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研究表明胰岛素抵抗是血脂代谢紊乱、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等疾病的共同发病基础。从中医角度对脾脏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病理产物进行分析,阐释其与胰岛素抵抗为发病基础的疾病之间的联系。提出早期从脾论治胰岛素抵抗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2.
分析消渴病四大病因与脾胃功能之间的联系,阐述脾虚失健为消渴病的重要病机,介绍古今医家从脾治疗消渴病的经验,说明脾为消渴病中医诊治的中心。  相似文献   

3.
分析消渴病四大病因与脾胃功能之间的联系,阐述脾虚失健为消渴病的重要病机,介绍古今医家从脾治疗消渴病的经验,说明脾为消渴病中医诊治的中心。  相似文献   

4.
仲琴  王旭 《四川中医》2012,(1):28-30
传统的糖尿病辨证方法不足以适应现代要求,分析肝脾与糖尿病发生及发展的关系,提出疏肝理气、益气健脾的治疗方法,从而倡导从肝脾论治糖尿病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黄琼  代莲  张新风 《光明中医》2023,(7):1219-1222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从脾论治心衰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分析心衰病因病机与脾的关系。方法 将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人民医院心内科收治的120例慢性心衰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0例,持续治疗8周后,评定临床疗效,同时评定心功能指标,包括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衰定量标志物(BNP)、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结果 (1)临床疗效比较:治疗8周后,研究组有效率较对照组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28,P<0.05)。(2)心功能指标比较:治疗后2组LVEF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LVEDD、BNP水平均下降(P<0.05),研究组上述心功能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从脾论治心衰能缓解心衰症状,改善心功能,疗效确切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6.
从脾论治2型糖尿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国建 《中医杂志》2007,48(8):764-765
糖尿病部分病例可归属为中医“消渴病”范畴.其病因病机复杂,常以上中下三消辨证论治.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提出消渴与脾脏有密切关系,如《素问·奇病论》中就有脾瘅之说:“瘅为热也,脾热则四脏不禀,故五气上溢也;先因脾热,故曰脾瘅.”又《灵枢·本脏》篇说:“皮脆善病消渴.”笔者在临床实践中从脾论治部分2型糖尿病,收效良好,简述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马云枝  张铭 《江苏中医药》2005,26(10):53-54
眩晕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病因错综复杂,《素问·至真要大论》认为“诸风掉眩,皆属于肝”;《丹溪心法》提出“无痰不作眩”;《景岳全书》强调“无虚不作眩”;李东垣则从脾虚湿痰立论;清代陈修园则把眩晕病机概括为风、火、痰、湿四端。笔者临床30余年来,从脾论治本病颇有体会,  相似文献   

8.
代谢综合征是以胰岛素抵抗为病理生理基础,糖和脂类等代谢异常引发的一组临床症候群。认为脾和代谢综合征症候群有着密切的关系,并在其病机和治疗上起着独特的作用,提出脾虚失运,痰湿内蕴是代谢综合征的病机关键,应当重视从脾论治代谢综合征。  相似文献   

9.
从脾论治胰岛素抵抗糖脂代谢紊乱的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认为,胰岛素抵抗糖脂代谢紊乱发生、发展及转归与脾的关系密切,提出脾虚为本、痰瘀为标、久病入络、变证从络的病机观,治疗上以补中益气汤或清暑益气汤为健脾益气基本方,同时重视活血、化痰、通络药物的适时加减,以期从代谢综合征的早期干预,改善胰岛素抵抗、纠正糖脂代谢紊乱,最终防治心脑血管事件。  相似文献   

10.
中晚期肿瘤患者多为虚实夹杂、本虚标实之重症,笔者在临床中体会到,其虚可以辨证为气血阴阳及五脏之虚,但应以调治脾虚为主,其实证可以表现为气滞、痰凝、血瘀等,但应以治痰为主,在病因病机上及诊治上,始终抓住痰与脾这两个核心。下面就此论述一下。痰、脾与肿瘤发病的关系朱丹  相似文献   

11.
糖尿病前期包括空腹血糖受损(IFG)和(或)糖耐量受损(IGT)两方面,一般被认为是2型糖尿病的必经阶段。糖尿病前期相当于中医学的"脾瘅",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关于"脾瘅"的论述:"帝曰:有病口甘者,病名为何?何以得之?岐伯曰:此五气之溢也,名曰脾瘅。夫五味入口,藏于胃,脾为之行其精气,津液在脾,故令人口甘也。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治之以兰,以除陈气也"。可见嗜食肥甘厚味,易损  相似文献   

12.
干燥综合征(Sjogren syndrome,SS),是以侵犯泪腺、唾液腺等外分泌腺体为主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属全球性疾病,在我国人群的患病率为0.3%-0.7%,在老年人群中患病率为3%-4%。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病和难治性疾病,除有唾液腺和泪腺受损功能下降而出现日干、眼干外,尚有腺体外其他器官的受累而出现多系统损害的症状。中医文献无类似病名的记载,  相似文献   

