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小剂量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结合组织多普勒成像(TDI)检测存活心肌的组织多普勒指标变化范围。方法对明确诊断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0例、心绞痛患者6例,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前1~3d接受小剂量多巴酚丁胺负荷试验,分别采集患者在基础状态、低剂量、峰剂量及恢复期的标准左心室长轴、短轴乳头肌水平、心尖四腔心、心尖二腔心切面的二维图像和心尖切面的TDI频谱,根据二维图像心内膜运动和室壁收缩期增厚率进行室壁节段运动评分,同时分别测量各组二尖瓣环位置的TDI频谱等容收缩期峰值(S1)、射血期峰值(S2)、等容舒张期峰值(SIVR)和等容收缩时间(IVST)、射血时间(ET)、等容舒张时间(IVRT),计算各值在多巴酚丁胺峰剂量作用下的变化百分率。结果26例患者共104个心肌节段,在静息状态下TDI频谱测量各组S1、SIVR、IVST、E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2、E/A在梗死组、存活心肌组较正常组低(P<0.05),IVRT在梗死组、存活心肌组较正常组明显延长(P<0.01)。多巴酚丁胺负荷峰剂量下正常心肌组和存活心肌组S1波明显增高(P<0.01),IVST缩短(P<0.05),正常心肌组和存活心肌组多巴酚丁胺负荷前后IVRT缩短(P<0.01或P<0.05),而梗死心肌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TDI可以量化评价局部心室壁运动状态,与小剂量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试验相结合,可为检出存活心肌提供量化评定指标。  相似文献   

2.
李东野  徐通达  夏勇  陈清枝  陈静  史春志  吴兰芬  王晓萍 《临床荟萃》2004,19(23):1324-1327,F003
目的 探讨小剂量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 (LDDSE)结合心肌背向散射积分 (IBS)技术检测存活心肌的准确性。方法 对 18例经冠状动脉定量造影术 (QCA)确诊为冠心病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 (PCI)。术前 1周内行LDDSE检查及采集IBS图像 ,术后 (3个月 )复查二维超声。分析在LDDSE过程中 ,以背向散射积分变异幅度 (CVIB)最大变化率 (K) >13定义为存活心肌 ,检测其识别存活心肌的准确性。并与单独用LDDSE的比较。结果 与LDDSE(5 μg,10 μg)相比 ,LDDSE结合IBS技术检测存活心肌敏感性、准确性明显提高 (91.84 %vs79.6 %、85 .7% ;91.0 7vs78.9%、85 .7% ,P <0 .0 5~ 0 .0 1)。结论 LDDSE结合IBS技术较LDDSE单独使用能提高检测存活心肌的敏感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应变率成像(SRI)技术结合多巴酚丁胺负荷试验(DSE)检测早期心肌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左前降支单支病变的冠心病患者15例,行DSE检查,于心尖四腔、两腔及三腔观测量静息状态及不同负荷剂量下左室壁的收缩期峰值应变率(SRs)、舒张早期峰值应变率(SRe)、峰值应变(S)及校正心肌舒张起始时间(TR-correct),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并应用ROC曲线下面积评价上述参数检测早期心肌缺血的价值。结果病例组随负荷剂量增加各节段的SRs、SRe、S升高,TR-correct值缩短,但缺血危险节段的升高及缩短幅度明显低于非缺血节段,20μg.kg-1.min-1负荷时,若分别以SRs、SRe、S升高幅度<20%为截断值,预测缺血危险节段的敏感性分别为0.713、0.825和0.865,特异性分别为0.768、0.764和0.839;以TR-correct值缩短幅度<10%为截断值,预测缺血危险节段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0.907和0.809。结论SRI结合DSE是检测心肌缺血敏感而可靠的手段,其中S和TR-correct是相对较好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DSE)结合应变率技术诊断冠心病的价值。方法对28例可疑冠心病者进行大剂量DSE,测量12个节段正常者和冠心病缺血的节段收缩期最大应变率(SRSYS)。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10例为单支病变,8例为多支病变,10例正常。结果正常人SRSYS随着DSE剂量的增加而逐渐增大。单支病变者,缺血节段的SRSYS静息状态、10、20μg·kg-1·min-1时逐渐增大,但30μg·kg-1·min-1时再无显著增大,40μg·kg-1·min-1时反而减小。多支病变者,缺血节段的SRSYS10μg·kg-1·min-1时增大,20μg·kg-1·min-1时已无明显增加,40μg·kg-1·min-1时显著降低。结论DSE与应变率结合定量评价局部心肌运动变化可为临床诊断冠心病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5.
