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比较增生性瘢痕与正常皮肤组织的蛋白质组表达差异,筛选出增生性瘢痕的特异蛋白质.方法 以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烧伤外科2010年1月至5月8例增生性瘢痕患者的增生性瘢痕组织和3例整形外科患者正常躯干皮肤为研究对象,运用蛋白质组学技术、双向凝胶电泳对比分析增生性瘢痕组织和正常皮肤组织中蛋白表达差异,选择差异蛋白点进行MALDI - TOF/TOF质谱分析和生物学信息分析.结果 获得重复性较好的双向电泳荧光染色图谱,增生性瘢痕和正常皮肤组织凝胶电泳图谱中平均蛋白点分别为2975和3053,对其中表达差异超过4倍的蛋白点进行质谱分析和数据库检索,共鉴定出24种蛋白质,其中上调蛋白有11种,下调蛋白有13种.结论 成功地建立增生性瘢痕的双向电泳荧光染色图谱,鉴定出增生性瘢痕组织与正常皮肤组织间的差异蛋白质表达.  相似文献   

2.
背景:与瘢痕疙瘩和增生性瘢痕发生机制相关的基质金属蛋白酶13和转化生长因子β1信号传递通路研究多集中在体外成纤维细胞的培养上,而在组织中的相关研究少见报道。 目的:观察瘢痕疙瘩和增生性瘢痕中基质金属蛋白酶13和转化生长因子β1蛋白的表达。 方法:取自2004/2008唐山市工人医院烧伤整形科手术患者,瘢痕疙瘩54例,增生性瘢痕42例。选取同期45例因非感染手术切除的正常瘢痕组织作为对照组,选取同期45例正常皮肤组织作为正常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4组中基质金属蛋白酶13和转化生长因子β1的表达,分析两者的相关性。 结果与结论:瘢痕疙瘩和增生性瘢痕中转化生长因子β1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瘢痕组织和正常皮肤组织;正常瘢痕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的表达明显则高于正常皮肤组织,而基质金属蛋白酶13的表达与之相反。瘢痕疙瘩、增生性瘢痕和正常瘢痕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13和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呈负相关。由此推测基质金属蛋白酶13和转化生长因子β1在瘢痕组织中异常表达,二者可能具有协同负向作用,共同参与病理性瘢痕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3.
背景: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是新近明确的对单核/巨噬细胞有趋化和激活双重作用的趋化因子,骨形成蛋白7作为一种新发现的纤维化负性调节因子逐渐成为抗组织纤维化治疗的研究热点,但两者对病理性瘢痕形成中组织纤维化作用的研究至今鲜有报道。 目的:研究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骨形成蛋白7在病理性瘢痕中的表达水平。 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骨形成蛋白7在25例瘢痕疙瘩、30例增生性瘢痕、24例非病理瘢痕和20例正常皮肤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所有标本均来自2008-07/2010-01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整形外科住院患者,且均无皮肤疾病、结缔组织病、传染病、恶性肿瘤和其他重要脏器疾病,术前无射线治疗、激光治疗及免疫治疗史,其中所取瘢痕组织来自于临床诊断明确的瘢痕患者。 结果与结论: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在瘢痕疙瘩、增生性瘢痕中的阳性表达率均高于非病理性瘢痕与正常皮肤组织(P < 0.05),骨形成蛋白7阳性表达率均降低(P < 0.05),两者阳性表达率在病理性瘢痕(瘢痕疙瘩和增生性瘢痕)中呈明显负相关(r = -0.639,P < 0.01)。结果显示,在病理性瘢痕的形成过程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表达上调,而骨形成蛋白7表达下调。   相似文献   

