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听诊三角切口胸膜外动脉导管结扎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7年10月-2002年10月,我们对36例先天性心脏病动脉导管未闭患者,采用经听诊三角切口胸膜外动脉导管结扎术,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手术治疗动脉导管未闭四种术式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刘杉  韩忠  张衍鲁  郭巍 《山东医药》2003,43(9):49-50
198 6~ 2 0 0 1年 ,我院用四种手术方式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动脉导管未闭 ( PDA) 112例。现报告如下 ,以探讨 PDA手术方式的合理选择。资料与方法 :112例 PDA患者中 ,男 46例 ,女 66例 ;年龄6个月~ 3 6岁。其中重度肺动脉高压 12例 ,中度肺动脉高压 17例。9例在体外循环低温下横行切开主肺动脉缝扎导管 ,其中 6例合并其他心脏畸形。64例为婴幼儿采用腋下纵行小切口切除部分第 4肋骨 ,纵行切开纵隔胸膜结扎导管。16例采用后外侧小切口胸膜外结扎动脉导管。2 3例年龄较大患者采有左胸后外侧切口结扎导管。结果 :112例患者无手术中和手术后…  相似文献   

3.
1984~1996年1月,我们对1~6岁儿童采用腋部直切口胸膜外动脉导管结扎术10例,术后恢复顺利,随访6个月~12年无再通及其它手术并发症。手术方法病人右侧卧位,左上肢屈曲安放于麻醉架上,充分显露腋窝顶部,左侧腋中线直切口,上起腋窝顶部,下止第5肋间,长约10cm。切开皮肤后,皮下游离两侧超过腋前、后线。切开第4肋肌,在壁层胸膜与胸壁间以剥离子钝性分离胸膜后,以手指继续分离至导管处。如游离中胸膜破损应缝闭。游离出动脉导管,在导管的两端分别以粗丝线结扎,中间用无损伤线缝扎。胸膜外放引流管1根接水封瓶,引流量15~50ml不…  相似文献   

4.
自 1996年起我们改变常规的经胸腔入路进行动脉导管未闭的动脉导管结扎术式为胸膜外动脉导管结扎术式 ,至今已手术 35例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动脉导管未闭患儿共 35例 ,男 2 4例 ,女 11例 ,年龄 10个月~ 5周岁。其中导管为漏斗型者 2 8例 ,管型者 7例 ,导管直径最粗的为 1.7cm。1.2 方法气管内插管 ,吸入异氟醚全麻 ,右侧 90°卧位 ,在 肋间后外侧切口。切开肋间肌以后轻柔地将胸膜自胸壁剥离 ,保持胸膜的完整性。剥离的重点为后背部胸膜 ,向前推至胸主动脉外膜后则可见到动脉导管。嘱麻醉师降…  相似文献   

5.
1939年Gross首次成功施行动脉导管未闭(PDA)结扎术以后[1],PDA的治疗方法不断得到发展,其安全性越来越高,创伤更小,并发症降低。目前公认常用的外科治疗方法有常规左侧开胸PDA结扎术、经胸腋下小切口PDA结扎术、体外循环下PDA缝闭术、微创胸膜外PDA结扎术(左听诊三角入路胸膜外PDA结扎术、腋下小切口胸膜外PDA结扎术等)、电视胸腔镜辅助下胸膜外PDA结扎术及内科导管下PDA封堵术。根据PDA的大小、形状、患者年龄、有无合并其他心内畸形及个人经济状况而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PDA各种治疗方法进行了文献复习…  相似文献   

6.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2003年3月至2008年7月,采用左侧腋下直切口手术结扎动脉导管未闭(PDA)115例,男性69例,女性46例,年龄6个月至36岁,平均(7.5±0.4)岁。其中管状型91例、漏斗型24例;经胸腔结扎80例、胸膜外35例。全组患者无发绀,部分患儿有反复肺部感染病史。胸骨左缘第2肋间有连续性机械样杂音85例、单纯收缩期杂音30例。  相似文献   

