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目的 探讨心脏瓣膜手术同期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8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外科心脏瓣膜手术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45例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对其进行整理统计分析,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患者术后左心室舒张末径较前明显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左心室射血分数较术前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早期(住院期间)死亡3例,其中2例发生低心排综合征、1例室颤均抢救无效死亡.通过电话及门诊复查,随访3~24个月,2例失访,失访率4.44%,无一例死亡.结论 心脏瓣膜手术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治疗效果满意.充分的术前准备、合理的手术方案、有效的心肌保护措施、熟练的手术技术及术后的重症监护治疗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心脏瓣膜手术联合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对老年冠心病合并心脏瓣膜病患者炎症因子及心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12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206例老年冠心病合并心脏瓣膜病患者进行研究分析,采用系统随机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3例。对照组采用心脏瓣膜手术非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心脏瓣膜手术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后情况及治疗前后的炎症因子及心功能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呼吸机使用时间、ICU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明显(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IL-6、TNF-α及hs-CRP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IL-6、TNF-α及hs-CRP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患者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心功能较治疗前均得到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患者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心脏瓣膜手术联合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对老年冠心病合并心脏瓣膜病患者进行治疗,疗效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炎症因子水平及心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同期行心脏瓣膜手术的临床经验。方法30例患者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同期进行瓣膜手术,年龄40-76(62.9±10.4)岁。其中缺血性瓣膜病变22例,风湿性瓣膜病变8例。术前冠状动脉造影诊断26例,术中发现冠脉严重病变4例。全组共移植血管133支(平均4.43支)。同期行主动脉瓣置换术3例、二尖瓣置换术12例、二尖瓣成形术8例、双瓣膜手术7例。结果术后住院死亡1例(3.3%),死于严重低心排血量。术后心功能Ⅰ级22例、Ⅱ级7例,均较术前明显改善。结论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和瓣膜手术安全、有效。冠心病与心脏瓣膜病同时存在明显加重了心肌损害,完善纠治瓣膜病变、充分心肌再血管化和严格的术中心肌保护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同期左室室壁瘤切除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0年1月至2012年8月31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同期行左室室壁瘤切除术患者的病例资料,对其进行整理统计分析,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患者术后左心室舒张末期较术前明显缩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较术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出现低心排综合征4例,室性心律失常2例,脑梗塞1例。围术期死亡2例,均死于严重低心排综合征。通过电话随访及门诊复查,随访28例,随访率90.3%,随访时间5个月,随访期间无远期死亡。结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同期左室室壁瘤切除术后疗效满意。根据患者室壁瘤的大小和病变程度合理选择手术方式、适宜的左室重建及有效的心肌保护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同期施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和瓣膜手术的方法、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56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时同期行瓣膜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着重分析手术方法、结果和随访情况。结果手术即刻成功率100%(256/256),早期死亡率5.8%(15/256),共移植血管452支,平均每例移植血管(1.8±1.2)支,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为(22.0±6.8)h,重症监护病房临护(2.8±1.2)d,住院时间(14.2±3.1)d。生存率为90%(217/241),随访3个月~13年,2例死亡,13例冠状动脉需再干预治疗。术后心功能Ⅰ级158例,Ⅱ级65例。结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同期行瓣膜手术的近、远期疗效良好,此术式是安全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6.
老年人瓣膜置换术同期冠状动脉搭桥术围术期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老年人瓣膜置换术同期施行冠状动脉搭桥术围手术期处理。提高手术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4年我院29例60岁以上老年患者同期施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临床资料及远期随访资料。结果 心绞痛均消失。无围术期心梗。全组无手术死亡,围术期死亡率6.9%,术后并发症少,远期随访心功能明显改善,占88.5%,并发症少。结论 积极、正确的围手术期处理。是提高老年瓣膜病合并冠心病患者手术成功率、降低死亡率、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同期心脏瓣膜手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月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同期心脏瓣膜手术患者2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早期死亡3例,死亡率为15.0%,其中1例患者因左室破裂死亡,1例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1例因呛咳导致室颤死亡。对余下17例患者手术治疗,随访3个月~18个月,患者心功能得到有效改善,无严重心绞痛发生。结论风湿性瓣膜病患者,且存在冠心病高危因素,则应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缺血性二尖瓣关闭不全的患者,如果瓣膜成形效果不显著,则应保留瓣下结构的瓣膜置换。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同期施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和瓣膜手术的方法 、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256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时同期行瓣膜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着重分析手术方法 、结果 和随访情况.