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目的:经盆底超声分析盆底康复锻炼对产妇盆底结构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1年6月到淮南东方医院集团总院生产的产妇为研究对象,共76例,采用系统抽样法随机分为观察组(n=38)和对照组(n=38).给予对照组常规产后护理,观察组进行产后盆底康复锻炼,于产后8周进行盆底超声检查,对比两组产妇的超声检查结果、盆...  相似文献   

2.
目的:实验分析利用盆底超声检查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效果。方法:将本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168例,作为研究对象,定为实验组,将同期健康体检的人群168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同时进行盆底超声检查。结果:实施检查后,实验组患者膀胱颈角度(静息)、膀胱颈角度、膀胱旋转角度等指标,均出现了明显的改变,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同时,在静息的情况下,两组患者的肛提肌裂孔容积、肛提肌裂孔前后径以及耻骨内肌厚度参数差异明显,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利用盆底超声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进行检查,可明显发现相关指标的异常,符合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特征,具有临床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以早期压力性尿失禁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为患者实施盆底超声检查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8年6月至2019年8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42例早期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纳入观察组,将同期在我院进行盆底超声检查正常妇女51例纳入参照组,应用MyLab-Twice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为两组研究对象实施盆底超声检查。结果:观察组患者Mu、Bs、Br等各项超声检查指标数据均较参照组高,对比两组各项观察指标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压力性尿失禁患者采用早期盆底超声检查能够使其尿道以及膀胱支持功能、结构变化等获得有效反映,可为临床准确诊断患者病情提供影像学依据,可行性及应用价值均较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应用盆底超声诊断的价值。方法:分析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本院收治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80例患者资料,将其设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本院健康体检者80例为对照组,均应用盆底超声进行诊断,对两组于静息、缩肛状态下超声结果及膀胱有关参数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于静息与缩肛状态下肛提肌裂孔横径(6.22±0.60)cm、肛提肌裂孔后前径(6.14±0.63)cm、耻骨内脏肌厚度(0.97±0.15)cm与(6.12±0.53)cm、(5.90±0.78)cm、(0.98±0.25)cm均比对照组大(P0.05);两组膀胱颈移动度、膀胱旋转角度及静息状态膀胱颈角度对比均显示高度差异(P0.05)。结论: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应用盆底超声诊断的价值较高,能够清晰显示机体盆腔结构,且可对患者病情实时掌控,为临床治疗方案选择提供指导,可被临床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盆底超声在不同分娩方式产妇盆底功能障碍诊断及盆底康复治疗效果评估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2月我院妇产科70例阴道自然分娩产妇与70例剖宫产分娩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设为阴道分娩组、剖宫产组,产后均实施盆底超声检查。比较阴道分娩组与剖宫产组的盆底超声检查指标、盆底功能障碍发生情况。以盆底肌力诊断结果为参照,分析盆底超声对盆底功能障碍的诊断效能,并分析盆底超声与盆底肌力诊断结果之间的一致性。将阴道分娩组、剖宫产组中的盆底功能障碍产妇分别设为A组、B组,均实施盆底康复治疗,比较A组与B组治疗前、后的盆底超声检查指标、盆底肌力评分、阴道最大收缩压。结果 阴道分娩组的膀胱颈移动度、静息及Valsalva动作时的肛提肌裂孔前后径、肛提肌裂孔左右径、肛提肌裂孔面积大于剖宫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分娩组的盆底功能障碍发生率为38.57%,高于剖宫产组的22.8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参照盆底肌力诊断结果,盆底超声对盆底功能障碍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7.67%、96.91%、97.1...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盆底超声对产妇产后初期膀胱膨出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9月—2022年10月苏州市相城人民医院收治的产后初期膀胱膨出产妇107例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产后无膀胱膨出的产妇107例为对照组。两组产妇均采用盆底超声进行检查,对两组产妇不同状态下盆底超声参数予以统计比较。结果:在静息、缩肛、Valsalva状态下,研究组肛提肌裂孔横径、肛提肌裂孔前后径、肛提肌裂孔面积、膀胱尿道后角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 <0.01)。