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了解中国农村居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流行时期口罩佩戴和更换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相关防疫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于2021年7—12月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中国东、中、西部地区分别抽取山东、山西、云南3个省共6个县的3 864名≥15岁农村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最终纳入分析的3 832名中国农村居民中,有3 586名(93.58%)居民在新冠病毒感染流行时期外出时佩戴口罩,其中仅1 594名(44.45%)居民口罩佩戴4 h能够及时更换;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小学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农村居民新冠病毒感染流行时期更易佩戴口罩,年龄≥35岁、职业为失业或无业人员、山西省和云南省的农村居民新冠病毒感染流行时期不易佩戴口罩;女性、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上和职业为企事业单位及退休人员的农村居民新冠病毒感染流行时期更换口罩更及时,年龄≥35岁、离异/丧偶、山西省和云南省的中国农村居民新冠病毒感染流行时期更换口罩不及时。结论 中国农村居民新冠病毒感染流行时期佩戴口罩者的比例较高,但及时更换口罩者的比例较低,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和省份是中国农村居民新冠病毒感染流行...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湖北省武汉市大学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疫情期间戴口罩的行为状况和影响因素。方法于2020年2月5-9日分层整群抽取武汉市2所大学的学生,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网络电子问卷调查。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包括χ2检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共调查了3 966名大学生,86.94%的大学生能够每次出门戴口罩,其中女生(88.93%)高于男生(83.91%)。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大学生每次出门戴口罩行为的因素是性别、专业、年级、家庭所在地、调查时所在地和调查时对居住地疫情的了解情况。其中,女生(与男生比较,OR=1.597,95%CI:1.264~2.016)、大四及以上年级(与大一比较,OR=1.392,95%CI:1.025~1.890)、居住在城市(与农村比较,OR=3.394,95%CI:2.727~4.225)的学生每次出门戴口罩的比例更高,而医学类专业(与人文社科类比较,OR=0.740,95%CI:0.559~0.981)、填表时未在武汉(与在武汉市比较,湖北省内其他地区OR=0.401,95%CI:0.257~0.627;湖北相邻省OR=0.265,95%CI:0.157~0.447;其他地区OR=0.485,95%CI:0.303~0.777)和对居住地疫情不清楚(与已知居住地有感染患者的学生相比,OR=0.683,95%CI:0.495~0.941)的学生每次出门戴口罩的比例更低。结论 COVID-19疫情期间,武汉地区大学生绝大部分能够坚持每次出门戴口罩;多种因素影响大学生出门戴口罩行为,相关部门和学校可采取积极干预策略,宣传普及科学防护知识。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时期,上海、南京、池州三地居民的防护行为现状及影响因素,为疫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2021年1月29日至2月4日通过线上问卷,调查上海市、江苏省南京市和安徽省池州市居民的防护行为现状,并采用Pearson χ 2检验及二元Logis...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了解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北京市居民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信息获取情况,为制定科学有效的开展健康传播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 2020年8月5—13日,通过微信和QQ等交流平台采用分层方便抽样法对北京市1 942名居民的基本信息、新冠肺炎信息获取途径及信息内容需求等进行线上问卷调查,数据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结果 在1 942名北京市居民中,获取新冠肺炎信息的途径比例最高的前两位为“网络与新媒体”(98.0%)“电视、广播”(90.2%)。通过网络与新媒体获取信息的来源前两位为“政府官方和专业机构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等”(94.0%、93.6%)。信息需求最高的前两位为“新冠肺炎基本知识”(85.5%)“预防措施”(83.9%)。不同居住地、性别、职业和年龄特征的居民通过各获取信息途径和对各种信息需求的比例存在差异。 结论 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北京市居民通过网络与新媒体获取新冠肺炎信息的比例最高,对新冠肺炎信息需求均较高,应坚持以需求为导向,政府相关部门应采取多元化的健康传播途径,及时科学精准地将新冠肺炎信息传播给广大居民。  相似文献   

6.
