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颗粒状角膜营养不良活体共焦显微镜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颗粒状角膜营养不良角膜各层组织的共焦显微镜形态改变。方法应用Confoscan2.0共焦显微镜对13例(26眼)颗粒状角膜营养不良患者的角膜进行扫描检查,记录与分析各层角膜图像。结果所有患眼前基质细胞及16/26眼后基质细胞结构不清,排列紊乱,并可见短棒状多形性强反光;6/26眼前弹力层不规则并增厚,神经纤维密度明显下降;6/26眼角膜上皮基底细胞层可见不定型的强反光;2/26眼角膜上皮细胞边界不清,排列呈疏松的蜂窝状,并出现不透明的强反光;所有患者角膜内皮细胞形态基本正常。视力0.3以下的患眼角膜上皮细胞层、上皮基底细胞层、前弹力层、后基质层发生形态异常的比例高于0.3以上的患眼(P<0.05)。结论1.共焦显微镜可活体检查颗粒状角膜营养不良角膜组织各层结构,起到类似病理组织切片的作用。2.前基质层形态异常可能是颗粒状角膜营养不良最基本的共焦显微镜形态特征,病情越重,前基质层以外的其它层次发生形态异常的可能性越大,但内皮细胞层一般不受累。3.共焦显微镜检查对颗粒状角膜营养不良手术方式的选择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角膜上皮基底膜沉积物在激光共焦显微镜下的表现,探讨糖尿病患者出现角膜上皮病变的可能因素.方法 应用激光共焦显微镜对9例(15眼)2型糖尿病患者和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对照眼的全角膜进行分区扫描检查,记录角膜上皮层、前弹力层及前基质层的图像,同时行眼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对所有检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9例(15眼)中,激光共焦显微镜显示8例(11眼)出现角膜上皮基底膜的异常沉积物,部分沉积物周边可见纤细的神经纤维,角膜上皮层下神经纤维异常,神经纤维密度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眼.眼前节OCT检查发现有4眼的基底膜、前弹力层及前基质层部位有强反射信号.角膜上皮基底膜沉积物与角膜上皮下神经纤维密度间无明显相关性(r=-0.265,P=0.430).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角膜上皮基底膜出现异常沉积物,可能是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在角膜上皮基底膜的沉积,对糖尿病角膜上皮病变及角膜上皮下神经病变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Thiel-Behnke角膜营养不良患者临床表现、活体共聚焦显微镜下影像学特征及其TGFBI基因突变。 设计 前瞻性研究。 研究对象 Thiel-Behnke角膜营养不良家系35名成员。 方法 对该家系成员进行视力、裂隙灯显微镜、眼前节相干光断层扫描以及活体共聚焦显微镜检查;取外周静脉血制备血白细胞基因组DNA,PCR扩增TGFBI致病基因,分析患者基因序列变化情况。 主要指标 视力、裂隙灯显微镜检查、眼前节相干光断层扫描影像学观察、活体共聚焦显微镜检查,以及患者外周血基因序列突变分析。 结果 本家系4代35名家系成员中,10例患者表现为双眼角膜前弹力层及其附近可见弥漫性、灰白色混浊物沉积;病灶主要位于角膜中央区和角膜中周部的前弹力层,但浅基质层亦可见点状混浊病灶,呈线状或蜂窝状外观。眼前节相干光断层扫描显示患者角膜前弹力层及浅基质层出现连续、均匀一致的高反光沉积物,沉积物前缘(朝向上皮层)呈锯齿样;活体共聚焦显微镜在上皮层至浅基质层之间可见高反光、不规则、无定形物质沉积,病灶及周围组织未见炎性细胞浸润。外周血基因序列示该家系患者TGFBI基因第12外显子的第39密码子第2个碱基呈杂合子点突变G→A,导致精氨酸转变为谷氨酰胺取代(R555Q)。 结论 R555Q突变所致的Thiel-Behnke角膜营养不良活体共聚焦显微镜下影像学特征为角膜前弹力层高反光、不规则、蜂窝状、无定形物质沉积。  相似文献   

4.
