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糖控制满意的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结果与妊娠结局及孕前体质量指数(BMI)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6月确诊的GDM孕妇120例作为研究组,血糖均控制满意。其中OGTT 3个时点血糖(空腹血糖,服用葡萄糖后1h、2h血糖)任何1个时点异常者为Ⅰ组,共46例;OGTT任意2个时点血糖异常者为Ⅱ组,共44例;OGTT 3个时点血糖均异常者为Ⅲ组,共30例。选取同期健康孕妇120例为对照组。对各组BMI、妊娠期高血压率、剖宫产率、新生儿低血糖率、巨大儿率及入住新生儿病房情况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组孕前BMI[(21.88±2.91)kg/m~2]、剖宫产率(45.0%)、巨大儿率(19.2%)、入住新生儿病房率(18.3%)与对照组[(21.21±1.96)kg/m~2、30.0%、5.0%、8.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BMI显著高于Ⅰ组和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Ⅲ组妊娠期高血压率和入住新生儿病房率均高于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DM孕妇其孕前BMI较健康孕妇高,妊娠结局较健康孕妇组差。孕前BMI越高,OGTT血糖异常时点数目越多,GDM孕妇妊娠结局越差。临床上应对该类患者提高警惕,需注意和预防妊娠不良结局的发生,以改善母婴结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妊娠糖尿病(GDM)孕妇不同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结果与妊娠结局及孕前体质量指数(BMI)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该院行产前检查并住院分娩的4 898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孕24~28周接受75g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结果分为GDMⅠ组(OGTT空腹血糖、OGTT 1h血糖或OGTT 2h血糖任意1个时点异常)、GDMⅡ组(任意2个时点血糖异常)和GDMⅢ组(3个时点血糖均异常),以及血糖正常组(3个时点血糖均正常)。对各组妊娠结局及孕前BMI进行分析。结果 GDM检出率为22.5%(1 102/4 898),其中,GDMⅠ组759例(68.88%)、GDMⅡ组204例(18.51%)、GDMⅢ组139例(12.61%)。GDM组孕妇的剖宫产率、早产率、巨大儿发生率、大于胎龄儿发生率、新生儿低血糖患病率、妊娠高血压患病率均明显高于血糖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血糖异常指标的增多,剖宫产率、巨大儿发生率、大于胎龄儿发生率、新生儿低血糖患病率和胰岛素治疗率也呈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体质量、正常体质量、超重和肥胖孕妇的GDM检出率分别为13.34%、20.72%、31.58%和39.18%,随着孕前BMI增加,GDM的检出率也明显增加(χ_(趋势)~2=110.175,P0.001)。结论孕前BMI处于超重或肥胖,以及OGTT 3个时间点血糖异常的GDM孕妇其妊娠结局最差。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本地区孕妇在孕中期血糖水平与妊娠分娩结局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0月在南京六合区人民医院分娩的3 098例孕妇,回顾其在孕24~28周时检测的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3个时间点的血糖:空腹、服糖后1h和服糖后2h(FPG、1hPG和2hPG)。根据妊娠结局分为结局正常组2 227例和不良分娩组871例;再按孕妇有无GDM分为384例妊娠期糖尿病(GDM)组,2 714例对照(非GDM)组;另按年龄把孕妇分为3组:A组(18~30岁),2 656例;B组(30~35岁)327例;C组(35~≤45岁),115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3个年龄组及所有孕妇OGTT3个时间点血糖值,分别得到预测概率绘制ROC曲线,以判断OGTT血糖对分娩结局的诊断效率。结果不良分娩结局组孕妇的OGTT3个时间点的血糖值均高于分娩结局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DM组孕妇的OGTT3个时间点的血糖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DM组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胎膜早破、早产、胎儿窘迫、产后出血、巨大儿发生率及剖宫产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3个年龄组孕妇不同时间点OGTT血糖值为:C组B组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年龄组孕妇的剖宫产、GDM、巨大儿和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发生率为CB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妇的胎膜早破和胎儿窘迫发生率发生率均高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孕妇的早产发生率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年龄组及所有孕妇FPG、1hPG和2hPG预测妊娠结局的ROC工作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592、0.665、0.865和0.611。