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超声波对犬股动脉血栓助溶作用的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体外治疗性超声助溶犬股动脉血栓的效果。方法12条犬,用钝钳夹伤双侧股动脉内膜,经侧支注入凝血酶加自身血,制作12对犬股动脉血栓模型。双侧股动脉血栓随机分为重组葡激酶组(单用药组)和重组葡激酶加超声组(超声助溶组)。于半小时内快速静脉滴入重组葡激酶(0.2mg/kg),同时体外给予频率0.8MHz、强度1.8W/cm2治疗性超声治疗。用股动脉造影及高频血管超声显像判定再通。结果观察2小时,超声助溶组和单用药组股动脉血栓的再通分别为12/12根和8/12根(P<0.05)。超声助溶组和单用药组犬股动脉再通时间分别为31.25±6.41min和56.25±18.47min(P<0.01)。结论体外治疗性超声能促进血栓溶解,缩短再通时间,提高溶栓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超声血管成形术新进展──美国西盖尔教授演讲纪要上海医科大学中山医院(200032)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钱菊英,沈学东,陈灏珠西盖尔教授系美国洛山机Cedars-Sinai医学中心心脏无创性诊断室主任,是国际上最旱研究超声血管成形术的学者之一。1995...  相似文献   

3.
超声介导携RGDS靶向超声造影剂对体外血栓的助溶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携RGDS的脂膜氟烷超声造影剂(亲血栓靶向超声造影剂)对体外血栓的助溶效果。方法健康人体新鲜静脉血块60份,分为3组,分别加入亲血栓靶向超声造影剂、非靶向超声造影剂和生理盐水进行超声消融;采用超声治疗仪,选择1.2W/cm^2,距离3cm,治疗时间15min。称量溶栓前后血块的质量,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电镜扫描经消融后的血块表面结构。结果经超声介导造影剂助溶前后的血块质量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电镜扫描显示,生理盐水组血块经消融后表面结构无明显改变,靶向超声造影剂组可见大量均匀分布的空洞和裂隙,非靶向超声造影剂组仅见少量分布的小型凹陷及微小裂隙。结论治疗超声介导下的超声造影剂具有助溶作用,血栓靶向超声造影剂较非靶向超声造影剂具有更强的助溶效果。  相似文献   

4.
体外治疗性超声促进兔股动脉血栓溶解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25只新西兰兔制成的25对股动脉血栓模型,经颈外静脉注入链激酶30,000U/Kg加用工作频率0.8MHz,输出功率1.2W/cm2和2.2W/cm2体外治疗性超声助溶血栓,结果显示:体外治疗性超声能提高血管再通的成功率(分别为13/19和16/19),缩短股动脉血栓药物溶栓的再通时间(缩短30~33%),促进血栓的溶解,但量效关系并不十分显著,同时体外治疗性超声本身不具溶栓作用。常规超声功率并不会对组织造成损害,同时也未发生再闭塞。  相似文献   

5.
低能量治疗性超声促进药物溶栓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通过应用低能量治疗性超声对全血细胞血栓和纤维蛋白血栓的体外实验研究,结果显示:低能量治疗性超声能够促进药物溶栓的效果,与单用药物溶栓比较,效果可提高32.59~39.31%,并用对形成3天的血栓也有效;超声促进药物溶栓的效果与超声强度和超声处理的时间成正比(r=0.70,0.91);药物浓度增加与超声助溶全血细胞血栓成正比(r=0.90)与纤维蛋白血栓并不成正比。  相似文献   

