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心肺复苏技术的发展 ,心脏骤停后心肺复苏水平已有明显提高 ,但由于脑组织对缺血的耐受性较差 ,易引起不可逆损害 ,虽然部分病人心肺复苏成功 ,但终因不可逆性脑损伤而致死亡或残留严重后遗症 ,导致脑复苏失败而影响了心脏骤停后整个心肺复苏水平。心脏骤停后复苏的成功并非仅指心跳和呼吸的恢复 ,重要的是恢复智能和生活能力 ,因此 ,心肺复苏是决定预后的基础 ,脑复苏则是决定预后的关键。近年来 ,国内外学者对脑复苏的研究越来越多 ,现综述如下。1 低 温低温对脑缺血既有保护作用 ,又有脑复苏作用 ,其机制 :①低温可抑制脑组织需氧…  相似文献   

2.
心肺脑复苏23例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不同程序复苏时心脏骤停或伴呼吸停止的抢救成功率。方法:对14例单纯心脏骤停,按心脏按压,药物、电复苏技术进行心脏复苏;9例伴呼吸停止,按常规呼吸、心脏、药物、电技术程序进行复苏,所有病例均行脑复苏。结果:23例心肺复苏成功2l例(91.30%),心肺脑复苏成功16例(69.57%)。结论:根据是否呼吸停止决定复苏程序有望提高复苏成功率,早期进行脑复苏是心肺脑复苏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心脏骤停是导致人群死亡的重要原因,尽早开始心肺复苏对于改善患者预后至关重要。电话指导的心肺复苏是指急救中心人员接到旁观者求救电话后,判断患者发生心脏骤停,向施救的旁观者发布心肺复苏指令,指导旁观者进行的心肺复苏。电话指导的心肺复苏通过提高旁观者心肺复苏实施率,从而提高院外心脏骤停患者的存活率。现对近些年电话指导的心肺复苏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未来国内推广电话指导的心肺复苏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关于心脏骤停超过15分钟以上的病人转归的资料较少。心脏骤停15分钟以上,复苏成功后并发脑功能损害进行早期康复治疗的病例未见报告。本文报告1例心脏骤停17分钟,心肺复苏成功后并发脑功能严重损害的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治疗的方法及疗效如下:  相似文献   

5.
高级生命支持和复苏技术的新观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永珍  高炜 《中华内科杂志》2005,44(11):869-871
院外心脏骤停已经成为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问题,美国每年发生约18.4~45万人次,年发生率0.6‰,能到达医院且存活出院者不到5%。新近文献报道心室颤动(室颤)所致院外心脏骤停若能及时电除颤40%能够存活出院。尽管由室颤所致院外心脏骤停逐渐减少,无脉搏性电活动和心室停搏所致者逐渐增加,室颤仍是院外心脏骤停后3~5min的主要节律。最近的随机临床试验取得了很大进展,提示心肺脑复苏高级心脏生命支持指南有必要进行修订H0。  相似文献   