7.
1996年7月至2006年4月,我们对36例患者采用左腋下直切口胸膜外(动脉导管未闭PDA)结扎术,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动脉导管未闭合并其他心脏畸形的外科治疗经验,以提高手术效果。方法8例PDA合并心内畸形的病人,5例行经胸骨正中切口体外循环插管前动脉导管结扎术,3例行经胸骨正中切口体外循环转流后经肺动脉切口动脉导管缝闭术。结果本组无早期死亡病例,术后均恢复顺利,治愈出院,随访4个月至5年,无晚期死亡和导管再通。结论同期手术矫治动脉导管未闭合并心内畸形,可以减少手术风险和两次手术创伤的痛苦。  相似文献   

9.
应用腋下小切口结扎未闭动脉导管(100例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有选择的应用腋下小切口行动脉导管未闭结扎术,已经100例,现汇报如下。方 法全麻后右侧卧位,左上肢外展,肘曲90℃,前臂悬吊在头架上,取腋中线纵行切口,自最下腋横纹起,中点为第四肋间。切开皮肤、皮下,向前、后两侧牵开胸大肌、背阔肌,于第四肋间浅层纵行分开前锯肌,再切开肋间肌,撑开肋骨,将肺翻向前方。沿降主动脉剪开纵隔胸膜向前方牵引,显露未闭动脉导管,避免损伤喉返神经,充分游离动脉导管、试阻,降低血压至90~80/60~50mmHg(1mmHg=0.133kPa),10号线结扎2道,间断缝合纵隔胸膜,五肋间置胸腔闭式引流,缝合肋间肌、前锯…  相似文献   

10.
郭平  胡仲勋 《山东医药》1997,37(1):28-28
我们采用腋中线小切口胸膜外结扎动脉导管治疗动脉导管未闭患者12例,取得较理想效果,现将方法和体会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男4例,女8例;年龄3~6岁。均无紫绀、心衰。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左侧第二肋间闻及连续性机器样杂音11例,收缩期杂音1例;股动脉闻及射枪音12例,水冲脉6例,甲床毛细血管搏动10例。脉压最大9kPa,最小4.5kPa,平均6kPa。X线示均有肺充血和纹理粗,肺门阴影增大,肺动脉段突出。心电图示左室大11例,双室大1例;二维超声心动图见管状导管10例,漏斗状导管2例;导管长度为0.5~20cm,直径0.5~1.2cm。本组6例用双重结扎法,5例采用双重结扎加贯穿缝扎。术后均顺利恢复,无手术死亡。  相似文献   

11.
婴幼儿动脉导管未闭的微创外科治疗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左腋下直小切口对婴幼儿动脉导管未闭(PDA)患儿微创伤治疗的经验.方法采用左腋下腋中线直小切口第4肋间进胸方法,对72例婴幼儿PDA患儿施行动脉导管结扎术.结果所有病例术野显露清楚,术毕不放置胸腔闭式引流,无手术死亡病例,无喉返神经损伤、导管破裂等并发症,住院时间短(平均住院4.2 d).随访2个月至8年,无导管再通和动脉瘤形成.结论左腋下直小切口动脉导管结扎术, 更适用于婴幼儿PDA患儿,手术安全可靠,并发症少,远期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估左听诊三角切口(ATT)与后外侧切口(PLT)下动脉导管未闭(PDA)缝扎术的疗效.方法 随机分为研究组(ATT)和对照组(PLT).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无明显差异.ATT组58例,自第4后肋与脊柱之间中点始,跨听诊三角区,绕过肩胛骨下缘1~2 cm的弧形皮肤切口,经第4肋间切开肋间肌,行胸膜外PDA缝扎术;PLT组58例,标准后外侧切口,经肋床或肋间进胸行PDA缝扎术.结果 ATT组术后渗血少,无二次开胸病例;PLT组术后渗血多,需二次开胸3例.两组均无手术死亡病例.ATT组平均切口长度、开胸、关胸及手术操作时间较PLT组短(P<0.01);术后引流量、住院天数ATT组较PLT组少(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ATT行动脉导管未闭缝扎术,出血少,切口小,瘢痕隐蔽,疼痛轻,恢复快,适用于婴幼儿、儿童、体形瘦小及胸壁肌肉瘦薄的成年患者.  相似文献   

