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龚廷贤认为衰老之根源在于脾肾,防治老年病倡导“治未病”,重视早期预防;调治老年疾病,用药注重滋补脾肾,喜用血肉滋腻之品,并重视食疗和外治法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邱立新 《新中医》2009,(8):119-120
《杂证会心录》系清代名医汪文绮所著,该书论治中风病继承了《内经》及景岳之学,独抒己见,洗尽外风谬说,力主风自内生,为气之逆火,赞成“非风”之谓,在生理上重视肾肝脾的功能,在病理上认为肾肝脾虚是中风病发生的根本因素,善辨阴阳虚实轻重,治疗上以扶正为主,重视益肾、养肝、补脾,治取活法,慎用攻邪药。兹就其特色,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伤寒论》疾病治疗及组方的分析,发现脾与五脏密切相关,心、肺、肾 ,肝病变时可以从脾论治。脾与心,心系疾病常从脾治,如小建中汤、炙甘草汤的运用;脾与肺,生理上,土生金,病理上,母病及子,如肺疾以麦门冬汤培土生金;脾与肾,肾虚通过补脾益气以温肾;脾与肝,“见肝之病,知肝传脾”,脾气充实则肝病自愈。  相似文献   

4.
《扁鹊心书·虚劳篇》是窦材医案中较能体现其辨证思想和特色的一篇,其中“须识扶阳”“当明经络”“大病宜灸”等学术思想对指导虚劳的治疗大有裨益。窦材按虚损程度不同将其分为虚劳与痨瘵,并提出了相应治疗方案,强调了“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的治疗原则,防止虚劳病情进一步发展。窦材标新立异,在“阴虚成劳”论风靡之际,明确提出虚劳病机为脾肾阳虚,虚劳之演变乃自上而下,由肺及脾,由脾及肾。窦材认为虚劳之脉象为弦脉,强调脉象在诊断虚劳的作用,但其临证注重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综合辨证。治疗上,他承袭了《黄帝内经》重阳思想,认为阳气是人体生命之源。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因此五脏辨证中窦材尤为重视脾肾,扶持脾肾之阳对现代人治病养生仍有重要意义。窦材用药奉灼艾第一,丹药第二,附子第三,窦材认为“大病宜灸”,虚劳此病病程日久,迁延难愈,容易反复,因此其用灸为先灸、多灸、重灸,补火助阳,使劫得病回。此外,窦材认为还应远离温平药、寒凉转下之品,并注重虚劳之人日常调摄,在日常生活中务必规律饮食、清淡饮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切勿吸烟饮酒,调畅情志,保持心情愉悦。窦材论治虚劳思想应用于现代临床仍效果显著,值得继续深入...  相似文献   

5.
脾阴虚渊源及论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棉娟 《陕西中医》2011,32(2):251-252
<正>《内经》云:"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五脏各有阴阳,脾为五脏之一,亦有阴阳之分。历代医家对五脏之阴多注重滋补心、肝、肺、肾之阴,而很少重视脾脏之阴。  相似文献   

6.
蔡丽娜  吴世彩 《新中医》2019,51(7):301-304
简版:在探讨枢机含义及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医道还元》的论述,重点讨论肺主气的枢机作用,提出在辨证中应重视肺主气的枢机作用,若气治则肝为之荣,肾为之藏,脾为之升,胃为之降,谷水为之畅,脉窍为之通,卫外为之固,气血阴阳为之 平衡。  相似文献   

7.
熊巍  汪涛  窦军 《时珍国医国药》2007,18(11):2832-2833
《妇人规》为《景岳全书》之妇产科专章,重视温补,强调滋阴,月经病辨证论治以脾肾为中心,尤重冲任、脾胃、阴血。治疗多用健脾补肾之法,以补肾为要,对月经失调、崩漏、经行腹痛、热入血室等作详细阐述,切合临床,有极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论《金匮要略》治重脾肾的法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体的生命活动起源于脏腑的生理活动,而脏腑的机能无不以阴阳气血为基础。肾者主藏精,内寓元阴元阳,为立命之源。脾胃主受纳腐熟,运化输布水谷,化生营卫气血,是生命之本。张仲景深明此理,提出了“四季脾旺不受邪”以及“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的观点,于五脏中首重脾肾两脏。本文拟就《金匮要略》治重脾肾的法则作一论述。扶正以调补脾肾为主杂病在发展过程中,每易累及脾胃,至于后期,正气亏虚,又无不穷及脾肾,在多种病证及其杂病后  相似文献   

