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分析使用过核苷(酸)类似物(NA)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体内HBV RT区基因耐药特点.方法 收集229例接受过核苷类似物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应用snPCR法扩增HBV全长RT区,纯化snPCR产物直接测序后分析11个经典耐药位点的氨基酸变异情况.结果 229例患者中基因B和C型各占14.41% (33/229)和85.59% (196/229).且C型患者较B型更易发生耐药变异(x2=2.95,P<0.05).共有63例检出HBV耐药变异,在rtI169、rtT184、rtA194和rtS202位点上均未检出耐药变异.在63个耐药变异株中rtM204V/I变异株检出率最高(40/63,63.49%),共有11种耐药突变模式.其中rtM204I以与rtL80I/V或rtL180M联合变异为主,而rtM204V变异常伴有rtL180M变异.结论 使用过核苷(酸)类似物(NA)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体内HBV RT区基因耐药呈现出复杂的变异类型,rtM204V/I突变最为常见.  相似文献   

2.
阿德福韦酯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特异性CTL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阿德福韦酯对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HBV特异性CTL的影响.方法 对HBV DNA阳性(HBV DNA≥1×104拷贝/ml)、ALT>2×正常值上限(ULN)、人白细胞抗原(HLA)-A2阳性的CHB患者用阿德福韦酯(正大天睛药业公司生产)10 mg,口服,每日1次,3个月.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HBV DNA,流式细胞术检测HBV特异性CTL.结果 阿德福韦酯治疗3个月后,HBV特异性CTL(0.52±0.11)%高于治疗前(0.34±0.14)%,t=6.78 P<0.01,HBV DNA阴转(<1×103拷贝/ml)28例(62.22%).17例未阴转的患者,HBV DNA水平治疗后3个月[(4.18±0.4)log10拷贝/ml]低于治疗前[(6.23±0.73)log10拷贝/ml]t=9.99,P<0.01.结论 阿德福韦酯能提高CHB患者的HBV特异性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拉米夫定(LAM)治疗过程中出现耐药后,HBVP区基因突变模式及基因分型的关系。方法对2008年9月至2010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107例临床诊断为LAM耐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HBVP区及基因分型测定。结果107例患者的基因突变模式为8种,100%均发生YMDD序列突变,其中单位点突变43例,其余均为联合突变;107例患者主要以B(25.2%)和C(73.8%)基因为优势,1例为B和c混合基因,且c基因以rtM204+rtL180M模式为主,占60.7%(48/79),B基因以rtM204突变模式为主,占66.7%(18/27);rtM204和rtM204+rtL180M突变模式的B和C基因比较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分别为8.4和7.2,P〈0.01)。结论YMDD基序突变是LAM耐药后HBVP区基因突变的主要模式,不同基因型决定了与耐药相关的变异出现形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发生HBeAg血清学转换与HBV基因型、HBV特异性CTL的关系.方法 7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 DNA阳性(HBV DNA≥1×104拷贝/ml),HBeAg阳性45例,其中B基因型23例(51.11%),C基因型22例(48.89%).ALT>2×正常参考值上限(ULN)、人白细胞抗原(HLA)-A2阳性,用阿德福韦酯(正大天睛药业公司生产)10 mg,口服,每日1次.观察治疗12个月后HBeAg血清学转换与HBV基因型、HBV特异性CTL的关系.结果 阿德福韦酯治疗12个月后,HBV特异性CTL(0.68%±0.11%)高于治疗前(0.33%±0.11%),t=8.36 P<0.001,HBV DNA(3.01±0.2)log10拷贝/ml低于治疗前[(6.27 ±0.70)log10拷贝/ml]t=12.63 P<0.001,HBV DNA阴转(<500拷贝/ml)43例(61.43%).HBeAg阳性45例中发生HBeAg转阴13例(28.89%),HBeAg血清学转换8例(17.78%),HBeAg血清学转换者HBV特异性CTL(0.86 ±0.05%)高于无HBeAg血清学转换者(37例,82.22%)的HBV特异性CTL(0.61%±0.07%),t=7.88,P<0.001.HBeAg血清学转换8例中,B基因型7例(占B基因型30.43%),C基因型1例(占C基因型4.55%),x2=5.15,P<0.05.