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莹  赵博  乔佳  张慧 《中国药房》2014,(8):746-748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甘草中18α-甘草酸和18β-甘草酸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Ecosil-C18柱,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盐缓冲液(80∶20,V/V,pH 7),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50 nm,柱温为30℃,进样量为10μl。结果:18α-甘草酸和18β-甘草酸检测质量浓度分别在3.042304.2、3.084304.2、3.084308.4μg/ml范围内与各自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9);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试验的RSD≤1.02%;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76%、99.35%,RSD分别为0.70%、0.93%(n=6)。结论:该方法准确、可靠、简单、快速,可用于不同商品规格甘草药材的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RP-HPLC法同时测定甘草酸制剂中18α-、18β-甘草酸的含量。方法:采用Phenyl-Hexyl(4.6 mm×250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10 mmol·L-1醋酸铵溶液(pH=7.75)-乙腈(83∶17),流速1.0 mL·min-1,柱温38℃,检测波长250 nm。结果:18α-、18β-甘草酸的线性范围均为0.3~80μg·mL-1(r2分别为0.9998和0.9999)。两差向异构体得到良好的分离,各制剂中异构体的组成比各不相同。结论:该方法准确,简便,重复性好,可为控制甘草酸制剂中18α-甘草酸和18β-甘草酸的质量标准提供参考,为对18α-甘草酸和18β-甘草酸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一种方法并依据这种方法分析甘草酸铵类制剂中18α-甘草酸和18β-甘草酸2种差向异构体的含量。方法:采用Kromasil C18(250 mm×4.6 mm,5μm)色谱柱,以0.05 mol·L-1磷酸盐缓冲液(调节pH至7.0)-乙腈(80∶20)为流动相,流速1 mL·min-1,检测波长252 nm。结果:18α-甘草酸和18β-甘草酸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025~2.500 mg·mL-1(r=0.9990)和0.025~2.000 mg·mL-1(r=0.9990),平均加样回收率(n=9)分别为99.0%和102.5%。同一色谱图中,2个色谱峰间的分离度大于1.5。结论:所建方法可用于分析甘草酸铵类制剂中甘草酸差向异构体的含量,甘草酸铵类制剂中18α-甘草酸和18β-甘草酸比例不一,应完善标准加以控制。  相似文献   

4.
HPLC法测定不同来源甘草中甘草酸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丽琴  张善堂  刘圣  石允卉 《中国药房》2010,(39):3700-3701
目的:建立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甘草中有效成分甘草酸含量的方法,并测定不同产地和基原甘草药材中甘草酸的含量。方法:色谱柱为Hypersil-C18(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2mo·lL-1醋酸铵溶液-冰醋酸-三乙胺(64:36:1.5:0.02),流速为1.0mL·min-1,检测波长为252nm,柱温为30℃。结果:甘草酸检测浓度在0.0416~0.2080mg·mL-1范围内与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回收率为101.3%,RSD=1.22%(n=9)。结论:不同来源甘草药材中甘草酸的含量差异较大,野生甘草中甘草酸的含量高于家种。  相似文献   

5.
HPLC测定芍甘胶囊中的甘草酸和甘草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HPLC测定芍甘胶囊中甘草酸和甘草苷含量的方法.方法 色谱柱为Kromasil C18(250 mm×4.6 mm,5 μm).甘草酸单铵盐以甲醇-0.2 mol·l-1醋酸铵溶液-冰醋酸(65:35:1)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50 nm,流速1.0 ml·min-1;甘草苷以乙腈-0.5%冰醋酸(18:82)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76 am,流速1.0 ml·min-1.结果 甘草酸单铵盐和甘草苷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52~2.60、0.30~1.50μg(r=0.9998);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1%(RSD=1.32%,n=5)、97.0%(RSD=1.67%,n=5).结论 所建方法灵敏、准确、专属性强,可作为芍甘胶囊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能有效分离18α-、18β-甘草酸的HPLC方法并用于测定甘草酸二铵及其制剂的含量.方法:采用Agilent HC-C18(2)色谱柱(4.6 mm×250 mm,5μm);乙腈-磷酸盐缓冲液(pH7.0) (22:78)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50 nm;柱温:30℃.结果:18α-、18β-甘草酸分离度大于1.5,国内三个厂家的14批样品均为18α-、18β-两种构型的混合物,以18α-构型为主.HPLC法较UV法含量测定结果低10%以上.结论:甘草酸二铵产品为18α-、18β-两种构型的混合物,且产品中杂质较多,而国内现有药品标准均采用UV法,不能分离上述两种异构体,可采用本文方法测定含量并对其构型组成加以合理控制.  相似文献   

