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调查阳江市社区散居儿童家长对手足口病的认知状况及相关行为,为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在阳江市4个县区随机抽样城区和乡镇计划免疫预防接种门诊各4间,用方便抽样的方法对5岁以下儿童的家长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结果调查共分发问卷l 000份,有效答卷9 68份,有效回收率为96.80%;53.93%儿童有吸吮手指习惯;调查968名儿童,家长称曾由医生诊断患过手足口病有186人,占19.21%;调查968名家长,依据综合回答情况判为知晓共446人,知晓率为46.07%;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程度及不同居住地的家长对手足口病的相关知识知晓率均不相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家长获得手足口病相关知识来源最多是卫生部门宣传画册。结论家长手足口病相关知识知晓率低,日常生活中引发手足口病传播的相关行为普遍存在;今后要针对不同人群的特点,采用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云南省江川县儿童家长手足口病防治知识的认知情况,为开展相关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调查员对全县辖区内所有0~5岁的儿童家长按照调查对象名册入户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本次共调查9349人,患病儿童家长365人,未患病儿童家长8984人;男女性别比为1∶1.98;家长年龄以30~39岁年龄组最高(62.8%);儿童家长手足口病防治知识总知晓率为85.3%,患病家长与未患病家长的知晓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儿童家长健康行为形成率为65.7%,患病家长与未患病家长健康行为行成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儿童家长最喜欢获取手足口病防治知识的途径是电视。结论儿童家长手足口病防治知识认知较好,但健康行为行成率较低,应针对家长的具体情况,选择家长喜欢的途径开展健康教育,特别要加强对未患病儿童家长防治知识的传播和行为干预的力度。 相似文献
3.
上海市长宁区学龄前儿童家长手足口病知信行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上海市长宁区儿童行为习惯和家长对手足口病的认知、态度及行为,为制定更有效的手足口病防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在长宁区内部分学龄前儿童的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并作数据分析。结果98.87%的家长知道有手足口病疫情发生,96.23%家长采取积极措施预防手足口病,但只有30.94%的家长对手足口病的认知较全面;手足口病病例儿童中男孩参与集体活动的比例高于女孩;受过宣传教育的家长对手足口病的认知度、教育孩子的比例以及孩子正确行为的比例均高于未受过宣传教育的家长。结论部分家长对手足口病还缺乏足够的了解,应针对不同人群加强手足口病宣传。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家长对学龄前儿童体重水平的认知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学龄前儿童科学化管理体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2020年9—10月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557名学龄前儿童及其家长,调查基本情况、家长对儿童体重的认知情况、营养知识了解情况、儿童喂养情况、儿童进食行为情况等方面,采用单因素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儿童家长对体重认知偏差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家长对儿童体重认知偏差发生率为32.14%(179/557),认知偏差一致性强度为中等(Kappa值=0.44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家长的营养知识不达标(OR=2.856,95%CI:1.792~4.553)、逼迫进食喂养方式(OR=2.465,95%CI:1.379~4.406)、限制进食喂养方式(OR=3.244,95%CI:1.741~6.048)、父母过度关心儿童进食行为(OR=3.491,95%CI:2.207~5.522)以及儿童食欲缺乏(OR=4.148,95%CI:2.600~6.618)、偏食挑食(OR=2.653,95%CI:1.692~4.160)、不良进食习... 相似文献
5.