4.
目的:与病理性瘢痕发生机制相关的Smad3/转化生长因子β1信号传递通路研究多集中在体外成纤维细胞的培养上,在瘢痕疙瘩中的表达少见报道。检测病理性瘢痕中Smad3和转化生长因子β1蛋白的表达,探讨其在病理性瘢痕发生及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实验标本均来自2004-06/2008-06河北医科大学附属唐山工人医院烧伤整形科手术患者,瘢痕疙瘩48例,年龄16~52岁;增生性瘢痕40例,年龄18~56岁;选取同期因其他手术切除的正常皮肤组织40例作为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48例瘢痕疙瘩、40例增生性瘢痕及40例正常皮肤组织Smad3和转化生长因子β1的表达。结果:Smad3和转化生长因子β1在瘢痕疙瘩和增生性瘢痕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皮肤组织中的表达(P0.05),Smad3和转化生长因子β1在瘢痕疙瘩和增生瘢痕中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瘢痕疙瘩和增生性瘢痕中Smad3和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呈正相关(r=0.4892,P=0.0004;r=0.4710,P=0.0022),Smad3和转化生长因子β1在正常皮肤组织中的表达未见明显相关性(P=0.4714)。结论:Smad3和转化生长因子β1在病理性瘢痕中高表达,Smad3和转化生长因子β1的协同作用可能参与病理性瘢痕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连接蛋白43(Cx43)及其构成的缝隙连接细胞间通讯(GJIC)在病理性瘢痕中的调控作用.方法:选择临床上不同病理分类的瘢痕组织(包括瘢痕疙瘩、增生性瘢痕)和正常修复组织,以正常皮肤为对照,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Cx43在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结果:Cx43在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明显少于正常修复组织及正常皮肤.结论:成纤维细胞Cx43的表达下调可能是造成病理性瘢痕组织中成纤维细胞间GJIC异常,从而导致病理性瘢痕发生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6.
蛋白质组学检测β-原肌球蛋白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通过比较结肠腺癌与正常结肠黏膜的蛋白质组表达差异,寻找与结肠腺癌发生相关的蛋白质,筛选结肠癌诊断的分子标志物。方法: 运用蛋白质组学技术,对8例结肠腺癌组织和8例正常结肠黏膜组织进行胶内差异双向电泳(2-D),选择差异表达超过2倍的蛋白质进行MALDI-TOF/TOF质谱分析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对结肠癌组织中表达下调的蛋白β-原肌球蛋白(TM β)进行Western blotting验证。结果: 成功建立结肠腺癌和正常结肠黏膜的双向凝胶电泳图谱,结肠腺癌和正常黏膜组织凝胶电泳图谱中平均蛋白质斑点数分别为3 289和3 066,其中表达差异超过2倍的斑点共有31个,质谱分析和数据库检索共鉴定出18种蛋白质,包括cytokeratin 8、cytokeratin 10、S100A6、TM β、protein disulfide isomerase 等。从功能分析,这些差异蛋白与癌细胞的发生、增殖、分化、转移等相关;TM β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结果与电泳结果一致。结论: 蛋白质组学能有效地分离和鉴定结肠腺癌组织与正常结肠组织间的差异表达蛋白质,结肠癌组织中表达下降的TMβ,可能成为结肠癌诊断的分子标记物。  相似文献   

7.
本期“Smad交互蛋白1在增生性瘢痕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纤维化相关因子的影响”参考文献[13]:瘢痕疙瘩和增生性瘢痕是临床上常见的问题,以细胞外基质胶原过度和异常沉积为其特征。但瘢痕疙瘩和增生性瘢痕的分子机制尚未完全清楚。这里,我们证明下调转录因子SIP1(Smad interacting protein 1)可能和瘢痕疙瘩和增生性瘢痕形成相关。  相似文献   

8.
背景: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参与了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它在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炎症反应、血管新生、纤维化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这些生物学特征与瘢痕疙瘩较为相似。目的:检测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在瘢痕疙瘩、增生性瘢痕、正常皮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说明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分布位置和数量的差异。方法:收集临床病理性瘢痕切除后标本共40例,其中瘢痕疙瘩组20例,增生性瘢痕组20例,另取正常皮肤标本10例作为对照。分别做苏木精-伊红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在病理性瘢痕及正常皮肤中的表达情况。结果与结论: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在正常皮肤、增生性瘢痕、瘢痕疙瘩中均有表达,但在瘢痕疙瘩中表达明显强于增生性瘢痕和正常皮肤(P < 0.01)。说明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在瘢痕疙瘩中的异常浸润可能与瘢痕疙瘩的形成有关。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比较结肠癌组织与正常结肠组织的蛋白质组表达差异,寻找结肠癌相关的蛋白质,选择敏感的分子标志物。方法: 运用蛋白质组学技术,对8例结肠癌患者的结肠癌组织和正常结肠组织进行胶内差异双向电泳(2-D),选择差异表达超过2倍的蛋白质进行MALDI-TOF质谱分析和生物学信息分析。结果: 成功建立结肠癌和正常结肠组织的双向凝胶电泳图谱,结肠癌组织和正常组织凝胶电泳图谱中平均蛋白质斑点数分别为3289和3066,其中表达差异超过2倍的斑点共有31个,质谱分析和数据库检索共鉴定出18种蛋白质,包括keratin 8、S100A6、protein disulfide isomerase等。从功能分析,这些差异蛋白质与癌细胞的发生、增殖、分化、转移等相关。结论: 蛋白质组学能很好地显示结肠癌组织与正常结肠组织间的蛋白质表达差异,本研究鉴定的18种差异蛋白质有可能为研究结肠癌的生物学行为提供新的分子标记物。  相似文献   