结果 手术即刻成功率100%(256/256),早期死亡率5.8%(15/256),共移植血管452支,平均每例移植血管(1.8±1.2)支,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为(22.0±6.8)h,重症监护病房临护(2.8+1.2)d,住院时间(14.2±3.1)d.生存率为90%(217/241),随访3个月~13年,2例死亡,13例冠状动脉需再干预治疗.术后心功能Ⅰ级158例,Ⅱ级65例.结论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同期行瓣膜手术的近、远期疗效良好,此术式是安全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和瓣膜病合并存在,需同期手术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深圳市孙逸仙心血管医院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和瓣膜置换手术患者40例的临床资料。患者分为两组,其中以冠心病入院,合并瓣膜病者设为A组(n=19),以瓣膜病为主,合并冠心病者设为B组(n=21),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A组患者的年龄、心绞痛症状、主动脉瓣狭窄、左主干病变、冠状动脉三支病变的发生率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数均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心房纤颤、二尖瓣病变、冠状动脉单支病变的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体质量、心功能Ⅳ级、陈旧心肌梗死、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呼吸机时间、重症监护病房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合并瓣膜病患者和瓣膜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特征是不同的,术前明确冠心病和瓣膜病复合存在的情况,可提高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和瓣膜置换同期手术的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分析瓣膜病变并发冠状动脉病变的同期手术治疗.方法 分析48例瓣膜置换术同期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5例发生低心排综合征,其中死亡2例.生存病例随访6~60个月,无心绞痛发作,无出血或血栓形成事件.结论 瓣膜置换术同期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效果良好.良好的瓣膜病变矫治、心肌再血管化和心肌保护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糖尿病及其合并症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长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226例连续行冠状动脉主路移植术的冠心病患者分为糖尿病组(116例)和非糖尿病组(110例),应用多变量分析方法分析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的临床特征,并随访术后总死亡率及心脏性死亡的发生率,探讨糖尿病组心脏性死亡的预测因素。结果 两组术前及术后的临床特征、既往心肌梗死病史及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等差异无显著性。结果 两组术前及术后的临床特征、既往心肌梗死病史及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等差异无显著性。平均随访3.5年总死亡率两组差异无显著性,但心脏性死亡的发生率糖尿病组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组(15%与3%,P<0.01)。糖尿病和术后低左室射血分数与心脏性死亡的发生率密切相关(95%可信区间1.29-15.20)。糖尿病组的心脏性主要是猝死、心力衰竭和心肌梗死。术后低左室射血分数、女性及糖尿病肾病是主要预测因素。结论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长期预后不良,特别在低左室射血分数、女性及糖尿病肾病患者心脏性死亡的发生率高,预后差。应加强对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心、肾功能障碍的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重症冠心病患者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的可行性和优越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25例重症冠心病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临床资料。其中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组)268例,占63.1%;常规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CABG组)157例。比较两组术后早期死亡率及合并症的发生情况。结果:OPCAB组搭桥(4.09±0.75)支/人,CCABG组搭桥(4.17±0.86)支/人(P〉0.05)。两组新发心房纤颤、围术期心肌梗塞、肾功能不全、肺部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CCABG组比较,OPCAB组手术死亡率、呼吸机使用时间、ICU停留时间、术后输血量、二次开胸率、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或减少(P〈0.05~〈0.01)。结论: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在重症冠心病患者中安全可行,临床效果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70岁以上患者同期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与心脏瓣膜手术的经验。方法选择70岁以上患者同期实施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与心脏瓣膜手术患者22例。主动脉瓣置换8例,二尖瓣置换3例,二尖瓣和主动脉瓣双瓣置换2例,二尖瓣成形5例,二尖瓣加三尖瓣成形2例,主动脉瓣置换加二尖瓣成形1例,二尖瓣置换三尖瓣整形1例。共旁路移植67支,平均1~5(3.1±1.7)支。结果本组围手术期无死亡。重症监护室滞留时间59~163(91.6±35.9)h,机械通气时间12~96(43.8±26.1)h,术后住院时间15~44(21.3±9.2)d。左心室舒张末内径较术前明显降低[(50.5±7.7)mmvs(56.5±10.2)mm,P<0.01)],LVEF较术前明显升高[(52.6±10.6)%vs(47.9±10.2)%,P<0.05]。术后随访6个月~1年,死亡2例。结论老年患者同期施行CABG与心脏瓣膜手术效果满意。加强围手术期管理、恰当处理瓣膜病变、心肌充分再血管化、良好心肌保护和缩短心肌缺血时间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4.
心脏瓣膜病并发冠心病患者的同期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需要手术治疗的心脏瓣膜疾病患者常伴有冠心病,而冠心病患者因心肌缺血或心肌梗死,造成二尖瓣病变或室壁瘤,也需手术治疗.在进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时,同期施行瓣膜手术有利于心功能恢复、提高疗效、避免再次手术.但这类患者病情重,手术难度增大、手术时间长,对技术要求更高.我院2000-2003年共施行12例此类手术,效果较为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心肌梗死急性期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5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总结我院55例于心肌梗死急性期,行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治疗经验及随访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07年12月,在我院进行的55例心肌梗死急性期急诊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病例,统计围手术期临床资料及术后2~5年随访情况,并与同期55例急性心肌梗死行择期手术患者资料进行对照比较。结果:55例患者心肌梗死发生至手术开始时间为(6.5±3.4)h,围术期死亡5例,2~5年随访患者死亡7例,其中因心脏因素死亡3例。急诊冠状动脉搭桥患者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使用率及住院费用均较择期行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增高(P<0.05),远期生存率与择期手术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在充分术前准备、术中良好的心肌保护及术后监护条件下,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在6~12 h行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也可以取得满意的远期生存结果。  相似文献   

16.
