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体脾组织移植血供变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自体移植脾组织再血管化的形态构筑特点及其变化规律,同时阐明其血供与功能的关系。方法:采用健康Wistar大鼠,行脾切除半脾大网膜内移植术,定期采用微血管铸型扫描电镜,观察微血管构筑;通过碳素墨水混悬液灌注后脾组织切片,观察再血管化的演变过程;借助MAS图像分析测定微血管的面积分数(Aa)。结果:自体脾移植术后180d,微血管构筑的主要特征是:中央动脉不够清楚,白髓减少,边缘窦微血管网形态不规则,呈球囊状扩张,红髓内静脉窦扩张尤为显著,形成大的“血管湖”。组织学和图像分析Aa观察到移植脾组织呈动态变化,经历一个坏死再生、再血管化的过程。结论:自体移植脾组织的再生及再血管化在术后180d基本完成,符合形态与功能相一致的规律。  相似文献   

2.
目的肿瘤血管生成与肿瘤的发生、发展等各个环节密切相关,并显著影响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和预后。本研究的目的在于使用相位衬度成像技术三维地、全面地观察肿瘤微血管形态。方法使用原位接种肿瘤组织块方法,建立裸鼠胃癌原位模型。实验样本分为正常组和肿瘤组。对得到的相位衬度图像进行增强、血管分割、三维重建,并且计算三维微血管密度参数。结果相位衬度成像可显示胃癌组织的微血管形态。对照组微血管密度低于胃癌组的肿瘤表面区域(P0.001),证明肿瘤微血管更加丰富。结论相位衬度成像可以更全面地显示肿瘤微血管的生成情况,有助于对胃癌的恶性程度、转移潜力等进行评估,并对治疗方案的选择、判断预后和评估抗肿瘤血管药物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骨生长和骨重建依赖于骨内微环境中成骨细胞、破骨细胞以及其他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正常情况下,成人骨骼系统具有精细的调节功能,使骨形成和骨吸收过程处于平衡,但在老化或各种病理状态下,这种平衡状态可能就会打破。现已认识到起源于器官组织微循环系统的血管内皮细胞在形态和功能上是不同于起源于作为通道血管的血管内皮细胞。不同器官和组织起源的微血管内皮细胞在形态、基因、表型和功能方面都有差别,这些差别与细胞所起源的器官和组织的功能特性密切相关。近年来研究表明骨内微环境中存在一个复杂的由多种细胞组成的调控网络。而骨髓微血管内皮细胞可能是这个网络中的重要一员。现就骨髓微血管内皮细胞在骨微环境中的作用综述。  相似文献   

4.
自体移植脾组织的血供动态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健康Wistar大鼠,行脾切除半脾大网膜内移植术,定期采用微血管铸型扫描电镜,观察微血管构筑,通过碳素墨水混悬液灌注后脾组织切片,观察了再管化的演变过程,借助MAS图象分析测定微血管的面积分数(Aa)结果得出自体脾移植术后180天,微血管构筑的主要特征是:中央动脉不够清楚,白髓减少,边缘窦微血管网形态不规则,呈球囊状扩张,红髓内静脉窦扩张尤为显著,形成大的“血管湖”组织学和图象分析Aa观察  相似文献   

5.
微血管与周围组织、细胞间的交换面积,是衡量微循环与组织脏器的功能、代谢状态好坏的重要指标,它与微血管的体积、表面积、血管数有关。本文应用体视学原理,对微血管的体积密度、表面积密度、长度密度等形态学参数进行了测量。用于测量的图像可由①显微镜活体观察或切片观察。②光镜或电镜照片。③监视器屏幕等方法得到。采用方网格测试系统,分别对微血管进行点计数和交点计数,通过体视学公式计算得出形态学参数。  相似文献   

6.
急性颅脑损伤脑微血管形态学改变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损伤脑微血管形态学改变。方法:制作大鼠液压冲击脑损伤模型,脑微血管墨汁灌注,制作切透明标本,利用Mins-2000图像分析系统测定微血管直径和面积密度,制备扫描电镜脑组织标本,观察微血管形态学的改变。结果:扫描电镜观察有小血管破裂红细胞漏出,部分血管扭血,有些区域出现无血管区。受伤48h和72h,微血管内 有微形成,周围组织间隙增宽。部分血管分析示脑外伤3h微血管的直径和血管面积密度均较对照组降低(P<0.01),受伤12h后,微血管直径均较对照组增加(P<0.01),胆血管面积仍较正常低(P<0.05)。结论:脑微循环功能失调可能是导致脑外伤后继发性脑血缺氧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肉瘤180(S180)移植瘤发展过程中血管生成及血管生成调节因子的变化,并对其调节机制进行探讨。 方法: 利用Km小鼠的S180移植瘤模型,采用FⅧ因子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肿瘤血管生成,ELISA和EIA法检测荷瘤鼠肿瘤组织和血浆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内皮抑制素(endostatin)水平,采用多元回归分析肿瘤组织微血管计数、血管形态与瘤重变化的关系。 结果: 随着荷瘤时间延长,肿瘤组织内微血管计数,瘤内血管相对总量增加,血管的相对面积增大(P<0.05);肿瘤组织匀浆中VEGF水平在荷瘤10 d、15 d均显著高于5 d组(P<0.05);endostatin在肿瘤匀浆和血浆中均在荷瘤15 d达到最高(P<0.05);V/E比值无显著变化;微血管计数、血管相对总面积与瘤重变化有相关性(P<0.01)。 结论: S180移植瘤病期发展中微血管数目增加,血管口径增大,且与瘤重变化呈正相关;肿瘤发展过程中肿瘤局部血管生成正调节因子逐渐增加,促进血管生成;肿瘤局部血管生成调节因子处于相对的平衡。  相似文献   