10.
背景:肿瘤侵犯相关蛋白自分泌运动因子在肿瘤细胞中表达量增高,并可增强肿瘤细胞的生长、侵犯和转移能力,而瘢痕疙瘩具有恶性肿瘤生物学特性。 目的:了解肿瘤侵犯相关蛋白自分泌运动因子在人体瘢痕疙瘩、增生性瘢痕、生理性瘢痕组织中的表达情况。 方法:生理性瘢痕、增生性瘢痕、瘢痕疙瘩患者各20例,切取3种瘢痕组织;用组织免疫荧光染色法观测3种瘢痕组织中自分泌运动因子的分布及相对表达量;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和荧光定量PCR检测3种瘢痕组织中的自分泌运动因子蛋白水平和基因水平的表达。 结果与结论:在组织水平、蛋白水平、基因水平上,生理性瘢痕和增生性瘢痕组织中自分泌运动因子的表达较低,且二者分布及相对表达量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而瘢痕疙瘩组织中,自分泌运动因子在3个水平上的表达强度明显增高,与前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1)。结果提示自分泌运动因子与瘢痕疙瘩的肿瘤生物学特征有着密切的关系。关键词:肿瘤侵犯相关蛋白;瘢痕疙瘩;自分泌运动因子;蛋白质免疫印迹法;荧光定量PCR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2.20.012  相似文献   

11.
Parkinson’s disease (PD) is one common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 featured with degeneration of dopaminergic neurons in substantia nigra. Multiple factors participate in the pathogenesis and progression of PD. In this study, we investigated the proteomics profiles of mononuclear cells in cerebrospinal fluids from both PD patients and normal people,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disease factors and PD. Cerebrospinal fluid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both PD and normal people and were separated for mononuclear cells in vitro. Proteins were then extracted and separated by 2-dimensional gel electrophoresis. Proteins with differential expressions were identified by comparison to standard proteome expression profile map, followed by software and database analysis. In PD patients, there were 8 proteins with consistent expression profile and 16 proteins with differential expressions. Those differential proteins identified include cytoskeleton proteins (actin, myosin), signal transduction proteins (adenosine cyclase binding protein 1, calcium binding protein, talin) and anti-oxidation factor (thioredoxin peroxide reductase). PD patients had differential protein expressional profiles in the mononuclear cells of cerebrospinal fluids compared to normal people, suggesting the potential involvement of cytoskeleton and signal transduction proteins in apoptosis of neuronal apoptosis and PD pathogenesis.  相似文献   

12.
背景:多种肿瘤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及其配体表达异常,且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是多种细胞的有丝分裂原和抗细胞凋亡的因子,控制多种细胞的增殖、分化和凋亡的进程。 目的:观察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在病理性瘢痕中的表达。 方法:收集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烧伤外科收治患者增生性瘢痕、瘢痕疙瘩及其正常皮肤等手术切除标本,荧光定量实时PCR检测不同组织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及其受体mRNA的表达水平。 结果与结论:瘢痕疙瘩及增生性瘢痕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mRNA表达水平均高于正常皮肤(P < 0.05),且在瘢痕疙瘩及增生性瘢痕组织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表达水平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在增生性瘢痕表达水平与正常皮肤接近(P > 0.05);而瘢痕疙瘩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明显高于瘢痕周围正常皮肤(P < 0.05)。说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及其受体在病理性瘢痕的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背景:骨形态发生蛋白与瘢痕的形成和发展相关,而成纤维细胞与瘢痕的增殖、成熟关系密切,但骨形态发生蛋白在不同时期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变化尚少见报道。 目的:检测骨形态发生蛋白2/4、骨形态发生蛋白7、骨形态发生蛋白IA型受体在不同时期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水平。 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SP法检测来自2008年3月至2010年7月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美容整形外科患者的增殖期增生性瘢痕和成熟期增生性瘢痕中成纤维细胞中骨形态发生蛋白2/4、骨形态发生蛋白7、骨形态发生蛋白IA型受体的表达。 结果与结论:增生性瘢痕增殖期成纤维细胞中骨形态发生蛋白2/4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成熟期(P < 0.05);但不同时期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中骨形态发生蛋白7和骨形态发生蛋白IA型受体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 0.05)。表明在增生性瘢痕由增生期至成熟期的发展过程中,其成纤维细胞中的骨形态发生蛋白2/4的表达下调,而骨形态发生蛋白7、骨形态发生蛋白IA型受体的表达无变化。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14.
Epidermal participation in post-burn hypertrophic scar development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The reconstruction of epidermal architecture over time in normotrophic and hypertrophic scars in untransplanted, spontaneously healed partial-thickness burns has scarcely been studied, unlike the regeneration of epidermal grafts used to cover burn wounds and the regeneration of the dermis during hypertrophic scarring. The expression of markers of epidermal proliferation, differentiation and activation in normotrophic and hypertrophic scars in spontaneously healed partial-thickness burns was assessed and compared with the expression of these markers in normal control skin of healthy persons to determine whether hypertrophic scarring is associated with abnormalities in the phenotype of keratinocytes. Punch biopsies were taken both of partial-thickness burns after re-epithelialisation and of matched unburned skin. At 4 and 7 months post-burn, biopsies were taken of normotrophic and hypertrophic scars that had developed in these wounds. The biopsies were analysed using immunostaining for markers of keratinocyte proliferation, differentiation and activation (keratins 5, 10, 16 and 17, filaggrin, transglutaminase and CD36). We observed a higher expression of markers for proliferation, differentiation and activation in the epidermis of scars at 1 month post-burn than in normal control skin of healthy persons. There was a striking difference between normotrophic and hypertrophic scars at 4 months post-burn. Keratinocytes in hypertrophic scars displayed a higher level of proliferation, differentiation and activation than did normotrophic scars. At 7 months post-burn all keratinocyte proliferation and differentiation markers showed normal expression, but the activation marker CD36 remained upregulated in both normotrophic and hypertrophic scars. Surprisingly, in matched unburned skin of burn patients, a state of hyperactivation was observed at 1 month.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keratinocytes may be involved in the pathogenesis of hypertrophic scarring. Received: 16 September 1998 / Accepted: 28 September 1998  相似文献   

