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痉挛型脑瘫儿童与正常儿童口腔共鸣的差异,探讨痉挛型脑瘫儿童口腔共鸣异常的特征。方法采用启音博士—实时言语测量仪软件,对学龄前痉挛型脑瘫儿童和正常儿童各25例发/a/、/i/、/u/韵母音平稳段的第一、二共振峰(F1、F2)进行采集提取,分析比较两组各测试音的 F1、F2频率值及口腔共鸣障碍发生率、类型。结果脑瘫儿童发/a/音的F1、F2分别为1184.16±323.10 Hz、1895.37±258.77 Hz,正常儿童F1、F2分别为1296.01±102.68 Hz、1896.20±161.54 Hz,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瘫儿童发/i/音的F1、F2分别为423.38±150.98 Hz、2639.54±634.08 Hz,正常儿童分别为327.64±84.18 Hz、3454.80±162.64 Hz,脑瘫儿童的F1高于正常儿童,F2低于正常儿童,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脑瘫儿童发/u/音的F1、F2分别为427.62±136.00 Hz、872.35±226.34 Hz,正常儿童分别为370.55±117.47 Hz、1085.77±255.27 Hz,两组间F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瘫儿童F2低于正常儿童(P<0.05)。脑瘫儿童口腔共鸣异常发生率达60%(15/25),以后位聚焦居多(53.33%,8/15),其次为混合型聚焦(20.0%,3/15),喉位聚焦和前位聚焦各2例(各占13.33%,2/15)。结论痉挛型脑瘫儿童容易出现口腔聚焦,主要表现为后位聚焦或混合型共鸣障碍;发/i/、/u/音的F2值可为脑瘫患儿口腔共鸣障碍的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估学龄前痉挛型脑瘫患儿的副词理解能力,探讨其理解副词的规律及特点。方法 选取60例4~6岁脑瘫患儿为研究组,100例普通同龄儿童为对照组。分别进行学龄前儿童副词理解测验,分析两组年龄、副词理解类别的差异。结果 (1)研究组的总体副词理解率(0.54±0.20)极显著低于对照组(0.71±0.15()P<0.01)。(2)两组除6岁组副词理解率无显著差异(P>0.05),4岁组和5岁组有极显著差异(P<0.01)。(3)两组时间副词理解率有显著差异(P<0.05),程度、范围和判断副词的理解率有极显著差异(P<0.01)。结论 学龄前痉挛型脑瘫患儿的副词理解能力明显落后于同龄普通儿童;学龄前儿童副词理解测验有助于综合评估脑瘫患儿的语言能力,为其语言康复提供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实时言语重读训练治疗痉挛型脑瘫儿童言语流利性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3月就诊且符合入选标准的44例5~7岁痉挛型脑瘫儿童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2例。对照组进行常规言语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实时言语重读训练,每组患者共训练10次,每次30分钟,每日至多1次,在3周内完成。在治疗前、后均选择梁峻波改编版《唱歌篇》进行言语流利性评估,比较两组患者在模仿跟读语言任务下语速、停顿、拖延与重复的评估结果,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前组间比较,两组患者言语速率、构音速率、停顿次数、停顿时长、拖延次数、拖延时长与重复次数等7个言语流利性功能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两组患者7个言语流利性功能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观察组分别为2.08±0.15个/秒、2.83±0.18个/秒、18.41±1.62个/秒、12.28±1.36秒、17.59±2.04次、10.37±1.51秒、3.00±1.23次,显著优于对照组(分别为1.60±0.06个/秒、2.56±0.12个...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汉语声调对发育性语音障碍儿童塞音偏误的影响,为其临床康复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4~6岁发育性语音障碍儿童28例(患儿组)及年龄相仿的正常儿童25例(正常组),以跟读复述的方式录取6个塞音(/b/、/d/、/g/、/p/、/t/、/k/)与单韵母/a/组成的包括汉语普通话四个声调的24个单音节词,通过praat语音分析软件提取各单音节词语的嗓音起始时间(voice onset time,VOT)值,采用混合方差分析的方法,分析两组在四种不同声调上同一塞音的VOT值差异。结果两组组别主效应显著,患儿组与正常组之间各音节VOT值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1):正常组声调类型与声母类型交互作用不显著(P>0.05);患儿组声调类型与声母类型交互作用显著(P<0.001),声母/b/的VOT:/ba/1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听障儿童与健听儿童韵律词重音声学特征的异同。