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刘长路  吴岩 《中国临床康复》2011,(32):6051-6055
背景:干细胞移植作为治疗脊髓损伤最具前景的方法,已经在大量的动物实验和临床试验中得到证实。目的:综述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相关研究进展。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2006-01/2010-12中国知网、Medline数据库相关文章,中文检索词"干细胞,脊髓损伤,细胞移植",英文检索词"stem cells,spinal cord injury,cell stransplantation",共检索到文献494篇,最终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24篇。结果与结论:研究发现,移植的干细胞可以在脊髓内迁移、分化为神经元并分泌神经营养物质,促进神经组织的修复,改善神经功能。胚胎干细胞最早用于治疗脊髓损伤,但潜在的致瘤性等成为其临床应用的障碍;神经干细胞理论上是治疗脊髓损伤的首选干细胞,由于分离纯化技术要求严格,费用昂贵等使其在研究中进展缓慢;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来源丰富、取材方便,可行自体移植,避开了伦理学和移植后排斥等问题,目前被认为是一种理想的自体干细胞移植来源。随着细胞联合移植、基因修饰及组织工程支架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研究不断取得进展,许旺细胞、嗅鞘细胞的应用范围和治疗效果也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2.
背景:干细胞移植作为治疗脊髓损伤最具前景的方法,已经在大量的动物实验和临床试验中得到证实.目的:综述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相关研究进展.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2006-01/2010-12中国知网、Medline数据库相关文章,中文检索词"干细胞,脊髓损伤,细胞移植",英文检索词"stem cells,spinal cord injury,cells transplantation",共检索到文献494篇,最终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24篇.结果与结论:研究发现,移植的干细胞可以在脊髓内迁移、分化为神经元并分泌神经营养物质,促进神经组织的修复,改善神经功能.胚胎干细胞最早用于治疗脊髓损伤,但潜在的致瘤性等成为其临床应用的障碍;神经干细胞理论上是治疗脊髓损伤的首选干细胞,由于分离纯化技术要求严格,费用昂贵等使其在研究中进展缓慢;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来源丰富、取材方便,可行自体移植,避开了伦理学和移植后排斥等问题,目前被认为是一种理想的自体干细胞移植来源.随着细胞联合移植、基因修饰及组织工程支架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研究不断取得进展,许旺细胞、嗅鞘细胞的应用范围和治疗效果也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3.
背景:截止目前仍难以找到一种良好的针对运动性脊髓损伤的治疗方法。随着干细胞技术的发展,应用干细胞技术治疗为运动性脊髓损伤修复带来了强大的潜力。目的:通过检索干细胞技术及其运动性脊髓损伤防治等方面的研究文献资料,探讨干细胞移植、干细胞神经营养因子以及基因修饰的干细胞疗法在脊髓损伤修复中的作用。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有关干细胞移植、干细胞神经营养因子以及基因修饰的干细胞疗法修复脊髓损伤的文章,英文检索时间为1987/2010,中文检索时间为1997/2010;英文检索词为"stem cells,transplantation,neurotrophic factor,sports spinal cord injury,rehabilitation",中文检索词为"干细胞;移植;神经营养因子;运动性脊髓损伤;康复治疗"。排除重复性、陈旧的文献,共保留37篇文献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以干细胞所具有的移植性、迁移性、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等的优势,将干细胞技术应用于运动性脊髓损伤的修复也已成为必然。但运动性脊髓损伤修复过程中,由于多种细胞因子和基因参与了调控,其基本机制还不清楚,因此仍需要对干细胞移植、诱导分化机制及其基因治疗和营养因子的作用等多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背景:神经生物学和干细胞技术的发展.使通过细胞移植增加脊髓神经数量、减少胶质瘢痕和空洞的形成成为可能。目的:复习相关文献,就神经干细胞的鉴定及特性、神经干细胞修复脊髓损伤的可能机制、临床前研究及临床应用方面进行综述。方法:以"neural stem cells,transplant,spinal cord injury"为英文检索词,以"神经干细胞,移植,脊髓损伤"为中文检索词,由第一作者检索1997/2010PubMed数据库及万方数据库有关神经干细胞鉴定、特性、神经干细胞修复脊髓损伤的可能机制、临床前研究及临床应用方面等方面的文章。排除发表时间较早、重复及类似研究,对29篇符合标准的文献进行归纳总结。结果与结论:神经干细胞有产生神经元、少突胶质细胞、星形胶质细胞,并替代受损的神经细胞功能等。文章从神经干细胞的鉴定及特性,神经干细胞修复脊髓损伤的可能机制,神经干细胞治疗脊髓损伤的实验研究及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了讨论。关于干细胞来源的神经元或胶质细胞移植后的长期生存及表型稳定性,以及逃脱分化及选择性程序的很少部分胚胎干细胞,可能会自在移植后的移植位点扩增并形成肿瘤等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  相似文献   

5.