冠心病患者可因缺血或心肌梗死造成二尖瓣病变,而在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者中,亦可能合并有冠心病。在进行冠状动脉(冠脉)旁路移植术(CABG)时同期施行瓣膜手术,有利于心功能的恢复,提高手术疗效,可避免再次手术。2000年5月至2003年10月,我们手术治疗此类患者17例,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合并心脏瓣膜病变,术前心功能可能较单纯病变者差,手术有一定的特殊性.现将我院126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同期行心脏瓣膜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60岁以上心脏瓣膜置换手术387例的临床特点及围手术期处理经验。方法1998年5月至2006年5月共实施心脏瓣膜置换术1116例,60~89岁患者387例(老年组),其中男178例,女209例,按年龄60~64岁、65~69岁、70~89岁分为3组,手术在体外循环中度低温下行瓣膜置换术,并发严重冠心病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并发心血管畸形者行矫治术。分析老年人瓣膜置换手术的临床特点,并以同期13~59岁的729例(非老年组)作比较。结果老年组术后早期(30 d内)发生各种并发症55例,并发症发生率14.2%,高于非老年组的11.2%(P〈0.05)。主要并发症为心包积液、胸腔积液、恶性心律失常、循环衰竭,肾功能衰竭及多脏器功能衰竭。老年组术后早期死亡10例(2.6%),60~64岁4例、65~69岁3例、70~89岁3例;非老年组死亡31例(4.2%)。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是恶性心律失常、呼吸循环衰竭、肾功能衰竭及多脏器功能衰竭。结论老年人心脏瓣膜置换术并发症发生率高,加强围手术期处理,可降低术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总结同期实施心脏瓣膜手术、冠脉搭桥手术及双极房颤射频消融手术治疗心脏瓣膜病、冠心病及房颤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手术治疗的心脏瓣膜病、冠心病并发房颤患者188例的临床资料,由患者及其家属自愿选择是否同期实施房颤射频消融术。分为同期消融组(n=96)和非消融组(n=92)。同期消融组患者行同期心脏瓣膜手术、冠脉搭桥手术及双极房颤射频消融手术,非消融组患者仅进行心脏瓣膜手术和冠脉搭桥术。通过对比两组患者体外循环转机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呼吸机插管时间、心外科ICU监护时间和术后普通病房住院时间,出院后随访12个月,根据随访结果,记录术后6个月、12个月窦性心律转复率、心功能指标;12个月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CE,包括恶性心律失常、充血性心力衰竭、脑血管栓塞)发生率,评价其临床疗效。 结果 体外循环转机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呼吸机插管时间,心外科ICU监护时间和术后普通病房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12个月窦性心律转复率,同期消融组优于非消融组(P<0.05),患者术后6个月、12个月心功能指标(左心房内径、NT-proBNP、左室射血分数),同期消融组优于非消融组(P<0.05);同期消融组12个月内MACCE发生率显著低于非消融组(P<0.05)。 结论 对同时患心脏瓣膜病、冠心病及房颤患者,同期实施心脏瓣膜手术、冠脉搭桥手术及双极房颤射频消融手术,窦性心律转复率更高,临床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 76例瓣膜替换或成形术同时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危险因素 ,并介绍此类手术的成功经验。方法 行瓣膜替换或成形术同时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76例。男 6 1例 ,女 15例 ,平均年龄 5 6岁 ,共移植旁路血管 117支 ,同时行主动脉瓣置换 (AVR) (1~ 3支桥 ) 2 5例 ,二尖瓣置换 (MVR) (1~ 4支桥 ) 31例 (MVR TVP 3例 ,MVR AVR 2例 ) ,双瓣置换 (BVR)(1~ 3支桥 ) 18例 (BVR TVP 2例 ) ,及MVP (1支桥 ) 1例 (MVP TVP 1例 )。 6 7例瓣膜病理改变为风湿性瓣膜病变 ,9例为瓣膜退行性病变或先天性畸形。应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手术相关危险因素的分析。结果 术后早期死亡 6例 (7.89% )。 6 3例患者有术后远期随访记录 ,随访率 90 % ,平均随访 2 6 .8个月 ,6 2例心功能明显改善 ,1例远期死亡 (术后 9个月死于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 )。结论 瓣膜手术同时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危险性高于单一手术 ,术前心肌梗塞中、心功能、EF、体外循环时间和动脉阻断时间与手术死亡率相关。彻底解除瓣膜病变、充分的心肌再血管化和良好的心肌保护是手术成功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