方法分别对健听儿童和听障儿童(重音异常组,重音正常组)重音音节的音强、音长、音高进行比较分析。结果①重音异常组韵律词前后字的平均基频增量总体小于重音正常组与健听儿童;②重音异常组韵律词的重音与非重音音节的平均强度(mean syllable intensity,MSI)、相对时长(syllable duration,SD)差异总体显著,平均基频(mean syllable F0,MSF0)差异总体不显著;③重音正常组句中韵律词的重音与非重音音节的MSF0差异显著,而单独韵律词的MSI、SD、MSF0差异总体显著。结论①与健听儿童相比,重音异常组听障儿童表现韵律词重音的声学参数为音强和音长,重音正常组听障儿童则为音高;②听障儿童韵律词单独出现时与在句中出现时的重音情况不同。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个别训练联合小组游戏治疗脑瘫合并语言障碍患儿的疗效。方法将65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33例,男21例,女12例,年龄2.8~7岁,平均4.45±1.55岁;对照组32例,男22例,女10例,年龄3~7.1岁,平均4.32±1.16岁。对照组采用个别语言训练,观察组采用个别语言训练联合小组游戏训练,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采用S-S(sign-significate relations)语言发育迟缓评价法对两组患儿进行言语能力评估。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各语言发育阶段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显效18例,好转1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94%(31/33);对照组显效7例,好转15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68.75%(22/32),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个别训练与个别训练联合小组游戏训练治疗脑瘫患儿语言障碍都有一定疗效,个别训练联合小组游戏方法更优。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探讨了120名健听儿童/g/./k/时长和频区的特征,并将52名听障儿童主客观评估结果与健听儿童的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显示健听儿童习得/g//k/后,随着年龄的增长,时长和频区均无显著变化;女孩时长大于男孩,男女频区无显著差异;/k/与/g/相比时长长,频区高;舌根塞音与/ao/和n/u/分别相拼时相比,时长短、频区高。临床上若/kao/和/ku/的时长小于健听儿童参考范围或/gao/、/gu/和/ku/的频区大于健听儿童参考范围时,可以推测可能存在发音部位前移问题。研究得到了健听儿童/g/、/k/时长和频区的参考范围,为临床治疗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3~5岁听障儿童情感语调发音的声学特征。方法选取3~5岁17例(3岁8例,4岁4例,5岁5例)佩戴助听器(hearing aid,HA)儿童(HA组)、51例(3岁19例,4岁17例,5岁15例)人工耳蜗植入(cochlear implant,CI)儿童(CI组)以及32例(3岁10例,4岁9例,5岁13例)健听(normal hearing,NH)儿童(NH组),以自编6个语义中性的高兴和难过情感语调测试语料分别检测各组两种情感语调的平均基频(F0)、基频标准差(F0 SD)、基频范围(F0 range)、平均强度(intensity)、强度标准差(intensity,SD)、强度范围(intensity range)及时长(duration),比较三组儿童情感语调的声学特征。结果三组儿童高兴和难过语调发音的平均基频、平均强度和时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难过语调,NH组儿童高兴语调的基频标准差和基频范围更大,而HA组和CI组儿童的强度标准差和强度范围更大,与NH组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项声学指标值在不同年龄儿童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情感语调发音中健听儿童主要利用更多的频率变化来改变语调,而佩戴助听器和人工耳蜗植入儿童则倾向于用更多的强度变化来表达情感;听障儿童在情感语调发音中展示了对韵律线索的利用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人工耳蜗及助听器(hearing aids,HA)双模式助听与单独人工耳蜗植入(cochlear implant,CI)患者皮层听觉诱发电位(cortical 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CAEP)中P1及失匹配负波(mismatch negativity,MMN)的分化特征,对双模式助听效果进行客观评价。