6.
治疗超声介导微泡造影剂对体外血栓的助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运用本科自制脂膜氟烷超声造影剂“脂氟显”结合治疗超声对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issue-plasminogen activator,t-PA)助溶体外血栓的有效性进行研究。方法取健康人全血制成质量约200~300mg血栓,频率1MHz治疗超声结合“脂氟显”和t-PA进行溶栓治疗。计算治疗前后的血栓质量,得到溶栓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组间比较溶栓率超声+t-PA+“脂氟显”组(50.05±6.59)%与单纯超声辐照(24.14±3.93)%、单纯t-PA组(35.66±3.34)%、超声+t-PA组(41.85±4.78)%及超声+“脂氟显”组(29.51%±5.17)%间差异均有十分显著性意义(P<0.01);超声+“脂氟显”组与单纯超声辐照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微泡超声造影剂在治疗超声介导下对t-PA助溶体外血栓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7.
低频超声介导微泡造影剂对体外血栓的助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运用微泡造影剂联合低频治疗超声对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issue-plasminogenactivator,t-PA)体外溶栓的促进作用,并比较白蛋白和脂膜两种不同微囊微泡的超声助溶作用。方法取人全血0.8 ml制成质量约200~300 mg血栓共100份,采用频率20 kHz超声治疗仪、白蛋白和脂类包囊的两种微泡进行分组治疗。计算治疗前后的血栓质量,得到溶栓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组间比较溶栓率,超声+t-PA+脂膜微泡组[(49.82±5.74)%]显著高于单纯超声辐照组[(24.72±4.83)%]、单纯t-PA组[(35.66±3.34)%]及超声+t-PA组[(42.06±4.20)%,P<0.01];超声+t-PA+白蛋白微泡组溶栓率(48.47±8.58)%显著高于单纯超声组、单纯t-PA组(P<0.01),高于超声+t-PA组(P<0.05);超声+t-PA+白蛋白类微泡组与超声+t-PA+脂膜微泡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脂膜和白蛋白包裹的微泡在低频超声介导下对t-PA助溶体外血栓均有显著效果,但两种不同微囊微泡的助溶效果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8.
微泡增强超声助溶兔股动脉血栓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索自制脂膜微泡对超声助溶兔股动脉血栓的增强效果。 方法 对16只股动脉血栓模型兔进行分组溶栓,包括正常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单纯超声组及超声联合微泡组,采用CDFI、X-线血管造影进行再通率检测和血流再通情况评分,并进行病理光镜检测,比较各组溶栓效果。 结果 血管再通率显示阳性对照组无1例再通,单纯超声组溶栓治疗后血管再通率为25%,血流评分仅达Ⅰ级;超声联合微泡组血管再通率为87.5%,血流评分超过Ⅱ级。单纯超声组与超声联合微泡组再通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光镜下股动脉血栓呈完全梗阻型并以红细胞成分为主,伴部分纤维蛋白;单纯超声治疗后血栓内部结构部分变疏松;超声联合微泡治疗后股动脉管腔大部分溶通,仅残留少量附壁血栓。 结论 超声微泡能显著增强治疗超声对兔股动脉血栓的助溶作用。  相似文献   

9.
超声消融血栓的体外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建立超声波体外消融血栓的方法、探索超声能量与消融时间的关系以及明确纤溶在超声消融中的作用。我们对45块人体全血细胞血栓和16块人体纤维蛋白血栓进行超声消融研究。结果显示,超声能量与消融时间成反比。镜下发现消融后90%的血栓碎片直径小于红细胞。超声消融组和对照组的FDP含量差异无显著性,说明超声消融与纤溶无关。  相似文献   

10.
教授:上次已提及急性心肌梗塞治疗的主动性措施包括溶血栓疗法、施行紧急冠状动脉搭桥术和经皮冠状动脉扩张术等。本次重点讨论溶血栓疗法,因在基层也可开展。1.溶血栓疗法的理论根据:近10年来,经广泛病理和临床观察研究,支持冠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和血栓  相似文献   

