类型、通贯纹和指甲类型7项人类学特征进行形态学观察。结果:里民人硬发质、达尔文结节、铲形门齿、厚唇、下颏前突、通贯纹、长形指甲出现率分别为54.4%、53.1%、91.3%、69.8%、43.3%、11.1%、60.7%。其中,男性分别为60.7%、60.0%、93.0%、76.0%、47.3%、19.3%、54.0%,女性分别为48.4%、46.5%、89.7%、63.9%、39.4%、3.2%、67.1%。除门齿类型外,其他6项遗传特征分布存在性别差异(P<0.05或P<0.01)。发质与门齿类型、唇厚、下颏类型,以及指甲类型与达尔文结节、门齿类型、下颏类型、通贯纹之间具有遗传关联性(P<0.05或P<0.01)。结论:里民人7项遗传特征的性别分布存在一定差异,且特征间遗传关联性较小。  相似文献   

2.
白裤瑶人群耳垂基因频率的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白裤瑶人群耳垂基因频率分布特征。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收集白裤瑶人群耳垂形态学资料,根据Hardy-Weiberg定律计算耳垂显性基因频率T和隐性基因频率t。结果:白裤瑶人群耳垂显性基因频率T=0.3122(男性T=0.3103,女性T=0.3172),耳垂隐性基因频率t=0.6878(男性t=0.6897,女性t=0.6828),耳垂显性基因频率在男女群体中的分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白裤瑶人群耳垂显性基因频率明显低于隐性基因频率,其遗传受民族、性别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初步学习群体遗传性状出现率分布及其特征间的相关关系的研究方法。方法采用群体遗传学公认的方法,调查了530人(汉族412人、少数民族118人)8对群体遗传学性状,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包计算出各遗传性状的出现率,并将其与文献数据进行比较。性别间差异的统计学处理采用U检验,各特征间相关关系分析等使用χ2检验进行。结果贵州某地区卫校汉族学生前额发际、眼睑、唇厚、下颏类型、睫毛、耵聍、门齿类型、发质8对遗传性状显性出现率分别为33.50%、77.20%、14.10%、65.00%、61.20%、20.90%、88.30%、18.90%;少数民族学生则分别为25.40%、76.30%、16.90%、62.70%、62.70%、22.00%、88.10%、25.40%。结论①贵州某地区卫校学生发质存在性别差异(P<0.05),汉族学生性别间前额发际、眼睑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少数民族学生性别间下颏类型、耵聍差异有显著性(P<0.05)。②8项群体遗传学特征间相关性较小。  相似文献   

4.
白裤瑶人群三项群体遗传学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了解白裤瑶人群眼部遗传学特征。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对412名(男性208人,女性204人)白裤瑶人群的蒙古褶、上眼睑皱褶和睫毛遗传性状进行调查。结果:白裤瑶人群蒙古褶、上眼睑皱褶和长睫毛的出现率分别为58.49%、78.40%和89.56%,显性基因频率分别为0.3558、0.5352和0.6769。结论:白裤瑶人群蒙古褶、上眼睑皱褶和睫毛显性基因频率在两性间差异不明显,与其他民族人群显性基因频率比较,则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分析中国白裤瑶与南方其它少数民族群体的体质特征。方法:根据白裤瑶9项头面部测量指标和身高数据,与南方11种少数民族16个群体体质特征进行聚类分析。结果:白裤瑶与湖南侗族、贵州毛南族、云南苗族相接近。结论:南方少数民族体质特征与其居住的地理距离呈明显平行关系,分布距离靠近的民族的血统关系较近。  相似文献   

