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 毫秒
1.
吸烟对支气管哮喘患者糖皮质激素治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殷明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23):2821-2822
目的:探讨吸烟对支气管哮喘患者糖皮质激素治疗的影响。方法:根据102例患者抽烟史分为吸烟组(36例)和非吸烟组(66例),按照病情严重程度结合GINA指南给予相应的治疗,评价比较哮喘症状评分、哮喘控制测试(ACT)评分、肺功能指标变化。结果:给予相应治疗后,非吸烟组哮喘患者对治疗反应效果较好,多数在4d左右白天和夜间症状明显缓解,吸烟组哮喘患者症状亦有缓解,但效果相对较差。两组哮喘患者治疗后ACT评分、哮喘症状评分及FEV1占预计值(%)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吸烟不仅与支气管哮喘的发病密切相关,同时还是降低糖皮质激素疗效的重要因素之一,提示在临床工作中应考虑到吸烟对疗效的影响,鼓励吸烟患者戒烟。  相似文献   

2.
刘凌  方利洲  戴路明 《医学综述》2009,15(8):1247-1250
目的探讨吸烟与β2肾上腺素受体(β2AR)16位点多态性交互作用与哮喘易感性的关系,以及其联合作用对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的影响。方法采用成组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在120例哮喘患者及年龄、性别与之相匹配的120例正常人中用聚合酶链反应产物直接测序确定个体β2AR-16位点基因型,并调查吸烟情况、测定FEV1,进一步分析吸烟与各种基因型哮喘患者的关系以及吸烟与各种基因型相互作用对FEV1的影响。用logistic回归计算比数比值(OR)与95%的可信区间(CI),并调整潜在的混杂因素的影响。结果哮喘组吸烟人数比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携有Arg/Arg基因型的人群,吸烟者较不吸烟者相比其哮喘发生的风险显著增加(OR=9.74,95%CI:2.07~43.50),并且随着吸烟剂量的增加哮喘发生的风险也增加,存在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在哮喘组不吸烟人群中,三种基因型的FEV1不同,组间差异显著(P均<0.05),并且各基因型组内,吸烟人群与不吸烟人群FEV1比较,差异显著(P均<0.05)。结论吸烟与纯合子Arg-16的交互作用增加了易感人群发展为哮喘的危险性,吸烟与β2AR-16位点多态性对哮喘患者FEV1具有协同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对吸烟哮喘患者病情控制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3-12月在门诊就诊的110例吸烟哮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54例和观察组56例。对照组给予吸入糖皮质激素(布地奈德)治疗,必要时吸入β2受体激动剂;观察组在此治疗基础上加用孟鲁司特钠治疗,疗程4周。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哮喘控制测试(ACT)评分、哮喘症状评分、晨间及夜间呼气峰流速(PEF)。结果:观察组治疗后ACT评分、晨间及夜间PEF%pred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且哮喘症状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三烯受体拮抗剂能够使吸烟哮喘患者的病情控制得到改善,可能是治疗吸烟哮喘患者的一种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4.
吸烟对支气管哮喘患者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反应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吸烟对支气管哮喘患者临床症状、肺功能及对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治疗反应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08年3月至2009年1月门诊就诊的38例慢性持续期哮喘患者,根据是否吸烟分为吸烟组(15例)和非吸烟组(23例)。所有患者予以布地奈德吸入治疗,必要时可吸入β2受体激动剂。发放哮喘日记卡及峰流速仪。记录治疗前及治疗28d后哮喘症状评分、哮喘控制测试(ACT)评分、肺功能、晨间及夜间峰流速(PEF)。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除性别构成外,年龄、病程、ACT评分、肺功能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ACT评分、FEV1%pred、PEF%pred、FEV1/FVC、晨间及夜间PEF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哮喘症状评分显著降低(P0.05)。其中非吸烟组以上指标的改善程度均优于吸烟组(P0.05)。结论吸烟降低了哮喘患者对ICS的治疗反应性。对吸烟的哮喘患者,治疗可能需要特殊的调整。  相似文献   

5.
毛细支气管炎严重程度与哮喘发生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伟红  莫坚  麦恒凤 《吉林医学》2010,31(27):4688-4689
目的:观察毛细支气管炎严重程度与发生哮喘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和临床随访方法,选择住院治疗16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统计哮喘发生率,观察其严重程度与哮喘发生的相关因素,采用Logistic统计学方法对各可能因素与哮喘发生之间的关系及相关程度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毛细支气管炎患儿162例转为哮喘47例(29.01%),重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44例,转为哮喘18例(40.91%),轻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118例,转为哮喘29例(24.58%),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重型毛细支气管哮喘、被动吸烟、过敏性体质患儿、家族病史等与继发哮喘显著相关(Pa<0.01)。结论:重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易发展为哮喘。被动吸烟、过敏性体质和哮喘家族史是哮喘发生、发展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6.