11.
目的用荧光分子探针标记脂膜超声微泡,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并追踪荧光微泡在超声作用下于血栓表面及内部分布情况,为超声联合微泡对体外血栓的助溶机制提供病理学依据。方法将染料标记于脂膜微泡,结合发射频率1MHz、输出声功率1.0W/cm2治疗超声用于离体溶栓实验。实验分为单纯微泡组和超声联合微泡两组,称量血栓失重量比较两组溶栓率,荧光显微镜观察两组血栓表面及内部的荧光分布强度及密度,最后血栓标本进行HE染色后光镜观察。结果单纯微泡组和超声联合微泡组的溶栓率分别为(21.73±2.78)%、(29.51±5.1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荧光显微镜下单纯微泡组血栓表面呈明亮荧光带,内部仅见几个细小荧光颗粒;超声联合微泡组血栓周边形成更为明亮宽大的荧光带,内部有较为密集的荧光颗粒分布。光镜下超声联合微泡组血栓表面见微孔和撕裂,内部可见不规则的裂隙,而单纯微泡组血栓无此改变。结论脂膜微泡在治疗超声连续爆破作用下有渗入血栓内部的倾向,这可能更有助于超声发挥助溶效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旨在评价药物溶栓加体外超声助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59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北京东健电子科技发展公司生产的SUT-C-III型高频超声心血管病治疗仪给予体外超声助溶治疗,自动心超探头同时安置于心超第I区和心超第II区,超声频率800kC/s,脉冲移动式,声强0.75~1.25W/cm2,初始药物溶栓时助溶60~90min,以后每日一次,每次30min,以7~10d为一疗程。结果体外超声治疗组的冠脉再通率(77.9%),平均再通时间[(57±13)min],与对照组的冠脉再通率(63.93%),平均再通时间[(78±16)min]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同时能减少死亡率和再梗死率,明显地改善左心室功能;与对照组相比无特殊的不良反应。结论在药物溶栓的基础上加体外超声助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疗效显著,操作简单,安全无创,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紫外线照射对脑血栓患者体外血栓形成的影响丁立新,王柳青,杨永辉,张周良,吕朝云,侯瑜,简文血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简称纤溶系统)活性直接影响血管内血栓的形成和发展[1]。据文献[2,3],紫外线(UV)能激活人纤溶系统。因此,UV是否能抑制血栓形成?为此...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低强度聚焦超声(LIFU)联合全氟戊烷(DDFP)相变纳米粒靶向助溶人工血管内血栓的溶栓效率,探讨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血栓栓塞的有效性及生物安全性。方法采用声振乳化法制备DDFP脂质相变纳米粒,检测其一般性能。取家兔颈总动脉血制备成统一规格约(0.2 ml)的条形血栓,分为3组:PBS对照组(A组)、声诺维微泡组(B组)和DDFP相变纳米粒组(C组)。将各组血栓条块置入体外溶栓模拟循环装置的人工血管中,同时联合LIFU靶向辐照,优化LIFU辐照参数(时间、功率、频率、占空比),分析LIFU和纳米粒的安全性,探索最佳溶栓条件。称量溶栓前后血栓质量评价溶栓效率,观察并比较血栓HE染色内部结构;评价不同浓度纳米粒和不同强度LIFU对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s)存活率的影响。结果制备好的DDFP相变纳米粒粒径为(542.6±28.4)nm;纳米粒在液体相时结构稳定,大小均一,分散性好。当LIFU的参数调整为辐照强度6 W、辐照时间20 min时,DDFP相变纳米粒的相变转化率、溶栓效率及HUVECs的存活率均较高,达到最优化的相变效率和溶栓效果,同时保证了其生物安全性。溶栓后C组血栓HE染色显示红细胞及血小板梁数量显著减少,质地松软,结构疏松。结论 LIFU联合DDFP相变纳米粒可有效助溶人工血管内血栓,不仅高效且具有较好的生物安全性,有望为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提供一种新的方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索超声联合相变纳米粒靶向助溶人工血管内血栓的溶栓效率,评价其对于急性心肌梗死(AMI)冠状动脉血栓栓塞治疗的有效性及生物安全性。方法 取家兔颈总动脉血制备成统一规格约0.2ml条形血栓块;采用声振乳化法制备全氟戊烷(DDFP)脂质相变型纳米粒;实验分为三组:PBS对照组(A组),声诺维微泡组(B组),DDFP相变纳米粒组(C组);将各组血栓条块置入体外溶栓模拟循环装置的人工血管中,同时联合低强度聚焦超声仪(LIFU)靶向辐照。优化LIFU各项参数(时间、功率等),综合LIFU和纳米粒的安全性探索最佳溶栓条件。采用Malvern激光测量仪等检测相变纳米粒粒径等一般性能;称量溶栓前后血栓重量评价溶栓效率并观察比较血栓HE染色内部结构;CCK-8评价不同浓度纳米粒和不同强度LIFU对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存活率的影响。结果 相变纳米粒粒径大小为(542.6± 28.4)nm;荧光显微镜示纳米粒液体相时结构稳定,大小均一;当LIFU的参数调整为辐照时间:20min、功率为6W时,纳米粒的相变转化率、溶栓效率及HUVECs细胞的存活率均较高;溶栓后C组血栓HE染色显示红细胞及血小板梁数量显著减少,质地松软,结构疏松。结论 LIFU联合DDFP相变纳米粒可有效助溶冠状动脉内血栓,这种治疗方式不仅高效,且具有较好的生物安全性,为AMI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6.
体外超声助溶兔股动脉血栓对纤维蛋白降解产物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体外超声(ETUS)助溶血栓的机理。方法:我们对18只新西兰兔双侧股动血栓模型进行研究,实验对象被随机分为三组;不治疗对照组;重组链激酶(rSK),30,000U/kg联用和不联用ETUS组,ETUS的频率和强度分别为0.8MHz和1.2W/cm^2,。治疗前和治疗后动脉采血测定血清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和血浆D二聚体(D-Dimer)水平。结果:对照组、rSK组和rSK联用ETUS  相似文献   