方法双模式助听儿童7例(双模式使用时长均不少于6个月),在CI与助听器达到最佳助听模式后,分别在双模式及单侧CI两种助听模式下,以/ba1/、/ba4/(即/ba/一声和四声)作为标准刺激与偏差刺激声进行声场下CAEP测试,分析两种模式下P1波和MMN的潜伏期与幅值的差异。结果双模式助听下CAEP的P1的潜伏期、幅值以及MMN的潜伏期、幅值分别为159.29±31.80 ms、1.86±3.12μV、245.29±58.82 ms、-2.16±1.34μV;单侧CI助听时分别为172.00±43.84 ms、1.26±2.85μV、288.29±54.00 ms、-1.63±1.19μV。双模式助听下P1及MMN潜伏期较单侧助听CI时显著缩短(P<0.05),P1及MMN幅值较单侧CI时呈现增大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I及助听器双模式助听下CAEP的P1及MMN潜伏期较单侧CI助听时显著缩短,提示双模式助听下患者听觉辨别能力提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听障儿童普通话双字调"去+去"连读变调的声学特点。方法比较60名听障和60名健听儿童普通话双字调"去+去"连读时基频最大值,最小值,调域,拟合斜率等声学参数,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两类儿童基频最大值F0max单发位置显著大于前去(P<0.05)和后去(P<0.01),且前去的F0max显著大于后去(P<0.01);(2)听障儿童基频最小值F0min在单发和后去位置均显著大于健听儿童(P<0.01),前去位置两类儿童的F0min无显著性差异;(3)听障儿童的调域F0(max-min)显著小于健听儿童(P<0.01),两类儿童调域F0(max-min)单发位置显著大于后去(P<0.01)和前去(P<0.01),且后去的F0(max-min)显著大于前去(P<0.01);(4)听障儿童拟合斜率F0K前去位置显著大于健听儿童(P<0.01),单发和后去位置两类儿童的F0K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听障儿童和正常儿童一样,"去+去"连读时会产生连续变调现象,表现出接近于成人去去变调发音的走势。但听障儿童去去连读的能力显著落后于正常儿童,表现出后去终点基频较高、调域偏小和协同发音不经济等现象。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以西班牙语为母语的墨西哥汉语习得者在感知汉语送气和不送气塞音、塞擦音时的脑偏侧化。方法以19例视力、听力均正常及非左利手的墨西哥籍汉语习得者为研究对象,应用两耳分听技术分别测试其识别普通话送气和不送气塞音、塞擦音时的脑半球反应时间。结果学习汉语语音25~30小时的墨西哥汉语习得者识别普通话送气、不送气塞音和塞擦音时,左耳(大脑右半球)和右耳(大脑左半球)的正确反应时间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学习汉语语音50~60小时的墨西哥汉语习得者识别送气塞擦音的左耳(大脑右半球)正确反应时间显著低于右耳(大脑左半球)(P<0.05);识别不送气塞擦音的左耳(大脑右半球)正确反应时间显著低于右耳(大脑左半球)(P<0.05)。结论墨西哥汉语习得者汉语送气和不送气音的脑偏侧化的程度是一个渐变的过程,该过程与汉语习得者送气和不送气语音范畴的建立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描述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鼾声的声学特征,为鼾声分析应用于OSAHS的诊断、治疗及结果评价奠定基础。方法:记录31例OSAHS患者整夜睡眠的鼾声和PSG监测。应用Adobe Audition软件提取鼾声,将鼾声信号转为数字信号,分别随机提取每个患者呼吸暂停后的第1个鼾声和不伴有呼吸暂停的鼾声各10个,共计620组鼾声数据。运用Matlab软件程序分析、比较两类鼾声的各项声学指标:鼾声的最大频率、中心频率、平均频率、峰频率、功率比等。结果:OSAHS患者的呼吸暂停后鼾声的最大频率、峰频率、平均频率、中心频率均大于连续鼾声,而800 Hz功率比则相反,这些指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将患者根据AHI值分为轻、中、重度三组,轻度组两类鼾声的峰频率、中心频率和800Hz功率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中、重度患者的指标中除了中心频率外,其余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结论:800Hz功率比可能是区别OSAHS患者呼吸暂停后鼾声与平稳呼吸时产生的连续鼾声不同的声学指标,提示将鼾声监测分析技术应用于OSAHS的诊断与筛查具有一定可行性,为进一步分析研究鼾声在临床中的应用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线索。  相似文献   

13.