13.
泄泻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病症 ,各种急慢性肠炎以及内分泌疾病、消化不良、结肠直肠肿瘤、肠道激惹综合征等疾病均可导致泄泻。祖国医学认为泄泻是由于脾虚湿胜而发生 ,在治疗上较为有代表性的是李士材在《医宗必读》所提出的治泻 9法 ,即淡渗、升提、清凉、疏利、甘缓、酸收、燥脾、温肾、固涩。既然泄泻是因脾病而生 ,故治疗上就应从治脾入手 ,笔者在实践中总结出12种从脾论治之法 ,临床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疗效。1 芳香醒脾法本法用于寒湿困脾所致泄泻。证见泄泻清稀 ,甚至如水样 ,腹痛肠鸣 ,脘闷食少 ,或并有恶寒发热 ,鼻塞头痛 ,肢体酸痛 ,…  相似文献   

14.
老年抑郁症是发生在老年期的以情绪低落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情感障碍类疾病。多数医家认为肝失疏泄为其主要病机,多从疏肝解郁论治,然而根据老年人的生理病理特点,认为脾虚与老年抑郁症的发病密切相关,脾虚日久导致水液运化无力,痰浊阻窍或气血亏虚,脑髓失养,治疗上以健脾为主,兼以疏肝、养心、补肾、祛痰。  相似文献   

15.
王杏伯 《山西中医》1995,11(1):19-21
本文介绍泄泻从脾论治12法为:芳香醒脾、解毒清脾、化湿燥脾、淡渗利脾、消积运牌、泄肝补脾、益气健脾、举陷升脾、酸涩敛脾、养阴润脾、补火暖脾、活血畅脾。临证灵活掌握,多法溶一炉,方能奏效。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的发生发展与脾密切相关,其并发症之一皮肤瘙痒症亦与脾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岳仁宋教授结合病因、病机及临床经验,认为其发病主要是由于脾失健运,精不正化,致使痰、湿、瘀、热等郁结肌腠,气血壅塞不通,精微不得输转、濡润肌肤而发为该病。当以健脾益气法、运脾化湿法、清脾利湿法、疏肝健脾法、温补脾阳法分类论治。  相似文献   

17.
笔者在多年的临证中 ,遇有久服排石汤未效而耗损阴津的病人 ,则改用滋补脾肾法 ,佐以通淋利尿之品 ,常获满意的疗效。现择例报告如下。陈某 ,男 ,42岁。工人。患肾结石自服排石汤 1年余 ,但未见结石排出。近周来口干咽燥 ,头晕心烦 ,伴阵发性腰痛而来院急诊。经X线摄片检查 :左肾下盏、输尿管上段有结石 2枚 ,大小为 0 .8cm× 0 .3 cm及 0 .5cm× 0 .4cm。观其面色无华 ,舌光红、少苔 ,脉细弦。予以解痉止痛 ,并鼓励大量饮温开水 ,急投六味地黄汤加减 :生地、茯苓、泽泻、石韦各 2 0 g,怀山药、党参各 3 0 g,知母、滑石、女贞子各 1 5g。5…  相似文献   

18.
浅谈失眠从心肝论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情志内伤是失眠的病因,心神不安是其病机,肝为起病之源,心为传变之所,因而治疗失眠当从心肝两脏入手,以肝郁气滞、心肝火旺、心肝血虚、心肝血瘀、心虚胆怯型治之.  相似文献   

19.
高泌乳素血症从肝论治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芸  赵兰青 《中医杂志》2003,44(6):420-421
<正>高泌乳素血症是一种常见的下丘脑疾患,由于泌乳素升高,干扰了性腺的功能。在妇女表现为黄体功能不足,月经失调,无排卵性月经,月经稀发,闭经,溢乳,性欲减退,子宫萎缩,不孕症等,少女可出现青春期阻滞。男性则表现为婚后不育,性功能减退,以致阳痿、不射精,严重者少精或无精。现结合我们的临床,对高泌乳素血症从肝论治体会介绍如下。1肝与泌乳素的关系《素问·上古天真论》中详细论述了男女都有天癸,天癸至则性成熟,天癸绝则性功能降低或消失,《素  相似文献   

20.
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重视从脾论治的思路   总被引:36,自引:1,他引:36  
刘承琴  赵建群 《新中医》2003,35(9):28-29
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属中医学消渴病范畴,其标志是高胰岛素血症,伴有肥胖、高血压、高脂、高粘血症及其他代谢综合征的表现。中医辨证多湿、多痰、多瘀。脾虚湿盛是胰岛素抵抗的病理基础;痰浊瘀血是胰岛素抵抗的病理产物。因此,临床上应重视从脾论治,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标本兼治,分期分型论治。早期健脾益气、化湿清热;中期健脾化痰、活血祛瘀;晚期健脾补肾、化痰逐瘀通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