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影响因素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日益增多,逐渐引起社会的重视,国外报道7%~20%的学龄前儿童有行为问题。国内报道行为问题的检出率为12.97%。有学者报道学龄前儿童的行为问题可作为预测成年人发生精神障碍危险性的1个指标,有一些行为问题可以持续到青春期以至成年。为探讨儿童行为问题的影响因素,为寻求合理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本文于2003年4月对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5个幼儿园学龄前儿童进行行为问题影响因素的调查。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了解上海市徐汇区学龄前儿童家长对于手足口病的认知、态度与行为,为相关部门有针对性地预防控制手足口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参考已有文献自行设计问卷,在托幼机构对家长进行调查与宣传并作数据分析.结果 96.5%的家长了解学龄前儿童为手足口病的高危人群,93.8%的家长清楚手足口病患者最早出现的症状,但只有16.6%的家长了解全部4种传播途径.女性家长比男性家长对手足口病更感到恐慌,不同文化程度的家长对于孩子养成勤洗手习惯的态度上存在差异,传统媒体仍是家长了解手足口病的首要途径.结论 家长在部分手足口病知识、态度与行为方面存在一定欠缺,要根据不同需求的家长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构筑家庭、托幼机构、社会三位一体的手足口病联防联控体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初步探讨行为问题儿童的认知功能特点,为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Achenh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家长用)和中国联合型瑞文测验第二版(CRT-C2),对佛山市几所幼儿园大班儿童进行筛查,分成内向、外向、混合问题组,同班级、同性别、年龄最接近的非行为问题儿童组成对照组,按1:1配对;采用中国韦氏儿童智力量表(C-WYC-Sl)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试验(WCST)进行测试。结果:①常识和图形词汇因子得分外向问题组低于对照组;迷津和木块图案因子得分内向问题组低于对照组。内向问题组和外向问题组儿童智力不平衡者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内向问题组智力不平衡以(VIQ—PIQ)>15分为主,外向问题组智力不平衡以(PIQ—VIQ)>15分为主。②混合问题组NPE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外向问题组PE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各类行为问题儿童可能均有轻微脑功能异常,其认知功能的缺陷各有其特点,干预措施应注意针对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学龄前儿童手足口病(Hand-foot-and-mouth disease, HFMD)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并提出HFMD的预防措施。 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对80例HFMD患儿和160例非HFMD患儿进行调查分析,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筛选影响学龄前儿童HFMD发病的危险因素。 结果 多因素分析显示,学龄前儿童HFMD发病的危险因素包括外来散居儿童(OR=2.889)、手足口病接触史(OR=7.852)、1周内门诊/医院暴露史(OR=2.689)、饭前便后少洗手(OR=3.378)、室内无消毒或少消毒(OR=3.198)、家长缺乏手足口病知识(OR=3.755)。 结论 影响学龄前儿童手足口病的危险因素较多,应针对外来散居儿童手足口病高危因素进行预防和管理,降低学龄前儿童HFMD发病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儿童和家长行为和认知情况对学龄前儿童营养发育状况影响。方法随机选取辽宁省沈阳市2所幼儿园2~6岁学龄前儿童,对其进行体格检查以及营养发育等级评价;问卷调查儿童及家长日常行为习惯及相关知识认知情况;分析相关因素对学龄前儿童营养状况的影响。结果进食速度快(15 min)的儿童中有26.8%(15/56)营养发育水平为上等,高于进食速度一般(15~30 min)的11.0%(23/209)和进食速度慢(30min)的6.9%(11/1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χ=38.02,P0.01);有93.9%(46/49)营养发育水平为上等的儿童家长知晓2类不健康食物,知晓率高于中等和中下等组的80.3%(237/295)和60.0%(9/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χ=10.62,P0.05)。结论进食速度过快、家长对不健康食物知晓率较高、父亲体质指数(BM I)过大和近3年由祖父母照顾的学龄前儿童营养状况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镇江市学龄前儿童情绪行为问题现况,分析其影响因素,为保持儿童良好的情绪行为状态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镇江市2 928名学龄前儿童进行调查。使用长处和困难问卷(Strength and Difficulty Questionnaire, SDQ)(家长版)、自编儿童基本情况调查问卷,收集学龄前儿童情绪行为问题及相关信息。主要采用卡方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镇江市学龄前儿童情绪行为问题检出率为10.41%,男童(11.99%)问题检出率高于女童(8.72%)(χ2 = 12.473,P = 0.002)。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学龄前儿童情绪行为问题危险因素有男童(OR = 1.345,P = 0.026)、隔代带养(OR = 1.405,P = 0.022)、母亲偶尔饮酒(OR = 1.369,P = 0.033),父亲文化程度为初中及以下(OR = 3.061,P = 0.001)、高中/中专(OR = 2.115,P = 0.014)、大专(OR = 1.918,P = 0.033);儿童没有吸二手烟(OR = 0.516,P<0.001)是其保护性因素。结论 部分学龄前儿童存在严重的情绪行为问题,且存在多种影响因素,需更进一步研究综合干预方法改善儿童情绪行为问题。 相似文献
12.
