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罗氏表示美国FDA批准其埃博拉病毒检测试剂用于应急使用,以应对这一全球性最严重疾病在西非的爆发。美国FDA批准罗氏LightM ix Ebola Zaire rRT-PCR Test用于有埃博拉病毒感染体征的患者,该瑞士制药商在一份声明中表示。罗氏表示,LightM ix试剂可以在3h内给出检测结果,快速地检测这种病毒,以便尽快治疗。根据该检测试剂紧急使用的资格,美国及其他国家的某些实验室已被授权在有限时间内使用这款检测试剂,用于检测在西非一直在传播的埃博拉病毒。  相似文献   

2.
对抗埃博拉病毒新药的近期研究成果以及业界提出或可用于治疗埃博拉出血热的已上市药物进行总结归纳,旨在为抗埃博拉病毒药物的进一步开发及埃博拉出血热治疗方案的探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中国新药杂志》2008,17(3):180-180
东京大学医学科学研究所的科研小组在《美国科学院院报》上发表了一项研究成果:该研究小组成功地通过基因无毒化操作,使导致埃博拉出血热的埃博拉病毒只在特殊的实验用人工细胞中繁殖。埃博拉病毒感染后死亡率高达50%~90%,目前尚无预防疫苗与治疗药物。研究小组从埃博拉病毒拥有的8个基因中只去除了病毒繁殖必需的“VP30”基因,从而制成了无毒病毒。该无毒病毒仅在注人了“VP30”基因的猴子细胞中进行繁殖,在普通细胞中既不繁殖也不发挥毒性。除此之外,该病毒的外观及性质与原来的埃博拉病毒并无任何区别,  相似文献   

4.
能保护人类防御高致死性马尔堡和埃博拉病毒的疫苗尚未问世,但它们的载体疫苗已在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中取得成功.载体疫苗在人体内的安全性及先存的抗载体免疫力问题是其获批的关键障碍.尽管马尔堡和埃博拉病毒疫苗防御作用的免疫机制还不十分明确,但非人灵长类动物研究显示,防御马尔堡和埃博拉病毒是可能的,疫苗有望在不久的将来获准用于人类.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实验猕猴B病毒抗体阳性情况。方法 选取安徽省实验猕猴中心400只猕猴,各采集静脉血5 mL,3 000 r/min离心10 min后,抽取上层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与免疫酶试验检测血清B病毒抗体,观察B病毒抗体阳性率。结果 400份有效样本中,B病毒抗体阳性率为36.50%;雌性猕猴B病毒抗体阳性率为36.74%,雄性为为36.22%,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2,P=0.913)。幼年猕猴B病毒抗体阳性率为30.68%,青年猕猴B病毒抗体阳性率为32.34%,成年猕猴B病毒抗体阳性率为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200,P=0.000)。结论 实验猕猴B病毒抗体阳性率处于较高水平,雌性猕猴B病毒抗体阳性率高于雄性猕猴,成年猕猴B病毒抗体阳性率较高。因此,需加强实验猕猴的管理,以减少B病毒感染,生产出安全性更高的实验猕猴。  相似文献   

6.
《家庭医药》2014,(9):3-3
如何预防和治疗埃博拉病毒?美国有线电视新闻国际公司网站8月8日发表题为《埃博拉病毒:了解有关这种致命疾病的9件事》一文,文章称:1.为什么埃博拉会令人如此恐惧?无国界医生组织将埃博拉描述为“世界上致命性最高的疾病之一”,该组织称:“这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病毒,死亡率可高达90%。”  相似文献   

7.
近年的生物防御疫苗研究集中于DNA疫苗.DNA疫苗对人以及环境相对安全、经济,并且多价联合DNA疫苗还可以提供多重保护,因此有良好的研发前景和潜在的实用价值,但也存在免疫原性不强和接种方式有待改进等问题.此文就炭疽杆菌、埃博拉病毒、马尔堡病毒、猴痘病毒、天花病毒和委内瑞拉马脑炎病毒等几种被美国NIH和CDC列为重要生物...  相似文献   

8.
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和广州医科大学联合共建的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与清华大学等单位合作,通过单细胞克隆等技术,成功从猕猴体内分离出我国首例抗埃博拉病毒感染的高效单克隆中和抗体。相关研究5月17日在线发表于《科学报告》。  相似文献   

9.
据英国《每日邮报》8月24日报道,一个由多国科学家组成的研究团队宣称找到此次埃博拉病毒大爆发的源头:一名2岁男孩被感染该病毒的果蝠叮咬。17名来自欧洲和非洲的热带疾病研究员、生态学家、人类学家花费3周时间调查埃博拉病毒在几内亚、利比里亚、科特迪瓦以及尼日利亚爆发源头。研究人员在几内亚东部偏远山村Meliandoua附近捕捉蝙蝠和其他生物进行化验,那里是2013年12月份疫情首先爆发地。研究人员认为,一名2岁小男孩被感染了埃博拉病毒的果蝠叮咬,随后他又将病毒传给母亲,  相似文献   