正常中国汉族儿童角膜的共焦显微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采用角膜激光共焦显微镜对正常中国汉族儿童活体角膜各层组织结构进行观察,分析正常中国汉族儿童角膜各层细胞的活体细胞形态学特征及密度。方法 49例6~13岁正常中国汉族儿童中央部角膜进行活体共焦显微镜检查,研究角膜各层结构的图象特点,并分析角膜各层细胞的密度,与成年人进行对比。结果中国汉族儿童正常角膜上皮表层细胞排列疏松,边界清楚,胞体较大,核反光较强,又称翼状细胞;基底层细胞排列紧密,呈规则的蜂巢状,胞质反光弱,正常情况下未见细胞核,细胞平均密度为5947.58±769.3个/mm2。前弹力膜为无细胞结构的膜状物,可见串珠状的神经纤维走行。基质层中可见在相对较暗的背景下明亮的角膜基质细胞核。角膜基质内有神经纤维分布。前基质层角膜细胞平均密度为1621.12±123.26个/mm2,后基质层角膜细胞平均密度为984.71±113.17个/mm2,前后基质层细胞密度有显著性差别(P〈0.05)。后弹力层中无细胞结构,为均一无结构组织。内皮细胞层表现为规则的六边形结构,细胞结构清晰,细胞平均密度为3682.38±251.87个/mm2。左右眼及男女之间角膜各层细胞密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41~0.611和P=0.194~0.855)。各层角膜细胞的面积和密度与性别和眼别无差异。中国汉族儿童角膜各层细胞的密度较正常成人高。结论角膜激光共焦显微镜能够在实时、活体和三维空间从细胞水平清晰观察中国汉族儿童活体角膜各层细胞的形态结构,可以对角膜各层结构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在儿童角膜病的研究和临床诊断方面是十分有用的工具。  相似文献   

5.
赵骏  赵华  强军  刘敏  刘丽 《国际眼科杂志》2010,10(6):1118-1120
目的:观察角膜内皮炎的共焦显微镜下形态学特征。方法:应用Confoscan 4.0共焦显微镜对24例24眼角膜内皮炎患者的角膜进行扫描检查,记录并分析各层角膜图像。结果:所有患者前部基质混浊,角膜深基质层可见基质细胞排列紊乱及条索状高反光结构,深基质层中还可见低反光带为后弹力层皱褶,角膜内皮细胞前可见斑片状大小不等的高反光结构,病变区角膜内皮细胞水肿、变性呈无结构暗区,内皮细胞呈多形性改变。4眼角膜上皮细胞边界不清,排列疏松,细胞较大,细胞核呈高反光结构,其中可见泡状暗区。结论:共焦显微镜可活体检查角膜内皮炎患者角膜组织各层结构,起到类似病理组织切片的作用;角膜内皮炎以深基质层及内皮细胞层损害为特征;共焦显微镜检查对角膜内皮炎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人白内障激光乳化手术后角膜各层组织的共焦显微镜下形态学改变。方法应用con-foscan 3.0共焦显微镜对Er:YAG激光乳化手术后1周~1月、无严重手术并发症的患者共10例(10只眼),进行扫描检查,记录和分析各层角膜组织图像。结果confoscan 3.0能够清楚地显示角膜的上皮细胞、基底层细胞、前弹力层、基质层细胞以及内皮细胞。激光乳化术后稳定的角膜同正常角膜的相应细胞在图像上没有显著差异,但有水肿的角膜在共焦显微镜下各层细胞均有明显改变。结论(1)confoscan 3.0共焦显微镜可以活体检查白内障激光乳化术后角膜组织结构和细胞的病理改变;(2)激光乳化作为一种新的白内障手术方式对角膜组织的损伤轻微;(3)活体共焦显微镜可以作为评价白内障手术后角膜组织改变的最佳检查。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活体激光共聚焦显微镜( IVCM)观察丝状角膜炎患者丝状物的组成结构及位置特点,分析角膜丝状物的形成机制。方法收集深圳市眼科医院2014年6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丝状角膜炎患者48例(60只眼),详细记录患者的病史和相关检查。采用共焦显微镜观察角膜丝状物的组成结构和角膜丝状物附着处的角膜结构。结果活体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查显示,丝状物起自前弹力层,由上皮细胞、炎性细胞、黏液、螺旋状条形核心构成,核心结构中亦含有上皮细胞、炎性细胞及纤维状组织。结论丝状角膜炎丝状物的共聚焦表现特点可以为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影像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应用共聚焦显微镜检查近视眼中央角膜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共聚焦显微镜(confocal microscopy through focusing, CMTF)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高清晰度、高放大倍率的活体显微镜检查技术,可显示角膜细胞形态和数量变化,直接测得角膜上皮、基质及角膜全层厚度.与传统的角膜组织学标本固定染色方法相比较,在活体状态下,共聚焦显微镜能够无创伤、实时地从细胞学水平观察角膜各层细胞形态结构和动态变化,为研究提供客观、定量的测量数据.  相似文献   

9.