背景:脊髓损伤后组织的再生和功能的恢复一直是神经外科及康复医师面临的重大难题.数十年来大量的动物实验证实通过干细胞移植对脊髓损伤有一定的修复作用,并开展了临床试验,但并未取得满意的疗效.目的:综述近年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进展及面临的问题,为干细胞治疗脊髓损伤的进一步研究指明方向,促进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维普、万方和PubMed数据库中1990-01/2010-03关于干细胞治疗脊髓损伤的文章,在标题和摘要中以"脊髓损伤;干细胞;移植;机制;临床应用"或"Spinal cord injury;stem cells;transplantation;mechanism;clinical application"为检索词进行检索,初检得到285篇文献,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选择30篇文章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共纳入综述30篇文章,通过阅读及收集相关信息,对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基本机制、干细胞的来源及选择、干细胞的移植方式、移植次数、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临床应用现状等进行了总结,并提出目前面临的问题.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而这些问题将是干细胞治疗脊髓损伤的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背景:目前,脊髓损伤的治疗仍然是世界性难题,采用干细胞移植的方法治疗脊髓损伤是近年来脊髓损伤修复研究的热点之一。目的:综述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基础与临床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索PubMed数据库及CNKI数据库2000年以后收录文章,检索词为“脊髓损伤,干细胞,细胞移植”,“spinal cord injury,stem cel ,cel therapy”,筛选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基础与临床研究,排除Meta分析等二次性文献,排除重复或较陈旧的文献,纳入52条篇归纳总结。结果与结论:文章对干细胞种类及生物学特性、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基本机制、干细胞移植技术、干细胞治疗的疗效等进行了总结,并提出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所面临的问题及展望。  相似文献   

7.
背景:虽然迄今为止大量的体外和动物实验都证实了嗅鞘细胞对脊髓损伤的修复作用,但是利用嗅鞘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临床试验尚处于起步阶段.目的:观察嗅鞘细胞移植治疗慢性脊髓损伤的临床安全性、有效性及实用性.方法:由第一作者检索至2012年5月为止 PubMed数据及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有关嗅鞘细胞移植治疗慢性脊髓损伤的临床试验研究及安全性、疗效方面相关的报道,以“olfactory ensheathing cel s, spinal cord injury, clinical research”为英文检索词,“嗅鞘细胞移植,脊髓损伤”为中文检索词.结果与结论:计算机初检得到133篇文献,阅读标题和进行初筛,排除重复性研究,共34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结果显示,利用嗅鞘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在体外试验和动物模型中获得了良好的效果.在临床试验方面,到目前为止,嗅鞘细胞病灶直接移植治疗慢性脊髓损伤按嗅鞘细胞来源分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①胚胎嗅鞘细胞移植.②嗅黏膜移植.③嗅黏膜源性嗅鞘细胞移植.3种嗅鞘细胞移植方法的总体安全性(96.4%)和有效性(23.4%)较高,但是其移植方法均存在明显的不足.提示嗅鞘细胞移植治疗慢性脊髓损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还需要进一步验证,转化为临床应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脊髓源神经干细胞转基因治疗脊髓损伤的基础与临床实验研究提供综合性研究资料。资料来源: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1990-01/2005-12有关脊髓源神经干细胞的相关文献,检索词为“神经干细胞,脊髓损伤”。同时检索PubMed数据库中1990-01/2006-07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为“neural stem cell(NSC),spinal cord injury(SCI)”。资料选择:选择有关脊髓神经干细胞的基础研究及脊髓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相关文章。资料提炼:共收集53篇文献,删除了内容有不同程度重复的文献22篇,对其他31篇文献进行整理,其中29篇选作参考文献。资料综合:脊髓源神经干细胞的基础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还是停留在实验室阶段。脊髓源神经干细胞的分离培养、扩增和定向分化诱导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同时神经干细胞应用于人体治疗的生物安全性也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如在体外多次传代的神经干细胞是否会发生转化,体外扩增并植入体内的神经干细胞是否会带来一定的副作用,甚至致瘤性等均在进一步探索中。另外移植方法、途径、适应证等问题的存在,使临床实际应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相对于脑神经干细胞,脊髓源神经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更有待进一步研究。结论:采用神经营养因子修饰脊髓源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已被公认为最新、最有前途的治疗方法之一。但脊髓源神经干细胞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研究还刚刚起步,许多问题尚待研究。  相似文献   

9.