8.
有有研究表明,血管生成及其调控因子与血液系统恶性疾病的发生、演变和预后密切相关。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是血管新生的重要调控因子,观察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骨髓组织VEGF和bFGF表达以及微血管密度是研究血液肿瘤血管生成的常用方法。CML采用造血干细胞移植根治疾病或采用伊马替尼长期缓解病情,但由于经济原因,干扰素仍是大多数国内CML病人之首选。已知干扰素除有直接抗肿瘤细胞增殖作用外,还有明显的抗血管形成活性。我们对CML患者采用干扰素为主的治疗方法,观察治疗前后骨髓组织VEGF、bFGF和微血管数量变化,探讨干扰素抗血管生成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初步探讨人脑星形细胞肿瘤中新生微血管的管壁组成成分与微血管构筑异质性(tumor microvascular architecturphenotype heterogeneity,T-MAPH)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45例人脑星形细胞肿瘤标本,选择其新生微血管形态不同的“热点区域”制备组织芯片;在此基础上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分别进行GFAP、CD34和α-SMA标记,观察微血管管壁组成细胞的免疫表型与其不同形态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成功构建了含幼稚微血管、厚壁微血管、肾小球样微血管及薄壁、蛇行状微血管等各种形态特征的153点组织芯片;各种形态的微血管中均可检测到呈单层排列、位于微血管最内层的CD34阳性的内皮细胞;α-SMA阳性反应可见于内皮细胞外相当于周细胞处,其阳性表达范围及数目在不同形态的微血管中呈现多样性:幼稚微血管仅见少量表达,而在厚壁和“肾小球样”微血管中α-SMA阳性细胞多呈活跃增生的单层或多层。结论星形细胞瘤微血管形态构筑的多样性(异质性)是由内皮细胞和α-SMA阳性周细胞共同参与形成的,而后者的作用可能更为突出和重要。  相似文献   

10.
组胺激发试验对应变性鼻炎鼻粘膜微血管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组胺对应变性鼻患者鼻粘膜微血管的影响。方法 变应性鼻炎组28例,健康人组21例,用人体鼻粘膜微循环显微镜观察两组胺激发试验前后鼻粘膜微血管的管径、形态和管襻数的变化。结果 应变性鼻炎组组胺激发式试验后鼻粘膜微血管管径较激发前增粗,管襻数增加,鼻粘膜微血管形态以灯丝状以混合状增多。健康人组组胺激发试验前后鼻粘膜微血管管径、管襻数以形态均无变化。结论 变应性鼻粘膜微血管对组胺的反应性进行较健康人高,组胺对变应性鼻炎患者鼻粘膜容量血管和阻力血管均有舒张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为获取较纯净脑微血管内皮细胞进行血脑屏障的病理生理研究,我们采用脑组织匀浆、过滤和酶消化技术分离大鼠脑微血管,对分离的脑微血管内皮细胞进行了体外培养和形态学观察。倒置显微镜下,细胞具有单层“卵石样”排列的典型特征、电镜观察可见细胞间连接,免疫酶技术显示,95%以上的细胞为第Ⅷ因子相关抗原反应阳性,进一步证实为血管内皮细胞。  相似文献   

12.
狗心左室壁内微血管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采用血管铸型结合电镜扫描方法观察了狗心壁内各级微血管的形态特征。并对微动脉和毛细血管的分出形式进行了分型。本文认为各级微血管的形态特征与冠状循环的自劫调节机制密切相关。并认为微动脉的分布特点是心肌梗塞时心内膜下小灶样心肌细胞坏死的形态基础。  相似文献   

13.
本设计开发了一个数字图象处理系统,可用于微循环网络的二维形态参数进行定量分析。通过对数字化后的图象进行噪声消除,二值化初级改善,细化,后级改善等系列处理,能有效地去除血管的组织背景,从而获得取一些不易用于手工方法得到的网络形态参数,包括血管长度,节点数,管径分布,灌注情况,血管分叉角等,测量速度快,数据一致性好,避免了人为误差,为微血管网络结构的形态学研究和进一步应用于临床,包括眼底血管等形态结构  相似文献   

