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反应性关节炎 (ReA) [包括赖特综合征 (RS) ]是一种继远离关节部位的感染之后发生的急性、无菌性、炎性关节病 ,关节炎多在继肠道、泌尿生殖道或呼吸道感染后 1个月内发生。ReA (RS)属脊柱关节病范畴 ,与HLA B2 7密切相关[1,2 ] 。尽管RS更早被认识 ,但目前的研究和认识表明RS是一型具有特殊关节外表现的ReA。ReA(RS)的关节炎往往发病急剧 ,关节疼痛肿胀严重 ,临床中常被作为感染性关节炎而误诊、误治。ReA在国外认识已有 30余年[3 ] ,并且研究越来越深入 ,而国内至今未被广泛认识[4] ,更缺乏详细、大系列的临床和实验研究 ,在我…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男性与女性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临床特征及两者之间差异的可能原因。方法回顾性对比分析2012年11月至2016年10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第二风湿免疫科住院的157例男性AS患者及43例女性AS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SPSS 22.0软件,通过t检验或卡方检验对纳入研究患者临床特征,相关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女性发病年龄较男性晚(P=0.034),以炎性背痛为首发症状男性多于女性[84.71%(133/157)vs.67.44%(29/43),P=0.015],以外周关节炎为首发症状女性则多于男性[12.74%(20/157)vs.30.23%(13/43),P=0.010]。疾病累及手关节、膝关节、肘关节及踝关节的外周关节炎发生率女性明显高于男性[分别为:2.5%(4/157)vs.16.3%(7/43),22.3%(35/157)vs.46.5%(20/43),1.9%(3/157)vs.9.3%(4/43),3.8%(6/157)vs.11.6%(5/43),P值分别为0.002、0.003、0.040、0.047]。C反应蛋白增高男性多于女性[69.4%(109/157)vs.41.9%(18/43),P=0.001]。骶髂关节炎Ⅱ级发生率女性高于男性,男性患者骶髂关节炎Ⅳ级发生率高于女性,两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16.6%(26/157)vs.32.6%(14/43),17.2%(27/157)vs.4.7%(2/43),P=0.030、P=0.049]。结论男性AS患者与女性AS患者相比,发病年龄早,病情相对更重。  相似文献   

3.
风湿病是泛指影响骨、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如肌肉、滑囊、肌腱、肌膜、神经等)的一组疾病.其发病原因可以是免疫性[如类风湿关节炎(RA)、强直性脊柱炎(AS)、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系统性硬化症、干燥综合征、系统性血管炎等]、代谢性(如痛风等晶体性关节炎)、感染性(如莱姆病、淋球菌性关节炎等)、内分泌性(如肢端肥大症、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等)、退行性(如骨关节炎等)、地理环境性(如大骨节痛、氟中毒等)、遗传性(如黏多糖病、先天性软骨发育不全等)、肿瘤性(如骨瘤、多发性骨髓瘤等).  相似文献   

4.
回纹型风湿症(palindromic rheumatism,PR)是1944年由Hench与Rosenberg[1]首次描述,是一种以急性关节炎和关节周围炎为特征的不常见的反复发作的病症,发作间歇期无任何症状,本病现多被认为是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一个亚型.  相似文献   

5.
空肠弯曲菌是全球范围内主要的人兽共患性、细菌性肠道病原菌之一[1],其感染率在世界各地普遍呈上升趋势,主要引起人体急性肠炎和食物中毒,并伴发反应性关节炎、肝炎、瑞特氏病和格林-巴利综合征等免疫性损伤性疾病[2]。  相似文献   

6.
牛种布氏菌是一种可引起牛流产和人的不规则热、关节炎、心内膜炎和骨髓炎的胞内寄生菌。活的减毒的牛种布氏菌S19菌苗在控制牛布病中作为有效因子,但S19具有某些缺点,诸如干扰疾病血清诊断的OPS一特异的抗体反应、某些情况下导致免疫动物流产以及对人有致病性等[1]。Schuring·G[2]等人从90年代初开始研制一种新的牛种布氏菌的有效活菌苗SRB51,它是牛种布氏菌毒性株2308(52308)在含利福平的培养基上传代并通过粗糙型筛选单个菌落自然获得,该苗苗缺乏菌细胞表面的LPS—O一侧链。与S19菌苗相比具有某些优越性[3,4,5],美国农业…  相似文献   

7.
[目的]系统评价粪菌移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系统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Medline、WANFANG和CNKI数据库,查找关于粪菌移植治疗UC疗效评价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间均从建库至2018年9月10日前发表的,文献检索及筛选、数据提取和文献偏倚评估均由2位研究者独立进行。应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4个研究,共计277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表示,结合临床缓解和内镜缓解,粪菌移植治疗UC的缓解率为28%(39/140),与安慰剂的缓解率9.5%(13/13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3.67,95%CI(1.82,7.39),P0.01]。与安慰剂比较,在临床缓解方面[OR=2.41,95%CI(1.27,4.56),P0.01]和内镜缓解方面[OR=3.27,95%CI(1.62,6.59),P0.01]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粪菌移植能明显提高UC的治愈率,是一种治疗UC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维生素D(VD)对胶原诱导关节炎(CIA)大鼠血管功能的影响.方法 鸡Ⅱ型胶原建立雌性4周龄Wistar大鼠CIA模型,同时设正常对照,模型组及正常组均随机分为VD干预组和空白对照组.每周记录大鼠关节炎评分.造模4及6周时取材.检测大鼠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VD]、 肾素、 血管紧张素Ⅱ(ANG-Ⅱ...  相似文献   

