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吕彩兰 《河南中医》2011,31(9):1074-1075
肾病综合征以脾肾功能受损为本,浊毒内壅,气滞络阻为标,而浊毒为害乃病机关键之所在.故肾病综合征治疗应从浊毒论治,浊毒应以解、以泄、以散为主,或去湿化浊,或利湿解毒,或泄浊清毒,或行气散结、活血化瘀以使浊毒消散.  相似文献   

2.
国医大师南征教授提出消渴肾衰核心病机为毒损肾络、邪伏膜原。消渴肾衰之毒繁杂,风、热、水、湿、痰、瘀诸邪内外相引蕴结于肾,皆能积而化毒。然瘀毒者,久病多瘀,瘀久成毒,审毒治瘀,当以“解毒通络保肾,活血化瘀导邪”为大法。根据瘀毒所在部位与性质,总结为“痰瘀上犯者,当复其宣肃”“湿瘀困中者,当调其升降”“浊瘀下注者,当引而竭之”“气滞血瘀者,当行气化瘀”“瘀从寒化者,当温阳化瘀”“瘀与热合者,当清热化瘀”“气虚血瘀者,当补气活血”,故消渴肾衰之瘀毒应辨证求因,审因论治,治病求本。文章总结南征教授治疗消渴肾衰夹瘀毒的用药经验,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3.
国医大师南征教授首次提出“消渴肾病”“消渴肾衰”中医新病名,认为消渴肾衰的核心病机是毒损肾络、邪伏膜原,病机关键一是毒邪,二为内生风邪,临证当审毒治风,以解毒通络,护肝益肾为治疗大法。依据南征教授基于风毒治疗消渴肾衰长期的临床实践,其治疗法则及用药经验,可总结为“凉肝息风解毒法”“镇肝息风解毒法”“养血息风解毒法”“搜风通络解毒法”“破血祛风解毒法”“益肾息风解毒法”“泄浊息风解毒法”“活血祛风解毒法”“滋阴息风解毒法”“导邪搜风解毒法”等十法,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4.
南征教授将糖尿病肾脏疾病归纳为中医的“消渴肾病”,是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南征教授总结消渴肾病的长期诊疗经验,结合中医理论,提出“玄府-毒邪-肾络”理论。认为其基本病机在于“玄府郁闭-浊毒内生-肾络损伤”,制定了开玄解毒,通络益肾法,治疗上自拟消渴肾安汤加减,结合外用灌肠,增强解毒祛瘀、泄浊导邪之功,疗效确切。文章将其多年临证经验梳理总结并佐以验案说明,为临床治疗本病提供新的诊疗思路。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心肌病(DCM)属于中医学消渴并发心悸、胸痹范畴。结合现代浊毒理论、络病理论及糖尿病心肌病的病理特点,认为“浊毒伏络”是DCM起病之本,心络受损是DCM演变之机,气血阴阳俱虚是DCM的最终结局。根据“浊毒伏络”理论和疾病分期特点,治疗方面提倡早期化浊解毒、中期搜剔通络、后期补虚固本。  相似文献   

6.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以胃黏膜上皮和腺体萎缩、数目减少甚至消失,或伴有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等为特征的慢性消化系统疾病。“心之浊毒”是国医大师李佃贵教授“浊毒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创新性提出从“心之浊毒”论治慢性萎缩性胃炎,以化浊解毒、宁心健脾为治则,创立化浊解毒养心方,并辨证辅以芳香化浊开心窍、温燥祛浊健心阳、清热泄浊除心火、养血祛浊安心神、重镇降浊定心志、活血排浊通心脉法,取效颇佳。  相似文献   

7.
慢性肾衰是多种慢性肾脏疾病发展到最后阶段出现的一种临床综合征,以肾功能进行性减退,代谢废物潴留,内环境失衡为病理生理特征,临床表现可以多种多样。中医与“肾劳”、“癃闭”、“关格”、“肾风”、“溺毒”等相类似,乃脾肾衰败,湿浊瘀血内阻的本虚标实之证。笔者认为就其病因及病机而言,离不开毒邪,临床治疗常从排毒解毒法[1]入手,取得较好疗效,本文拟从其特征与分类,阐述慢性肾衰之毒。内科病证之毒,尤其是在慢性肾功能衰竭中的毒,笔者认为是指病程日久,肾元虚衰,邪气至盛且蕴蓄不解之谓。与外感六淫不正之气、传染性之疫毒、外科之火…  相似文献   