糖皮质激素治疗吸烟与非吸烟哮喘患者疗效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慧  宋卫东 《医学综述》2014,(6):1102-1103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治疗吸烟与非吸烟哮喘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呼吸科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者18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病史资料将患者分为吸烟组和非吸烟组,观察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疗效以及生活质量的相关指标。结果吸烟组患者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第一秒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百分率(FEV1/FVC)、最大呼气流量(PEF)增加值以及卡氏行为状态评分表(KPS)评分、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认知功能和总体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低于非吸烟组;吸烟组患者PEF昼夜变异率以及哮喘发作次数均显著高于非吸烟组(P<0.05)。结论吸烟会降低气道功能,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ASTEMI)晚期再灌注吸烟与非吸烟患者的出院12个月随访,探讨吸烟对ASTEMI的终点事件、心功能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ASTEMI住院患者149例。根据是否吸烟分为两组:吸烟组86例;非吸烟组63例。分别记录两组的临床资料,出院后12个月进行电话随访,预约心动超声检查及6min步行试验。结果:1吸烟组较非吸烟组主要终点事件心源性病死率明显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吸烟组较非吸烟组次要终点事件非致命性心肌梗死、心绞痛再入院率明显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2非吸烟组较吸烟组心功能左室射血分数(LVEF)有明显改善,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明显缩小(P<0.01),6min步行试验有显著提高(P<0.05)。结论:1吸烟增加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死率和再入院率;2吸烟使心功能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8.
郑颖 《中国全科医学》2012,15(24):2803-2805
目的分析和总结老年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特点。方法分析我院内科经治的哮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年龄分为青壮年组(15~59岁)和老年组(≥60岁),并对两组的性别、吸烟情况、发病年龄、家族史和过敏史、病因和诱因、发作季节、临床表现、基础疾病(慢性病、合并症)、并发症等进行观察比较。结果 82例哮喘患者中老年组60例(73.2%),男45例,女15例,平均年龄71.8岁;其吸烟人数明显高于青壮年组,且男性显著高于女性。老年组的过敏史和家族史及秋季哮喘发病率与青壮年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老年组的病因和诱因及春、夏季哮喘发病率与青壮年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基础疾病及并发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临床表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哮喘患者吸烟率高,以感染、气候变化为主要诱因,基础疾病多,重症病例及并发症多,易发生心力衰竭、呼吸衰竭,且治疗敏感性低,死亡率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支气管哮喘(哮喘)以及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叠综合征(ACOS)的一般临床及肺功能特征.方法 纳入哮喘患者138例(哮喘组)、COPD患者186例(COPD组)及ACOS患者49例(ACOS组),比较3组的临床资料及基础肺功能指标.其中哮喘组95例、COPD组47例、ACOS组32例接受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规范治疗,评估ICS治疗前后3组患者的肺功能变化.结果 (1)ACOS组、COPD组患者均以≥40岁、男性患者为主,年龄及男性比例均高于哮喘组(P<0.05);COPD组和ACOS组吸烟患者比例相近(P>0.05),且均高于哮喘组(P<0.05).(2)哮喘组、COPD组、ACOS组的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比值均依次降低(P<0.05),ACOS组、COPD组的FVC占预计值百分比(FCV%)、呼气峰值流速占预计值百分比(PEF%)均低于哮喘组(P<0.05).(3)经ICS治疗后,哮喘组FEV1%、PEF%、FEV1/FVC均较前升高(P<0.05),ACOS组FEV1%、PEF%均较前升高(P<0.05),但COPD组中,ICS治疗前后各项肺功能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OS患者与COPD患者的临床特征相似,但ACOS患者肺功能兼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以及哮喘的特点,经ICS治疗后ACOS和哮喘患者的肺功能均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影响老年患者腹部手术后肺部感染的术前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年6月-2013年12月期间行腹部手术的10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后至出院期间是否发生肺部感染分为感染组和对照组。对可能影响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术前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07例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患者19例(17.76%),未发生肺部感染的患者88例。(1)单因素结果显示:对照组患者年龄、BMI值、血浆白蛋白值、FEV1和肺活量值大于感染组患者,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性别、术前X射线情况、高血压、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和消化系统疾病分布没有差异(P>0.05);而感染组患者中吸烟、COPD/哮喘和冠心病的比例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比例,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年龄、吸烟、FEV1、血浆白蛋白和合并COPD/哮喘是老年患者腹部手术后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年龄、吸烟和合并COPD/哮喘可以增加术后肺部感染的风险,而FEV1和血浆白蛋白含量的提高可以降低术后肺部感染的风险。