结论 阿德福韦酯能提高CHB患者的HBV特异性细胞免疫功能,治疗后HBeAg血清学转换的发生与HBV特异性CTL水平升高有关,并可能与基因型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拉米夫定治疗中乙型肝炎病毒(HBV)逆转录酶区核苷酸序列变异、特点、含量及其与基因型和病毒载量的关系。方法普通DNA测序法检测拉米夫定治疗的117份慢乙肝患者血清HBV逆转录酶区基因序列及其基因型;其中99份用TaqMan法定量HBVDNA;64份用焦磷酸测序(Pyrosequencing)检测YMDD基序中碱基的频率。结果HBVYMDD变异组中C型43例,B型10例,A/B混合型1例;YMDD不变异组中C型54例,B型8例,D型1例,HBVDNA含量平均对数值在变异组和不变异组分别为:6.5699和6.6165;YMDD变异与其基因型及病毒载量无统计学意义;rtL180M位点变异与rtM204I/V位点变异高度相关;并且HBV野生株与变异株均同时存在。结论结合两种测序方法可以用来研究拉米夫定治疗中HBV基因序列变异情况及对YMDD耐药株进行定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抗病毒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受体(TCR)β链各家族互补决定区3(CDR3)谱系的变化,了解抗病毒治疗前后T细胞应答的变化。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FQ-PCR)溶解曲线法对11例CHB患者抗病毒治疗前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T淋巴细胞受体β链可变区(TCR BV)基因各家族CDR3谱系进行分析,了解抗病毒治疗前后T细胞应答的变化。分析TCR CDR3谱系与CHB患者血清病毒载量的关系。结果:11例CHB患者抗病毒治疗后多个TCR CDR3谱系均出现了不同程度偏移。低病毒载量组(HBV DNA≤104拷贝/ml)治疗后谱型偏移率显著高于高病毒载量组(HBV DNA≥105拷贝/ml)。结论:CHB患者抗病毒治疗后单寡谱型偏移率与治疗前血清HBV DNA的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与HBV特异性CTL表面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表达的关系和意义.方法 将133例CHB患者根据血清HBV DNA水平分为甲、乙两组,甲组70例(52.63%),HBV DNA水平为104~105拷贝/ml,乙组63例(47.37%),HBVDNA水平分107 ~ 108拷贝/ml,对两组患者作HBV特异性CTL、非特异性CTL,HBV特异性CTL表面PD-1表达和肝功能的比较.结果 甲组HBV DNA水平为(5.03±1.01)log10拷贝/ml,低于乙组(7.59±0.99) log10拷贝/ml,t=11.23,P<0.01,HBV特异性CTL表面PD-1表达(26.32±2.56)%,低于乙组(39.35 ±2.86)%,t=18.69,P<0.01,HBV特异性CTL (0.37±0.02)%,高于乙组(0.22±0.02)%,t=25.80,P<0.01,非特异性CTL(16.26 ±2.17)%,低于乙组(19.94±2.47)%,t=3.19,P<0.01,ALT (259.16 ±85.11) U/L,低于乙组(501.16±86.15) U/L,t=15.10,P<0.01,TBil(27.99±6.13)μmol/L,低于乙组(44.86±9.51) μmol/L,t=3.92,P<0.01.结论 CHB患者HBV DNA水平低者,HBV特异性CTL表面PD-1表达也低,HBV特异性CTL水平高,HBV DNA水平高者,HBV特异性CTL表面PD-1表达也高,导致HBV特异性CTL水平降低,并启动非特异性CTL,引起肝功能损害加重.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深圳地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核苷(酸)类似物耐药基因突变特征,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MALDI-TOF-MS技术对246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耐药相关基因突变进行检测,分析HBV耐药相关基因突变特征及其临床意义.结果 在246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共检测到763例发生碱基突变,其中拉米夫定耐药突变相关位点频率最高,约42.96%,其中突变位点主要为rtL180M(14.72%),rtL204I(18.50%),rtL204V(9.74%);阿德福韦酯耐药突变相关位点突变频率约为8.19%,突变相关位点主要为rtN236T(4.15%);恩替卡韦耐药突变相关位点突变频率约为0.49%,在所有检测标本中,未发现rtS202I位点突变.动态随访结果显示,MALDI-TOF-MS检测的耐药基因突变能早期提示临床耐药突变的发生.结论 深圳地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耐药突变主要集中在拉米夫定和阿德福韦酯耐药相关的突变位点,而极少发生在恩替卡韦耐药相关的基因位点,提示对耐药发生患者的治疗方案中可以优先采用含有恩替卡韦的方案.