结论:盆底超声诊断产妇产后初期膀胱膨出的临床价值非常高,值得临床借鉴与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盆底四维超声评估产后盆底功能康复可行性。方法:将2018年2月至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82例产后6周复查患者作为临床资料,在盆底肌力检查中均确定为Ⅰ级,将8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1例,观察组患者在产后的第6周开始接受盆底肌康复训练,而对照组患者未接受任何形式的盆底肌康复训练。使用盆底四维超声评估两组患者盆底肌功能康复效果。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在产后第6周时超声检查的各项数据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大于0.05;在产后第12周时,膀胱颈移动度(BND)、膀胱尿道后角(PUVA)、膀胱膨出、子宫脱垂、直肠膨出(直角)、会阴体过度运动(钝角)、肛提肌裂孔面积增大、肌力与肌电压等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且观察组患者数据优于对照组。结论:患者产后6周开始接受盆底功能康复训练,使用盆底四维超声评估其康复效果,证明盆底功能有效改善,可预防盆腔器官脱垂、减少尿失禁等情况,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针对膀胱脱垂女性患者实施盆底超声检查,探究其用于疾病分型的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20年4月我科室接诊的膀胱脱垂女性患者为对象,遴选出55例参与研究.为所遴选的患者实施盆底超声检查,就每位患者的图像特性进行分析,并进行疾病分型.结果:在V a l s a l v a动作后,46例(36.36%)患者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析产后早期盆底结构评估中应用三维超声成像技术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7月—2020年4月于本院分娩的100例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其中阴道分娩50例(设为Ⅰ组)、剖宫产50例(设为Ⅱ组),所有研究对象均于产后6~8周时接受三维超声成像技术检查。分析两组超声诊断表现,对比两组肛提肌裂孔、膀胱移动度和耻骨直肠肌厚度。结果:Ⅰ组肛提肌裂孔高于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膀胱移动度高于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耻骨直肠肌厚度高于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后早期盆底结构评估时采用三维超声成像技术诊断效果好,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盆底康复锻炼对宫颈癌根治术患者术后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9年4月宫颈癌根治术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术后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盆底康复锻炼。比较两组盆底功能、膀胱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肌力正常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膀胱颈移动度、膀胱残余尿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盆底康复锻炼可有效改善宫颈癌根治术患者的盆底功能,促进膀胱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自然分娩与剖宫产后女性盆底功能异常的超声特征。方法将2018年7月~12月在我院自然分娩的60例产妇设为观察组,将同期在我院接受剖宫产术的20例产妇设为对照组,两组均接受经会阴盆底二维超声检查以及经会阴盆底四维超声检查,比较两组各项功能指标与盆底超声指标。结果静息状态、Valsalva动作以及缩肛动作下,观察组盆隔裂孔左右径、盆隔裂孔前后径、盆隔裂孔面积与膀胱颈最大移动速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肛提肌裂孔周长、肛提肌裂孔面积、膀胱逼尿肌厚度与尿道膀胱后角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女性产后特别是自然分娩后盆底功能损伤较为常见,经会阴盆底二维及四维超声成像检查,可为女性产后盆底功能损伤的诊断提供依据,利于临床及早发现盆底功能异常情况。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4D盆底超声成像评估子宫切除术后盆底功能障碍效果。方法:抽取本院2019年10月至2020年2月收治的全子宫切除术患者60例,包括无盆底功能障碍患者20例(对照组M)、术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20例(研究A组)、术后器官脱垂患者20例(研究B组),借助4D盆底超声成像,评估其缩肛状态下盆底形态改变情况。结果:于缩肛状态下,对照组M肛提肌裂孔前后径、A肛提肌裂孔面积均较优于研究A组、B组,数据比较有意义(P<0.05)。结论:于全子宫切除术患者中,4D盆底超声成像技术能够鉴别是否为术后盆底功能障碍,还可直观展现盆底器官变化,具有操作便捷、可重复性的优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盆底超声在女性产后膀胱膨出诊断中的效果及检出率。方法:以本院2018年1月—2020年1月50例女性产后膀胱膨出患者为实验组,同时选取50例女性产后无膀胱膨出者为对照组,在产后1 d均为其实施盆底超声检查,对两组检查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实验组女性产后膀胱膨出患者的BND值、肛提肌裂孔面积均高于对照组女性产后无膀胱膨出者(P<0.05);触诊、视诊与盆底超声对女性产后膀胱膨出的检出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女性产后膀胱膨出诊断中应用盆底超声,可较好将疾病检出,对其具体病情反映,为患者接受针对性的治疗干预奠定基础,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4.