7.
RP-HPLC法测定甘草中甘草酸差向异构体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RP-HPLC法同时测定甘草药材中甘草酸差向异构体的含量。方法采用HypersilC18(250 mm×4.6 mm,5μm)柱,以甲醇-体积分数为1%的醋酸溶液(体积比为56∶44)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波长为250 nm,柱温为35℃。结果α-甘草酸和β-甘草酸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010~0.209 g.L-1(r=0.9995)和0.052~1.034 g.L-1(r=0.9996)。2种成分的平均加样回收率(n=9)分别为99.7%和99.4%。结论该方法可用于甘草药材中甘草酸差向异构体的同时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测定糖清胶囊中甘草酸和甘草苷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采用Kromasil Cl8色谱柱(250mm×4.6mm,5μm)。甘草酸流动相为甲醇-0.2mo·ll-1醋酸铵溶液-冰醋酸(65:35:1);检测波长250nm;甘草苷乙腈-0.5%冰醋酸(18:82)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76nm;两者流速为1.0 ml·min-1,两者柱温为30℃;结果:甘草酸单铵盐在0.52~2.6μg/mg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甘草苷在0.30~1.5μg/mg范围之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甘草酸和甘草苷回收率分别为98.1%、97.0%,R SD分别为1.32%、1.67%。结论:该法操作简便、准确,线性相关系数良好,且稳定性和重复性好,适用于糖清胶囊制剂甘草主成分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9.
HPLC法测定复方甘草酸苷胶囊中三组分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萍  孙明 《中国药师》2007,10(10):1004-1006
目的:采用HPLC法测定复方甘草酸苷胶囊3组分的含量。方法:甘草酸苷:用ODS-C_(18)柱(150 mm×4.6 mm,5μm);2%冰醋酸-乙腈(65:35)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波长为252 nm;甘氨酸和蛋白酸:采用2,4-硝基氟苯柱前衍生化方法,色谱柱ODS C_(18)(250 mm×4.6 mm,5μm);乙腈-0.05 mol·L~(-1)醋酸钠缓冲液(35:65),检测波长:360 nm,流速1.0 ml·min~(-1)。结果:甘草酸苷、甘氨酸和蛋氨酸的线性范围分别为103.3~826.7μg·ml~(-1)(r=0.999 8),6.25~50.0μg·ml~(-1) (r=0.999 5)和6.33~50.67μg·ml~(-1)(r=0.999 5),其回收率分别为99.8%,99.7%和99.8%,RSD分别为0.3%,0.3%和0.4 (n=9)。结论:该法简便、灵敏、准确。  相似文献   

10.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甘草酸18H-差向异构体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佩  刘晓昱  吴锡铭 《中国药业》2008,17(19):17-18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18α-甘草酸和18β-甘草酸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色谱柱为C18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0.1mol/L磷酸盐缓冲液(pH=7.0)-乙腈(80:20),流速1.0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50/2m。结果18α-甘草酸和18β-甘草酸达到基线分离,两者的进样量在1.0~2.0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8(n=6),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58%和99.94%,RSD分别为0.54%和0.28%(n=9)。结论所用方法简便、快速,可同时测定18α-甘草酸和18β-甘草酸的含量。  相似文献   

