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和介入治疗的优点和可行性.方法 对2006年5月-2009年12月住院的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患者1 3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观察手术成功率和并发症.结果 经桡动脉行冠脉造影和介入治疗成功率98.9%,术后并发症:桡动脉痉挛7例;术后穿刺部位小血肿16例,前臂肿胀11例,术后拔桡动脉血管鞘时发生血管迷走反射1例,桡动脉搏动减弱5例,桡动脉闭塞1例,无假性动脉瘤、动静脉瘘、局部感染和迷走神经反射等并发症.无死亡病例.结论 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是安全的、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经桡动脉行冠脉介入诊疗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途径行冠脉造影及介入治疗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和并发症,并与经股动脉途径行相似病变治疗作比较。方法对本院2006年1月—2009年4月行冠脉造影术或介入治疗的384例患者临床资料分析,198例冠脉病变的冠心病患者经桡动脉途径行介入治疗(桡动脉组),186例冠心病患者经股动脉途径行介入治疗(股动脉组),对比手术成功率、手术操作时间、X线曝光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桡动脉组手术成功率为96.97%,股动脉组100%,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与穿刺有关的并发症发生率,桡动脉组明显少于股动脉组(P0.05);术后卧床时间也明显短于股动脉组(P0.05)。而桡动脉组从穿刺开始至指引导管放置成功所需的时间长于经股动脉组(P0.05)。结论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成功率高,患者术后体位、活动不受限制,经桡动脉途径行冠脉造影及介入治疗是安全、有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左右冠状动脉病变患者应用单根MAC指引导管经桡动脉途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可行性。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ACS患者60例,根据随机序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单根6F MAC指引导管经桡动脉途径行PCI,对照组患者采用不同指引导管经桡动脉途径行PCI。观察两组患者桡动脉穿刺成功率、PCI成功率、造影剂用量、PCI操作时间、放射剂量、透视时间、介入治疗血管支数、平均支架数、血管并发症情况及出院后30 d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情况等。结果两组患者桡动脉穿刺成功率均为100%,PCI成功率均为96.67%。两组患者造影剂用量、介入治疗血管支数、平均支架数及血管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PCI操作时间、透视时间短于对照组,放射剂量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出院后30 d均未出现MACE。结论 ACS左右冠状动脉病变患者应用单根MAC指引导管经桡动脉途径行PCI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经左侧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和介入治疗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经左侧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和介入治疗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273例患者接受左侧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及介入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129例,心肌梗死61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24例、陈旧心肌梗死37例,胸痛待查83例。结果冠心病185例,冠脉三支病变52例,双支病变54例,单支病变79例,正常冠脉88例。对其中111例患者的143支血管155处病变行介入治疗,置入支架152枚。经左侧桡动脉介入治疗成功率98.2%(268/273)。不成功的5例改用股动脉途径后行介入治疗均获成功。结论经左侧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和介入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可行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对本院2006年6月2008年3月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CAG)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200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发现,经桡动脉穿刺成功196例,成功率为98.0%,桡动脉插管成功194例,成功率为97.0%。46例患者成功经皮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中术后并发症:心律失常2例,迷走反射2例,桡动脉痉挛12例,术后穿刺部位小血肿6例,前臂肿胀4例,桡动脉搏动减弱5例,未见其他不良并发症。认为经桡动脉途径行CAG和PCI血管穿刺部位并发症少,患者术后体位不受限制,活动不限制,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58例冠心病或疑似冠心病患者中,均经桡动脉进行介入诊疗手术,32例选用多功能导管经桡动脉穿刺行冠脉造影检查术,26例选用常规左、右造影导管行冠脉造影检查术。32例选用多功能导管者均成功经桡动脉途径行冠脉造影检查术,其中2例因右桡动脉穿刺困难改由左桡动脉穿刺;26例选用常规左、右造影导管者,其中7例发生桡动脉血管痉挛,经处理后3例改为经股动脉穿刺,成功率88.5%。提示采用多功能造影导管在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造影中具备头软、支撑好、柔韧性好特点,术中减少交换导管等步骤从而减少血管并发症,减少手术时间,有利于介入治疗的进行。