14.
背景:肺组织的功能依赖于肺微血管内皮细胞的活性,因此肺微血管内皮细胞是相关研究的重要细胞模型,但目前国内多采用的组织块贴壁法培养所得的肺微血管内皮细胞常有其他细胞混杂。目的:建立一种有效分离、培养、扩增小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的方法。方法:采用酶消化、免疫磁珠二次分选法分离纯化小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贴壁培养法体外扩增,CCK-8法测定细胞的生长情况,相差显微镜观察培养细胞的形态,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的超微结构,流式细胞仪对其表型进行鉴定。结果与结论:培养所得小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具有典型的铺路石样形态学特征,含有大量内皮细胞特有的杆状细胞器Weibel-Palade小体,较稳定地表达内皮细胞特异性表面标记CD105,不表达淋巴管内皮细胞特异性表面标记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说明免疫磁珠二次分选法可成功分离纯化小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体外培养所获细胞纯度高、自我更新能力强,并保留了包括构成、表面抗原表达等特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实现眼微血管分析系统及其在结膜眼病等的应用研究。 方法:将高速摄像头与视频采集卡等数字图像采集装置集成到标准裂隙灯平台上,开发一种临床友好型多功能眼表微血管成像平台;研发图像分析软件对时差影像解析和图像分形分析,对血管形态学包括血管形态改变及密度、复杂程度进行分级定量。 结果:整套系统功能完备、工作稳定,建立快速分析结膜微血管血流参数及血管形态参数分析模型,可分析患者致病因素与微血管功能的相关性。 结论:血管网络的分形、形态学和人体结膜血流动力学可以使用功能性裂隙灯生物显微镜轻松可靠地测量。分形维数差别可能反应一定的疾病,进行非接触性指标和分析,探讨检测指标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对眼科微血管功能相关疾病及全身疾病的诊断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急性胰腺炎大鼠胰腺外分泌部微血管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急性胰腺炎大鼠胰腺微血管的形态变化。方法:应用微血管铸型扫描电镜观察,研究雨蛙素诱发的大鼠急性水肿性胰腺微血管构筑。结果:急性胰腺炎对胰腺毛细血管间的吻合明显减少,缺乏交通,许多毛细血管呈不连贯的盲端;行细血管粗细不等,形态不规则;毛细血管表面被覆有铸型剂外渗形成的泡状物,胰腺内可见树脂聚集。结论:急性胰腺炎早期即存在胰腺局部微血管系统紊乱,并可能与胰腺微循环障碍有关。  相似文献   

17.
<正>骨是一种高度血管化的组织,其再生过程需要成骨和血管化的协同作用~([1])。近年来,血管在骨缺损修复、骨移植物成活过程中的作用也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因此,对骨内血管化水平进行精确检测尤为重要。目前检测骨内微血管的方法主要有:血管灌注、墨汁染色、microCT扫描重建、硬  相似文献   

18.
肘关节周围血管网多层构筑标本的设计与制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显微外科组织瓣研究的重点是依据血管的走行、分支分布及吻合情况,寻找有效的区域性血供保障的供区,这就要求临床医生对细微血管走行分支的形态有明确的认识。近年来.为配合显微外科的研究,我们通过探索,采用新鲜材料乳胶灌沣、局部防腐、分层解剖、印模复位等技术,成功制作出肘关节周围血管网多层构筑标本,为研究提供了直观的标本。现简介如下,供临床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石观察冻融人胎儿卵巢组织异种移植后1个月内移植物形态学改变,动态了解微血管情况. 方法 将难免流产胎儿的卵巢组织经过冻融,异种移植至18只裸鼠肾被膜下,分别于移植后2d、7d和28d回收移植物.将新鲜、冻融以及移植后不同时间的卵巢组织进行光镜、电镜观察,RT-PCR检测血管相关基因的表达. 结果 移植后2d卵巢组织的微血管密度显著上升,部分血管处于扩张状态;移植后7d微血管密度达到相对高峰且扩张的血管腔消失,微小血管恢复正常形态;移植后28d微血管密度出现轻微下降.电镜观察发现,移植卵巢内多数原始卵泡结构完整;移植后2d间质水肿,血管内红细胞淤积;移植后7d及28d的间质水肿逐渐消退,大量微小血管生长.移植卵巢的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血管生成素2(Ang-2)mKNA表达均呈双向改变,即在移植后2d上升到高值.此后表达下降. 结论 冻融人胎儿卵巢组织移植后的血管重建在移植后1个月内基本完成,移植后l周是采取措施提高冻融人胎儿卵巢移植效果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20.
急性胰腺炎大鼠胰腺外分泌部微血管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急性胰腺炎大鼠胰腺微血管的形态变化。方法应用微血管铸型扫描电镜观察,研究雨蛙素诱发的大鼠急性水肿性胰腺炎胰腺微血管构筑。结果急性胰腺炎时胰腺毛细血管间的吻合明显减少,缺乏交通,许多毛细血管呈不连贯的盲端;毛细血管粗细不等,形态不规则;毛细血管表面被覆有铸型剂外渗形成的泡状物,胰腺组织内可见树脂聚集。结论急性胰腺炎早期即存在胰腺局部微血管系统的紊乱,并可能与胰腺微循环障碍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