邓君  陈晓  晏颖  周和政 《中国临床康复》2013,(36):6533-6540
背景:视网膜疾病以视网膜细胞损伤或凋亡为特点,缺乏理想的治疗方法。诱导多功能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不存在伦理道德问题,为干细胞移植治疗提供了新的来源,是当前研究的热点。目的:综述诱导多功能干细胞在视网膜疾病治疗中应用的研究进展。方法:第一作者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相关文献,检索时间为2006年至2011年,检索词“inducedpluripotentstemcells,retinal,photoreceptor,retinalpigmentepithelium,retinalganglioncell”并限定文献语言种类为English。共纳入42篇文章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诱导多功能干细胞可以诱导分化为视网膜细胞,为细胞移植治疗提供来源,也可以作为疾病的模型来研究发病机制或者药物筛选,因此诱导多功能干细胞治疗视网膜疾病具有很大前景。然而,体细胞成功诱导为诱导多功能干细胞的效率低,并且存在致瘤的风险,有待更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背景:神经干细胞来源广泛,取材方便,分离培养容易,且神经干细胞易于外源基因的导入和表达,可为基因治疗神经系统的疾病提供良好的载体.目的:对神经干细胞在脊髓损伤中的应用进行回顾性研究.方法:由通讯作者检索2006/2009 PubMed数据(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及万方数据库(http://www.wanfangdata.com.cn)有关神经干细胞的培养,鉴定,分化,及其应用于脊髓损伤的组织工程修复等方面的文献,英文检索词为"neural stem cells,spinal cord injury,cellular transplantation",中文检索词为"神经干细胞,脊髓损伤,细胞移植".排除重复性研究.计算机初检得到82篇文献,根据纳入标准保留23篇进一步归纳总结.结果与结论:神经干细胞移植的动物实验已广泛开展.目前神经干细胞在修复脊髓损伤中的应用主要集中以下几方面:一是直接细胞移植进行替代治疗,通过神经干细胞的移植或激活体内的神经干细胞,使其分化为神经元和胶质细胞,并与已经存在的神经细胞结构整合到一起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二是以神经干细胞作为基因载体,携带治疗作用的目的基因进行移植,从而达到细胞替代和基因治疗的双重作用;三是通过对生长因子和细胞因子的研究,诱导自身的神经干细胞分化进行神经自我修复.  相似文献   

11.