17.
超声与微泡在血栓性疾病诊断与治疗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临床上早期准确地检出血栓并加以治疗,对于降低血栓并发症的发生率非常重要。采用特异性配体(包括抗体、受体蛋白等)与白蛋白或脂质体连接形成靶向超声造影剂可能是一种很有前途的导向诊断和治疗方法。制备一种能与血栓靶向黏附的超声微泡以及寻找一种适当强度的超声能量来有效诱导增强超声空化作用是达到靶向诊断与助溶治疗的条件。  相似文献   

18.
尖吻蝮蛇毒抗凝与纤溶组分对动物血栓的溶栓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尖吻蝮蛇毒类凝血酶与纤溶酶单用与合用对动物血栓的溶栓作用。 方法:①实验于2005-01/06在广西医科大学药理学实验室完成。选用新西兰兔120只,雌雄不拘。②取家兔96只,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纤溶酶组,类凝血酶组,纤溶酶+类凝血酶组,每组24只,每组于实验30,60,120,240min4个时间点各6只。③建立家兔肺栓塞模型:麻醉后固定,耳缘静脉取血1mL,并与凝血酶水溶液混合制备血栓,分一侧颈外静脉,将制好的血栓注入,然后加注20mL生理盐水,于30,60,120,240min后分别将纤溶酶0,7mg/kg,类凝血酶4μg/kg,纤溶酶0.7mg/kg+凝血酶4μg/kg耳缘静脉注射于纤溶酶组。类凝血酶组,纤溶酶+类凝血酶组。24h后处死兔,取出肺中栓子称重计算相对溶栓率[(溶前血栓湿重-溶后血栓湿重)/溶前血栓湿重x100%1。④将其余24只家兔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纤溶酶组,类凝血酶组,纤溶酶+类凝血酶组,每组6只。建立家兔动脉血栓模型:麻醉家兔后,分离左侧的颈总动脉和右侧颈外静脉,取一端长7cm的聚乙烯管,中间内置一根6cm已称重的4号手术线。以肝素(5&;#215;100^4/L)浸湿管壁后插入左颈总动脉和右颈外静脉之间。开放血流,15min后,取出手术线称重,减去原线质量即为药前血栓湿重。然后将纤溶酶O.7mg/kg,类凝血酶2μg/kg,纤溶酶0.7mg/kg+凝血酶2μg/kg分别静脉注射于纤溶酶组,类凝血酶组,纤溶酶+类凝血酶组,于给药后15,30,60,120min分别测定聚乙烯管中的手术线质量,血栓湿重=总质量-丝线干重。③计量资料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新西兰兔120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家兔肺栓塞溶栓率:纤溶酶组,类凝血酶组,纤溶酶+类凝血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t=16.895-35.441,P〈0.01)。②家兔动脉血栓湿重:纤溶酶组,类凝血酶组,纤溶酶+类凝血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t=2.899-10.561,P〈0.01)。 结论:尖吻蝮蛇毒类凝血酶与纤溶酶有协同溶栓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三七总皂甙对血管内皮产生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的影响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三七总皂甙对血管内皮产生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的影响刘青,邓漪平血管内皮细胞(EC)合成和分泌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能激活血液中的纤溶酶原转变为纤溶酶,后者降解构成血栓骨架的纤维蛋白,从而防止血栓生成,t-PA是机体溶纤机制的关键酶。曾报道...  相似文献   

20.
本文动态观察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30例发病第1、2、3、7、14、28天和不稳定性心绞痛(UA)10例心绞痛持续发作时体外血栓的变化,并与正常人作对照。结果,AMI、UA组血栓值(长度、千重)均较正常人组明显升高(P<0.01)。AMI第3天血栓值最高,7天后呈下降趋势。体外血栓值的升高与AMI的梗塞面积、并发症的严重程度以及CPK活性呈正相关。血栓值持续升高者预后不良。研究表明:UA、AMI患者的血液呈高凝状态,易于形成血栓。早期对UA、AMI患者抗凝、溶治)疗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