目的 应用小剂量多巴酚丁胺负荷结合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检测顿抑心肌力学状态,明确顿抑心肌与相邻正常心肌不同负荷状态力学参数差异及特征.方法 10只开胸比格犬,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心尖部和心尖部末梢对角支60min后再灌注120 min,建立左室前壁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按两级剂量(5、10μg·kg-1·min-1)持续静滴多巴酚丁胺;分别于基础状态、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后、多巴酚丁胺负荷第一级和第二级时采集左室短轴观二尖瓣、乳头肌和心尖水平二维3个心动周期灰阶动态图像,VVI软件分析左室各短轴水平18节段心内外膜下心肌周向应变(CS)和径向位移(RD)收缩期峰值变化.测量左室收缩末内径(LVIDS)、左室舒张末内径(LVI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率和主动脉瓣口前向血流速度时间积分(AV-VTI).结果 ①4种状态间比较,LVIDD、LVIDS、LVEF、心率及AV-VTI5项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左室短轴观前壁心尖段和中间段心内外膜下CS、RD急性缺血再灌注后与基础状态相比明显减小,多巴酚丁胺负荷第一级与急性缺血再灌注后相比明显增大(P<0.05),多巴酚丁胺负荷第一级和第二级与基础状态间比较,CS和R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室短轴前壁基底段心内外膜下CS、RD在4种状态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左室乳头肌水平前侧壁心内膜下心肌RD和前间隔心外膜下心肌CS在4种状态间改变同相邻前壁一致,前侧壁心外膜下心肌RD和心内外膜下心肌CS及前间隔心内膜下心肌CS在4种状态间无改变.结论 ①小剂量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成像能准确检测出顿抑心肌异常力学状态.②心肌顿抑后,相邻正常心内膜下心肌RD收缩期峰值出现一定程度下降、相邻正常心内膜下心肌CS和心外膜下心肌RD收缩期峰值正常、心外膜下心肌CS收缩期峰值出现一定程度下降.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应变率成像技术在评价冠心病患者PTCA术后心肌功能改善情况的临床价值。方法 分别测量28例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静息下观察96个室壁运动异常节段)PTCA术前术后(≥6周)各节段收缩期峰值应变率(SSR)、等容收缩期峰值应变率(SRIVC)及等容收缩期(IVCT)。结果 按室壁运动情况分为正常组(240节段),存活组(66节段)和坏死组(30节段)。PTCA术前术后,三组心肌的SSR、SRIVC及IVCT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SSR与SRIVC依次降低(P〈0.01),而IVTC则依次延长(P〈0.05)。PTCA术后,存活组心肌IVCT显著缩短(P〈0.05),SSR与SRIVC显著增大(P〈0.01),而正常组和坏死组心肌SSR、SRIVC和IVCT改变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变率成像技术下测量的定量指标SSR及SRIVC,均能很好地鉴别出冠心病患者正常心肌、存活心肌及坏死心肌,从而评价PTCA术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DSE)结合应变率显像(SRI)技术中舒张功能参数变化诊断冠心病的临床价值。方法28例临床疑诊为冠心病的患者接受DSE试验并行舒张期SRI参数分析,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为金标准,比较DSE负荷下二维目测法及SRI检出冠心病患者舒张功能异常的敏感性及特异性。结果狭窄冠状动脉供应心肌节段在峰值剂量(40μg·kg-1·min-1)DSE负荷下与静息状态及小剂量(10~20μg·kg-1·min-1)DSE负荷相比,舒张早期应变率显著降低,舒张开始时间显著延长。DSE检出冠心病患者舒张功能异常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分别为84%、86%及86%,DSE-舒张早期应变率和舒张开始时间检出冠心病患者舒张功能异常的敏感性分别为91%和93%,特异性分别为87%和85%,准确率分别为89%和90%。结论DSE结合SRI中舒张功能参数变化可提高DSE检出冠心病患者舒张功能异常的敏感性,能定量评价冠心病患者DSE状态下的心肌舒张运动状态,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超声斑点追踪应变率成像技术(SRI)结合多巴酚丁胺负荷试验(DSE)评价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存活心肌的临床价值。方法 27例经超声心动图检查存在左心室室壁节段性运动异常和左心室收缩功能障碍(左心室射血分数<50%)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之前进行联合DSE的斑点追踪SRI成像及双核素单光子发射型断层显像(DISA-SPECT)检查。PhilipsiE33彩色超声诊断仪分别录入静息及DSE状态下斑点追踪SRI图像并存储,Qlab7.0定量分析软件计算各节段的纵向收缩期峰值应变率(LSR)。所有患者在完成联合DSE的SRI及DISA-SPECT检查后1周内进行PCI术。