6.
对南丹县白裤瑶族人手肤纹进行观察分析,统计指纹类型百分率、a-b脊线数、指纹脊线总数、各型掌纹百分率等项基本参数,与国内汉族及区内巴马瑶族肤纹比较,显示了白裤瑶族皮纹学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食管癌高发区磁县的七个食管癌高发家族成员进行了指掌纹调查。应用九项检查指标并与当地食管癌低发家族对照。数据用 t 检验法处理。调查结果发现食管癌高发家族的皮纹具有某些相关性变异。主要变化为:指纹类型频率分布方面,男、女性成员均有明显的斗形纹增多,男性弓形纹减少,女性弓形纹增多;主线横行指数中,男性 C 线指数增高,女性 A 线指数增高;大鱼际花纹频率男性减少,女性增多;手掌 C三叉缺失则男、女性均显著低于低癌家族。此种皮纹学特征能否作为遗传易感性的客观指征,能否作为普查中初筛,高危人群监护对象之参考依据,尚须在随访工作中予以证实。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海南黎族成年人头面部观察特征。方法 :对黎族成人6项头面部观察项目进行分析。结果 :眼有蒙古褶约占半数 ,眼裂倾斜度大多是水平 (58.6% )和眼外角高(41.2%);大多是直形鼻梁 (74.4 % ) ,鼻翼微凸(61.5%) ,男性比女性更明显 ;绝大部分上唇皮肤部高度属中等(89.1% ) ,红唇的厚度多属中唇 (69.6 % );左右耳垂类型男女多见方形(44.6%、42.5%)。结论 :黎族人与蒙古族、哈萨克族、维吾尔族比较,他们有相似之处又有自己的特征  相似文献   

9.
贵州4个民族群体3对遗传性状的基因频率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了解贵州布依族、苗族、水族和白裤瑶眼部遗传性状基因频率分布特征。方法:采用群体遗传学公认的方法,对贵州布依族、苗族、水族和白裤瑶眼色、眼裂开度和眼裂方向3对遗传性状进行调查,并计算出各遗传性状的基因频率。被调查者年龄18—55岁,三代均为同一民族。结果:贵州布依族、苗族、水族和白裤瑶眼色的显性基因频率分别为0.0376、0.0493、0.0488和0.0110,眼裂开度的显性基因频率分别为0.6763、0.7048、0.8139和0.6769,眼裂方向的显性基因频率分别为0.0816、0.1441、0.1969和0.0575。结论:眼裂方向性状的民族间差异较大,眼色、眼裂开度则较小。  相似文献   

10.
对山东半岛地区1000名汉族青年大学生的耳廓外形、耳垂形态进行活体观察,对耳廓的外展程度进行活体测量。结果表明,该地区青年大学生耳廓类型、达尔文结节出现率及耳垂形态和耳廓外展程度在男女性别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男性耳廓类型Ⅵ型占46.0%,女性占56.0%;男性达尔文结节出现率是54.0%,女性为44.0%.男性耳垂形态以方形为主,占45.0%;女性以三角形为主,达49.4%.男性耳廓外展程度以中等度为主,占64.0%;女性以紧贴型居多,达69.0%.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苗瑶民族迁徙化对其体质特征的影响。方法:对7个苗瑶民族群体的12项体质指标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广西瑶族,贵州苗族和湖南瑶族聚在一类;而白裤瑶与广西苗族、云南苗族聚为一类;湖南苗族为另一类。结论:探讨苗瑶民族迁徙化对其体质特征的影响,对研究苗瑶民族的起源、演进、遗传多样性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国白裤瑶永生细胞库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和保存白裤瑶B淋巴母细胞永生细胞株.方法采用EB病毒转化外周血B淋巴细胞,同时加环孢菌素A法.结果成功地建立了含有44株永生细胞的白裤瑶永生细胞库.供血者身体健康,三代均为白裤瑶.结论建立永生细胞库,可永久保存白裤瑶特有的基因组,为民族起源、演进和遗传多样性的研究提供细胞资源.  相似文献   