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经桡动脉行冠心病介入治疗(PCI)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500例经桡动脉途径完成PCI的临床资料.结果 经桡动脉途径行PCI治疗500例,桡动脉穿刺成功率99.7%,PCI成功率95.3%.结论 经桡动脉行PCI手术成功率与传统股动脉途径无明显差异,且并发症少,患者更乐意接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冠脉介入诊疗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符合冠脉造影指征并A llen′s试验阳性患者150例,以右桡动脉途径行冠脉造影,对符合介入指征者行介入治疗。结果造影成功142例,成功率94.7%,失败8例,其中7例为穿刺不成功(桡动脉痉挛5例,桡动脉斑块狭窄1例,急诊患者血压低1例),1例因造影管打折不能松解经动脉切开术取管后改股动脉途径。造影成功者中对50例患者行介入治疗,经桡动脉途径48例成功置入支架73枚,成功率96%,失败2例均因痉挛指引导管无法到位。造影及介入治疗不成功者改股动脉途径均获成功。术后6例发生手臂肿胀,12例出现伤口局部水泡,无桡动脉闭塞、出血、血肿、夹层等发生。结论经桡动脉行冠脉介入诊疗安全可行,创伤小、并发症小,患者易于接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经桡动脉介入治疗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的疗效。 方法选取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4年3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66例CTO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经桡动脉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分析PCI成功率、双侧造影有效率、微导管使用有效率、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手术前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 结果经桡动脉行PCI治疗,PCI成功率为72.73%(48/66);使用微导管成功率较未使用者高,双侧造影成功率较非双侧造影高(P<0.05);经桡动脉行PCI治疗术后3、6、12个月LVEF呈逐渐上升趋势,较术前升高(P<0.05)。并发症发生率为6.06%(4/66)。 结论对CTO患者采取经桡动脉PCI治疗成功率高,术中采用微导管及双侧造影可明显提高成功率,还可有效改善心功能,且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诊疗15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冠脉介入诊疗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符合冠脉造影指征并Allen’s试验阳性患者150例,以右桡动脉途径行冠脉造影,对符合介入指征者行介入治疗。结果造影成功142例,成功率94.7%,失败8例,其中7例为穿刺不成功(桡动脉痉挛5例,桡动脉斑块狭窄1例,急诊患者血压低1例),1例因造影管打折不能松解经动脉切开术取管后改股动脉途径。造影成功者中对50例患者行介入治疗,经桡动脉途径48例成功置入支架73枚,成功率96%,失败2例均因痉挛指引导管无法到位。造影及介入治疗不成功者改股动脉途径均获成功。术后6例发生手臂肿胀,12例出现伤口局部水泡,无桡动脉闭塞,出血,血肿,夹层等发生。结论经桡动脉行冠脉介入诊疗安全可行,创伤小,并发症小,病人易于接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选择符合冠脉造影指征并Allen‘s试验阳性患者50例,以右桡动脉途径冠脉造影,对符合介入指征者行介入治疗。结果造影成功47例,成功率94%,失败3例,其中1例为穿刺不成功(桡动脉痉挛),1例桡动脉斑块狭窄导管无法通行,1例因先天性动脉迂曲造影管打折无法通行后改股动脉途径。造影成功者中对30例患者行介入治疗,经桡动脉途径均成功置入支架35枚,成功率100%。造影及介入治疗不成功者改股动脉途径均获成功。术后未发生手臂肿胀,未出现伤口局部水泡,无桡动脉闭塞,出血,血肿,夹层等发生。结论经桡动脉行冠脉介入治疗安全可行,创伤小,并发症小,病人易于接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宛经股动脉、桡动脉和尺动脉三种不同路径对冠状动脉介入的诊治方法,探讨经尺动脉径路行冠状动脉造影或介入治疗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入选行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的患者284倒,其中经尺动脉途径32例,经桡动脉途径168例,经股动脉途径91例,观察其手术成功率、失败原因和并发症.结果 冠状动脉介入诊治成功率,股动脉组100.0%,桡动脉组6.4%,尺动脉组96.9%.血管并发症发生率,股动脉组为(8.425±6.395)%,桡动脉组为(2.282±1.971)%,尺动脉组为(3.125±1.975)%.失败原因:3倒是因经桡动脉穿刺失败改尺动脉径路成功,3例桡动脉痉挛改尺动脉径路成功,1例尺动脉痉挛穿刺失败改股动脉穿刺成功.结论 经尺动脉路径行冠脉造影及介入治疗和经桡动脉径路一样是一种安全可行的介入诊疗路径.不仅可作为部分患者的首选穿刺血管,也可作为经桡动脉或股动脉途径的补充.  相似文献   

13.
经桡动脉和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术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研究比较经桡动脉和股动脉两种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 (coronary angiography,CAG) 和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的优缺点.方法 择期行CAG和PCI病人804例,按途径分为桡动脉组294例 (包括1例股动脉途径CAG失败而改为桡动脉途径),股动脉组530例(包括19例桡动脉途径CAG失败而改为股动脉途径).比较两组CAG和PCI的手术操作成功率和并发症.结果 CAG手术成功率:桡动脉组92.9%,股动脉组9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CI手术成功率:桡动脉组92.6%,股动脉组96.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桡动脉组有6例病人改从股动脉途径完成PCI.外周血管并发症:桡动脉组2.7%,股动脉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桡动脉途径与传统的股动脉途径相比能减少外周血管并发症,但手术操作的难度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14.