9.
<正> 散发流行是耶尔辛氏菌病(Yersiniosis)的流行病学特点之一[1]。以往认为,耶尔森氏菌病(下称耶氏菌病)的所有病例都是散发的,很少暴发流行[2~5]。然而新近报告表明,本病既有散发,也有暴发流行,而且不同类型和规模的暴发流行似有增长的趋势[6~12]。 1972年3月和7月,在日本静冈县和枥木县两所学校发生的耶氏菌病的暴发流行是在日本的首次报告[2、3],大概也是世界上本病暴发流行的最早报告[3、8、13]。此后,在日本[3、8]、美国[6、7、10、11]、加拿大[9、12]、苏联[14、15]、捷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身痛逐瘀汤联合锝[~(99)Tc]亚甲基二膦酸盐治疗银屑病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50例银屑病关节炎患者采用身痛逐瘀汤联合锝[~(99)Tc]亚甲基二膦酸盐进行治疗,疗程12周。检测比较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4周、12周的关节压痛个数、关节肿胀个数、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患者总体评价(PGA)评分、医生总体评价(Ph GA)评分、血沉(ESR)水平、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患者治疗前与治疗4周、12周后各项评价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患者的关节压痛个数、关节肿胀个数、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患者总体评价(PGA)评分、医生总体评价(Ph GA)评分、血沉(ESR)水平、C反应蛋白(CRP)水平均逐渐减少和降低。结论身痛逐瘀汤联合锝[~(99)Tc]亚甲基二膦酸盐治疗银屑病关节炎,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关节炎症状及体内炎症反应,具有见效快、疗效好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弥漫性间质性肺疾病(DILD)是一组异源性疾病,除特发性间质性肺炎(IIP)外,感染(病毒、非典型病原体、肺孢子菌病)、结缔组织疾病(干燥综合征、类风湿关节炎、皮肌炎、系统性硬皮病、显微镜下多血管炎)、环境(家居、饲养鸟或宠物)和职业(接触有机和无机物质)、药物、其他系统疾患(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肝肺综合征、肺肾综合征)、某些特异性疾病[肺泡蛋白沉着症(PAP)、癌性淋巴管炎、肺淋巴管肌瘤病(LAM)、肺静脉阻塞性疾病]、肉芽肿疾病[结节病、肺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PLCH)]及遗传因素等均可引起~([1]),如果临床医生对此没有足够的认识,不进行甄别,很容易造成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12.
HLA-B27转基因动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HLA B2 7是第一个发现与疾病相关的HLA等位基因 ,也是到目前为止相关性最高的一个。自 1973年Brewerton等[1] 和Schlosstein等[2 ] 提出强直性脊柱炎 (ankylosingspondylitis ,AS)与HLA B2 7抗原有非常强的关联以来 ,人们发现HLA B2 7还与反应性关节炎、银屑病性关节炎、炎症性肠病性关节炎、青少年脊柱关节病、急性前葡萄膜炎等明显相关。随着研究的深入 ,虽然人们提出了许多HLA B2 7与AS相关的假说 ,如分子模拟假说、关节源性肽假说、B2 7自身的变异等 ,但是B2 7在A…  相似文献   

13.
甘露糖结合蛋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甘露糖结合蛋白 (mannose bindingprotein ,MBP) ,也有人称作甘露糖结合凝集素 (mannose bind inglectin ,MBL) ,是一种由肝脏合成并分泌的C型(Ca2 依赖型 )血清凝集素[1] ,属于急性期蛋白[2 ] 。近年来 ,大量研究表明 ,血清MBP异常与机体调理作用缺陷[3,4 ] 、新生儿反复感染密切相关[5] ,有学者甚至认为一些自身免疫疾病 ,如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arthritis ,RA) [6 ] 、系统性红斑狼疮 (sys temiclupuserytheomatosus ,S…  相似文献   

14.
早在20多年前,Bromley等[1-2]就发现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骨破坏的区域分布着肥大细胞,但其作用一直不详.直到2002年,通过动物研究发现关节炎的发生依赖于肥大细胞的存在,人们才逐渐认识到肥大细胞除参与急性过敏反应外,在慢性炎症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参与了RA的发病过程[3-4].  相似文献   

15.
霉酚酸酯治疗免疫性肾小球疾病   总被引:19,自引:5,他引:14  
很多年以前人们就已经发现了霉酚酸酯 (my cophenolatemofetil,MMF) ,它是从青霉族菌中提取、纯化而得到的一种微生物产物。 2 0世纪 6 0年代人们把它当作抗肿瘤药物进行研究 ,但临床应用未获成功[1,2 ] 。此后 ,MMF曾用于治疗严重牛皮癣和类风湿性关节炎 ,并取得一定疗效[3~ 5] 。但MMF的临床应用一直没有受到重视。近几年研究发现 ,MMF具有免疫抑制效应 ,1992年Sollinger等[6 ] 首次报道MMF治疗肾移植排斥反应。此后 ,大规模临床实验证实了MMF在预防和治疗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中的疗效[7,…  相似文献   