结论孕中期孕妇OGTT血糖值、GDM发生率及不良分娩结局随孕妇年龄增加而增加,GDM高血糖水平与妊娠期多种并发症关系密切。对孕期糖耐量异常者应积极干预以降低母婴并发症的发生,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心脏病孕妇心功能情况及不良妊娠结局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妊娠合并心脏病51例,观察其心脏病类型及心功能情况,比较心功能Ⅰ和Ⅱ级与Ⅲ和Ⅳ级妊娠合并心脏病孕妇不良妊娠结局发生情况,并对妊娠合并心脏病孕妇不良妊娠结局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妊娠合并心脏病51例中,先天性心脏病19例,风湿性心脏病16例,围产期心脏病13例,贫血性心脏病3例;心功能分级Ⅰ级32例,Ⅱ级10例,Ⅲ级4例,Ⅳ级5例。心功能分级Ⅰ和Ⅱ级妊娠合并心脏病孕妇不良妊娠结局总发生率为42.86%低于心功能分级Ⅲ和Ⅳ级妊娠合并心脏病孕妇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88.8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合并心脏病51例中非不良妊娠结局25例,不良妊娠结局26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孕次、心功能分级、心脏病类型及高血压与妊娠合并心脏病孕妇不良妊娠结局发生有关;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孕次、心功能分级、心脏病类型及高血压是导致妊娠合并心脏病孕妇不良妊娠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妊娠合并心脏病孕妇不良妊娠结局总发生率心功能分级Ⅰ和Ⅱ级低于心功能分级Ⅲ和Ⅳ级。孕次、心功能分级、心脏病类型及高血压是导致妊娠合并心脏病孕妇不良妊娠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对于妊娠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0月在南京六合区人民医院产检并分娩的孕妇,根据其在妊娠24~28周行75g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结果,将278例GDM孕妇设为GDM组,同期选取278例健康孕妇作为对照组,并对2组孕妇妊娠分娩结局进行统计分析及比较。结果 GDM组孕妇的OGTT 3个时间点的血糖[空腹血糖(FPG)、服糖后1h(1hPG)、服糖后2h(2hPG)]值分别为(5.08±0.56)、(9.22±1.71)、(7.62±1.48)mmol/L,均高于对照组孕妇OGTT 3个时间点的血糖值,分别为(4.45±0.43)、(7.76±1.35)、(6.34±0.96)mmol/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GDM组妊娠期高血症、胎膜早破、早产、胎儿窘迫、产后出血、巨大儿发生率及剖宫产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GDM对妊娠结局有较大影响,可导致母婴严重的并发症,应加强妊娠期糖代谢监测及相关知识的宣教以改善母婴结局。  相似文献   

6.
目的回顾性分析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不同血糖指标异常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 2013年7月至2014年12月确诊的妊娠期糖尿病者120例入研究组,空腹血糖异常、服用葡萄糖后血糖正常者为研究Ⅰ组,42例;空腹血糖异常、服用葡萄糖后1 h和2 h的两种血糖值只有一种异常作为研究Ⅱ组,46例;空腹血糖异常、服用葡萄糖后1小时后血糖值异常、服用葡萄糖后2 h后血糖值异常作为研究Ⅲ组,32例。选取同期体检妊娠期无血糖异常者120例入对照组。对各组早产、大于胎龄儿、剖宫产等情况进行回顾性比较分析。结果研究组早产率(11.7%)、大于胎龄儿分娩率(6.7%)和剖宫产率为(51.7%),均显著高于对照组(5.0%,1.7%,3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巨大儿分娩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早产儿、大于胎龄儿、巨大儿、剖宫产儿在研究Ⅰ组中的比率分别为2.4%、2.4%、0%、28.6%,在研究Ⅱ组中的比率分别为21.7%、15.2%、15.2%、69.6%,在研究Ⅲ组中的比率分别为9.4%、0%、3.1%、56.3%;研究Ⅰ、Ⅱ、Ⅲ组早产率、大于胎龄儿分娩率、巨大儿分娩率和剖宫产率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两两比较,各项妊娠结局研究Ⅱ组均显著高于研究I组(P0.05),大于胎龄儿分娩率研究Ⅱ组显著高于研究Ⅲ组(P0.05),早产率、巨大儿分娩率和剖宫产率研究Ⅱ、Ⅲ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Ⅲ组与研究Ⅰ组的妊娠结局各相关数据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妊娠结局较正常健康孕妇差,不同血糖指标异常发生的项目数量对妊娠结局有影响,随着研究组各自的血糖异常项目数量的增加,研究Ⅲ组比Ⅰ组的妊娠结局较差,而研究组Ⅱ比其它两组更差。