目的:采用盆底超声检查和盆底肌力评估研究分析不同的分娩方式对女性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7年2月间我院收治的50例顺利生产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分娩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自然分娩组与剖宫产组,各25例,另选取同期我院体检的健康女性24例设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产妇的盆底超声检查和盆底肌力评估指标变化以及与对照组的对比差异。结果:自然分娩组产妇的盆底超声检查结果均显著高于剖宫组产妇,剖宫组产妇显著高于对照组;自然分娩组产妇盆底肌力评估结果均显著低于剖宫组产妇,而剖宫组产妇则稍低于对照组,三组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然分娩与剖宫产两种分娩方式均会使产妇盆底肌力下降并使尿道膀胱颈位置发生改变,而选择性剖宫产对于产妇盆底功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产后盆底康复技术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防治效果,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1月蒙阴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盆底功能障碍的女性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观察组患者实施产后盆底康复技术,对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  相似文献   

16.
目的应用盆底三维超声评估产钳助产术后女性的盆底机能。 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19年12月在湖北省妇幼保健院行产后42~60 d常规检查的女性150例(分娩组),其中产钳助产分娩组75例,自然阴道分娩组75例;同期于湖北省妇幼保健院选取无分娩史的女性100例为对照组。纳入对象均进行经会阴盆底三维超声检查。静息状态下测量膀胱颈的位置、膀胱后角、尿道倾斜角、肛提肌裂孔面积;最大Valsalva动作时测量膀胱颈移动度、尿道旋转角、膀胱最低点(膀胱颈或膀胱后壁)位置、尿道内口有无漏斗化、膀胱后角、肛提肌裂孔面积。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方差分析、χ2检验对比分析静息状态及最大Valsalva动作时组间各测量指标的差异。 结果静息状态下,膀胱颈到参考线的距离,对照组、自然阴道分娩组、产钳助产分娩组依次减小,肛提肌裂孔面积,对照组、自然阴道分娩组、产钳助产分娩组依次增大,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最大Valsalva动作时,膀胱颈移动度、尿道旋转角及肛提肌裂孔面积,产钳助产分娩组、自然阴道分娩组、对照组均依次减小,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 结论产钳助产可能导致女性盆底机能受损,盆底三维超声可评估盆底结构及功能的改变,从而为临床提供诊断和治疗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估经会阴盆底超声对子宫全切术后患者的盆底功能。方法应用经会阴盆底超声,对子宫全切术后患者的盆腔器官进行观察,并对盆底组织各参数进行测量。以耻骨联合下缘为参考点,分别在静息状态下和最大Valsalva状态下观察膀胱颈及近端尿道的移动情况;测量膀胱颈距耻骨联合下缘的垂直距离(BSD),膀胱尿道后角,计算膀胱颈下降度(BND),尿道旋转角度及膀胱颈旋转角度;通过计算组内相关系数(ICC)评估不同观察者之间测量结果的一致性。结果子宫全切术后患者在静息状态下BSD测值为(-2.73±0.37)cm,膀胱尿道后角测值为(119.00±22.40)°;最大Valsalva状态下BSD测值为(-0.25±0.67)cm,膀胱尿道后角测值为(114.74±21.50)°;BND测值为(2.46±0.59)cm,膀胱颈旋转角度测值为(70.68±19.91)°,尿道旋转角度测值为(60.81±17.34)°。结合临床及盆底超声测量结果诊断子宫全切术后盆底功能障碍29例(58.00%,29/50,压力性尿失禁5例,直肠脱垂8例,膀胱脱垂16例)。