目的 调查在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阶段,本科护理专业学生专业认同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于2020年7月,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255名全日制本科护生,并向其发放护生专业认同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本科护生专业认同得分为(61.1±9.7)分,主要影响因素包括:职业满意度、职业选择标准护生新冠肺炎疫情居家隔离所在地(P <0.05)。结论 本科护生专业认同水平一般、波动大和受多种因素影响,护理教育者需从多方面稳定并提升护生的专业认同感。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流行期间,公众对口罩识别、口罩佩戴方式、不同环境下口罩的选择、口罩佩戴时间、废弃口罩处理,为COVID-19及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20年2月13日21:00至17日21:00依托问卷星网上调查平台,运用滚雪球方便发放的方法,考虑年龄、职业、性别、文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四川省公共场所从业人员新冠肺炎防控个人健康行为和相关知识的认知情况,为加强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和传染病防控提供技术支撑。[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和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2021年抽取四川省成都、德阳、绵阳和雅安4城市7类公共场所1843名从业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开展调查。[结果]四川省2021年公共场所从业人员新冠肺炎防控行为认知总体平均正确率为84.85%;个人健康行为平均具备率为94.60%;传染病防控知识平均知晓率为74.43%。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工作场所、工作地区、文化程度和工龄可能是影响从业人员疫情防控行为认知能力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四川省2021年公共场所从业人员新冠肺炎防控行为认知总体情况较好,但认知方面部分知晓程度较低。应加强对文化程度较低、工龄较短的公共场所从业人员疫情防控知识宣传教育和健康行为监督,提高从业人员的防控意识和基础卫生常识。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北京市朝阳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期间儿童家长对预防接种门诊服务满意度及影响因素.方法 2021年1月10日-3月10日在朝阳区免疫规划门诊服务期间,采用互联网问卷调查的方式对8家免疫规划门诊的404名接种儿童家长进行满意度调查.结果 朝阳区儿童家长对接种门诊总体满意度为84.90%,其中城镇地区的满...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呼吸道预防控制重点部门医务人员佩戴口罩情况,掌握干预措施后,医务人员佩戴口罩的改进,为医务人员佩戴口罩的监管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使用统一的调查表,于2013年4-10月采用直接观察法,由医院感染专职人员对各部门医务人员佩戴口罩进行4次调查。结果 4次调查总体佩戴口罩依从性、正确率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依从率从干预前为70.43%提高至干预后的87.61%;正确率从干预前的87.65%提高至干预后的96.28%;经χ2检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过干预,佩戴口罩总体呈现提高趋势,应结合多种干预措施,提高医务人员佩戴口罩依从性及正确率,加强呼吸道传染病医院感染预防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简称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居民口罩和消毒产品使用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做好疫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Cronbach's α系数和KMO值对问卷的信度和效度进行评价。2020年3月4日至5日,通过网络调查居民的人口学特征、口罩和消毒产品使用情况,并分析居民口罩和消毒产品使用的影响因素。 结果  共回收有效问卷1 713份,其中男性492人(28.72%),有382人(24.12%)认为戴多层口罩会更安全,有269人(15.70%)认为口罩可以经过蒸煮后再用,有265人(15.47%)认为口罩可以经过喷酒精后再用。有1 529人(89.26%)近一个月使用消毒产品对门把手/开关/按钮(84.96%)、地面(71.88%)和马桶/便池(70.70%)进行消毒。多因素结果显示文化程度越高、年龄越大、月收入越高和企业人员更多使用口罩和消毒产品。 结论  COVID-19流行期间,居民戴口罩和使用消毒产品的比例较高,但依旧存在误区,文化程度、年龄、职业和月收入对戴口罩和使用消毒产品有影响,应进行针对性的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12.
13.