临床应对该类患者提高警惕,早期预防妊娠期糖尿病并发症,以改善孕产妇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妊娠早期绒毛膜下血肿(subchorionic hematoma,SCH)与妊娠结局的相关影响。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进行产前检查并住院生产的孕妇1 055例,筛除10周前发生流产的病例23例。分组如下:Ⅰ组无SCH及孕10周后阴道出血;Ⅱ组无SCH伴出血;Ⅲ组有SCH、无出血;Ⅳ组有SCH及出血。采用SPSS19.0的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研究。结果:1 032例中SCH占172例(16.67%);Ⅰ组618例;Ⅱ组242例;Ⅲ组87例;Ⅳ组85例。发生流早产的比例是Ⅰ组15.70%、Ⅱ组30.17%、Ⅲ组18.39%、Ⅳ组28.24%。与第Ⅳ组比较存在显著差异的有Ⅰ、Ⅲ组(P0.05),与Ⅱ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关于流早产,有出血组(Ⅱ+Ⅳ)与无出血组(Ⅰ+Ⅲ)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SCH组(Ⅲ+Ⅳ)与非SCH组(Ⅰ+Ⅱ)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妊娠早期单纯绒毛膜下血肿与后期发生流、早产关系不大;当孕妇出现阴道出血后,会增加流早产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黄蕾  聂岚 《医学临床研究》2011,28(9):1708-1710
[目的]探讨腹腔镜、开腹手术及药物治疗输卵管妊娠的疗效及妊娠结局.[方法]选择确诊为输卵管妊娠患者130例,其中腹腔镜组56例(Ⅰ组),开腹组45例(Ⅱ组),药物治疗组29例(Ⅲ组),比较三组在治疗后β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下降至正常所需时间、有效率、治疗后患侧输卵管通畅度及1年内妊娠结局的差异.[结果]Ⅰ组和Ⅱ组治疗后血β-HCG值下降至正常所需时间显著短于Ⅲ组,有效率显著高于Ⅲ组(P〈0.05);Ⅰ组术后输卵管通畅度显著高于Ⅱ组及Ⅲ组(P〈0.05);Ⅰ组术后1年内的宫内妊娠率、异位妊娠率与Ⅱ组及Ⅲ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下治疗异位妊娠可提高术后再次妊娠率,能维持妇女正常生育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胎儿颈项透明层(NT)不同厚度与妊娠不良结局的关系。方法选取胎儿NT值增厚的孕妇78例,根据NT不同厚度分为四组:Ⅰ组2.5~3.0mm,Ⅱ组3.1~4.0mm,Ⅲ组4.1~5.0mm,Ⅳ组NT5.0mm,随访NT增厚胎儿妊娠结局。结果胎儿NT增厚者包括单纯NT增厚者45例,妊娠结局不良者33例,妊娠结局不良组较单纯NT增厚组在孕妇年龄、胎儿NT厚度、染色体及结构异常发生率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T值不同厚度分组比较,NT值4.0mm的Ⅲ、Ⅳ组妊娠不良结局发生率明显高于Ⅰ、Ⅱ组(P0.05),发生率分别为100%、92%。结论胎儿NT厚度可以作为孕早期筛查预测妊娠不良结局的重要指标。随着NT测值增加,胎儿妊娠不良结局的概率增大。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地塞米松对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的血小板计数(PLT)、乳酸脱氢酶(LDH)、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及其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将2014年3月至2015年4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孕妇60例纳入观察组,根据其PLT减少程度分为Ⅰ级组、Ⅱ级组、Ⅲ级组,每组各20例,并选择同期60例健康孕妇作为对照组。给予观察组患者地塞米松治疗。对比两组孕妇及观察组中不同级别患者的PLT、LDH、AST、ALT的水平,以及并发症、妊娠结局、预后等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PLT和LDH的水平均达到了正常的标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与围生儿死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中Ⅰ级组的患者其血小板恢复时间为(4.78±1.45)d,明显高于Ⅲ级组患者的(2.82±0.8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Ⅰ级组患者的不良妊娠结局(50.00%)均明显高于Ⅱ级组(25.00%)与Ⅲ级组(20.00%)的患者(P0.05)。结论地塞米松治疗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综合征,能够有效改善其不良的妊娠结局及患者的预后,但其疗效与临床分级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分娩期羊水粪染与新生儿结局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分娩期羊水粪染与新生儿结局的关系.方法 足月妊娠分娩期羊水Ⅱ-Ⅲ度粪染的孕妇54例作为研究组,羊水Ⅰ度污染的孕妇50例作为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分娩期羊水Ⅱ-Ⅲ度粪染,胎儿监护异常;新生儿窒息及胎粪吸入综合征发生的比例高(P<0.05).