16.
白介素 7(IL 7)是一种多潜能的细胞因子 ,具有广泛的免疫效应 :刺激前B细胞、幼稚T细胞、成熟T细胞的增殖分化 ,增强T细胞功能 ;促进细胞毒性T细胞 (CTL)、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 (LAK)、自然杀伤细胞 (NK)的产生 ;诱导继发的细胞因子分泌等。动物实验及临床研究证明 ,IL 7与人类许多自身免疫性和慢性炎症性疾病有关 ,如 :类风湿性关节炎[1] 、肿瘤[2 ] 、结核病[3] 等。本文就其与结核病的关系作一综述。1 IL 7的结构特点及来源1.1 结构特点 IL 7是一种分子质量为 2 5ku的糖蛋白 ,其核苷酸序列由 16 0 7个碱基对 (bp)组成 ,…  相似文献   

17.
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的发病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幼年特发性关节炎 (juvenileidiopathicarthritis,JIA)过去美国称幼年类风湿关节炎 ,欧洲称幼年慢性关节炎。 2 0 0 1年国际风湿病学联盟将 16岁以下儿童不明原因关节肿胀 ,持续 6周以上统一命名为幼年特发性关节炎 ,并分为 7种类型[1] 。本文就其发病机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1 人类白细胞抗原研究显示 ,多种人类白细胞抗原 (HLA )与JIA有关[2 ,3 ] :①HLA DRB1的亚型与多种类型JIA有关 ;②HLA A2、DR5、DR8、DPB1 0 2 0 1具有特征性 ,主要见于早发的寡关节型JIA ,多为女性 ,常伴有慢性虹膜睫状体炎 ,抗核抗体阳性 ;③迟发的寡…  相似文献   

18.
多重耐药菌(multidrug-resistant organism,MDRO)指对通常敏感的常用的3类或3类以上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的细菌[1]。医院重点监测的MDRO包括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E)、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R-AB)、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CR-PA)等[2]。近年来,随着抗生素滥用、各种有创诊疗操作的增加,MDRO导致的医院感染日益增多,特别是ICU老年患者,因为基础疾病多、脏器功能低下、机体免疫力差等特点,其发生MDRO医院感染的风险更高,严重威胁医疗质量与患者安全,不仅延长住院日数,增加患者痛苦,还会增加额外医疗支出,给患者、医院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3]。据WHO报道,欧洲每年约有2.5万人死于MDRO感染,造成社会经济负担约15亿欧元;美国每年有超过200万人感染耐药菌,2.3万人死于MDRO感染,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约24~34亿美元[4]。据估计,到2050年全世界将有3亿人死于耐药菌感染,并从世界国内生产总值中消耗高达100万亿美元[5]。  相似文献   

19.
罗文  江兴堂 《国际呼吸杂志》2016,(24):1862-1865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水平鉴别 G-菌与 G+菌感染所致的脓毒症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0年4月至2013年3月符合2001年华盛顿国际脓毒症定义会议制定的脓毒症标准且血培养阳性的脓毒症共103例患者,其中 G-菌感染组共59例,G+菌感染组共44例,两组病例均在抗生素治疗前根据标准操作规程抽血,进行血培养和血 PCT、超敏 C 反应蛋白(hsCRP)的检测,分析 G-菌与 G+菌组间 PCT、hsCRP 水平是否存在差异。结果 G-菌感染组 PCT [17(2.03,60.11)μg/L]高于 G+菌感染组[0.46(0.14,2.27)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G-菌感染组 hsCRP [101(48.2,157.8)mg/L]同 G+菌感染组[76.95(35.6,113.4)mg/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使用 PCT 鉴别 G-菌与 G+菌感染时,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曲线下面积(AUC)为0.821(95% CI 0.735~0.907),其 AUC 与 AUC=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当截断值取1.67μg/L 时,Youden 指数最大,为0.5351,敏感度为83.05%,特异度为70.45%。结论 PCT 在 G-菌感染时较 G+菌感染升高更明显,对区分 G-菌和G+菌感染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酪酸梭菌活菌片在电切肠息肉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肠息肉择期手术患者61例,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1例)。2组患者均给予围手术期的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于手术前2d给予酪酸梭菌活菌片口服(与抗菌药同时应用时,先用抗菌药,2h后再服用酪酸梭菌活菌片),3片/次,3次/d,服用至手术后第7天。观察2组患者手术后肠黏膜修复、伤口愈合及术后出血等情况。[结果]术后出血率:观察组(9.7%)明显低于对照组(3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黏膜修复率:观察组(96.8%)明显高于对照组(66.7%),2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酪酸梭菌活菌片可以加速肠黏膜修复,促进手术后创面愈合及预防术后出血,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