术后1、3、6个月时分别复查超声心动图,PCI术后室壁运动改善作为判定存活心肌的金标准。绘制受试者操作特性曲线(ROC)评价LSR检测存活心肌的敏感度及特异度。结果超声心动图检出165个室壁运动异常节段(RWMA),PCI术后超声心动图(金标准)检出存活心肌106(64.2%,106/165)个节段,非存活心肌59(35.8%,59/165)个节段。DISA-SPECT检测出存活心肌104个节段,非存活心肌61个节段,与PCI术后超声心动图比较,其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性分别为87.7%(93/106)、81.4%(48/59)和85.5%(141/165)。静息状态下SRI参数LSR预测存活心肌ROC下面积为0.694(P<0.001),截断点为-1.08,敏感度为66.7%,特异度为62.7%;联合DSE后ROC下面积为0.859(P<0.001),截断点为-1.30,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4.4%和85.3%,较静息时均有显著提高(χ2=9.082、7.394,P<0.05)。静息状态下存活心肌和非存活心肌LSR分别为(-1.12±0.17)s-1、(-1.05±0.14)s-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84,P<0.01);DSE后存活心肌和非存活心肌LSR分别为(-1.64±0.31)s-1、(-1.09±0.42)s-1,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t=11.87,P<0.01)。SRI联合DSE检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存活心肌与DISA-SPECT相比,敏感度略低(84.4%vs87.7%)、特异度略高(85.3%vs81.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21、0.241,P>0.05)。联合DSE的SRI检测存活心肌与DISA-SPECT有良好的相关性(rn=0.819,P<0.001)。结论联合DSE的SRI参数LSR检测存活心肌的敏感度及特异度较静息时均有显著提高,联合DSE的SRI检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存活心肌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与DISA-SPECT基本相同,并具有良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应用应变及应变率超声成像结合腺苷负荷超声心动图探寻评价心肌存活性的新方法 .方法 选取15条健康杂种犬,结扎其冠状动脉前降支90 min后恢复血流灌注制作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模型.运用应变及应变率超声成像技术定量评价不同状态下前壁、前间隔各节段全心动周期最大应变(εmax)、射血期峰值应变(εet)、收缩后收缩(postsystolic shortening,PSS)应变(εPSS)、及收缩期峰值应变率(SRpeak sys),计算εPSS/εmax、εPSS/εet.以氯化三苯基四氮唑(2,3,5-triphenyl tetrazolium chloride,TTC)染色结果 作为金标准,将前壁、前间隔各节段分为存活组及非存活组心肌.结果 (1)基础状态下存活组与非存活组心肌各指标间以及两组中出现PSS节段比例差异无显著性差异(P>0.05);(2)再灌注120 min时存活组及非存活组心肌εmax、εet、SRpeak sys较基础状态明显减低(P<0.01),εPSS /εmax、εPSS /εet及两组中出现PSS节段比例明显升高(P<0.01),εPSS升高(P<0.05).再灌注120 min时存活与非存活组间各指标间以及出现PSS节段比例无显著性差异(P>0.05);(3)与负荷试验前比较,腺苷负荷后存活组心肌εet、SRpeak sys明显升高(P<0.01),εPSS /εet以及出现PSS节段比例降低(P<0.05),εmax、εPSS、εPSS /εmax负荷前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非存活组心肌各指标及出现PSS节段比例负荷前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4)与基础状态下比较,腺苷负荷后:存活组心肌εmax、εet、SRpeak sys减低(P<0.01),εPSS /εmax、εPSS /εet明显升高(P<0.01),εPSS升高(P<0.05),出现PSS节段比例无显著性差异(P>0.05);非存活组心肌εmax、εet、SRpeak sys明显减低(P<0.01),εPSS /εmax、εPSS /εet以及出现PSS节段比例明显升高(P<0.01),εPSS升高(P<0.05).结论 结合腺苷负荷超声心动图,应变及应变率成像能够区别存活与非存活心肌.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心肌舒张起始时间(TR)对多巴酚丁胺负荷试验(DSE)所诱发心肌缺血的检测价值。方法选择冠心病患者35例及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20例,检测静息状态下心肌各节段TR值,冠心病组另行多巴酚丁胺负荷试验并检测最大负荷状态的TR值。结果对照组中间段TR短于心尖段(P〈0.05)及基底段TR(P〉0.05)。冠心病组静息状态运动异常的心肌与对照组比较TR值明显延长(P〈0.01);DSE过程中各节段心肌TR普遍有所缩短,但非缺血心肌与缺血心肌相比,TR缩短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2%对18%,P〈0.05),如果将DSE过程中TR变化率≤20%作为判断心肌缺血的标志,其敏感性90%,特异性78%。