6.
随着急救医学之发展,院外心脏骤停病人之心脏复苏率增加,但神经系统功能之恢复并无相应的增长。近年来对缺血性脑病的病理生理学进行了较多的动物实验和临床观察,不少学者对有效脑复苏之治疗方法进行研究,认为钙剂不应再用于心肺脑之复苏,除非在低钙或高钾情况下。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心肺脑复苏护理与心肺复苏护理在心脏骤停急救中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2月~2014年11月收治的的符合心脏骤停临床症状和诊断标准的患者217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109例和对照组108例。对照组采用心肺复苏护理方案,观察组采取心肺脑复苏护理方案,比较两组患者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1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肺脑复苏护理应用于心脏骤停患者的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心肺复苏(CPR)成功后脑功能恢复是持续生命支持的核心,研究显示亚低温治疗可改善心肺复苏后患者的脑功能,是一种非常有前景的治疗措施。本文就心脏骤停后脑损伤机制、亚低温治疗脑保护机制及治疗策略、常用降温技术、温控监测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Zhang YZ  Gao W 《中华内科杂志》2011,50(8):628-629
新近对67项研究分析表明,院外心脏骤停(out-of-hospital cardiac arrest,OHCA)的治疗率和存活出院率在世界不同的区域存在巨大的差异,院外心脏骤停的治疗率在北美洲最高(54.6%),其次为大洋洲(44.0%)和欧洲(35.0%),亚洲最低(28.3%);其中心室颤动(室颤)所占百分比及存活出院率则大洋洲最高(39.8%、10.7%),其次为欧洲(35.2%、9.4%)和北美洲(28.1%、6.3%),亚洲最低(11.2%、2.2%)[1];平均存活出院率仅为7.8%.高质量心肺复苏是心肺复苏成功的基石,为了提高心肺复苏的质量,美国心脏协会(AHA)[2]和欧洲复苏理事会(ERC)[3]最近分别对各自2005年心肺复苏指南进行了更新,现主要介绍更新部分及两个指南的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10.
58例心脏骤停抢救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脏骤停(CA)在院前急救中是最紧急的危险情况之一,病死率高。经过基本生命支持(BLS)和高级生命支持(ALS),最终实现心肺复苏(CPR)的成功。心肺复苏是急诊医学的重要课题,在院前急救过程中愈来愈显示出其重要的地位,如何进一步提高院前对心脏骤停病人的心肺复苏成功率是院前急救医师不断思考的问题。现对太原市中意友好急救中心组织抢救的58例心脏骤停病人的资料,总结分析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58例心脏骤停病人中,男45例,女13例;年龄(18~74)岁,平均47岁,其中60岁以上的老年人12例,均发生在院外;病因包括:急性心肌梗死(AMI)…  相似文献   

11.
既往研究表明,冠脉搭桥手术可降低慢性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病死率,且以降低心源性猝死的发生率为主。本文通过前瞻性研究,探讨冠脉搭桥手术对心脏骤停经复苏成功的患者的远期心脏骤停再发生率及死亡率的影响。研究对象为1970至1987年间265例在院外发生心脏骤停,经心肺复苏成功的冠心病或可疑冠心病患者。85例(32%)在复苏后1年内(中位数43天)接受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治疗,其余180例(68%)接受药物治疗。经4.9±3.7年随访,手术组和药物组分别有11例  相似文献   

12.
心脏性猝死是本世纪人类面临的最大威胁,占猝死患者的绝大多数。流行病学研究表明,欧洲人20~75岁院外心脏性猝死的发生率约1‰,美国人约为1‰~2‰。在美国,每年约40~46万的心脏骤停事件发生于院外;而院外心脏性猝死约80%发生在家中,15%发生在街道和公共场所。在大多数院外心脏骤停的病人中,猝死是心血管疾病的第一表现。及时发现并及时电击除颤和心肺复苏可挽救相当比例猝死者的生命;从倒地至除颤,每延迟1min,患者生存的机率大约降低7%-10%。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心脏骤停急救中配合心肺脑复苏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心脏骤停患者251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护理组126例和对照组12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急救护理方案,护理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心肺脑复苏护理方案。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组总有效率为97.62%,高于对照组的72.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心脏骤停急救中配合心肺脑复苏的护理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的主要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4年6月间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并在围手术期发生心脏骤停的16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自主循环恢复结果分为成功组(67例)和失败组(101例),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病历包括入院时的美国麻醉师协会(ASA)分级、手术部位、术前伴发病、心脏骤停前监测、心脏骤停地点、胺碘酮用量、出血量、输血量、手术心脏骤停发生时间等,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成功组和失败组患者的ASA分级、心脏骤停地点、初始的心电图节律、心脏骤停前休克、肾上腺素用量、心肺复苏时间、心肺复苏时机具有显著差异(P0.05或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心脏骤停时地点手术室外(OR=9.72,95%CI=3.16~67.33)、不可电击性心律(OR=8.33,95%CI=2.77~22.87)、心脏骤停前休克(OR=5.17,95%CI=3.23~16.13)、肾上腺素用量(OR=6.84,95%CI=2.61~44.75)、心肺复苏时间(OR=6.14,95%CI=1.77~17.21)和心肺复苏时机1min(OR=7.51,95%CI=2.57~41.93)均是影响围术期心肺复苏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或0.01)。结论:心脏骤停地点手术室外、不可电击性心律、心脏骤停前休克、肾上腺素用量、心肺复苏时间和心肺复苏时机1min是影响围术期心肺复苏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心脏骤停需要立即心肺复苏。  相似文献   