采用MALDI-TOF-MS动态检测慢乙肝患者HBV耐药基因突变有利于早期监测耐药的发生,更好的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HBV C、B基因型与HBV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表面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表达的关系和意义.方法 共研究CHB患者71例,人白细胞抗原(HLA)-A2阳性,HBV DNA >103拷贝/ml,其中C基因型34例(47.89%),B基因型36例(50.70%).比较C、B基因型感染者外周血HBV特异性CTL表面PD-1的表达水平、HBV特异性CTL水平、HBV DNA水平、ALT和TBil的水平.结果 CHB C基因型感染者的HBV特异性CTL表面PD-1的表达水平(37.30±3.05%)高于B基因型感染者(26.19±3.06%),t=15.47,P<0.001,HBV特异性CTL水平(0.25±0.03%)低于B基因型感染者(0.45±0.13%),t=21.54,P<0.001,HBV DNA水平(6.75±0.77lo910拷贝/ml)高于B基因型感染者(4.96±1.12 log10拷贝/ml),t=7.93,P<0.001,ALT水平(487.39±87.36IU/L)高于B基因型感染者(235.25±90.91IU/L),t=12.32,P<0.001,TBil水平(49.73±6.45)高于B基因型感染者(28.48±5.89%),t=9.01,P<0.001.结论 CHB C基因型感染者外周血HBV特异性CTL表面PD-1表达水平高于B基因型感染者,导致C基因型感染者HBV特异性CTL水平低于B基因型感染者,HBV DNA水平高于B基因型感染者,因此,肝功能损害比B基因型感染者重.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逆转录酶区耐药变异情况及rtA181变异准种的分布。方法提取患者血清中HBVDNA,PCR扩增逆转录酶区域,产物测序后经软件比对分析耐药变异情况和基因型;对部分rtA181变异标本进行克隆后测序分析准种分布。结果 489例标本中,检出明确耐药变异265例,在B、C基因型中分布比例存在差异(56.6%vs43.0%,P=0.022)。拉米夫定相关耐药138例(52.1%),以M204I、M204I/V+L180M±L80I/V变异为主;阿德福韦相关耐药35例(13.2%),以N236T+A181T/V较为多见;拉米夫定+阿德福韦相关耐药70例(26.4%),几乎都和A181有关。rtA181准种分析发现1例位于同一病毒株的多耐药组合,且未发现单一A181T变异的病毒准种。结论 HBV耐药变异主要表现为M204和A181相关变异,耐药模式复杂;检测HBV逆转录酶区的变异有助于临床及时发现和确认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合理进行抗病毒用药。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HBV感染是否对FibroScan(R)实施受控衰减参数(CAP)有影响.方法 使用FibroScan-502机型对临床诊断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HB)及慢性乙肝合并脂肪肝(CHB合并NAFLD)患者进行肝脏脂肪含量(CAP值)测定.结果 579例CHB患者、124例CHB合并NAFLD患者和624例NAFLD患者FibroScan检查,FibroScan测定的CAP与BMI呈正相关(r=0.46,P=0.004),而与血清HBV NDA载量、HBsAg载量以及HBeAg阳性与否无关;CHB组的CAP值(218.90 ±56.40 dB/m)显著低于NAFLD组(290.85±61.46 dB/m,P=0.00),也低于CHB合并NAFLD组(284.93±64.70 dB/m,P=0.00),而CHB合并NAFLD组的CAP值与NAFLD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5);血清高HBV DNA载量组的CAP值与低HBV DNA载量组间,高HBsAg载量的CAP值与低HBsAg载量组间,以及HBeAg阳性组的CAP值与HBeAg阴性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HBV感染不影响FibroScan测定的CAP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阴性个体HBV DNA检出情况,探讨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大蛋白(HBLP)用于筛查临床隐匿性HBV感染的血清学检测策略.方法 根据日常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模式(HBVM)结果,将HBsAg阴性标本分为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HBsAb)阳性和阴性两大类,除外HBVM抗原抗体同时阳性等特殊模式,从临床检测备份管随机收集各1000份共计2000份血清标本,双份分装-20℃冻存;用多管混合的方法实施HBV DNA定量分析,筛选出阳性标本;HBV DNA阳性标本行HBLP检测,再经美国超敏MONOLISA HBsAg ULTRA试剂复检HBsAg.