背景:干细胞被证明不但具有替代损伤细胞的作用,而且还可以分泌营养因子,为临床脊髓损伤的治疗带来了光明的前景。
  目的:综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动物实验及临床研究中的最新进展。
  方法:以“stem cel s, spinal cord injuries, embryonic stem cel s, neural stem cel s, mesenchymal stem cel s”为英文检索词,“干细胞,脊髓损伤,胚胎干细胞,神经干细胞”为中文检索词,应用计算机检索Kjmed数据库和万方医学数据库中2004年4月至2014年4月发表的相关文章。
  结果与结论:共检索到2745篇,排除无关重复的文献,保留50篇进行综述。骨髓间充质细胞由于其具有众多的优点而受到学术界的广泛青睐,成为脊髓损伤治疗最具前景的干细胞来源之一,虽然脊髓损伤在临床应用上尚处于起步阶段,但是对脊髓损伤的修复作用是肯定的,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替代作用、神经营养作用、抑制免疫反应及促进轴突再生等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3例脊髓损伤患者在腰椎穿刺方式下分别行骨髓MSCs或脐血MSCs移植术,术前和术后均进行安全性指标评价,干细胞移植前和移植3个月后分别进行美国脊髓损伤学会损伤分级评分。结果:所有患者干细胞治疗前后安全性指标评价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同时不完全脊髓损伤患者行干细胞移植3个月后在运动功能、轻触觉及针刺觉方面均有明显改善(P<0.05),而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则在轻触觉及针刺觉方面有改善(P<0.05),运动功能未见明显进步(P>0.05),同时骨髓MSCs移植的患者3个月后运动功能的改善优于脐血MSCs移植的患者。结论:MSCs移植治疗可以改善脊髓损伤患者的感觉功能,但不完全脊髓损伤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优于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同时骨髓MSCs移植的患者运动功能的改善优于脐血MSCs移植的患者。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大鼠神经干细胞(NSCs)在脊髓脱细胞支架(SCAS)上黏附、生长和分化情况,评价其构建脊髓组织工程的可行性.方法 新生Sprague-Dawley大鼠大脑皮质来源NSCs传代培养并鉴定;Sprague-Dawley雌性大鼠脊髓组织改良物理振荡结合化学萃取法制备SCAS,并行基础评估;将第三代NSCs种植在S...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高压氧(HBO)对大鼠脊髓全横断损伤后移植的神经干细胞存活、增殖及分化的影响。方法:成年健康SD大鼠20只,随机分为神经干细胞移植组(NSCs组)和HBO联合神经干细胞移植组(HBO+NSCs组)各10只。2组均采用脊髓全横断损伤模型,术后均给予NSCs移植治疗,HBO+NSCs组在移植后辅以HBO治疗。治疗后检测移植在脊髓损伤处的神经干细胞存活、增殖及分化的情况。结果:术后第28d,HBO+NSCs组移植的神经干细胞存活数量显著多于NSCs组(P〈0.05)。2组大鼠的脊髓损伤处及其相邻的组织均可观察到较多移植的神经干细胞分化为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阳性染色细胞。HBO+NSCs组中移植的神经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阳性染色细胞百分率显著高于NSCs组(P〈0.05)。结论:HBO能够促进大鼠脊髓损伤处移植的神经干细胞存活、增殖,并能促进这些细胞能分化为NSE阳性神经元。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细胞共培养体系,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对正常及损伤的脊髓神经元的影响。方法:选取新生7d的大鼠,无菌条件下分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选取新生24h的大鼠,无菌条件下分离脊髓背根神经节神经元,并制备机械损伤的模型细胞。用Transwell可渗透培养皿构建共培养体系,通过细胞形态学,免疫细胞化学方法进行细胞纯度鉴定,观察不同条件作用下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阳性细胞的存活。结果:共培养组神经元细胞NSE阳性率较相应对照组高。在BMSCs与神经元共培养到第6天,计数神经元的存活率,单纯神经元细胞培养组仅有40%的神经元存活,而共培养组神经元的存活率达到65%。单纯损伤神经元细胞培养组仅有26%的神经元存活,共培养组神经元的存活达到51%,细胞凋亡的数量较对照组明显低。结论:BMSCs可促进正常的脊髓神经元存活,对损伤的脊髓神经元有保护作用,并能诱导神经前体细胞分化为脊髓神经元。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患者的近期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34例脊髓损伤患者,采用随机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6例,对照组18例,均经CT或MRI确诊并行手术或非手术治疗。两组在年龄、病程、损伤程度(ASIA分级)等方面均具有可比性(P>0.05)。患者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治疗组在综合康复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mononuclear cells,MNCs)治疗,经髂骨穿刺采集自体骨髓,分离提取骨髓单个核细胞后经静脉途径和/或蛛网膜下腔1次性或分次注射。对照组仅给予综合康复治疗。两组均于入院当天、治疗后第7、15、30、60、90天进行运动与感觉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膀胱功能评定。结果:①治疗组感觉、运动和膀胱功能均有改善,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②ASIA分级评定:治疗组共有5例患者在第90天评估中分别提高1—2级,对照组4例患者在第90天评估中分别提高1级;③MNCs移植的不良反应包括蛛网膜下腔移植后出现低热9例,头痛4例,腹胀1例;1例患者在注射后出现双下肢麻木、脑膜刺激征。经对症处理均于72h内消失。结论:自体骨髓MNCs移植治疗脊髓损伤近期有一定疗效而且安全,但远期疗效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7.