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阿奇霉素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对肺功能和细胞因子的影响及其治疗安全性。方法 本实验40例哮喘患者,随机分入阿奇霉素联合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加长效β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组,或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加长效β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组,评估治疗前后各组患者哮喘控制测试评分、肺功能、诱导痰标本内细胞因子IL-4、IL-5和IFN-γ的浓度变化,及阿奇霉素的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的哮喘控制测试评分、肺功能指标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诱导痰细胞因子的浓度亦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阿奇霉素组诱导痰标本内细胞因子浓度较对照组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事件。结论 阿奇霉素联合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加长效β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治疗哮喘安全有效,可有效降低哮喘患者气道内 Th2 细胞因子含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呼出气一氧化氮测定对成人支气管哮喘治疗的指导作用。方法 选取在北京协和医院门诊就诊的64 例哮喘患者, 所有患者进行哮喘控制测试( ACT) 调查表的填写及呼出气一氧化氮( FeNO) 、肺功能测定, 记录FeNO 值及第1 秒用力呼气容积( FEV1 ) 、第1 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 FEV1% pred) , 根据FeNO 值分为FeNO 增高组( n =33) 和FeNO 正常组( n =31) , 两组患者均给予长效β2 受体激动剂/ 吸入性皮质激素( ICS/LABA, 沙美特罗替卡松50 /250) 规律治疗,3 个月后随诊, 复测肺功能、FeNO, 填写ACT评分量表。结果 两 组患者治疗后ACT 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 FeNO 增高组ACT 评分高于FeNO 正常组( 22. 07 ±5. 49 比19. 23 ±5. 48, t = 2. 893,P 〈0. 05) , FeNO 增高组完全控制率高于FeNO 正常组( 42. 42% 比19. 35% , X2 = 3. 960, P 〈 0. 05) ;FEV1、FEV1% pred 两组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 FeNO 增高组治疗后FEV1、FEV1% pred 均高于FeNO正常组,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eNO、FeNO 改善率与治疗前ACT 评分呈负相关( r = - 0. 302, P 〈0. 05; r=0. 674, P 〈0. 01) , 与治疗后ACT 改善值呈正相关( r = 0. 514, P 〈 0. 01; r = 0. 674, P 〈0. 01) 。FeNO 及FeNO 改善率与治疗前后FEV1、FEV1% pred 均无相关性。结论 吸入ICS/LABA 对FeNO增高的支气管哮喘患者疗效较好, FeNO 值越高吸入ICS/LABA 后临床症状改善越明显, FeNO 可用于预测哮喘患者对吸入ICS/LABA 治疗的敏感性, 指导哮喘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在儿童哮喘缓解期阶梯治疗中,哮喘控制测试(asthma control test,ACT)与最大呼气峰流速(PEF)作用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儿科哮喘门诊就诊的58例哮喘患儿,吸入糖皮质激素(inhaled corticosterids,ICS)进行缓解期的阶梯治疗。要求患儿家庭每日早、晚监测PEF,并以图表形式记录。每月哮喘门诊复诊一次,了解PEF值、PEF占个人预计值的百分比(PEFpred%),PEFpred%≥个人预计值80%为哮喘控制,<个人预计个值80%为哮喘未控制,同时进行ACT问卷,计算得分,<20分为哮喘未控制;20~25分为哮喘控制。结果:ACT评分<20分组与ACT评分20~25分组PEFpre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EFpred%<个人预计值80%组与PEFpred%≥个人预计值80%组ACT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CT评分与PEFpred%具有线性相关关系,P<0.001。结论:ATC评分与患儿的PEF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对于不能监测PEF的婴幼儿哮喘可以用ACT评分作为评估哮喘控制的指标,指导阶梯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孟鲁斯特对支气管哮喘的疗效。方法:将4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孟鲁斯特10 mg/d,对照组予吸入糖皮质激素(ICS)布地奈德喷雾剂和长效β2受体激动剂(LABA)福莫特罗喷雾剂,急性严重发作时加用速效吸入β2受体激动剂和吸氧治疗。比较两组哮喘缓解情况和发作的频率及总有效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36/40例)高于对照组85.0%(34/4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孟鲁斯特对支气管哮喘的疗效显著,安全性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阿奇霉素对哮喘患者诱导痰中细胞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评价阿奇霉素对支气管哮喘患者诱导痰中细胞因子的影响及其安全性。方法 本实验40例哮喘患者,随机分为阿奇霉素联合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nhaled cortisteroid,ICS)加长效β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long-acting β2-agonists,LABA)组(A组)和ICS加LABA组(B组),治疗12周后,用ELISA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诱导痰中细胞因子IL-4、IL-5、IL-8、IL-10、IL-13、TNF-α、IFN-γ的浓度变化,并评估阿奇霉素治疗的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的哮喘诱导痰细胞因子的浓度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诱导痰标本内细胞因子浓度较B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事件。