10.
编者按:2014年,埃博拉病毒肆虐西非数国,甚至使远离非洲大陆的美欧亚各国也深感危机。其实早在几千年前,"埃博拉"就已经存在,但直至1976年才真正发现埃博拉具有强致病性,虽然此前也曾几度流行,但疫情尚不严重。此次埃博拉疫情规模及严重程度为历史罕见。世界各国纷纷积极应对疫情,但西医的治疗手段及成效并不尽如人意。就在众人对埃博拉几乎束手无策之时,有人提出,  相似文献   

11.
对国内埃博拉病毒诊疗检测产品的近期研究成果及相关专利进行总结归纳,旨在为埃博拉病毒检测试剂及治疗药物的进一步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与具有高传染性的埃博拉患者密切接触的医护人员,仍是埃博拉病毒感染的高发人群。目前全球已有450名医务工作者感染埃博拉病毒,其中244人死亡。在这场可能发生的"埃博拉战争"面前,我国医务人员该如何做好预控工作,保护好自身和广大就医者?  相似文献   

13.
埃博拉病毒属丝状病毒科,具有高传染性,能引起人类和灵长类动物出现严重出血热等症状,病死率高达90%。Niemann-Pick C1(NPC1)蛋白是埃博拉病毒感染过程中表达于宿主细胞内体膜上的一个重要受体,其与埃博拉病毒被组织蛋白酶裂解的糖蛋白(GP)的相互作用是病毒感染宿主的关键环节,介导病毒囊膜与内体膜的融合,进而将病毒基因组释放到宿主细胞。近年来,将NPC1蛋白作为广谱抗丝状病毒药物靶点研发的小分子抑制剂、单克隆抗体和基因治疗药物均有突破性进展。本文介绍了NPC1的结构及其在埃博拉病毒感染中的作用,并对靶向NPC1的小分子抑制剂、单克隆抗体药物和基因治疗药物的研究现状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4.
埃博拉出血热是一种严重的出血性疾病,由某一种埃博拉病毒(EBOV)感染引起,其对赤道非洲地区的公共健康构成了很大威胁。对埃博拉病毒的分类、传播方式、致病机制、风险因子、流行病学、诊断、预防、治疗、新药研发管线及治疗靶标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2014年,埃博拉病毒肆虐西非数国,甚至使远离非洲大陆的美欧亚各国也深感危机。其实早在几千年前,“埃博拉”就已经存在,但直至1976年才真正发现埃博拉具有强致病性,虽然此前也曾几度流行,但疫情尚不严重。此次埃博拉疫情规模及严重程度为历史罕见。世界各国纷纷积极应对疫情,但西医的治疗手段及成效并不尽如人意。就在众人对埃博拉几乎束手无策之时,有人提出,也许中医将会为对抗埃博拉带来新的希望。而中医对埃博拉会有何看法?他们能否拿出治疗良方?本刊采访国内部分名医大家和首批赴几内亚埃博拉疫区的支援专家,并对他们的观点进行整理、总结,以期为探索最终的治疗埃博拉有效方案提供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16.
<正>美国研究人员在《细胞·宿主与微生物》杂志线上版发表了两篇配套论文,称他们开发出一种实验性药物MBP134,由两种人体单克隆抗体组合而成,可对抗包括最近在蝙蝠体内发现的邦巴利病毒在内的所有已知埃博拉病毒。自1976年以来,埃博拉病毒就不断侵扰着人类,刚果民主共和国东部地区至今还处于疫情阴  相似文献   

17.
硒、含硒酶VS病毒——抗病毒三道防线新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根 《医药世界》2004,(10):15-17
威廉·泰勒教授 Dr. Enthan Will Taylor美国亚利桑那大学药学院制药学与生物医学教授,著名病毒学家1996年获美国化学会N.E.乔治亚分部“年度化学家”奖。1997年获美国高等学院创新医学“年度DenhamHarman导师”奖。1994年,威廉·泰勒教授提出了著名的“病毒硒蛋白理论”,其主要内容为:一些由病毒(艾滋病病毒、感冒病毒、埃博拉病毒、肝炎病毒)引发的疾病患者体内存在硒缺乏的情况,补硒有利于抑制病毒的复制,其原因不仅仅是通过提高机体免疫力来起到保护作用,更重要的是硒可以直接作用于病毒。即在富硒机体内,病毒蛋白可得到充足的硒,…  相似文献   

18.
据报道,美国科研人员发现了艾滋病(HIV)病毒在人体内的进化历程,此项发现为确定早期HIV病毒形式,研究新型治疗措施,开发新型治疗药物找到了新方向。  相似文献   

19.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埃博拉"这个名词还显得有些陌生.然而事实上,它是人类所知最致命的传染性病毒之一,感染后死亡率高达70%~90%.在过去的十多年间,全世界已有1000多人因此死亡.这里,我们通过一篇来自非洲的纪实报道来了解一下埃博拉病毒的真面目.  相似文献   

20.
2014年9月29—30日,WHO召开专家咨询会议,评价当前工作状况以检验并最终批准2个候选埃博拉病毒疫苗。相关专家就创新性前沿试验设计分享了他们的最新工作进展。总体目标是对目前正在开展的快速评估埃博拉病毒疫苗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各项工作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