医院文化是医院的灵魂和发展动力.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中,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华西医院在传承"家国情怀、平民情感、休休有容、革故鼎新"文化的同时,以在线、在位形式全方位战斗在抗疫一线,弘扬"厚德精业、求实创新"之华西精神,坚定了华西人的理想与信念.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通过树立抗疫典范、弘扬华西时代精...  相似文献   

14.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自发生以来在全球多点暴发,疫情快速蔓延。目前国内疫情基本得到控制,国外依然比较严重。全国中小学生即将陆续复学,因此做好儿童疫情防控尤为重要。本文结合当前疫情防控态势和科学研究进展,运用文献综述的方法,明晰儿童新冠肺炎临床、流行病学特征及防控措施现状,以便提高读者对儿童新冠肺炎的认识,提醒广大家长、学校及社会各相关组织共同做好儿童健康管理工作,以科学、规范、有序、高效的方式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调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隔离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为及时给予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辽宁省沈阳市2022年3-4月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被隔离的医学观察人员493名,包括医院隔离、酒店集中隔离和居家隔离医学观察者。分别使用失眠严重指数量表(ISI)、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隔离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分析方法探讨失眠、焦虑、抑郁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 493名隔离人员中,失眠、焦虑、抑郁检出率分别为34.3%、14.4%、38.9%。文化程度为小学及以下(O R=0.084,95%CI:0.010~0.680)是失眠的保护因素,自认需要心理疏导(O R=4.531,95%CI:2.014~10.194)是失眠的危险因素;患有躯体疾病(O R=1.977,95%CI:1.027~3.806)、自认需要心理疏导(O R=11.286,95%CI:5.051~25.218)是焦虑的危险因素,对隔离场所的各项服务非常满意(O R=0.193,95%CI:0.062~0.605)和比较满意(O R=0.274,95%C...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儿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临床流行病学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方法 回顾分析2020年2月份本院收治的58例儿童COVID-19的流行病学、实验室检测、暴露情况等资料.以同期收治的25例普通病毒性肺炎儿童患者为对照,分别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儿童感染COVID-19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调查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北京市社区防控人员心理状况,为及时进行相关心理干预提供依据。
  方法  利用焦虑自评量表SAS与自制的符合人口学特征的问卷调查表,通过“问卷星”软件,分别于2020年2月1日、3月2日两次对191名、257名来自北京市部分社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人员的焦虑心理进行线上调查,比较、分析两次调查结果及影响心理状况的可能原因。
  结果  2月初,社区疫情防控人员的SAS评分为(34.36±5.71)分,明显高于中国成人常模的(29.78±10.0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3月初社区疫情防控人员的SAS评分为(30.57±4.29)分,与中国成人常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3月初人群SAS评分、焦虑检出率均低于2月初,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不受家庭支持人员的SAS评分比家庭非常支持人员增加了4.787分(P < 0.05);相比不担心被感染人员,偶尔担心、非常担心被感染人员的SAS家庭分别增加了0.713、2.042分(P < 0.05)。3月初,不同人口学特征社区疫情防控人员S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随着确诊人数的攀升,社区疫情防控人员均有一定的焦虑心理;但随着疫情的遏制与及时的心理干预,社区疫情防控人员的心理状况基本恢复正常。关注防控人员家庭支持情况,并进行人文关怀,可有效减少防控人员的焦虑心理。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接种于3~17岁健康儿童及青少年的安全性。  方法  2021年5月以河北省赞皇县500名3~17岁健康儿童及青少年作为研究对象,各年龄组按照3 : 1的比例随机分成接种试验疫苗组(n = 375)和安慰剂组(n = 125),按照0、28 d的免疫程序,分别接种2剂次试验疫苗(北京科兴中维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和安慰剂。观察每剂接种后30 min内不良反应,收集0~7 d局部和全身征集性不良事件以及0~28 d的非征集性不良事件,并完成从接种开始至全程接种后6个月的严重不良事件(SAE)监测,以评价试验疫苗的安全性。  结果   试验疫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9.2 %,安慰剂组为15.2 %,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常见的不良反应主要以接种部位疼痛和发热为主,除疫苗接种部位疼痛外,其余不良反应症状2组间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不良反应以1级和2级为主,3级不良反应共收集到3例,均为发热,试验疫苗组和安慰剂组1级(14.93 % VS.12.8 %)、2级(7.73 % VS. 4 %)、3级(0.53 % VS. 0.8 %)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组均未报告与疫苗接种有关的严重不良事件;3~5岁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8 %)高于6~11岁组的(16 %)和12~17岁组(15.5 %),不同年龄组疫苗组与安慰剂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第1剂接种后的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14.6 %)高于第2剂不良反应发生率(5.69 %)(P < 0.05),不同剂次接种后2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接种于3~17岁健康儿童及青少年中表现出较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儿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疑似病例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点. 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3日-2月23日湖南省儿童医院感染科隔离留观病房的46例新冠肺炎疑似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疑似病例流行病学史:有湖北旅居史的33例(71.8%),所在社区有确诊病例的7例(15.2%),接触高度疑似病例的2例(...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