经桡动脉穿刺冠状动脉造影后即刻经桡动脉介入治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经桡动脉穿刺冠状动脉造影术后即刻选择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可行性、并发症以及近期疗效。方法选择临床诊断为冠心病心绞痛经桡动脉造影显示明确的冠状动脉病变后即刻采取经桡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患者117例(桡动脉组),与同期经股动脉途径造影后即刻PCI者(股动脉组,共409例)进行比较,分析两组靶血管病变特征、疗效和并发症,并随访术后1月内心绞痛复发、心肌梗死、死亡等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桡动脉组PCI成功率为94.0%,与股动脉组(97.6%)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桡动脉组造影显示明显病变(管腔狭窄程度≥70%)的血管数量累计为210支,其中182支作为靶血管进行了成功的PCI,病变血管的血运重建率为86.7%,低于股动脉组(93.4%),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而且成功PCI者中慢性闭塞病变的所占的比例也明显低于股动脉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桡动脉组术后与穿刺有关的总的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股动脉组(P<0.01)。术后平均卧床时间和平均住院天数均明显短于股动脉组。随访PCI术后1个月期间主要心血管事件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经桡动脉穿刺冠状动脉造影术后即刻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成功率较高,并发症少,具有可行性。但对于复杂病变选择经股动脉途径PCI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应用EBU系列指引导管行右冠状动脉复杂病变介入治疗( PCI) 的可行性。 方法 前瞻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及平谷区医院心内科应用EBU指引导管介入治疗右冠状动脉复杂病变2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影像资料和术后恢复情况,对该技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进行评价。 结果 25例患者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且均存在右冠状动脉复杂病变,有对右冠状动脉行PCI的指征。所有患者均经桡动脉入路使用EBU指引导管行PCI。25例患者的EBU指引导管全部输送到位,经调整进入右冠状动脉开口,EBU导管使用的成功率为100%。25例患者全部行右冠状动脉PCI,24例成功,PCI成功率为96%,无患者出现指引导管相关并发症。结论 经桡动脉应用EBU指引导管行右冠PCI具有很好的可行性和安全性,可作为部分经选择患者行右冠复杂病变PCI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经尺动脉冠状动脉(冠脉)造影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可行性.方法 共入选14例经桡动脉穿刺失败患者,男9例,女5例.全部患者均符合冠脉造影适应征.尺动脉穿刺方法、导管选择和操作手法基本同经桡动脉法.结果 14例尺动脉造影全部成功,其中3例成功行PCI,植入支架5枚,其中LAD2枚,LCX1枚,RCA2枚.术后均一次拔除动脉鞘管,无并发症.结论 经尺动脉冠脉造影和PCI是可行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经桡动脉急诊介入治疗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经桡动脉途径行急诊经皮冠脉介入(PCI)治疗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临床疗效及可行性.方法 选择确诊的因STEMI行急诊PCI治疗的患者225例,其中经桡动脉治疗组123例,经股动脉治疗组102例.分析比较两组患者介入治疗的成功率、疗效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冠心病危险因素、心肌梗死的部位、血管病变的位置、严重程度等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股动脉组PCI成功率为92.3%,桡动脉组为94.3%,两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桡动脉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5%)明显低于股动脉组(15.7%,P<0.05);平均住院时间及住院期间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两组间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经桡动脉途径行急诊介入治疗STEMI与经股动脉途径PCI成功率相似,而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8.
总结经皮穿刺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的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观察冠脉插入成功率、PCI成功率及主要并发症等。[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80岁以上高龄冠心病患者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冠脉)造影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的可行性。方法:纳入2013-12至2015-12在我院行冠脉介入诊疗的661例60岁以上的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76例80岁以上的高龄老年患者作为观察组,年龄80~92岁,平均(83.2±3.8)岁;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585例作为对照组,年龄60~79岁,平均(68.3±5.2)岁,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冠脉病变、穿刺桡动脉失败率、PCI成功率和术中、术后并发症等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作比较。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在穿刺桡动脉失败改肱动脉途径分别为1.0%和2.6%、穿刺桡动脉失败改股动脉途径分别为1.5%和2.6%、PCI成功率分别为96.5%和96.4%、手术操作时间分别为(45.7±21.2)min和(47.6±18.5)min、单纯冠状动脉造影对比剂使用量分别为(28.9±10.2)ml和(30.6±8.8)ml、冠状动脉造影+PCI对比剂使用量分别为(150.4±35.7)ml和(155.6±28.2)ml、术中相关心脏事件分别为0.7%和1.3%、术后血管并发症分别为0.9%和2.6%、术后住院天数分别为(5.7±1.9)d和(6.3±2.7)d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老年冠心病患者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何涛 《山东医药》2008,48(28):105-106
目前,冠脉介入治疗在绝大多数介入治疗中心仍是以股动脉为主要途径.但是,1989年加拿大Campeau进行的全世界第1例经桡动脉途径的冠状动脉造影和1992年荷兰Kiemenij完成的世界首例经桡动脉途径植入支架术,充分证明了经桡动脉途径进行冠脉介入治疗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