13.
广西苗族和瑶族15个STR位点的遗传多态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广西苗族和瑶族15个常染色体短串联重复序列(D2S1338、D3S1358、D5S818、D7S820、D8S1179、D13S317、D16S539、D18S51、D19S433、D21S11、CSF1PO、TPOX、TH01、vWA、FGA)的遗传多态性,探讨它们在苗族和瑶族之间的差异。方法随机抽取苗族和瑶族无关个体静脉血抗凝冻存,提取DNA,采用PCR-STR基因扫描识别技术,获得广西苗族和瑶族15个STR位点的基因型,统计出它们的遗传学参数,比较苗族和瑶族之间的差异。结果(1)15个STR位点,广西苗族检出445个基因型,148个等位基因,其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在0.0724—0.4663之间;平均杂合度为0.7811,个体识别力均大于0.8,累积个体识别力大于0.9999999999,累积非父排除率大于0.999999998。广西瑶族检出436个基因型,145个等位基因,其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在0.0029~0.5514之间;平均杂合度为0.7839,个体识别力除TPOX位点外均大于0.8,累积个体识别力大于0.999999999,累积非父排除率大于0.999999505。(2)15个STR位点在广西苗族和瑶族之间,有8个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个等位基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广西苗族和瑶族15个STR位点(除瑶族的TPOX位点外)均具有高度遗传多态性,是群体遗传学研究和法医学鉴定的可选位点。(2)广西苗族和瑶族之间,15个STR位点中有8个位点的等位基因频率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4.
贵州布依族7项人类学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贵州布依族部分遗传性状的分布特征。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贵州平塘县426名布依族(男性222人,女性204人)的卷舌、叠舌、前额发际、发旋、耵聍、中指毛和小指弯曲7对遗传性状进行调查。结果:贵州布依族卷舌、叠舌、前额发际、发旋、耵聍、中指毛和小指弯曲显性性状出现率分别为87.8%、54.0%、21.8%、60.8%、27.2%、23.7%、93.7%。其中,男性分别为83.8%、52.3%、28.8%、62.2%、25.7%、32.0%、94.1%,女性分别为92.2%、55.9%、14.2%、69.3%、28.9%、14.7%、93.1%。结论:贵州布依族7对遗传性状的分布特征存在性别差异,且彼此相关性极小。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贵州汉族部分遗传性状的分布特征。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贵州684名汉族人群(男性186人,女性498人)的卷舌、叠舌、前额发际、发旋、耳耵聍5对遗传性状进行调查。结果:贵州汉族卷舌、叠舌、前额发际、发旋、耳耵聍显性性状出现率分别为67.5%、18.0%、37.1%、60.4%、30.8%。其中,男性分别为68.8%、23.1%、38.7%、64.5%、33.9%,女性分别为67.1%、55.6%、16.1%、36.5%、58.89%、29.7%。叠舌率存在性别间差异(P〈0.05),卷舌与叠舌、耵聍与前额发际之间存在相关性(P〈0.05或P〈0.01)。结论:贵州汉族5项遗传性状的性别间差异不明显,且彼此相关性极小。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贵州少数民族群体惯用手群体遗传学特点。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贵州白裤瑶、布依族、苗族、侗族、水族、土家族、彝族和汉族等8个民族群体惯用手的基因频率进行调查。结果:贵州白裤瑶、布依族、苗族、侗族、水族、土家族、彝族和汉族的惯用手显性基因频率分别为0.5991、0.5398、0.5821、0.6450、0.4935、0.6795、0.7795和0.7061。结论:惯用手的基因频率分布存在民族和性别问差异,为国人惯用手群体遗传学研究提供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17.
Yao nationality is one of the minority nationalities living mainly in South China (Guangxi Province).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provide data of MHC classI and GLO in Chinese Yao nationality and the different genetic background of Yao and Han nationality, the latter representing the major nationality in China. The genetic polymorphism of MHC classI and GLO in Chinese Yao nationality was determined. Previously the Japanese were considered to have the lowest C*2C frequencies (0.9386), but now we ascertained that the Yao have the lowest C2*C frequencies (0.9336). The data concerning gene frequencies of Yao are presented. They were also compared with the available data of Han.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贵州汉族部分遗传性状的分布特征。方法:对684名贵州汉族(男性186人,女性498人)睫毛、眼色、眼裂开度、眼裂方向4项群体遗传学特征进行活体观察。结果:贵州汉族长睫毛、黑眼色、宽眼裂、水平型眼裂方向的出现率分别为67.5%、71.3%、72.4%、68.7%。其中,男性分别为68.3%、18.3%、71.5%、73.7%,女性分别为67.3%、32.5%、72.7%、66.9%。结论:贵州汉族4项遗传特征的性别分布存在差异,且彼此间具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