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吞咽和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126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康复组(69例)和对照组(57例),对照组采用神经内科常规治疔及护理;康复组在此基础上采取肢体功能和吞咽功能的训练,并分别观察两组患者吞咽及肢体功能恢复状态。结果康复组总有效率81.2%,与对照组49.1%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肢体运动功能比较,康复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给予康复护理可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吞咽和肢体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李辉  李艳  解春丽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2):484-485,488
[目的]探讨早期吞咽功能康复训练对改善脑卒中鼻饲患者预后的疗效。[方法]将神志清醒的急性脑卒中鼻饲患者60例随机分为常规鼻饲治疗组(对照组)和康复鼻饲治疗组(研究组),各30例。前者采用鼻饲等常规治疗,后者在鼻饲等常规治疗基础上实施早期吞咽功能康复训练,30d后评定疗效。[结果]研究组的各项营养学指标、吞咽功能改善及神经功能恢复有效率、经口摄食量、30d内拔除胃管例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卒中并发吞咽困难患者进行早期康复训练,可明显改善吞咽困难程度,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针刺配合吞咽功能训练对脑卒中后患者吞咽障碍康复治疗的作用。方法136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每日常规药物治疗,配合吞咽功能康复训练;治疗组常规药物治疗下,针刺治疗。20d后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6%,对照组总有效率7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刺配合吞咽功能训练治疗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障碍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王彬 《中国卫生产业》2012,(13):148-148
目的 探讨康复训练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56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同时进行康复训练.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2.86%,对照组总有效率75.0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洼田氏饮水实验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观察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综合康复训练能有效改善脑卒中后的吞咽功能障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顾巧华 《现代保健》2009,(31):50-51
目的观察吞咽治疗仪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将62例腑卒中吞咽困难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1例,治疗组采用吞咽治疗仪配合吞咽训练(间接基础训练、直接摄食训练).对照组进行吞咽训练。两组均给予同质化治疗和常规护理。采用吞咽功能恢复状况及洼田饮水试验分别在进行康复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4周评定。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77.4%,对照组61.3%,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吞咽治疗仪配合常规吞咽功能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康复效果优于单纯吞咽训练。  相似文献   

6.
李冰 《中国卫生产业》2013,(17):177-178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吞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疗效。方法将70例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针刺加吞咽训练组)和对照组(吞咽训练组),以洼田饮水试验作为吞咽功能评价标准,治疗20d后对比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9%,吞咽训练组总有效率为73.5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加吞咽训练能明显改善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情况,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鼻咽癌放疗患者早期个体化吞咽功能训练康复对患者吞咽功能障碍康复的影响。方法对2011年6月-2012年10月在我院肿瘤科接受放射治疗的64例鼻咽癌患者的吞咽功能采用洼田饮水试验(Water Swallow Test WST)进行吞咽功能评估,然后随机分成对照组(30例)和实验组(34例),对照组采用鼻咽癌放疗常规护理加健康教育;实验组在对照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根据患者吞咽功能的评估结果,对可疑或有轻微吞咽困难的患者进行个体化早期吞咽功能康复训练和饮食指导,总结两组患者吞咽功能障碍治疗的有效率、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吞咽功能障碍治疗有效率(79.41%)明显高于对照组(40.00%),P〈0.05;实验组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20.59%)明显低于对照组(56.67%)(P〈0.05)。结论对鼻咽癌放疗患者开展早期个体化吞咽功能康复训练能明显改善鼻咽癌放疗后吞咽困难患者的吞咽功能,减少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提高鼻咽癌放疗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6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早期康复组和对照组,除一般治疗外,早期康复组给予系统的康复训练。对照组是一般治疗:治疗前和治疗后28d采用临床功能缺损评分,简式Fugl-Meyer运动评分(FMA)和修订的巴氏指数(MBI)对二组进行康复评定。结果治疗后早期康复组的上述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治疗对促进运动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从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治疗的理想疗效。方法将128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64例,综合康复组采用基础训练+摄食训练+吞咽治疗仪治疗,功能训练组采用基础训练+摄食训练+针刺治疗。结果治疗后14d综合康复组吞咽能力较功能训练组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综合康复疗法可明显促进患者脑卒中后吞咽能力的恢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吞咽治疗仪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以针刺配合吞咽治疗仪治疗,对照组采用吞咽治疗仪治疗,两者康复治疗相同,10次为1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用洼田氏饮水试验观察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吞咽功能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96.9%,对照组66.7%,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针刺配合吞咽治疗仪治疗方法对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综合康复训练与传统康复方法对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寻求此类患者最佳的康复方法。方法选取医院接收的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应用传统的吞咽功能康复训练,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融入综合康复训练,即电刺激治疗、言语训练、针刺治疗和高压氧治疗。运用洼田饮水试验(modified water swallow test, MWST)和食物试验(food test, FT)方法评价治疗效果,对比分析两种康复方法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各50例,经吞咽筛查量表进行筛查,最终对照组46例患者,实验组47例患者,经洼田饮水试验评价治疗1个月和2个月后,实验组临床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食物FT试验评价治疗1个月和2个月后,实验组临床疗效也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传统吞咽功能康复训练来说,综合康复训练在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治疗中具有明显的治疗优势,能有效快速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周燕利 《现代保健》2013,(14):109-110