15.
心脏骤停是指心脏射血功能突然终止、大动脉搏动与心音消失、重要器官(如脑)严重缺血缺氧,从而导致生命终止的临床综合征,其病死率极高,近年来其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心肺复苏是心脏骤停的首选治疗方法,但目前心肺复苏成功率处于较低水平,且心肺复苏后患者仍存在多个重要脏器功能损伤。临床研究显示心肺复苏早期给予肝素抗凝可提高患者生存率,保护重要脏器免受损伤。本文就肝素在心肺复苏过程中对心肌、脑、肺、肾等重要脏器的保护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心脏骤停的生存率很低,根据不同情况,其生存率为5%~60%。抢救成功的关键是尽早进行心肺复苏(CPR)和尽早进行复律治疗。而在初级心肺复苏成功后的高级心肺复苏阶段同样十分重要。临床上在此阶段因继发循环衰竭或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的病例不在少数。现将我院收治的1例心脏骤停者早期复苏成功后经抗胆碱治疗而救治成功的过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脏骤停,经心肺复苏成功后静脉溶栓治疗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心肺复苏(CRP)组为AMI并发心脏骤停的病人29例,心肺复苏后立即静脉给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溶栓治疗。普通溶栓组为急性心肌梗死无并发心脏骤停(普通组)63例给予rt-PA溶栓治疗。CPR非溶栓组为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脏骤停6例,心肺复苏后除静脉溶栓外的积极抢救治疗。结果CPR溶栓组再通率和出院生存率、出血并发症发生率、左室射血分数(EF)与普通溶栓组无明显差异(P>0.05)。与CRP非溶栓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脏骤停心肺复苏成功后,立即静脉溶栓治疗可以显著提高出院生存率,较安全,成功率高,不增加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定义和概念猝死的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在北美和欧洲,猝死是影响健康人群的主要社会问题,每年有50万人发生摔死;美国每年有40万人摔死。摔死的主要原因是致命性快速定性心律失常,包括空速(VT)和室额(VF)。尽管在美国等先进国家,已有十分先进的院外心肺复苏设备和机构,训练有素的基层急救人员和快速的空中急救系统,但院外发生心脏骤停而复苏成功或自然恢复者不到25%,死亡率仍高达75%。复苏成功否的关键是发生心脏骤停后至开始心脏复律的时间,因此,植入性心脏复律除颤器(A[j-tomaticImplantableCardio-VerterDenbrilla…  相似文献   

19.
虽然猝死随年龄老化而增多,但老年人院外(非住院)心脏骤停的问题还未研究过。本文企图确定年龄对院外心脏骤停后复苏的效应,研究接受救护人员复苏的院外心脏骤停病例,分析特殊的院外心律以及按病人年龄和心律决定病人存活的情  相似文献   

20.
心脏骤停是常见的严重临床事件,因其发病率高,生存率低,仍是我国当下面临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我 们亟需开展中国人群心脏骤停发病率、病死率及危险因素调查,基于我国心脏骤停的流行病学数据,早期识别心脏骤 停,尽早开始心肺复苏,可明显改善院内和院外心脏骤停患者的结局。文章对心脏骤停的定义、院内外心脏骤停的流 行病学现状、国内外差距及展望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