11.
《中国药房》2017,(36):5147-5149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附子理中丸(浓缩丸)中甘草苷和甘草酸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Wonda Sil C18,流动相为乙腈-0.05%磷酸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37 nm,柱温为35℃,进样量为10μL。结果:甘草苷和甘草酸检测质量浓度线性范围分别为9.68~96.8μg/mL(r=0.999 1)、14.08~140.8μg/mL(r=0.999 2);定量限分别为0.2、0.3μg/mL,检测限分别为0.1、0.01μg/mL;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试验的RSD<2.0%;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9%~101.2%(RSD=0.62%,n=9)、98.6%~101.5%(RSD=1.06%,n=9)。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可用于附子理中丸(浓缩丸)中甘草苷和甘草酸含量的同时测定。  相似文献   

12.
HPLC法测定复方桔梗止咳片中甘草苷和甘草酸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复方桔梗止咳片中甘草苷和甘草酸含量的HPLC检测方法。方法:采用Agilent C18(4.6 mm×150 mm,5μm)色谱柱;以乙腈-0.05%磷酸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37 nm;进样量:10μL;柱温30℃。结果:甘草苷、甘草酸分别在10.65~42.60 mg·L-1、97.30~389.30 mg·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分别为1.0000、1.0000;平均回收率(n=6)分别为98.80%(RSD=0.73%)、99.84%(RSD=0.10%)。测得6批复方桔梗止咳片,每片分别含甘草苷135.28μg、123.16μg、113.21μg、136.08μg、160.84μg、156.32μg,甘草酸441.36μg、405.86μg、364.69μg、446.93μg、518.22μg、509.65μg。结论:该方法简便,重复性好,可用于同时测定复方桔梗止咳片中甘草苷和甘草酸的含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玄麦甘桔颗粒中甘草苷、甘草酸、哈巴俄苷、肉桂酸含量。方法:采用 LiChrospher RP-C_(18)(250 mm×4.6 mm,5μm)色谱柱,以乙腈-水(含1.0%甲酸)为流动相,梯度洗脱(0~20 min,流动相比例20:80→50:50),流速1 mL·min~(-1),双波长检测[278 nm(0~18 min,测定甘草苷、哈巴俄苷及肉桂酸),254 nm(18~20 min,测定甘草酸)]。结果:甘草苷、甘草酸、哈巴俄苷和肉桂酸分别在0.21~6.30,0.25~7.50,0.10~3.00,0.105~3.15 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n=9)分别为99.6%,99.3%,100.5%,98.9%。结论:该方法简便迅速,准确可靠,重现性好,结果稳定,适合玄麦甘桔颗粒的含量控制。  相似文献   

