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步长脑心通胶囊联合普罗布考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对血流变学、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164例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2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普罗布考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步长脑心通胶囊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6个月。比较2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状况、IMT、斑块面积、血流变学及血脂水平等;统计2组临床疗效;记录治疗中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NHISS评分与IMT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斑块面积较治疗前显著缩小,且治疗组NHISS评分、IMT均低于对照组,斑块面积小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5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73%(P0.05);治疗后2组高/低切全血黏度、纤维蛋白原与治疗组红细胞压积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或P0.01),且治疗组上述指标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后2组血清TG、TC及LDL-C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2组血清HDL-C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中2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步长脑心通胶囊联合普罗布考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流变学,调节其血脂水平恢复正常,有效抑制动脉粥样硬化进展,临床疗效优于单用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2.
赵秀菊  苏隽  高加隆 《河北中医》2008,30(9):914-916
目的 观察芪地降糖复胰胶囊配合针刺治疗急性糖尿病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0例急性糖尿病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5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芪地降糖复胰胶囊和针刺治疗,对照组75例单纯予常规治疗.2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2组临床疗效,并测定2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血脂[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C)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液流变学[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血浆黏度及纤维蛋白原]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组显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65.71%、97.14%,对照组显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37.14%、74.28%,2组显效率、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与本组治疗前和2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TC、TC及LDL-C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与本组治疗前和2组治疗后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血浆黏度及纤维蛋白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芪地降糖复胰胶囊配合针刺治疗急性糖尿病性脑梗死疗效确切.且能明显改善血糖、血脂及血液流变学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针灸辅治脑梗死急性期的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观察96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纯西医治疗,治疗组加用头针和体针治疗,14d后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和血液流变学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2.660,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和血浆黏度三项指标均有所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治疗组的三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辅治脑梗死急性期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西医治疗,并能进一步改善血液流变学,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医针灸及脑心通结合常规药物治疗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患者临床疗效观察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本组纳入的9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46)和对照组(n=46)。对照组采用常规抗血小板聚集、抗凝及对症治疗,配合语言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针灸和口服步长脑心通胶囊治疗。两组疗程均为4周。对比分析两组治疗后疗效;治疗前后书写能力、复述能力、阅读能力、听理解能力,血液流变学水平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48%)显著高于对照组(73.91%),且有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书写能力、复述能力、阅读能力、听理解能力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针灸及脑心通结合常规西药治疗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患者临床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症状,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气虚血瘀型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民权县人民医院2016年10月至2017年9月治疗的108例气虚血瘀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运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54例)和观察组(5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则加以补阳还五汤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与不良反应等。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30%高于对照组79.6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血浆比黏度、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血浆比黏度、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气虚血瘀型急性脑梗死采用补阳还五汤与西药联合治疗效果确切,可加快神经功能康复,调节机体血液流变学,用药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血液流变学及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将93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7例和对照组46例,对照组患者服用肠溶阿司匹林和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通心络胶囊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液流变学和血脂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有明显改善,并且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全血黏度(高切)、全血比黏度(低切)、血浆黏度、TC和TG水平明显降低,而HDL-C水平明显升高,并且观察组患者上述指标水平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心络胶囊可有效调节血液流变学和血脂水平,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具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对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7年1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94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进行分组,采用西药治疗的为对照组(47例),采用中药治疗的为观察组(47例)。连续治疗2个月后,比较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及神经功能。结果治疗前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全血高切黏度以及纤维蛋白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均得到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采用补阳还五汤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及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使患者获得良好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天麻熄风口服液治疗急性期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探讨其对血凝指标、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急性期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予以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天麻熄风口服液治疗。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凝指标[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的变化,并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31%,对照组66.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血凝指标APTT、PT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凝指标APTT、PT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天麻熄风口服液治疗急性期脑梗死临床疗效显著,能改善患者血凝状态,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阻止脑梗死急性期进展,促进脑梗死患者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葛根素联合阿替普酶治疗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评价。方法:9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阿替普酶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葛根素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其安全性评价。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93.88%)显著高于对照组(79.59%),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以及脑梗死体积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IL-6和CRP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水平明显较对照组治疗后低,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两组均未明显不良反应出现。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葛根素联合阿替普酶治疗临床疗效显著,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且安全可靠,具有重要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化痰通络汤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益气活血化痰通络汤治疗,对照组患者仅采用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3.3%,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而BI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益气活血化痰通络汤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效果显著,可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脑心通联合注射用纤溶酶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7年8月云浮市中医院110例ACI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给予注射用纤溶酶治疗)和观察组(采用脑心通联合注射用纤溶酶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结果和预后。结果:经过治疗,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的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明显降低,并且后者要比前者低,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以及红细胞聚集指数进行研究,发现所有组分的数值均较治疗前显著减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观察组降低幅度较对照组更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比对照组要高,病残率以及病死率与对照组相比较低,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脑心通联合注射用纤溶酶治疗ACI可提高治疗效果,能够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2.