研究中不同观察者之间测量静息状态和最大Valsalva状态下BSD、膀胱尿道后角及计算BND的一致性非常好,组内相关系数分别为0.90、0.89、0.91、0.88、0.92;尿道旋转角度及膀胱颈旋转角度的组内相关系数分别为0.79、0.88,表明观察者之间测量结果的一致性较好。结论经会阴盆底超声可动态观察女性盆底器官的运动变化,对子宫全切术后患者盆底功能进行评估,操作简单,可重复性好,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产后盆底康复技术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防治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盆底功能障碍患者,将360例患者按照双盲随机分组原则分为两组各180例。对照组、观察组分别实施家庭自行盆底肌训练、联合康复治疗仪治疗,将两组盆底功能障碍患者的超声检查指标、盆底功能进行比对。结果观察组盆底功能障碍患者的BSD-S、性生活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后3个月后的BSD-R、BSD-S、PUVA-R、PUVA-S、UVJ-M、BND、脏器脱垂发生率、尿失禁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后6个月后的0级、Ⅱ级、Ⅳ级肌力比例低于对照组,Ⅲ级、Ⅴ级肌力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产后盆底康复技术有助于产妇产后盆底功能的提高,对于防治盆底功能障碍具有较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采用经会阴彩色多谱勒超声评估女性产后压力性尿失禁(SUI)患者盆底生物电反馈刺激治疗的盆底超声参数特征及效果。  方法  选择2019年1月~2021年10月本院收治的120例产后SUI女性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60例/组。对照组予常规健康教育和产后保健,治疗组予盆底生物电反馈刺激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后3月对两组患者进行1 h尿垫试验、盆底超声参数测量和生活质量问卷评估,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治疗前后膀胱残余尿量、漏尿次数及漏尿量。  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更高(95.00% vs 81.67%,P < 0.05);治疗后,两组膀胱颈移动度、膀胱最低点位置、膀胱后角、肛提肌裂孔面积、膀胱残余尿量、漏尿次数、漏尿量、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简表(ICIQ-SF)及尿失禁影响问卷简表(IIQ-7)评分较治疗前降低,肛提肌厚度升高(P < 0.05);治疗组治疗后膀胱颈移动度、膀胱最低点位置、膀胱后角、肛提肌裂孔面积、膀胱残余尿量、漏尿次数、漏尿量、ICIQ-SF及IIQ-7评分低于对照组,肛提肌厚度高于对照组(P < 0.05)。  结论  女性产后SUI患者采用盆底生物电反馈刺激治疗可提升疗效,改善患者盆底功能,减轻SUI症状;采用经会阴彩色多谱勒超声检查能为SUI患者盆底功能损伤和康复提供客观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应用经会阴实时三维超声评估不同分娩方式对经产后女性盆底结构的近期影响。方法选取115例经产妇(经阴道分娩组70例,剖宫产组45例)于产后6~8周行盆底实时三维超声检查,观察与测量以下指标:静息状态下膀胱颈位置及肛提肌裂孔面积、最大Valsalva动作下的膀胱颈移动度(BND)、尿道内口有无形成漏斗状、膀胱有无膨出及肛提肌裂孔面积,比较两组间的差异。结果经阴道分娩组的膀胱颈移动度、膀胱膨出率、两种状态下的肛提肌面积均高于剖宫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间在膀胱颈位置及尿道内口漏斗形成率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时三维超声能够有效观察产后女性盆底结构,阴道分娩对女性盆底结构的近期影响大于选择性剖宫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