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疗法在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收治的92例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予中西医结合疗法,观察两组患儿症状、体征、心肌酶谱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症状、体征及心肌酶谱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8%(56/63),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8%(56/6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能显著改善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症状体征,降低心肌酶和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胡静波 《新中医》2014,46(12):145-146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气阴两虚型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2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自拟的中药方。2组均以1周为1疗程,2疗程结束后评定疗效。观察2组患儿治疗前后症状、心电图、血清心肌酶谱的变化。结果:临床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4%,对照组总有效率77.8%,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2组心肌酶谱各指标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改善气阴两虚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的临床症状有很好的效果,可明显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临床确诊为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75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37例,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7%,而对照组为72.97%,两组相比,P0.05;且治疗组临床症状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对心肌酶谱及肌钙蛋白的改善情况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迁延期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气阴两虚型的临床效果。方法:9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9例。两组均用西医治疗,观察组加用二脉养心汤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93.88%、对照组79.5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K-MB、CK-MB/CK、hs-c Tn I指标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中医症候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迁延期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气阴两虚型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
杨春洁 《四川中医》2005,23(10):90-9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照组35例采用常规治疗方案,治疗组35例在常规治疗方案基础上加用自拟补气升脉汤(太子参、麦冬、生地、黄芩、银花、连翘、当归、黄芪、玄参、丹参、柴胡、川芎、炙甘草等),治疗2周观察结果。结果:治疗组临床治愈28例,好转5例,未愈2例;对照组临床治愈18例,好转9例,未愈8例。两组比较,治愈率有非常显著差异性(P<0.01),总有效率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方法:9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7例和观察组48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加用黄芪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 0.05),α-HBD、LDH低、肌钙蛋白T、CK-MB水平及心肌酶谱、心电图恢复正常时间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病毒性心肌炎能够有效改善心肌功能,缩短治疗时间,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在小儿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中应用中西医结合疗法的价值。方法 :选取东莞市中医院2013年5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80例小儿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进行分组,结合临床随机表法将其平均地列入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行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医疗法。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92.5%,心肌酶水平(9.0±7.9)U/L,轮状病毒转阴率85.0%,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75.0%,心肌酶水平(16.0±9.6)U/L,轮状病毒转阴率40.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在小儿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中应用中西医结合疗法能够有效地提高治疗有效率。  相似文献   

8.
王红霞  冯斌 《河南中医》2016,(12):2104-2106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及对患儿心功能、心肌酶谱和血清白介素-4(IL-4)、干扰素-γ(IFN-γ)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6月修武县人民医院和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收治的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益气解毒汤治疗。结果:观察组有效率96.00%,对照组有效率86.00%,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血清IL-4水平升高,IFN-γ水平下降(P0.05),且较对照组改善更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EF、SV及CO水平均上调(P0.05),且观察组SV及CO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AST、LDH、CK-MB及CPK水平均明显下调(P0.05),且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均无明显不良反应(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疗效显著,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患儿心功能及心肌酶水平,提高血清IL-4水平,减少血清IFN-γ含量,有助于患者心肌功能恢复,且具有稳定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安心定痛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1个疗程后临床体征及患者自觉症状改善情况、心电图、心肌酶谱结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心肌酶谱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改善,组内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3.33%,优于对照组的8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出现1例胃痛患者和1例头晕患者,治疗组出现2例头晕患者,经对症处理后症状改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血管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0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随机分为中西医组和西医组各50例,中西医组患者行中西医结合治疗,西医组患者行基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4.0%,优于对照组的7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NIHSS评分、Barthel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均较治理前有改善(P0.05),且中西医组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血管病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临床治愈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胥琪艳 《光明中医》2014,29(11):2364-2365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3年6月220例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应用单纯西医治疗方法,研究组则予以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分析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经治疗总有效率94.5%,明显高于对照组50.9%,差异明显(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KMB、HBDH水平具有明显差异性,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明显增加临床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小儿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1年-2004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60例小儿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进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加服中药。结果:治疗组的各项症状、体征和辅助检查的恢复时间均早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病毒性心肌炎采用中西医结合的临床疗效。方法: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单纯西医治疗,观察组中西医结合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97.06%,对照组85.2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毒性心肌炎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方法:6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两组均用西医治疗,观察组加中药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90.32%、对照组67.7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K、LDH、AST指标较对照组低(P0.05);GSH-Px、LVEF指标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毒性心肌炎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8例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4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予中药治疗,两组疗程均为6周。结果观察组的临床症状总有效率为92.8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的66.67%(P0.05);观察组心电图的总有效率为90.4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47%(P0.05);观察组的心肌酶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在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中的临床疗效良好,提高了治疗的临床症状有效率和心电图的有效率,降低心肌酶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4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芪参益心汤治疗,并对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中医症状、心电图进行临床分析和组间比较.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8.5%,对照组为67.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中医症状疗效、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方面,两组比较也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毒性心肌炎有较好疗效,芪参益心汤是治疗气阴两虚型病毒性心肌炎的有效方药.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方法: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60例,并与单用西药治疗的30例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治疗组60例中,治愈21例,显效25例,有效10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30例中,治愈4例,显效10例,有效6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66.7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治疗组血清心肌酶及心电图的改善情况也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治疗小儿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及对血清心肌酶谱和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将104例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给予临床常规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黄芪注射液治疗,2组均治疗2周。观察2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血清心肌酶谱和炎性因子水平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心肌酶谱各项指标和血清TNF-α、IL-6、IL-8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均<0.05),且观察组下降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黄芪注射液治疗小儿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改善炎性指标及血清心肌酶谱,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了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观察。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病毒性心肌炎患者140例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取西医治疗,治疗组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5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86%,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确能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取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二脉养心汤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迁延期气阴两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心肌炎气阴两虚证的116例患儿随机分为二脉养心汤治疗组和西药常规治疗对照组各58例。对比两组治疗前后临床总有效率、心肌酶及中医单项证候复常情况。疗程为1个月,随访3个月。结果:2组患儿基线资料在治疗前均具有可比性(P0.05)。1个月治疗后汤方治疗组和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4.55%、76.79%(P0.05);汤方治疗组在改善肌酸激酶同工酶/肌酸激酶(CK-MB/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超敏心肌肌钙蛋白I(hs-c Tn I)优于对照组(P0.05);随访3个月中医单项症候复常情况,汤方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二脉养心汤加减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气阴两虚证)具备较好疗效,应积极应用临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