13.
我们学习上海心血管病研究所加垫结扎动脉导管未闭方法并加以改进。自1982年至1990年11月手术49例,效果良好,现总结如下: 手术方法:经左后外侧切口第四肋间进胸,充分显露降主动脉,在降主动脉前缘纵形切开胸膜,上至左锁骨下动脉开口,下至左肺门水平。将左迷走神经及喉返神经拉向内侧,避免损伤。用直角钳从导管的上缘或下缘主动脉后壁分离,慢慢滑向导管后壁,而不  相似文献   

14.
臧其威  陈伟  郑中锋 《山东医药》2007,47(36):57-58
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手术治疗粗大型动脉导管未闭15例。全组病例术后恢复顺利,无并发症发生。认为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手术治疗粗大型动脉导管未闭简便、安全。  相似文献   

15.
我院自1985年4月起,采用局部胸膜翻转双垫片结扎未闭动脉导管,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一、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1)经左侧第四肋间后外侧切口进胸,将肺向内下方牵开,暴露降主动脉及导管三角区。上自左锁骨下动脉起始部,下至左肺门,全层切开纵隔胸膜及降主动脉外膜。(2)主动脉外膜内侧叶以四把血管钳或四条牵引线向内牵引,在主动脉外膜下疏松组织层锐性分离,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介绍左腋下小切口治疗小儿动脉导管未闭 (PDA)的方法和体会。方法  2 0 0 1年 3月至 2 0 0 4年 3月小儿 2 0例采用腋下小切口治疗。结果 手术成功率10 0 % ,无严重并发症 ,均痊愈出院。结论 左腋下小切口治疗小儿动脉导管未闭具有损伤小 ,恢复快 ,住院时间短 ,并发症少 ,手术安全有效 ,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7.
动脉导管未闭的手术方法有多种,但各有其优缺点。如何闭合导管才能使术后恢复快,不发生再通,并发症少等,仍是胸外科医生所关心的。自1965年5月以来,我院采用涤纶垫片(Dacron)施行动脉导管结扎术100例,全组无手术死亡。初步证实该方法并发症少,操作简便,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8.
体外循环下动脉导管闭合术179例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报告体外循环下闭合动脉导管179例。在深低温低流量体外循环下,经肺动脉切口闭合动脉导管142例;常温体外循环下结扎动脉导管6例;体外循环下阻断动脉导管经肺动脉切口缝合动脉导管内口5例;左胸后外侧切口常温体外循环并行下行切断缝合26例。近期死亡5例(2.8%),远期效果良好。作者就手术适应证、基本方法、手术方式的选择及术后并发症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微创左腋下直切口治疗小儿动脉导管未闭的疗效。方法选取2008年3月~2012年1月我院收治的动脉导管未闭患儿67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微创左腋下直切口手术治疗,观察并记录患儿治疗情况。结果 67例患儿均未出现死亡。患儿在术后心脏杂音均全部消失,术后均给予患儿1~4天抗生素治疗,留置胸管24 h,共引流胸液10~80 m L。67例患儿中,出现并发胸腔积液2例,抽出积液约130 m L,并发胸膜外积液1例,并发左下肺不张2例。结论采用左腋下直切口对小儿动脉导管未闭进行治疗,疗效较好,手术创伤较小,术后创口美观,需要手术器械简单且手术费用低,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20.
右腋下剖胸小儿心内直视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右侧剖胸小切口的手术要点及手术指征。  方法 :本组 10 2例患者经右腋下小切口剖胸及体外循环下行小儿心内直视术 ,其中房间隔缺损 2 4例 ,室间隔缺损 6 8例 ,法乐四联症 5例 ,室间隔缺损合并房间隔缺损 3例 ,右心室双出口、Ebstein畸形各 1例。合并畸形 :左上腔静脉 4例 ,右心室双腔及动脉导管未闭各 1例。  结果 :全组患者无死亡。  结论 :切口的正确选择是术野良好显露的前提 ,主动脉插管是手术成功的关键。该切口适用于大部分常见先天性心脏病的矫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