SOX10参与神经嵴细胞的发育过程,在调控神经嵴细胞生存和保持多向分化潜能等方面起重要作用,研究表明SOX10基因在人体多个组织与器官中表达。感音神经性耳聋是由于螺旋器、听神经和各级听觉中枢的病变导致声音的感受和神经冲动传导发生障碍引起的耳聋。研究发现SOX10基因与先天性感音神经性耳聋关系密切,尤以综合征型聋为主,该基因影响内耳感觉上皮祖细胞分化及调控相关耳聋基因的表达,针对SOX10基因及蛋白与综合征型耳聋的研究有利于揭示耳聋的分子病因。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全聋型突发性聋的临床特征及影响预后的因素,为该类型突聋的治疗及预后评估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到2017年1月住院治疗的98例(98耳)全聋型突发性聋患者(250~8 000 Hz平均听阈94.94±8.30HL)的临床资料,根据疗效将患者分为有效组(34例)及无效组(64例),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的方法分析患者的性别、耳侧、年龄、病程、初诊听阈,是否伴发耳鸣、眩晕及耳闷胀感,是否有高血压、糖尿病史及鼓室注药、纤溶酶溶栓等多种因素对预后的影响。结果治疗后患者平均听阈为70.79±10.13dB HL,痊愈2耳、显效21耳、有效11耳,无效64耳,总有效率为34.69%(34/98),其中痊愈率、显效率及有效率分别为2.04%、21.43%和11.22%。多因素分析有效组和无效组上述各因素与疗效关系结果显示,初诊听阈越高,预后越差(P<0.05);伴发眩晕不利于患者的预后(P<0.05);给予鼓室注药及纤溶酶溶栓治疗有利于患者的预后(P<0.05)。结论全聋型突发性聋就诊时听力损失程度越轻、不伴发眩晕、鼓室注药及纤溶酶溶栓治疗的患者预后较好;积极治疗后,仍有好转甚至痊愈的可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克服现有中文言语测听材料在成年耳蜗植入者中的天花板效应,依照英文AzBio句表的开发流程,开发一套更难的、更贴近现实生活的中文普通话语句测听表,并在成人耳蜗植入者验证其等价性。方法:选取成人日常生活口语素材,邀请2男2女播音专业学生在本底噪声低于20 dB(A)的隔声室内录音1 020句,以声码器技术仿真成5通道人工耳蜗的音效,编撰成51张表,以拉丁方设计在17名听力正常人中进行言语识别率测试,从均值±1标准差( xˉ±1s,61.9%至92.2%)的范围内挑选出同质性良好的600句(每个播音人150句,识别率均值78.0%),编撰成每表20句共30张CMnBio句表。另行招募30例使用年限12个月~12年不等的成年人工耳蜗植入者,在65 dBSPL声级下依序测试30张表的言语识别率。采用拉丁方设计方案,每张测试表都有同样的机会成为首张测试表,以避免练习效应和疲劳效应的干扰。使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结果:(1)30例人工耳蜗植入者的言语识别率呈现出较大的个体间差异,但每例植入者对30张表的言语识别率相对稳定。(2)对言语识别率进行合理化的反正弦变换后,计算每例植入者每表识别率与其30张表平均识别率的差值;以30张CMnBio表作为考察对象,对30例植入者的上述差值进行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 F=3.503 1, P<0.001;进而采用 Post Hoc Tukey两两比较,除第4、5、10、29号表外,其余26张表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3)26张等价CMnBio句表在30例成年人工耳蜗植入者中的识别率为(65.4±13.3)%,呈良好的正态分布。(4)采用 n=65的二项分布模型可最好地反映表间的变异性。 结论:本研究建立了面向成年人工耳蜗植入者、具有良好等价性的26张普通话CMnBio句表,并提供了使用单张表和二张表时识别率得分95%置信度下的临界差值。为普通话成人人工耳蜗临床实践及开展跨语种成效对比研究,提供了一个可避免天花板效应的实用工具。  相似文献   

16.