8.
慢性肾衰"毒邪"中医证治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刘毅 《江苏中医药》2002,23(11):52-54
“毒邪”是对机体有危害作用的致病因素的总称 ,其危害性较一般的邪气严重。慢性肾衰分清泌浊功能减退 ,秽浊溺污不得外泄 ,蓄积体内 ,秽浊积久 ,酿为浊毒 ,久则瘀毒互结 ,形成浊毒、溺毒、瘀毒顽证 ,其表现各异。治疗“浊毒”以化为主 ,“溺毒”以排为主 ,“瘀毒”以行散为主。  相似文献   

9.
重症肌无力(MG)是一种神经-肌肉接头传递障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常规西药治疗效果多不理想。中医学认为重症肌无力的发病之本为精津气血虚损,“浊毒内蕴”为重症肌无力病情进展的关键。MG早期病机以五脏虚损为本。随着病情进展至中晚期则表现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证见浊毒或继发浊瘀之象。MG病情常缠绵多变,应注重四诊合参,谨守病机,基于“虚损-浊毒”特点,以“补虚益损、化浊解毒”之法灵活组方,必要时还需中西医协同干预。  相似文献   

10.
银屑病是皮肤科常见的难治性皮肤病之一,其病机复杂,病程日久。本文主要以毒邪学说、玄府理论作为切入点,认为银屑病在非进行期、慢性急性复发时的病因病机主要为邪气壅滞,日久恋毒,阴毒深伏,损伤络脉,其门户之玄府随之闭塞,无法透达内外,使皮损加重,缠绵难愈。在治疗上,以内治解毒为根本,根据阴毒的寒毒、浊毒、瘀毒的特性,分别从温化寒毒、透浊解毒、祛瘀攻毒等方面进行治疗,同时以外治开玄为基,临床综合运用中医特色治疗手段如中药溻渍法以温通开窍,穴位贴敷法以活血通络,调畅全身气血,从而玄府开阖,使毒邪去之有路。化毒与通玄协同治疗,缺一不可,在临床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肝性脑病不是一个独立疾病,而是在较为严重肝病基础上出现的并发症,若失治误治可致患者死亡。“浊”多在“湿”“痰”“瘀”“虚”的基础上兼夹衍生,是人体亚健康或疾病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病理产物。“浊”一旦产生,由微至著,盛极而为“浊毒”。“浊毒”在体内积聚可阻碍气机、阻滞血脉及蒙蔽神窍,是导致肝性脑病典型发作的直接因素,也是决定肝性脑病发展与转归的主导因素。“浊毒致病”是肝性脑病的核心发病机制。在既往研究的基础上,基于“浊毒致病”学说逐层解析了导致肝性脑病复杂临床表现的病理机制,形成了对肝性脑病病因病机的全局性认识。以“浊毒致病”学说为纲领,在中医辨病论治及辨证论治的基础上,采用化浊泄浊解毒的治疗策略,无疑对肝性脑病临床疗效的提高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肾脏疾病(DKD)为糖尿病常见并发症,而"毒"贯穿于DKD病程始终,初期以"糖毒""脂毒"为主,后期"湿毒""痰毒""瘀毒"内生,故强调从"毒"论治DKD,以解毒为治疗大法,具体施以扶正解毒、除湿解毒、化痰解毒、祛瘀解毒,根据临床辨证单用一法或合用多法治之。  相似文献   