结论 羊水粪染的程度与新生儿窒息、胎粪吸入综合征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妊娠期糖尿病规范化治疗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晓棠 《临床医学》2013,33(2):70-72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规范化治疗对妊娠结局和围生儿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住院分娩的116例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分为:观察Ⅰ组,70例,经治疗后血糖控制达标;观察Ⅱ组,46例,孕36周之后确诊GDM或不配合治疗血糖控制不达标;并随机选取同期住院的糖代谢正常孕妇116例作为对照组。对三组孕产妇妊娠结局和围生儿并发症方面的差异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Ⅰ组孕产妇妊娠高血压疾病、感染、羊水过多、产后出血等发生率及剖宫产率均低于观察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Ⅰ组围生儿并发症(巨大儿、早产儿、新生儿窒息、新生儿低血糖、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等)发生率均低于观察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Ⅰ组与对照组孕产妇并发症发生率、剖宫产率、围生儿并发症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妊娠期糖尿病的规范化治疗,可以有效改善妊娠结局,降低围生儿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的心功能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对2001年1月至2007年1月在本院产科分娩的资料齐全的22例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根据患者心功能状态分为:Ⅰ级组8例、Ⅱ级组5例、Ⅲ级组4例、Ⅳ级组6例,观察各组的围生儿结局,分析以上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的妊娠结局.结果 结果表明,心功能Ⅰ~Ⅱ级组患者的平均孕周及新生儿平均出生体质量分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心功能Ⅲ级组平均孕周为(36.1±2.9)周,新生儿平均体质量为(2 375±225)g;心功能Ⅳ级组平均孕周为(34.3±1.7)周,新生儿平均体质量为(1 933±333)g,明显低于心功能Ⅰ级组.医源性早产7例(31.8%),胎儿生长受限3例(13.6%),围生儿死亡3例(13.6%),而心功能Ⅰ~Ⅱ级组患者以上指标均为0;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中,心功能Ⅲ~Ⅳ组中,心功能衰竭的发生率为90%,结论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中,心功能Ⅲ~Ⅳ级组的心脏病患者的医源性早产和围生儿患病率均增加,围生儿结局不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葡萄糖筛查试验(GCT)异常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正常孕妇的妊娠结局.方法:将235例孕妇分为GCT异常OGTF正常组80例和GCT正常组155例,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巨大儿发生率,监测GCT异常OGTT正常组血糖情况及其与胎儿大小、分娩方式的关系.结果:GCT异常OGTT正常组巨大儿的发生率(11.3%)较GCT正常组(5.8%)高(P<0.01).GCT异常OGTT正常者巨大儿组孕妇空腹血糖、糖耐量中2h血糖值和血糖累积浓度较其正常体重儿组大(P<0.05);糖耐量试验中,空腹血糖≥4.11mmol/L、2h血糖≥7.40mmol/L、血糖累积浓度≥19.65mmol/L 者,其巨大儿发生率、剖宫产率增加(P<0.01).2h血糖>7.40mmol/L时,血糖值与胎儿大小相关(P<0.01).结论:应重视GCT异常OGTT正常孕妇的血糖控制,糖耐量中2h血糖的监测对孕妇而言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围生期孕妇生殖道B族链球菌(GBS)感染率,探讨GBS感染状况及其血清型与不良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9年7月至2020年12月在该院建卡产检并分娩的1 294例围生期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在入院时进行阴道分泌物GBS培养,GBS培养阳性者再进行GBS血清型分型。将GBS阳性孕妇作为阳性组,按1∶3比例随机抽取GBS阴性孕妇作为阴性组,比较两组孕妇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情况,并分析不良妊娠结局孕妇感染GBS血清型的分布情况。结果 GBS培养阳性75例,阳性组孕妇共75例,阴性组孕妇共225例。围生期孕妇生殖道GBS感染率为5.80%(75/1 294)。阳性组孕妇胎膜早破和产后出血发生率分别为30.67%和6.67%,均高于阴性组(16.89%、1.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早产、胎儿窘迫和绒毛膜羊膜炎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组中23例胎膜早破孕妇感染Ⅲ型GBS的比例最高,占60.87%,其次是Ⅰb型(26.09%)和Ⅰa型(13.04%);5例产后出血孕妇感染Ⅰb型GBS的比例最高,占60.00%,Ⅰa型和Ⅲ型...  相似文献   

16.