目的:分析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综合康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5月一2010年5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35例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康复组,对照组15例患者单纯地给予药物治疗,康复组20例患者在给予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还进行了规范地康复训练。对比两组患者早期综合康复的临床疗效。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康复组的FMA评定值及Barthel指数积分明显较高,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结论:对急性脑卒中偏袒患者进行早期康复训练能够显著地改善患者的偏瘫肢体功能和日常活动能力,可以有效地降低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分为40例,综合康复组采用药物治疗 吞咽功能训练 吞咽治疗仪;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结果]治疗25 d后综合康复组较对照组在吞咽能力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康复训练配合针刺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疗效.方法 将60例脑卒中并发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康复训练配合针刺治疗,对照组仅采用针刺治疗,治疗4周.结果 治疗组治愈23例、好转6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7%;对照组治愈17例,好转5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73.4%.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康复训练配合针刺治疗脑卒中吞咽障碍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对急性踝关节损伤患者采用针刺结合康复训练后对其踝关节功能及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于我院进行治疗的急性踝关节损伤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康复组和联合组,各60例,其中康复组患者采用常规康复方法与康复训练相结合治疗,联合组患者在康复组基础上配合针刺疗法,针刺疗法每周连续治疗4 d。两组均以7 d为1个疗程,治疗4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后、台阶实验后患侧遮蔽双目做单足站立稳定实验结果(稳定持续时间、身体摆动幅度)及遮蔽双目做单侧足跟抬高实验结果(足跟离地高度、足跟抬高角度);根据肌电图显示记录两组治疗前后和疲劳前(台阶实验前)、疲劳后(台阶实验后)腓总神经、胫总神经下部传导速度;并根据患者治疗后踝关节功能评价、运动能力评价及患者自述进行疗效评价。结果进行台阶试验与治疗后比较,两组遮蔽双目单足站立稳定实验结果及单侧足跟抬高实验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台阶实验后,联合组稳定时间长于康复组,身体摆动幅度小于康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疲劳前后与治疗前比较,两组腓总神经下部传导速度及胫总神经下部传导速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疲劳前后,联合组腓总神经下部传导速度及胫总神经下部传导速度均高于康复组(P0.05)。治疗后,联合组总有效率(91.67%)明显高于康复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踝关节损伤患者采用针刺结合康复训练后可明显改善其踝关节功能,提高患者运动能力,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生物反馈治疗系统联合咽部冰刺激等方法综合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观察.方法:选择急性脑梗塞患者47例,随机分为研究组24例,对照组23例.对照组只进行常规吞咽障碍康复训练,研究组采用生物反馈治疗系统和冰生理盐水进行吞咽训练治疗.疗程2周,治疗前后采用洼田饮水试验进行评定.结果:经2周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87.5%;对照组为56.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用生物反馈治疗系统和冰刺激等方法进行康复治疗急性脑梗塞后吞咽障碍,方法简单,对吞咽症状的改善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临床医学工程》2016,(12):1699-1700
目的探讨预见性吞咽功能评估及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脑卒中患者80例,分为两组各40例。康复组患者在入院后即用标准化床边吞咽功能检查法评估筛查,有针对性地对吞咽障碍患者进行预见性饮食指导及吞咽功能训练;对照组患者在病程1周后,选择性进行吞咽训练。结果康复组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为15.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组的吞咽能力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2.5%vs.57.5%,P<0.05)。结论预见性吞咽功能评估能够准确判断脑卒中患者的吞咽情况,通过有效的吞咽运动和感觉训练可降低患者肺炎发生率,改善吞咽状况。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高压氧结合康复训练及针刺综合治疗脑卒中吞咽障碍效果进行探讨.方法:将医院收治的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78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n=39)及对照组(n=39).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康复训练,研究组联合高压氧及针刺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吞咽功能评分均存在一定幅度下降,但研究组水平要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94.87%)要高于对照组(74.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压氧结合康复训练及针刺综合治疗脑卒中吞咽障碍可发挥协同作用,进一步提升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接受综合康复训练的临床治疗效果展开观察与评价.方法:采取随机对照表的方法,将93例来我院接受治疗的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采取常规康复训练;另一组为观察组,则接受综合康复训练治疗.统计并评估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为期三周的治疗,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5.7%与78.3%,P<0.05,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展开综合康复训练治疗,可充分促进其吞咽功能的改善,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对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进行康复训练联合经皮神经肌肉电刺激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5月—2023年4月盘锦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脑卒中吞咽困难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61例和观察组59例。对照组接受药物治疗,进食训练、口腔肌肉锻炼等综合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采取经皮神经肌肉电刺激。观察并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吸入性肺炎发生情况,以及治疗前后吞咽功能。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1.52%,高于对照组的75.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10.17%,低于对照组的24.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吞咽功能均较治疗前得到改善,且治疗后观察组吞咽功能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皮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困难,能够进一步改善患者的吞咽困难症状,降低吸入性肺炎发生率,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