结论 阿奇霉素联合ICS和LABA治疗哮喘安全有效,可有效降低气道炎症反应程度,调节Th1/Th2平衡。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与COPD和支气管哮喘重叠综合征的患者不同的临床特征。【方法】39例单纯COPD患者与15例COPD和支气管哮喘重叠综合征的患者,进行肺功能测试、动脉血气分析、血清免疫球蛋白E、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检查。在给予吸入皮质激素(inhaled cocorticosteroid,ICS)治疗后进行肺功能检查及痰液中炎症细胞的分析。【结果】ICS治疗后,COPD和支气管哮喘重叠综合征组患者第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orced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提高显著高于单纯COPD组,痰液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显著高于单纯COPD组,且FEV1的提高和痰液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的增多具有显著相关性。【结论】COPD和支气管哮喘重叠综合征患者有其不同的临床特征,ICS对这类患者的治疗有效,痰液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很可能是对于ICS治疗反应的良好预测因素,但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去证实。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槐杞黄颗粒预防支气管哮喘儿童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支气管哮喘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两组患儿均给予沙美特罗替卡松雾化吸入及孟鲁司特钠口服,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槐杞黄颗粒口服,治疗周期为3个月。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的感染发生情况、免疫功能、肺功能,采用中文版儿童哮喘控制测试问卷(Ch-CACT)对两组患儿进行评估。结果:整个研究期间,治疗组的感染率为21.9%,对照组为34.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及随访3个月时,治疗组患儿的IgA、IgG、IgM水平及CD3+、CD4+、CD4+/CD8+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P0.05),IgE水平显著降低(P0.05);随访3个月时,对照组患儿的IgA、IgG、IgM水平及CD3+、CD4+、CD8+、CD4+/CD8+亦显著升高(P0.05),IgE水平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后及随访3个月时,治疗组患儿的IgA、IgG、IgM水平及CD3+、CD4+、CD4+/CD8+较对照组亦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及随访3个月时,两组患儿的FEV1、PEF、Ch-CACT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槐杞黄颗粒能明显改善支气管哮喘儿童的免疫功能,降低其感染及哮喘发作的次数,对支气管哮喘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具有较好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8.
范晔  段玉香  杨海峰  胡峰 《河北医学》2013,(8):1158-1160
目的:探讨哮喘控制测试(asthmacontroltest,ACT)和肺功能检测在支气管哮喘患者管理中的相关性。方法:将ACT应用于哮喘患者78例。在哮喘患者应用ACT和药物治疗时、应用ACT6个月结束时测定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I%预计4/t),呼气峰流量(PEF)、PEF占预计值百分比(PEF%预计值),同时测定ACT评分。结果:应用ACT前FEVI%预计值为55.63±18.25,PEF%预计值为56.72±17.11,ACT评分16.12±3.41。应用ACT6个月后,FEV1%预计值为76.73±14.62,PEF%预计值79.21±15.5l,ACT评分22.54±2.76。治疗前与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5818.31,均P〈O.01);ACT与FEVI%和PEF%,具有良好相关性(r=0.82,r=0.81均P〈0.01)结论:ACT与肺功能相结合能有效用于支气管哮喘患者的管理,ACT与肺功能在哮喘中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李祖敏  黄铮铮 《西部医学》2012,24(11):2081-2083
目的观察甘草酸二铵辅助治疗对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患者血中IL-4、IL-5和IL-13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00例CVA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吸入激素组和甘草酸二铵+吸入激素组。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对患者进行肺功能、PEF%和激发试验检查和咳嗽评分,并对患者血中IL-4、IL-5和IL-13水平进行测定。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FEV1%占预计值和FEV1/FVC%及PEF%未见明显区别。但两组患者治疗后PC20明显升高,且甘草酸二铵+吸入激素组患者PC20升高更加明显。治疗4周后患者咳嗽评分及血中IL-4、IL-5和IL-13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甘草酸二铵+吸入激素组患者下降更加明显。结论甘草酸二铵可以有效的减轻CVA患者的临床症状和AHR,且同时还可以抑制CVA导致的气道炎症反应。在常规吸入激素的基础上使用甘草酸二铵辅助治疗是一种安全而有效的联合治疗方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结核感染对小儿支气管哮喘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长期效果的影响。方法:按有无结核感染将70例小儿支气管哮喘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所有患者均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观察组进行抗结核治疗,比较相关指标间的差异。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肺功能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Th1/Th2的比例和白细胞介素27随着ICS治疗时间的延长而上升,但观察组较对照组高,其差异皆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结核感染可能通过IL-27水平的变化影响体内T细胞亚群的分布,进而对小儿支气管哮喘ICS治疗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