结论作为评价局部心肌舒缩功能的指标,TR的检测方便、快捷;DSE过程中TR变化率可以作为判断心肌缺血与否的一个定量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应用应变率显像技术(SRI)评价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前后冠心病患者的左心室局部功能变化。方法在28例冠心病患者中,分别于PCI前、PCI后1周和1个月行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应用SRI技术对左室心尖四腔观及两腔观各节段的心内膜下心肌和心外膜下心肌局部心功能进行定量分析。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心肌节段分为:正常组,冠脉狭窄1级组、2级组、3级组和4级组(冠脉狭窄分别为〈50%、50%~75%、76%~99%和100%)。结果①PCI术前:2、3、4级组的心内膜下心肌和心外膜下心肌收缩期(S)、舒张早期(E)和舒张晚期(A)最大应变率(SRS、SRE、SRA)与正常组测值相比均降低(P〈0.05);4级组心内膜下心肌和心外膜下心肌SRS、SRE和SRA均小于2级组(P〈0.05)。在正常组和1级组心内膜下心肌的SRS、SRE和SRA均大于心外膜下心肌的测值,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2、3、4级组心内膜下心肌SRS、SRE和SRA与心外膜下心肌的测值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PCI术后:3组和4组于PCI术后1周和1个月时心内膜下心肌和心外膜下心肌的SRS、SRE和SRA均较PCI术前增加(P〈0.05),3级组心内膜下心肌的SRE和SRA大于心外膜下心肌的测值,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3组,术后1周和1个月时心内膜下SRS和SRE变化率均明显大于心外膜下心肌(P〈0.05);在4组,术后1周和1个月时心外膜下心肌SRS、SRE和SRA的变化率均明显大于心内膜下心肌,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SRI技术测量心内膜下心肌和心外膜下心肌的应变率可定量评价冠心病患者缺血心肌的局部功能,动态观察PCI前、后局部心肌功能变化,评价PCI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STI)评价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后急性心肌梗死(AMl)患者左心室功能变化,探讨STI评价AMI患者随访时心功能变化特点.方法 采集73例经PCI治疗首发AMI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及6个月左室图像,分析峰值纵向应变(LPSS)、峰值径向应变(RPSS)及峰值环向应变(CPSS),以术后6个月左室射血分数(LVEF)与术前相比(ΔLVEF6)改善幅度>5%分为心功能改善组和非改善组;术后3个月LVEF与术前相比(ΔLVEF3)改善幅度>5%将改善组分为近期和中远期改善组.结果 改善组术前、术后STI各项参数均高于非改善组(P<0.001).近期改善组术前、术后LPSS及术后3个月RPSS均高于中远期改善组(3个月时LPSSP<0.001,余参数P<0.05).STI各项参数均与ΔLVEF3和ΔLVEF6存在相关性,其中术前LPSS与ΔLVEF3相关性较大(r=-0.781,P<0.001),术后6个月CPSS与ΔLVEF6相关性较大(r=-0.834,P<0.001).结论 STI技术能准确评价AMI患者近期及中远期室壁运动变化;心肌梗死后左室纵向运动功能的保留对心功能近期改善较为重要,环向运动功能的保留和恢复是中远期仍能持续改善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VVI在早期诊断冠心病(CHD)和评价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支架植入术疗效的意义。方法 利用VVI软件分析CHD组(n=21)支架植入术前1天、术后7天左前降支(LAD)供血的9个节段的收缩期峰值速度(Vs)、应变(ε)、应变率(SRs、SRe),并与对照组(23名正常人)比较。结果 CHD组术前LAD供血的9节段Vs、ε、SRs、SRe明显低于对照组相应节段(P均<0.05);PTCA+支架植入术后7天,大部分节段ε较术前均显著提高(P均<0.05),但与对照组仍有差异(P均<0.05)。结论 VVI技术可无创定量评价PTCA术后早期疗效,对于评价CHD患者PTCA治疗后的恢复情况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患者的左心结构和功能,探讨直接PCI对AMI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发病12-24h的未接受静脉溶栓的61例AMI患者,在发病24h之内行直接PCI术患者31例作为治疗组,未行直接PCI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于心肌梗死后第1个月豚第6个月分别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整体室壁运动指数(GWMI)和局部室壁运动指数(RWMI)、左心室和末期容积指数(LVEDVI)和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VESVI)及射血分数(EF)。结果 以上各项指标在第1个月时两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在第6个月时治疗组GWMI及RWMI较急性期有明显的改善(P<0.01);对照组的室壁运动则无明显改善(P>0.05);第6个月治疗组室壁运动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0。