14.
王梅平 《海峡药学》2012,24(5):42-44
目的 建立对复方甘草颗粒中甘草酸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条件:ZORBAX XDB-C18(150mm×4.6mm,5μm),柱温25℃;流动相为甲醇- 0.2mol·L-1醋酸胺溶液-冰醋酸(67∶33∶1);流速0.8mL·min-1;检测波长:250nm.结果 甘草酸在0.19~1.88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为Y=9.10×105X-8.75×103(r=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50%,RS D=1.35%(n=5).结论 本法稳定可靠、简便、快速、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15.
《中国药房》2015,(30):4279-4281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腰痛宁胶囊中甘草酸和甘草次酸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Agilent TC-C18,流动相为甲醇-0.2 mol/L乙酸铵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50 nm,柱温为25℃,进样量为10μl。结果:甘草酸铵和甘草次酸检测质量浓度线性范围分别为0.007 1~0.178 0 mg/ml、0.354 8~8.720 0μg/ml(r均为0.999 8);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试验的RSD≤1.74%;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5.49%~100.62%、96.80%~102.26%,RSD分别为1.98%、1.78%(n=9)。结论:该方法操作简单、重复性好,测定结果准确、可靠,可用于同时测定腰痛宁胶囊中甘草酸和甘草次酸的含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考察复方甘草口服溶液中甘草酸、愈创甘油醚的含量。方法:采用HPLC法,色谱柱为ZORBAX Extent C18(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50 mmol.L-1磷酸二氢钾溶液-2.5 mmol.L-1庚烷磺酸钠溶液-乙腈(40∶40∶20,用20%氢氧化钠溶液调pH 7.2±0.2),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60 nm。结果:所测的99批样品中,52批样品含甘草酸≥2.0 mg.mL-1,47批样品含甘草酸<2.0 mg.mL-1;含愈创甘油醚均在4.5~5.5 mg.mL-1之间。结论:复方甘草口服溶液中甘草酸和愈创甘油醚的含量,各企业之间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消乳散中甘草苷、橙皮苷和甘草酸铵含量的HPLC法。方法色谱柱为XP Urisil C18(250 mm×4.6 mm,5μm)柱;流动相为乙腈-体积分数为0.1%的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 L·min-1;检测波长为237 nm;柱温为35℃。结果甘草苷、橙皮苷和甘草酸铵分别在质量浓度5.20~31.2 mg·L~(-1)、30.0~180 mg·L~(-1)和5.20~31.2 mg·L~(-1)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分别为0.999 5、0.999 8和0.999 1,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1%、99.3%和99.2%,RSD分别为1.1%、1.6%和1.3%(n=6)。结论本方法可作为消乳散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甘草酸的差向异构体在大鼠体内的药物动力学特征。方法大鼠按25mg.kg-1的剂量分别灌胃给予甘草酸2种差向异构体,使用HPLC测定血药浓度,以DAS2.0软件拟合药动学参数,并用SPSS统计软件对α-甘草酸组和β-甘草酸组的药动学参数进行比较。结果甘草酸的差向异构体在体内转化为甘草次酸后主要药动学参数分别为:α-甘草酸组AUC0-36为(57.04±14.64)μg.mL-1.h,Cmax为(4.68±2.56)μg.mL-1t1/2为(5.56±1.65)h,tmax为(10.0±4.0)h;β-甘草酸组AUC0-36为(36.55±13.18)μg.mL-1.h,Cmax为(4.24±1.69)μg.mL-1,t1/2为(7.88±2.40)h,tmax为(9.0±1.1)h。结论甘草酸的差向异构体在体内转化为甘草次酸后的主要药动学参数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9.
《中国药房》2017,(27):3836-3838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五味沙棘颗粒中甘草苷和甘草酸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Thermo scientific ODS-2 Hypersil,流动相为乙腈-0.5%磷酸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 L/min,检测波长为237 nm,柱温为25℃,进样量为20μL。结果:甘草苷和甘草酸检测进样量线性范围分别为48~480μg(r=0.999 9)、90~900μg(r=0.999 9);定量限分别为0.55、2.10μg/m L,检测限分别为0.16、0.62μg/m L;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试验的RSD<2.0%;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5.08%~97.58%(RSD=0.93%,n=6)、95.86%~99.89%(RSD=1.67%,n=6)。结论:该方法简单准确、重复性好,适用于五味沙棘颗粒中甘草苷和甘草酸含量的同时测定。  相似文献   

20.
高静  闫冬  张煊  姜春梅 《中南药学》2011,9(2):113-117
目的建立人血浆中甘草酸苷的代谢产物——甘草次酸的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测定法,并评价2种制剂的人体生物等效性。方法 18例男性健康受试者随机分成2组,分别交叉口服复方甘草酸苷胶囊4粒(含甘草酸苷100mg)和复方甘草酸苷片4片(含甘草酸苷100 mg)后,采用HPLC-MS法测定人血浆中甘草次酸的浓度。结果血浆中甘草次酸的最低定量限为5 ng.mL-1,在5~500 ng.mL-1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提取回收率为70.2%~82.2%。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的各主要药动学参数:t1/2分别为(11.25±3.02)和(11.61±2.55)h,Cmax为(376.0±77.1)和(356.8±69.6)ng.mL-1,tmax为(11.56±2.43)和(10.22±2.98)h,AUC0-t为(5 742±1 689)和(5 882±1 645)ng.h.mL-1。结论本方法灵敏、准确、简便,适用于临床药动学及生物等效性研究;两种制剂具有生物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