结果 1000份HBsAb阳性标本未检出HBV DNA阳性;1000份HBsAb阴性标本共检出19例HBV DNA阳性;19份HBV DNA阳性标本经HBLP检测和美国超敏试剂复检HBsAg均呈阳性.19份HBV DNA定量分析结果显示:大于500拷贝/ml 2例,400~500拷贝/ml 3例,300~400拷贝/ml 3例,200~300拷贝/ml 7例,100~200拷贝/ml 4例.结论 用国产ELISA试剂常规检测HBsAg漏检标本多来自HBsAb阴性个体;漏检个体HBLP结果可能阳性,检测HBLP有利于筛查隐匿性HBV感染;本研究为积极寻找临床隐匿性HBV感染的检测策略提供了血清学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宁夏地区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优势基因型和耐药突变模式的流行情况,为个体化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6-08-2017-12本院收治的CHB患者血液样本226例,应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定量检测乙肝血清学标志物[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HBsAb)、乙肝e抗原(HBeAg)、乙肝e抗体(HBeAb)、乙肝核心抗体(HBcAb)],荧光定量PCR检测样本HBV-DNA载量,直接测序法检测突变位点并分析基因型及耐药情况。结果:226例样本中C基因型168例占74.34%,B基因型22例占9.74%,D基因型和混合型均18例,各占7.96%。41例发生耐药变异,变异率为18.1%,以单点突变rtM204I/V为主,突变率为30.5%。多位点变异13例,包含2例对拉米夫定、替比夫定和恩替卡韦均耐药的特殊突变。B基因型rt184和rt204位点突变率高于C基因型,rt213位点突变率低于D基因型;D基因型rt214位点突变率高于C基因型(P0.05)。结论:本地区CHB患者中,C基因型占有绝对优势,以rtM204突变模式为主,较其它基因型更易发生拉米夫定耐药。及时了解HBV基因型及耐药突变体的流行信息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徐志勇  陈婕  肖荣  朱凡 《微循环学杂志》2012,22(4):52-53,56,I0002
目的:分析服用抗病毒药物拉米夫定的乙肝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DNA的YMDD变异与病毒数量及药物治疗时间的关系。方法:以HBV DNA拷贝数105IU/ml为界线,将145例乙肝患者分为两组,分别对HBV YMDD各种变异模式的突变率进行比较。再根据HBV变异状态将患者分为未变异组、纯合变异组和杂合共生组三个组,将三组患者HBV YMDD突变率与治疗时间进行分析。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HBV数量,采用直接测序法检测HBV DNA204位点基序变异(rtM204I/V)。结果:HBVDNA≥105IU/ml组纯合变异突变率高于DNA<105IU/ml组(P<0.05),但其杂合突变率低于DNA<105IU/ml组(P<0.05)。药物治疗时间较长的乙肝患者,容易发生HBV YMDD纯合变异及杂合变异。结论:检测分析乙肝患者HBV的DNA YMDD变异与其数量和药物治疗时间的关系,有利于临床上安全用药及制定个体化药物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拉米夫定治疗乙肝病毒感染耐药性,旨在为指导慢性乙肝患者临床药物治疗提供新方法.方法 应用基因芯片检测255份51名拉米夫定抗乙肝病毒治疗自愿者不同阶段服药的临床标本及145份HBV DNA阴性血清耐药突变,并对突变进行分析.结果 经一年药物治疗10名患者产生耐药突变,耐药率19.6%(10/51),产生突变阳性标本病毒载量>105拷贝/ml.药物治疗后产生突变>6个月.10例突变病毒株中,552密码子处突变9例,528密码子处突变3例,密码子555中未发现突变.5例血清存在混合感染,其中4例为野生型病毒与突变型的混合,野生型病毒所占比例皆在40%以下.1例血清出现在(4,4)位点的密码子ATT与(3,3)位点密码子TTG两种突变,两种突变类型病毒并行产生同步增长.(3,3)突变类型首次报道.结论 拉米夫定抗乙肝病毒治疗6个月以上易产生耐药,产生耐药病毒载量>105拷贝/ml.主要发生在YMDD区,且存在两种突变类型病毒的混合感染,以上结果对慢性乙肝患者用药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24周未能有效抑制HBV DNA复制的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病例,加用阿德福韦酯(ADV)是否能增加HBV慢性感染者HBeAg血清转换和HBV DNA抑制率(≤1×10^3拷贝/ml).方法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的57例HBeAg阳性慢性乙肝患者在第24周时进行HBVDNA荧光定量PCR检测,若HBV DNA〉1×10^3拷贝/ml,则加用ADV(A组,21例)或不加用ADV(B组,14例)治疗;若≤1×10^3拷贝/ml,则继续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C组,22例),对比分析在治疗48周时的HBeAg血清转换率、ALT复常率和HBV DNA抑制率的差别.