9.
基于黄元御“一气周流”理论,认为类风湿关节炎的病机为脏腑气机循行紊乱、气化功能失司,其中气机循行紊乱责之脾胃虚衰、湿邪困阻,气化功能失司责之脾肾阳气亏损。治疗应重视调节脏腑气机,促进脏腑气化功能。临证以健脾化湿法恢复中枢升降之功,方选升阳益胃汤、四君子汤、参苓白术散等加减;补益肝肾法畅通气机上升之路,方选补血荣筋丸、独活寄生汤、大补阴丸、六味地黄丸等加减;宣肺降气法通调水道下行之路,方选桂枝汤、麻黄汤等加减;温补脾肾法恢复脏腑气化之用,方选四逆汤、肾气丸等加减。  相似文献   

10.
真武汤出自《伤寒论》真武汤的来历是渭北方司水之神而名为真武,是借以镇水之义,而夫人一身制水者脾也。主水者肾也,肾为胃关,聚水而从其类。  相似文献   

11.
雷婷  王建坤  魏凤琴 《河南中医》2022,(12):1834-1837
李东垣认为,治疗脾胃病不能拘泥于脾胃本身,须从五脏整体考虑。肾与脾分主先后天,肾为人身之根本,肾不封藏,则水中之精不足,则无精以行升浮之令,百病乃生;肾阳为脾胃阳气的根本,肾阳充足,温暖中土,则土不致寒冷,脾胃之阳充足则能腐熟、运化水谷,且制水而水不泛滥,故不病;肾阳虚则水土不温,脾胃一派寒象,名“寒中”;肾精滋润濡养脾胃,开窍于二阴,胃主降,体阳用阴,若肾精亏虚,则脾胃、大小肠失润而不能向下传化糟粕,可引发便秘;肾之阴火可伤及脾胃元气,加重脾胃虚损程度。因此临证治疗脾胃病时,李东垣除补益脾胃外,还注重从肾论治脾胃病。肾阳不足、寒水侮土者,李东垣善用辛热,佐以甘药,辛热泻寒水,甘热补脾肾阳气,常用理中丸、四逆汤等加减;水来侮土、阴寒不盛者,用理中丸;阴寒甚者,用四逆辈,方如四逆汤、姜附御寒汤、神圣复气汤、附子理中丸等;肾之水虚阴火上僭者,用生地黄、黄柏、知母等滋水泻火。其还善用风药升散阴火,散寒胜湿升阳,并强调要因时用药,肾元不足者,慎用发表药。  相似文献   

12.
分析补肾中成药的用药特点及组方配伍规律。方法:收集2015年版《中国药典》收录补肾中成药,利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软件进行组方规律分析。结果:腰膝酸软、头晕、耳鸣是肾虚常见症状;补肾中成药主要涉及52种证候,其中肝肾不足证、脾肾两虚证及肝肾阴虚证是常见证候;142首补肾中成药中,包含290味中药,使用频率前3味的是熟地黄、茯苓、当归,而熟地黄、茯苓、山药、当归是主要核心组合;针对肝肾同病,药物组合可视为六味地黄丸合四物汤加减,并配以专入肝肾二经的何首乌、枸杞子;针对脾肾同病,药物组合以四君汤为基础方的补气药物为主,并配以具有脾肾双补的菟丝子、山药,可视为源自于《景岳全书》主治脾肾虚损的苓术菟丝丸。结论:肾虚为本,重视"肾为五脏之本",立足肾与他脏及气血之间的关系,兼顾虚实;补为核心,把握肾虚的病理变化,重视肾的阴阳特点,补泻结合。  相似文献   

13.
奔豚病证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奔豚一词最早见于《灵枢·邪气藏府病形》"微急为沉厥奔豚,足不收,不得前后."此处指奔豚发于足少阴肾经,表现为肾脉急,足活动迟缓不利.后《难经·五十六难》又出一奔豚,谓"肾之积名奔豚,发于少腹,上至心下,若豚状,或上或下无时,久不已,令人喘逆、骨痿、少气……何以言之?脾病传肾,肾当传心,心以夏适王,王不受邪,肾复欲还脾,脾不肯受,故留结为积."与《灵枢》所言之沉厥奔豚虽同属肾藏,病情却完全不同.  相似文献   