15.
背景:从基因和蛋白角度深入探讨病理性瘢痕的发病机制具有重要价值。 目的:检测病理性瘢痕中基质金属蛋白酶7和转化生长因子β1蛋白的表达。 方法:选择2004/2009年唐山市工人医院烧伤整形科手术后保存的病理性瘢痕标本,其中瘢痕疙瘩54例,增生性瘢痕42例。选取同期45例因非感染性疾病行手术切除的正常瘢痕组织作为对照组,选取同期45例正常皮肤组织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半定量检测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7和转化生长因子β1的表达。 结果与结论:基质金属蛋白酶7和转化生长因子β1在病理性瘢痕中的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瘢痕组织和正常皮肤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7和转化生长因子β1在正常瘢痕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皮肤组织,病理性瘢痕和正常瘢痕中基质金属蛋白酶7和转化生长因子β1的表达呈正相关。结果表明基质金属蛋白酶7和转化生长因子β1的高表达及协同作用,可能促进病理性瘢痕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胃腺癌细胞系SGC7901和永生化胃正常上皮细胞系GES胞浆组分蛋白进行差异蛋白质组学分析,为胃腺癌诊断提供候选生物标志物,进而为阐明胃腺癌发病机理提供新的线索和思路。方法:运用亚细胞蛋白组份分离结合双向凝胶电泳和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 I-TOF-MS)技术筛选鉴定出SGC7901和GES细胞系胞浆蛋白组分间的差异蛋白质,并且利用免疫印迹和半定量RT-PCR方法对得到的差异蛋白进行验证。结果:筛选得到10个差异蛋白,进一步证实,差异蛋白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L1(UCHL1)在蛋白质和mRNA水平上,在胃癌细胞系SGC7901、AGS、BGC823和MKN45中的表达水平均低于胃正常上皮细胞系GES;其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也远远低于癌旁正常胃组织中的水平。结论:UCHL1蛋白质分子具有作为胃腺癌诊断检测标志物的潜在应用价值,为开发胃腺癌诊断标志物提供了新的候选蛋白。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肺腺癌细胞系A549细胞和正常上皮细胞系HBE蛋白组成差异的分析,寻找与肺癌发生、发展相关的差异蛋白,为进一步阐明肺癌发病机制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为诊断或者预后提供候选分子标记物。方法:运用固相pH梯度双向电泳和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串联质谱(MALDI/TOF/TOF/MS)分析技术筛选出A549细胞和支气管上皮细胞系HBE间表达水平显著差异的蛋白,并且利用免疫印迹方法对筛选的标记物蛋白进行验证。结果:筛选出21个差异蛋白,涉及到细胞的代谢、蛋白质修饰、细胞运动,通道蛋白和信号转导调控等方面。鉴定并且验证在A549细胞中显著高表达热休克蛋白27(HSPB1)。结论:肺腺癌细胞系与正常支气管上皮细胞系蛋白质表达存在显著差异,其中肺腺癌中高表达HSPB1可能在肺腺癌癌变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结果为进一步寻找肺腺癌癌变蛋白标志物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