ABSTRACT

Introduction

Spinal cord injury (SCI) is a dramatic medical pathology consequence of a trauma (primary injury). However, most of the post-traumatic degeneration of the tissue is caused by the so-called secondary injury, which is known to be a multifactorial process. This, indeed, includes a wide spectrum of events: blood-brain barrier dysfunction, local inflammation, neuronal death, demyelination and disconnection of nerve pathways.  相似文献   

18.
Spinal cord injury (SCI) is a cause of paralysis. Although some strategies have been proposed to palliate the severity of this condition, so far no effective therapies have been found to reverse it. Recently, we have shown that acute transplantation of ependymal stem/progenitor cells (epSPCs), which are spinal cord‐derived neural precursors, rescue lost neurological function after SCI in rodents. However, in a chronic scenario with axon repulsive reactive scar, cell transplantation alone is not sufficient to bridge a spinal cord lesion, therefore a combinatorial approach is necessary to fill cavities in the damaged tissue with biomaterial that supports stem cells and ensures that better neural integration and survival occur. Caprolactone 2‐(methacryloyloxy) ethyl ester (CLMA) is a monomer [obtained as a result of ε‐caprolactone and 2‐hydroxyethyl methacrylate (HEMA) ring opening/esterification reaction], which can be processed to obtain a porous non‐toxic 3D scaffold that shows good biocompatibility with epSPC cultures. epSPCs adhere to the scaffolds and maintain the ability to expand the culture through the biomaterial. However, a significant reduction of cell viability of epSPCs after 6 days in vitro was detected. FM19G11, which has been shown to enhance self‐renewal properties, rescues cell viability at 6 days. Moreover, addition of FM19G11 enhances the survival rates of mature neurons from the dorsal root ganglia when cultured with epSPCs on 3D CLMA scaffolds. Overall, CLMA porous scaffolds constitute a good niche to support neural cells for cell transplantation approaches that, in combination with FM19G11, offer a new framework for further trials in spinal cord regeneration. Copyright © 2013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9.
摘要 目的:探讨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hADSCs)结合跑台训练对脊髓损伤(SCI)大鼠运动功能的影响。 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60只,采用改良Allen打击法制作T10不完全SCI模型。术后随机分为损伤组(模型组,未行处理)、细胞移植组(细胞组,行细胞移植)、跑台训练组(训练组,行跑台训练)和跑台训练结合细胞移植组(联合组,行跑台训练及细胞移植)。术前及术后采用BBB评分和Tarlov评分行运动功能评定,术后1、2、4周取脊髓行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细胞存活,炎症反应相关细胞(ED1阳性巨噬细胞),胶质瘢痕[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及神经丝蛋白(NF-200),5-羟色胺(5-HT)]。 结果:治疗组行为学评分及荧光定量检测均优于模型组(P<0.05);但联合组最明显,训练组和细胞组间无明显区别(P>0.05)。 结论:hADSCs移植联合跑台训练对不完全性SCI大鼠运动功能恢复具有协同功效,治疗机制可能与进一步减轻伤后炎症反应,减少损伤面积,促进轴突再生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