13.
庞宇舟认为,“毒邪源于内外,分为无形有形”为“毒病”病因,“无形之毒易伤气血,有形之毒多损脏腑”为“毒病”病机,治疗上须遵循从毒求因、以毒论病、辨毒设法、解毒施治四大原则,倡导“内去外引”施治。研发形成了壮药龙钻通痹颗粒、金草消毒颗粒及胃毒清等一系列内治解毒方药,以及壮医刮痧排毒疗法、壮医药线点灸清毒疗法、壮医热敏探穴针刺逐毒疗法等一系列外治解毒法,对指导临床辨证论治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4.
郭洁副教授认为支气管哮喘的致病因素为浊毒,病机关键在于浊毒郁肺,治则为化浊解毒、宣肺止哮。在治疗哮喘时以化浊解毒为总纲,按照哮喘的分期医治,并辨证论治,同时顾及兼症。急性发作期化浊解毒;反复发作,迁延难愈,则辅以扶正祛邪,且重视虫类药的应用;缓解期则重在补脾益肾,温煦下焦,健运中州,并创立了“化浊止哮”系列方,应用于哮喘的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属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吴深涛教授认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病机为浊毒内蕴,蚀损目络,其中“浊毒”为其重要病理因素,主张以化浊解毒,散瘀通络为治疗原则,主以自拟军荔汤治之,组方精简,寒温并用,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6.
类风湿关节炎属于中医“痹病”“痹症”“历节”等范畴,其病机复杂,缠绵难愈,其发病多因素体虚弱、风寒湿热等外邪乘虚而入,客于经络骨节留而不去,而生痰湿瘀毒痹阻经脉气血而成。痰、湿、瘀、毒诸邪常相互胶结,凝聚经隧,胶着难解。类风湿关节炎的症状,据邪气所在的部位及邪气的性质不同而有不同的表现,或麻,或重,或不仁,或胀,或痛,或肿。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单用祛风除湿之品则往往收效甚微,若从痰湿瘀毒论治参入化痰通络解毒之品则可提高疗效。本文拟从痰湿瘀毒角度论述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以期为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治疗开拓思路。  相似文献   

17.
近代医家结合现代科技对恶性肿瘤的认识,发展和完善了"癌毒"理论。归纳中医界学者对"癌毒"认识,从以下几点进行总结阐述:癌毒为内生邪气,在机体脏腑功能失调的基础上,内外因素均可诱生;癌毒是恶性肿瘤的特异性病因;癌毒同时作为病理产物,与瘀血痰浊相搏结;癌毒的致病特点,可概括为"劫掠精微,耗伤正气,阻滞气机,凶险难愈,传舍为患";对于癌毒的治疗,多主张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治疗模式,抗癌解毒为基本大法。  相似文献   

18.
贾洪昶 《河南中医》2012,32(4):403-404
性理疗病法所讨论的“怒毒”为中医心理学的致病之怒,具杀、罚之特征,其破坏春之生养之气,为肝之邪气,使肝所赖阳和之气缺失,肝失所养,则肝疏泄条达气机及谋虑之功能失调.性理疗病法是根据拨阴取阳的理论原则,应用化解怒毒之法,即恢复仁爱之心,以此来达到转阴木为阳木,恢复受损肝脏的生理功能之目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化浊解毒方治疗冠心病“易损血液”浊毒证患者C反应蛋白(CRP)和纤维蛋白原(FIB)水平.方法 随机将120例冠心病“易损血液”浊毒证患者分为对照组60例和实验组60例.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用化浊解毒方,水煎600 mL,每日1剂,分早晚2次服用.4周后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心电图、CRP和FIB水平.结果 实验组治疗后CRP和FIB水平低于对照组(P< 0.05),但在改善心电图方面,与对照组作用相近(P>0.05).结论 化浊解毒方能够有效治疗冠心病浊毒证患者,改善“易损血液”状态.  相似文献   

20.
浊毒论     
毛宇湘 《环球中医药》2012,5(7):520-522
毒邪致病理论,是中医学特有的、重要的病因病机理论之一,浊毒作为毒邪的一种,历代医家鲜见论述.浊毒既是一种致病因素,也是一种病理产物.浊毒之病理特性兼"浊"、"毒"两者之长,胶固难解,其致病更加广泛、凶险、怪异、繁杂、缠绵难愈、变证多端,甚至转为重症坏病,具有"易耗气伤血、入血入络;易阻碍气机、胶滞难解;易积成形、败坏脏腑"的特点.浊毒侵犯人体后蕴蒸缠结导致体内的"浊毒化"过程,形成浊毒证特有的临床症候.治疗浊毒是"化浊毒"的过程,要化浊解毒同时进行,给浊毒以出路,使浊毒尽快排出,以减少对机体的损害,同时截断浊毒的生成,断其浊毒生成之源,使机体尽快恢复健康.对浊毒的认识与研究,是新认识,新理论.本文提出了解决许多疑难问题的新思路、新方法 、新途径,对中医理论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