心肌梗死后第1个月与第6个月自身比较:治疗组LVEDVI及LVESVI无明显增加(P>0.05),但EF明显提高(P<0.01);而对照组LVEDVI及LVESVI均增加(P<0.05),EF值无明显改变(P>0.05)。第6个月后治疗组LVEDVI及LVESVI明显小于对照组(P<0.01),而F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AMI后对于未能溶栓的病例行直接PCI术治疗能抑制心室扩张,改善左心室重塑,而超声心动图评价AMI直接PCI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 STI)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入院至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的时间与左室(LV)功能改善的关系,探讨STI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集61例经PCI治疗的首发AMI患者PCI术前、术后7d及术后30 d时的左室图像并准确记录入院至PCI治疗的时间,分析得出左室峰值纵向应变(LPSS),以术后30 d较术前左室射血分数(LVEF)改善(ΔLVEF)≥5%分为心功能改善组和非改善组.结果 与非改善组相比,改善组的入院至PCI治疗的时间明显缩短(P <0.001),术后7d梗死节段LPSS(P<0.005)、术后30 d LVEF(P<0.001)、整体LPSS(P<0.001)和梗死节段LPSS( P<0.001)明显增高;PCI术后7d梗死节段LPSS与入院至PCI治疗时间存在相关性(r =0.290,P<0.05),术后30 d的LVEF(r=0.303,P<0.05)和整体LPSS(r=0.300,P<0.05)与入院至PCI治疗时间存在相关性,梗死节段LPSS与入院至PCI治疗时间相关性更高(r=0.590,P<0.001).结论 与LVEF和整体LPSS相比,梗死节段LPSS能更好地预测左室功能的早期改善,是临床上评价入院至PCI治疗时间对AMI患者左室功能早期影响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应用速度向量成像(VVI)技术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左室壁运动的改变,评估治疗效果.方法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0例,在介入治疗术前3 d、术后1周内及术后3个月随访时分别行超声心动图检查,采用VVI技术测量心肌形变及时相指标.结果 与术前相比,梗死相关节段的应变、应变率、节段射血分数、收缩后应变指数等指标在介入治疗术后1周内已有改善,术后3个月随访时改善更加明显.结论 VVI技术可以作为评价血管再通治疗后局部心肌功能是否恢复以及恢复程度的一种无创性新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 DE)评价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病变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腔内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疗效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RT-3DE对LAD病变的AMI行PCI治疗的患者,术前、术后LAD供血节段的容积和功能进行测定,比较其术后与术前的差异,估测LAD的通畅情况.结果 术后与术前的比较:术后1周各LAD供血节段的收缩末容积(ESV)、舒张末容积(EDV)和射血分数(EF)均无明显改变;术后1个月各LAD供血节段EF升高、ESV减小(P<0.05),估测LAD通畅性良好,该结果得到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结论 RT-3DE通过定量测定支架置入前后LAD供血相应节段的容积和功能的改变,能够评价支架放置后LAD的通畅情况,可应用于这类患者PCI术后疗效的无创性随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TVI)结合局部Tei指数在评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局部左心功能变化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为"罪犯血管"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2例为病例组,左室壁被分成梗塞动脉相关室壁(A组)及非梗塞动脉相关室壁(B组).应用Simpson法测量病例组和对照组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PCI术后1周及1、3、6个月观察病例组 Tei指数、收缩期峰值位移(Ds)的变化.结果 病例组术前LVEF明显减低(40.5%±7.43%),术后1周时LVEF有所提高(47.2%±6.12%),1、3、6个月时达正常水平;术后病例组的Tei指数在各次检查中逐渐减低,Ds逐渐增高,但B组室壁的变化幅度明显高于A组,其Tei指数在术后3个月时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QTVI结合局部Tei指数可无创、有效、定量地评价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局部左心功能的变化,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