王璐璐  荆洋  王丽娅 《眼科研究》2012,30(7):608-612
背景 海德堡视网膜厚度分析仪和角膜模块的结合实现了对眼表活体组织结构的非侵入性检查,利用共焦显微镜对常用实验动物角膜结构进行比较研究可为相关研究提供依据.目的 利用活体共焦显微镜比较新西兰大白兔、Lewis大鼠、Swiss小鼠的角膜结构,建立实验动物角膜的活体组织图像资料,为共焦显微镜的实验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海德堡视网膜厚度分析仪(HRT-Ⅱ)的Rostock角膜模块对新西兰大白兔、Lewis大鼠、Swiss小鼠的角膜进行活体分析,角膜的每一层各采集20张共焦显微镜图片,比较分析实验动物角膜各层的形态学特点及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结果 共焦显微镜下3种实验动物角膜表层上皮细胞表现为高反光或低反光的多形细胞,基底上皮细胞表现为暗的细胞质,细胞核不可见,细胞间排列紧密、规则;前弹力层均表现为含有丰富上皮下神经丛的无定形物质.兔角膜基质层在黑色背景中散布着高反光物质,即为角膜基质细胞核,后基质层细胞密度高于前基质层;大鼠和小鼠的角膜基质层仅观察到大量反光的星形结构,无明显的细胞核.3种实验动物的角膜内皮细胞形态相似,均表现为高反光的胞体,边界较暗且细胞排列成蜂窝状.新西兰兔前基质角膜细胞密度中位数为387.5个/mm2,后基质角膜细胞密度中位数为223.5个/mm2,明显少于前基质的细胞密度(U=0.000,P=0.000);新西兰兔、Lewis大鼠、Swiss小鼠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中位数分别为2192.5、1936.0、1565.0个/mm2,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49.940,P=0.000),兔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明显高于大鼠和小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0.000,P=0.000;x2=0.000,P=0.000),大鼠和小鼠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x2=0.000,P=0.000).结论 共焦显微镜下新西兰大白兔、Lewis大鼠、Swiss小鼠角膜各层的细胞形态相似,但内皮细胞密度和基质细胞形态之间存在明显差异.HRT-Ⅱ的Rostock角膜模块可为动物实验提供角膜各层次的高分辨率图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别采用卤素灯光源共焦显微镜和激光光源共焦显微镜对中国正常成人活体角膜各层组织结构进行观察,对照研究其图像特征.方法 对35例(70只眼)中国成人(年龄18~55岁)中央部角膜分别采用卤素灯光源共焦显微镜和激光光源共焦显微镜进行检查,研究角膜各层结构的图像特点,并进行对比.结果 共焦显微镜检查的35例(70只眼)中,67只眼95.7%成功获得了角膜上皮翼状细胞层的图像,70只眼100%成功获得角膜上皮基底细胞层、前弹力层、前基质层、后基质层及角膜内皮细胞层的图像.结论 卤素灯光源共焦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1000倍,细胞放大倍数大,近似于初级电镜的放大倍数,但卤素灯光源的组织穿透力较弱,光源易衰减,所得的角膜各层细胞图像较激光角膜共焦显微镜的略微模糊,所得角膜各层图像总体颜色偏灰、结构偏模糊.激光角膜共焦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800倍,较卤素灯光源的共焦显微镜略小,但激光光源的组织穿透力强,所得角膜各层细胞图像较卤素灯光源的更清晰,而且在特定角度可获得非常类似角膜组织病理学切片的图像.  相似文献   

11.