妊娠期糖尿病治疗方式与妊娠结局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治疗方式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对妊娠期糖尿病病例按治疗方式分为饮食控制加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满意组(Ⅰ组)、饮食控制加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不满意组(Ⅱ组)及无系统治疗组(Ⅲ组),比较三组的妊娠结局。结果:Ⅲ组及Ⅱ组孕产妇并发症、剖宫产率、早产率、巨大胎儿的发生率、围产儿的死亡率较Ⅰ组明显升高。结论: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经过合理治疗,有效控制血糖,能明显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7.
刘纪美 《妇幼护理》2024,4(9):2070-2072
目的 分析不同类型的心律失常对孕妇流产的影响.方法 将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我院心律失常孕妇133例作为观察组,将同期120例健康妊娠女性作为对照组.分析观察组孕妇妊娠合并心律失常类型,不同心功能分级观察组孕妇的流产情况,心律失常对母婴结局的影响.结果 妊娠合并心律失常最常见的类型为窦性心动过速,占比为39.84%,其次为窦性心律不齐、室性期前收缩、房性期前收缩、一度至二度房室阻滞,占比分别为18.80%、9.02%、7.51%、6.02%.心功能分级Ⅰ级112例、Ⅱ级18例、Ⅲ级2例、Ⅳ级1例,当心功能分级越高时,产妇流产概率越高.与对照组进行比较,观察组孕妇早产、剖宫产率、流产率明显升高(P<0.05).结论 妊娠合并心律失常最常见的类型为窦性心动过速,其次为窦性心律不齐与室性期前收缩.当心功能分级越高时,产妇流产概率越高,妊娠合并心律失常会增加早产、流产与剖宫产概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不良妊娠结局史再次妊娠孕妇的心理痛苦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医院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112例不良妊娠结局史再次妊娠孕妇为研究对象,采用心理痛苦管理筛查工具(DMSM)中的心理痛苦温度计(DT)评估所有孕妇的心理痛苦水平,并收集孕妇的临床资料,分析影响不良妊娠结局史再次妊娠孕妇心理痛苦状况的相关因素。结果 112例不良妊娠结局史再次妊娠孕妇的DT评分为2~8分,平均(3.63±1.93)分,其中低心理痛苦水平孕妇共79例(70.54%),DT评分为2~3分,平均(2.46±0.50)分;高心理痛苦水平孕妇33例(29.46%),DT评分为5~8分,平均(6.45±0.79)分。高心理痛苦水平组与低心理痛苦水平组的年龄、妊娠期糖尿病、不良妊娠结局次数及再次妊娠距上次不良妊娠结局时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心理痛苦水平组与低心理痛苦水平组的孕周、民族、文化程度、入组时体重指数、工作状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妊娠期糖尿病、不良妊娠结局次数是不良妊娠结局史再次妊娠孕妇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使用胰岛素泵治疗妊娠糖尿病对孕妇及新生儿的影响.方法:将52例妊娠糖尿病患者分为两组,使用正规人胰岛素(诺和灵R).分别应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CSⅡ组)与传统方法多次皮下注射(MDⅠ组)控制血糖,监测治疗后每日不同时间点的血搪、妊娠并发症及新生儿患病情况,并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CSⅡ组治疗后,孕妇血糖迅速达到预期强化控制水平且明显低于MDⅠ组(P<0.01);孕妇妊娠并发症及新生儿患病情况CSⅡ组低于MDⅠ组(P<0.05).结论:使用胰岛素泵治疗妊娠糖尿病,能迅速平稳地控制血糖,有效降低母婴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妊娠晚期胎膜早破孕妇阴道菌群分布、微生态情况及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 选取本院2020年1月—2021年1月妊娠晚期胎膜早破孕妇141例作为观察组,同期正常妊娠孕妇128例作为正常组。比较2组阴道菌群分布、微生态情况及炎性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并分析不同阴道微生态妊娠晚期胎膜早破孕妇妊娠结局。结果 观察组乳酸杆菌占比低于正常组,革兰阳性杆菌、革兰阴性杆菌、革兰阳性球菌占比高于正常组(P<0.05,P<0.01);观察组溶血葡萄球菌、粪肠球菌、阴沟肠球菌及其他占比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观察组阴道菌群密度、多样性为Ⅰ、Ⅳ级者明显多于正常组,Ⅱ、Ⅲ级者少于正常组,pH值高于正常组(P<0.01)。观察组IL-6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阴道微生态失调孕妇早产、新生儿感染、产褥感染及病理性黄疸发生率明显高于阴道微生态正常孕妇(P<0.05)。结论 妊娠晚期胎膜早破孕妇阴道微生态失衡、pH值增加,且增加孕妇不良妊娠结局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