探析耳鸣声学特征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按中医辨证将主观性耳鸣患者分为实证和虚证两组,检测耳鸣的客观声学特征,并进行中医治疗。结果:耳鸣频率:实证组耳鸣频率低于应证组(P<0.05)。耳鸣响度:实证组耳鸣响度高于虚证组(P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伴发于突发性聋的耳鸣患者临床听力学特征,并分析耳鸣及声治疗短期疗效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伴发于突发性聋的耳鸣患者人口学特征及心理声学特征,按照THI评分等级进行分组,使用卡方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Spearman相关分析、Logistic回归等分别分析各个因素对耳鸣严重程度的影响及其声治疗效果。结果1.纳入的患者共108名,其中轻度耳鸣组49名(45.5%),中度耳鸣组34名(31.5%),重度耳鸣组25名(23.1%)。2.经卡方检验,3组患者在SAS得分存在统计学差异(χ^(2)=25.239,P<0.05),SAS分数随着耳鸣分级增加有升高的趋势。3.轻度耳鸣组和中度耳鸣组与重度耳鸣组的PQSI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χ^(2)=14.437,P<0.05)。重度耳鸣组睡眠障碍人数多于其他两组,轻度耳鸣组和中度耳鸣组之间则无统计学差异。4.经Spearman相关分析,PQSI、SAS等级与THI得分及各因子之间有显著的正相关(r>0,P<0.005)。5.经多元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THI等级与SAS等级、睡眠质量问题成正相关(P<0.005)。6.经二元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伴发于突发性聋的耳鸣患者声治疗短时疗效影响因素是残余抑制试验结果(P=0.020)。结论耳鸣发生的严重程度与焦虑症状有显著的关联;重度耳鸣患者更容易合并睡眠障碍;伴发于突发性聋耳鸣患者的声治疗效果与残余抑制试验结果有关,残余抑制试验结果可以为临床声治疗耳鸣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完全分隔I型(incomplete partition type Ⅰ,IP-Ⅰ)内耳畸形并脑脊液耳鼻漏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手术方法。方法结合3例IP-Ⅰ型内耳畸形并脑脊液耳鼻漏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表现及颞骨高分辨率CT(HRCT)特点,3例手术均经前庭窗入路手术,术中用约2倍前庭池直径的颞肌填塞前庭池修补脑脊液漏口。结果 3例患者均表现为患耳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反复发作脑膜炎,2例间断流清水样涕;3例HRCT均显示右侧内耳畸形(符合IP-Ⅰ型),术中见第1例和第3例镫骨底板边缘呈半月形缺损,第2例镫骨底板呈中央穿孔,均一次手术修补成功,随访1年以上未见复发。结论 IP-Ⅰ型内耳畸形并脑脊液耳鼻漏者可表现为患耳听力下降,间断流清涕,反复发作的化脓性脑膜炎,纯音听阈及HRCT有助于诊断;可通过手术经前庭窗入路用颞肌填塞前庭池治疗脑脊液耳鼻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一个综合征型耳聋家系的致病基因及突变进行探究。方法2018年6月至2020年7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科联合郑州大学相关机构对该家系进行了研究。