朱观祥 《新中医》2016,48(10):34-35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祛风汤联合西药治疗脑梗死临床疗效。方法:8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益气活血祛风汤治疗。治疗14天。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情况;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92.5%,对照组82.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及纤维蛋白原含量水平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各项指标低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NIHSS评分及Barthel指数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一西药治疗相比,联合益气活血祛风汤治疗脑梗死,临床效果明显,并能改善神经功能评分,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钙分散片联合血塞通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脂、血液流变学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1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6例予阿托伐他汀钙分散片治疗;治疗组56例予阿托伐他汀钙分散片联合血塞通注射液治疗。2组疗程均为14 d。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脂指标[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变化,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浆黏度、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高切)、红细胞最大聚集指数、红细胞比容]变化,比较2组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评分(ADL)变化,比较2组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2组治疗后TC、TG、LDL-C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HDLC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后治疗组TC、TG、LDL-C均低于对照组(P0.05),HDL-C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血浆黏度、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高切)、红细胞最大聚集指数、红细胞比容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浆黏度、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高切)、红细胞最大聚集指数、红细胞比容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NIHSS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ADL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后治疗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8.2%,对照组总有效率87.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钙分散片联合血塞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确切,可明显改善患者血脂、血液流变学指标及神经功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芪葛蛭丹通络汤对糖尿病脑梗死患者临床疗效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治疗的糖尿病脑梗死患者84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芪葛蛭丹通络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情况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比容、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芪葛蛭丹通络汤治疗糖尿病脑梗死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及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银杏叶注射液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符合诊断标准的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银杏叶注射液治疗。治疗2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动脉粥样硬化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优于对照组的87.5%(P0.05);治疗第1、2周后,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3个月,治疗组的Fbg、红细胞比容、红细胞聚集指数、全血高切黏度以及全血低切黏度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斑块厚度、斑块长径及IMT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银杏叶注射液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改善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丁苯酞联合脑心通胶囊对脑梗死患者侧支循环血流速度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6年9月在我院治疗的132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66例与对照组66例。对照组采用丁苯酞治疗,观察组采用丁苯酞联合脑心通胶囊治疗。治疗1个月后,比较两组侧支循环血流速度及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各动脉血流速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MCA血流速度较快,ACA、PCA血流速度较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采用丁苯酞联合脑心通胶囊治疗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及侧支循环血流速度,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脑心通胶囊联合脑安胶囊治疗脑梗死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脑梗死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理疗、饮食调理等,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脑心通胶囊及脑安胶囊。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脑血流速度、椎动脉血流量变化情况,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血液流变学指标、脑血管弹性、通畅性及自身调节功能等指标。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58.13%,观察组有效率为74.4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全血高切黏度、低切黏度,血浆黏度及纤维蛋白原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脑血流速度、椎动脉血流量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特性阻抗、外周阻力及动态阻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心通胶囊联合脑安胶囊治疗脑梗死后遗症疗效确切,可改善脑血管功能、降低血液黏稠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通心络胶囊治疗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患者10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0例单纯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50例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给予通心络胶囊治疗.2组均治疗60 d为1个疗程.观察2组疗效,并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脂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72%,对照组6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前血脂指标无明显差别(P>0.05);治疗组治疗后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B(Apo-B)下降(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载脂蛋白A1( Apo - Al)升高(P<0.05);对照组治疗后TG、Apo -B、LDL -C下降(P<0.05);2组TC、TG、LDL -C、HDL -C治疗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后全血比黏度(低切)、全血还原比黏度(高切)、全血还原比黏度(低切)、血浆比黏度、红血胞电泳时间、红细胞黏附率、红细胞沉降率及纤维蛋白原与治疗前相比均下降(P<0.05);对照组治疗后仅红血胞电泳时间、红细胞黏附率、红细胞沉降率及纤维蛋白原(g/L)与治疗前相比下降(P<0.05);2组治疗后全血还原比黏度(高切)、全血还原比黏度(低切)、红细胞沉降率、红细胞黏附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结论 通心络胶囊治疗动脉硬化性闭塞症临床疗效确切,且能够明显改善患者血脂及血液流变学指标,不良反应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丁苯酞软胶囊联合银杏叶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和血脂水平的影响及疗效。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结合丁苯酞软胶囊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银杏叶注射液治疗。两组疗程均为2周。对比分析两组疗效、血液流变学水平变化、血脂水平变化、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2周后总有效率(89.00%)显著高于对照组(74.00%),且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红细胞压积及血浆黏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HDL-C和TG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LDL-C和TC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丁苯酞联合银杏叶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水平及血脂水平,具有重要临床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20.
陆世有 《河南中医》2013,33(3):433-434
目的:观察川芎嗪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10月-2011年9月选择脑梗死患者6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川芎嗪注射液静脉滴注,连续治疗14 d,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血液流变学各指标的差异.结果:经过14 d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全血黏度高切变率、全血黏度低切变率、血浆黏度等均有下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川芎嗪注射液治疗脑梗死临床疗效较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