角膜曲率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洪荣照  吴正秀  王骞  刘晓瑞  叶梅 《眼科》2002,11(4):207-210
目的:探讨我国人角膜曲率半径的正常值及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的角膜曲率半径差异。方法:对10998只眼的角膜曲率进行检测,并按男、女10岁一组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K1为7.65mm,K2为7.71mm,平均K值为7.67mm。较眼科学正常值K:7.77mm短0.1mm。(2)K的平均值男性较女性的长0.1155mm。且女性各年龄段角膜曲率半径均男性的有不同程度的减短。(3)男女均随年龄的增长,角膜曲率半径大致呈递减趋势,即:角膜曲率半径与年龄成反比关系。(4)男女K1,K2之比,均随年龄增长而增长,即K1逐渐增长而增长,即 K1值逐渐增长,K2逐渐减短。结论:本文测定的角膜曲率较眼科文献中的提供的正常值短0.1mm,并且存在着年龄、性别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苏楠 《国际眼科杂志》2010,10(3):573-575
目的:通过调查分析,了解艾滋病眼部并发症的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方法:收集赞比亚卡布韦总医院眼科2008-08/2009-08就诊患者。结果:艾滋病眼部并发症症状重,病程长,致盲率高。结论:充分认识、掌握艾滋病眼部并发症的临床表现,提高艾滋病的检出率,早发现、早治疗,提高艾滋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应强调预防是降低艾滋病发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制约了其有效防治和相关研究的深入开展。尽管氧诱导视网膜病变动物模型为探索ROP复杂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特异性较差,与人类ROP临床本质存在一定差异。因此,有必要对现有动物模型进行改良或建立新动物模型。通过更新观念、在多学科交叉中寻求突破,融合更多ROP危险因素,并结合新兴的转基因技术以及完善模型评价系统,建立科学的实验研究平台,为更好地开展ROP防治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方建华  吴鸥 《实用防盲技术》2011,6(3):117-118,120
目的分析泪囊鼻腔吻合术术后复发的原因并探讨再次手术的可行性。方法对11例泪囊鼻腔吻合术术后复发的患者予以再手术治疗,随访半年至一年。结果复发原因:泪囊未完全切开2例,骨孔过小或位置错误4例,吻合腔或骨孔内肉芽组织增生堵塞5例;10例术后流泪消失,泪道冲洗通畅,占90.91%,1例流泪减轻,泪道冲洗基本畅通,占9.09%。结论泪囊鼻腔吻合术术后复发患者可以通过再次手术重建泪道,是治疗泪囊鼻腔吻合术术后复发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不同转归一自然退行与阈值病变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以探讨与ROP阈值病变有关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至2009年7月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83例确诊ROP的早产儿相关临床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在83例不同程度ROP患儿中(166只眼),自然退行51例(102只眼,占ROP患儿61.45%),阈值病变32例(64只眼,占ROP患儿38.55%).使用t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ROP阈值病变组的胎龄较ROP自然退行组小,产次较ROP自然退行组次数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排除其他因素干扰后,男性、机械呼吸及发生败血症与ROP阈值病变有关,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胎龄、多产次,男性、使用机械呼吸、发生败血症与ROP不能自然退行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对视神经管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8例眼部外伤的病人行螺旋CT扫描,并进行三维重建。结果58例病人中,均伴不同程度的眼眶骨折,合并视经管骨折8例,其中视神经管内壁骨折4例,内壁为蝶窦壁3例,筛窦壁1例,外壁骨折3例,上壁骨折1例,通过三维重建可清晰地显示骨折线,骨重建显示准确,多平面重建定位好,3D重建显示骨折直观、立体。结论多排螺旋CT三维重建对视神经管骨折显示清晰,定位准确,对临床论断及治疗提供充分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和阈值期治疗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发生率,评估ROP阈值期治疗效果。