结果 治疗至第48周时,A、B、C三组的HBeAg血清转换率分别为23.8%、28.6%和63.6%(A vs C,P=0.014),ALT复常率和HBV DNA抑制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治疗24~48周期间,A、B两组HBeAg血清转换率、ALT复常率和HBV DNA抑制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A组HBV DNA下降幅度高于B组(2.60±1.37 vs 0.86±2.09,P=0.005).结论 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第24周未能实现HBV DNA显著抑制时,加用阿德福韦酯联合治疗能明显增加对HBV DNA复制的抑制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与HBV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非特异性CTL的关系和意义.方法 120例HBV DNA阳性、HBeAg阳性、人白细胞抗原(HLA)-A2阳性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HBV DNA,流式细胞术检测HBV特异性CTL、非特异性CTL,并作肝功能检测.将12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根据HBV DNA水平分为甲、乙两组,甲组68例,HBV DNA水平为3~4 log10拷贝/ml,乙组52例,HBV DNA水平为5~6log10拷贝/ml,对两组患者的HBV特异性CTL、非特异性CTL和肝功能进行比较.结果 甲组HBVDNA水平为(3.68±0.19)log10拷贝/ml,乙组HBV DNA水平为(5.97±0.32)log10拷贝/ml,t=22.98,P<0.001,甲组HBV特异性CTL(0.33%±0.04%),高于乙组(0.11%±0.01%),t=9.61,P<0.001,甲组非特异性CTL为11.99%±1.51%,乙组为11.91%±1.61%,t=0.16,P>0.05.结论 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与HBV特异性CTL有关:HBV DNA水平高者,HBV特异性CTL低,由于HBV DNA水平高,肝功能损害相对较重.HBV DNA水平低者,HBV特异性CTL高,预示抗病毒疗效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原发性肝癌与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血清HBV DNA水平、HBV基因型差别。方法 对210例原发性肝癌(HCC)患者及22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HBV LC)患者的血清HBVDNA水平及HBV基因型进行分析,比较病毒学和基因型差异。结果 210例HCC患者和220例HBV LC患者HBV DNA检测阳性率分别为84.3%(177/210)、94.5%( 208/220);HBV DNA定量为(5.06±1.01) log10拷贝/ml和(5.36±1.13)log10拷贝/ml,HBV LC患者均高于HCC患者(P<0.01);HCC组和HBV LC组均以C基因型为主,两组B,C基因型分布无明显差异。结论 HCC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低于HBV LC患者。两组HBV基因型分布无明显差异,均以C基因型为多。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阿德福韦酯(ADV)单药及其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拉米夫定耐药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4例ADV单药及28例ADV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拉米夫定耐药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患者HBVDNA、ALT水平及HBV DNA检测不到率、ALT复常率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治疗前的HBV DNA及ALT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的HBV DNA、ALT水平在治疗48周、72周时分别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降低(P〈0.05)。治疗48周时,联合组的HBV DNA检测不到率虽高于单药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0%vs25%,P〉0.05);ALT复常率两组间无明显差别(67.9%vs75%,P〉0.05)。治疗72周时,联合组的HBV DNA检测不到率为68%,要显著高于单药组的33.3%(P〈0.05);联合组的ALT复常率为93%,显著高于单药组的70.8%(P〈0.05)。结论ADV单药或联合拉米夫定均是治疗拉米夫定耐药HBeAg阳性CHB的有效方法,联合治疗的疗效要优于单药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