14.
高龄女性肾水衰竭,子宫燥涸,卵巢萎黄,可利用卵细胞质量下降,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失败率高.傅山师古而不泥古,发前人之未逮,重视五行学说在脏腑之间的运用,有着独特的见解.在调经种子中强调心肝脾肾四经同治,然尤重肾,其脏腑辨证理论值得借鉴与挖掘,现将该理论应用于高龄IVF-ET患者卵细胞质量的改善,以为临床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探析《辨证录》虚劳病诊治特色。陈士铎对虚劳的辨证重视房室情志之因;详症略脉,注重鉴别;以五行生克理论进行脏腑辨证。论治上则补阴制阳,时时顾护阴液;强调胃为肾之关门,填精需补脾开胃;认为心为君主之官,心虚宜五脏兼补。用药则多选用补血养阴药,并且用药精当,善用引经药;亦关注治疗时间,提示用药需保证疗程,并适时调方。  相似文献   

16.
徐胜珍 《环球中医药》2012,5(2):126-127
任琢珊教授治病重视脾肾,善于从脾肾着手治疗内科杂病;认为疑难病、慢性病,脾肾亏虚为病之根本;注重调补肾脏,强调阴阳互根;重视调养脾胃;善用活血化瘀,祛瘀则生新;临证破除门户之见,提倡中西医汇通.  相似文献   

17.
黄燕梅  周英 《新中医》2023,55(4):217-220
求嗣种子思想是《妇人规》中对不孕症的诊治观点,其中对不孕的病因病机分析、种子之法及一系列种子之方对后世诊治不孕有深远影响。岭南罗氏妇科结合岭南地区特色,将不孕病因进一步归纳,认为种子不仅需要重视时机,还需注意顺应阴阳转换,并以“肾-天癸-冲任-胞宫”轴理论为基础,提出母体的脾肾及冲任不充是不孕主要的病因;进一步完善不孕的治则治法,提出“种子首重调经助孕,调经关键在于脾肾”的治则,创滋肾育胎丸、促排卵汤等种子之方。岭南罗氏妇科在病因病机、治则治法、遣方用药等方面对《妇人规》求嗣种子思想均有了继承和发展创新,丰富了求嗣种子的证治理论。  相似文献   

18.
费柏雄乃孟和河四大家之一。《医醇剩义》为其代表作品。书中费氏治疗劳伤最有特色 ,费氏治疗五劳时遵《难经》之旨 ,“损其肺者益其气 ,损其心者调其营卫 ,损其脾胃者调其饮食 ,适其寒温 ,损其肝者缓其中 ,损其肾者益其精。”费氏在此原则的基础上 ,特别看重脾胃 ,《校注医醇剩义》在五劳后有一虚劳最重脾肾论 ,注约 :“此一论二方论 ,乃先生晚年所作 ,同时补肾补脾 ,而与五劳脾肾两方不同 ,为吾家所珍藏 ,而未药刊布者。”我认为根据其前对五劳的阐述 ,谓之“自上而下者 ,过于胃则不可治 ,自下而上者 ,过于脾则不可治盖制知人身之气血 ,全…  相似文献   

19.
《阴证略例》系元·王好古所著。王好古(约1200~1300年),字进之,号海藏老人。王好古博通经史,尤好经方,曾与李杲同学于张元素,是金元著名医家之一。王氏平生著述甚丰,《阴证略例》为其学术思想之代表作。王氏祖仲景之法,传洁古、东垣之学,长于温补,重视脾肾,注意药物归经,擅小儿斑疹之治,尤于阴证辨证论治独树一帜。他认为“伤寒,人之大疾也,其候最急,而阴证毒为尤惨,阳则易辨而易治,阴则难辨而难治”,而  相似文献   

20.
从五脏相关理论分析了仲景对失眠的论治。通过文献研究将仲景对失眠的治疗总结为失眠首责于心、母病及子责在肝、子病及母责之脾、肺心相关求于肺、心肾相关责之肾5个方面,指出仲景对失眠的论治,是以心为主脏,同时也注重从肝、脾、肺、肾相关联的脏腑进行论治,这正是其"见肝之病,知肝传脾"——注重内部五脏六腑整体联系性的学术思想的反映。这种注重五脏相关,从五脏相关的整体观出发的论治模式,对今天诊治失眠依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