方法使用双目间接检眼镜对108例早产儿进行ROP筛查,将筛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达到阈值病变的患儿及时进行视网膜激光光凝或经巩膜、视网膜冷凝术。结果筛查108例早产儿,发现ROP23例,发生率为21.3%。在所有ROP患儿中,ROP1期13例,占56.5%;ROP2期3例,占13.0%;ROP3期7例,占30.4%。其中ROP3期患儿均伴有附加病变,达到阈值病变标准。ROP患儿出生体重为(1.43±0.25)kg(t=4.059,P<0.001);孕周为(31.0±2.3)周(t=2.637,P=0.013);吸氧时间为1~49d,平均17d(n=23,Z=-3.630,P<0.001);需要机械辅助呼吸患儿18例(χ2=12.009,P=0.001);上述指标与非ROP患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与是否多胎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13,P=0.314)。Logistic回归分析:出生体重低(β=-2.542,OR=0.079,P=0.032)和使用机械辅助呼吸(β=1.341,OR=3.823,P=0.025)的患儿是发生ROP的相关高危因素。7例阈值期病变患儿中,6例进行激光光凝或冷凝治疗。术后随访2个月至2年,手术眼的结构和视功能未见异常。1例阈值期病变患儿未予治疗,于1个月后出现视网膜脱离。结论出生体重轻、孕周少、吸氧时间长、需要机械辅助呼吸的早产儿发生ROP的风险较高。对阈值期病变患儿应及时进行激光光凝或冷凝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在治疗I型(阈值期和阈值前期)和A-ROP(急进性ROP)的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一系列病例中引起的视网膜血管化过程。方法:回顾性研究2017-07/2020-03在厦门市儿童医院眼科通过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IVC)治疗的ROP患者34例67眼。再活化是指急性期特征的复发,发生在疾病的任何阶段,无论是否存在其他疾病。结果:患儿34例的平均胎龄为28.82±2.32wk。平均出生体质量为1155.18±398.22g。19例37眼的病变区域为Ⅰ区。10例20眼的病变位于Ⅱ区,5例10眼的病变位于Ⅱ区后部。一次IVC治疗的ROP患儿疾病控制总有效率为73.1%(49/67),且Ⅱ区血管化均完成。患者在Ⅲ区的血管化完成率出现差异。在接受过一次治疗且未再复发的患者中,Ⅰ型ROP血管化时间平均为9.11±2.49wk,A-ROP为13.40±4.04wk。A-ROP的血管化完成时间明显比Ⅰ型ROP的时间长,且结果有统计学差异。结论:IVC治疗后的病变为Ⅱ区的患儿均具有较高的血管完成率。  相似文献   

19.
眼睑分裂痣的手术方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不同部位和大小眼睑分裂痣的手术方式及效果.方法 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本中心1997年7月至2006年11月的眼睑分裂痣病例共30例(30只眼),按不同部位,侵犯范围的大小分别采取了不同的手术方法.包括:分裂痣切除后直接缝合3例;分裂痣切除后Ⅰ期行游离皮肤移植术5例;分裂痣切除后皮瓣转移术,手术分两期进行,Ⅰ期行上睑或下睑手术,3个月后Ⅱ期行另一眼睑手术,共22例,其中对侵及泪小点的分裂痣将色素痣和受侵犯的泪小点一起切除后行泪小管口再造和睑成形术8例.结果 30例患者随访2~11年,平均随访时间60个月.有1例术后2年复发,随诊5年再次手术,术后病理发现有恶变,经再次行Mohs眼睑恶性肿瘤组织学控制性切除术,术后未见复发.其余病例未见复发和恶变.结论 眼睑分裂痣切除术采用分期手术转移皮瓣法修复眼睑比游离植皮法疗效更满意.对分裂痣切除术后的病例需密切观察,以便早期发现恶变.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选择2015年2月至2016年5月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和登封市妇幼保健院ROP筛查并诊断为 急进性后极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AP-ROP)、阈值期ROP或阈值前期1型ROP的患儿26例(52眼)。其中Ⅰ区病变17例,Ⅱ区病变9例。所有患儿在确诊后24 h内玻璃体腔注射10 mg/ml康柏西普0.025 ml (含康柏西普0.25 mg)。随访时间为21~49(31.2±12.5)周。病情复发或对康柏西普治疗无反应者,给予重复康柏西普注射或激光光凝治疗。随访期间观察患儿视网膜血管变化情况以及眼部或全身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52眼中,经单次康柏西普治疗有效为46眼(88%),病变完全消退,视网膜血管发育至Ⅲ区。重复康柏西普注射治疗2眼,占4%;经补充激光光凝治疗4眼,占8%,其中3眼病变复发行玻璃体切割术,占所有患眼的6%,纤维增生膜持续加重,发生视网膜脱离,2眼术后视网膜完全复位,1眼术后视网膜部分复位,包括AP-ROP 1眼,阈值期ROP 2眼,均为Ⅱ区病变,复发时间为10~17(13.2±1.8)周。所有患儿随访期间均未发生局部及全身不良反应。结论:康柏西普注射治疗ROP患儿安全有效。部分治疗无反应者,需手术联合激光光凝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