该家系来自河南省濮阳市,2代4人,详细询问病史及家族史,绘制家系图。先证者及其妹患有先天性耳聋,其父母表型正常。对该家系进行临床表型分析,包括影像学、听力检查(包括纯音测听、声导抗、脑干诱发电位、耳声发射)、前庭功能检查及眼科检查(包括视力、视野、眼底检查、视觉诱发电位及视网膜电图)。靶向捕获129个耳聋相关基因的编码区域,采用高通量测序方法检测,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疑似致病突变,使用Sanger测序和minigene试验进行验证。结果该家系共2代4人,其中第二代2人(即2例患儿)均患有双耳重度感音神经性聋,伴有双眼视力下降、夜盲症、周边视野敏感度下降及部分视野缺损,前庭功能正常。2例患儿均携带CDH23(NM022124.5)、c.6049G>A(p.Gly2017Ser)、c.9856C>G(p.His3286Asp)及c.8699A>G(p.Asp2900Gly),其中c.6049G>A及c.9856C>G遗传自表型正常的父亲,c.8699A>G遗传自表型正常的母亲。错义突变c.9856C>G及c.8699A>G在gnomAD数据库中未收录。错义突变c.6049G>A位于第46号外显子的最后一个碱基位置,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其可能影响剪切,minigene试验表明,该突变位点会造成第46号外显子的跳跃,导致其所表达的蛋白功能异常。通过文献检索,并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遗传突变分类标准与指南,将c.6049G>A及c.8699A>G归类为致病/可能致病突变,c.9856C>G归类为临床意义未明突变。结论该病例是由CDH23剪切变异与错义变异复合杂合导致的Usher综合征1D型(USH1D),CDH23的这种复合杂合形式会导致USH1D。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不同刺激位点、脉宽、速率条件下儿童人工耳蜗植入(cochlear implants,CIs)患者电诱发皮层听觉诱发电位(electrically evoked cortical 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eCAEP)P1-N1-P2的特点,选择优化的参数,为eCAEP进入临床应用提供进一步依据。方法对20名儿童CI患者进行eCAEP测试,记录并分析不同刺激位点(#4,#13,#20)、脉宽(50μs,100μs,200μs)、速率(0.2Hz,0.9Hz,1.6Hz)下P1-N1-P2波形的引出率、阈值、潜伏期、振幅。结果在内耳及蜗神经结构正常的16名患儿中,①脉宽为100,200μs时的P1引出率均为100.00%,显著高于脉宽为50μs时的P1引出率80.00%(P<0.05)。脉宽50μs时平均阈值为(125.83±28.43)CL,显著高于脉宽100μs时阈值(102.50±25.63)CL(P<0.01)及脉宽200μs阈值(95.00±16.79)CL(P<0.01)。②刺激速率对引出率无显著影响(P>0.05)。刺激速率为0.2Hz时平均阈值为(87.14±24.31)CL,明显低于速率为0.9Hz时阈值(98.57±19.56)CL(P<0.05)及1.6Hz时阈值(100.71±23.69)CL(P<0.05)。③刺激位点对引出率、阈值无显著影响(P>0.05)。不同刺激位点下P1引出率均为100%,N1-P2引出率均大于85%。结论CI儿童的电刺激P1-N1-P2 CAEP波形引出率高,便于临床检测。其中,P1波引出率最高,可以作为主要观察波形。刺激速率0.9~1.6Hz、脉宽100~200μs为推荐刺激参数。当引出率欠佳、波形分化差时,可考虑增加脉宽、降低刺激速率以获得最佳的P1-N1-P2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