付瑞芳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6,20(4):34-35
龋齿是口腔牙齿的硬组织被逐渐破坏的一种疾病,分布范围广泛,已成为近代人类主要疾病之一。国内资料报道,我国成人的龋患率为50%左右,儿童龋患率在50%~70%之间[1]。近几年来我院积极开展了口腔健康教育及乳牙保健工作,现分析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调查对象为市区内24个幼儿园(包括公有和个体)新入园的儿童共2764人(包括接受健康教育者),其中,男性1450人,女性1314人,另有2764位家长参与调查,与3年前未进行健康教育时查体情况相比较,3年前共查儿童2320人,龋齿患病为975例。1.2方法检查前对查体人员进行集中培训,制订统一表格,配备统一器械,…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宁波市城乡结合部学龄前儿童伤害发生情况及其家长的知识、态度、行为状况,为实施伤害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宁波市鄞州区高桥镇作为项目点,整群抽取该镇8个行政村,对891名学龄前儿童及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学龄前儿童非致命性伤害发生率为13.45%,伤害发生的主要原因为跌落(55.00%)、动物伤(10.00%)、烧烫伤(6.67%)、钝器伤(5.83%)和交通事故(5.83%)。儿童家长听说过伤害的只占44.63%,近50%的家长对交通安全、烫伤、摔伤、煤气泄漏和火灾的应对处理措施等知识未能掌握。家庭中常见21种危险环境不同程度存在。结论:城乡结合部学龄前儿童伤害发生率较高,儿童家长有关伤害的知晓率较低,应加强对家长相关知识的教育,改善儿童生活环境,预防儿童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临床医学工程》2015,(9):1241-1243
目的探讨当前我国学龄前儿童手足口病(HFMD)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其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国际Cochrane组织推荐的Meta分析软件Rev Man 4.2,对2008年至2014年国内已发表的有关我国学龄前儿童手足口病影响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进行Meta分析。结果经异质性分析后,分别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进行OR值合并,并计算其95%可信区间。Meta分析结果表明,近期有接触HFMD患者史(OR=3.43,P<0.01)、为流动人口(OR=1.77,P<0.01)、城乡类型为农村(OR=2.20,P=0.03)、近期外出暴露史(OR=1.69,P<0.01)、与其他儿童共用玩具(OR=2.48,P<0.01)为我国学龄前儿童HFMD患病的危险因素,饭前洗手(OR=0.59,P<0.01)、主要照顾者文化程度高(OR=0.39,P=0.02)、近期有医院门诊暴露史(OR=0.58,P<0.01)为保护因素,而性别(OR=0.98,P=0.90)、家中儿童数>1(OR=1.28,P=0.24)与其发病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我国学龄前儿童手足口病患病的影响因素较多,应从多方面进行预防控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学龄前期儿童的饮食行为及其影响因素,为儿童不良饮食行为的早期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16年4-6月,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在西安市城区和郊区各选择2所幼儿园,采用《学龄前儿童饮食行为量表》对330名儿童主要照护人进行调查。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探索儿童饮食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发放调查问卷330份,回收有效问卷319份,有效回收率97%。分析发现,性别、母亲教育程度及家庭人口数是儿童挑食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否独生子女、家庭人口数是食物响应和外因性进食的主要影响因素;性别、母亲教育程度、人均月收入、家庭人口数是不良进食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性别、居住状况、人均月收入是过饱响应的影响因素;是否独生子女、居住状况、家庭人口数与情绪性进食得分密切相关;年龄、居住状况、家庭人口数是影响主动进食的主要因素。结论 家庭人口学特征影响儿童饮食行为,但不同饮食行为的影响因素不同。 相似文献
16.
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及其影响基因研究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8
目的 了解太原市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发生的情况及其特点,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Achenbachs儿童行为量表(CBCL)中国标准化版本及自拟的家庭情况调查表,对太原市5所幼儿园共444名儿童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为10.36%,无性别差异,各问题行为检出率男童以性问题和违纪因子最高,女童以多动,性问题,分裂样,肥胖因子较高,分裂样因子女童高于男童(P<0.05),男女行为总分差异无显性,但内向分女童高于男童,负向分男童显高于女童;与儿童行为问题有关的因素有父亲吸烟时间,母亲孕期总分,母亲情绪,儿童个人卫生习惯,喜吹零食等。结论 学龄前儿童行为存在性别特点,儿童行为问题可能与教育教养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17.
广州市学龄前儿童饮食行为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97年对广州市4所幼儿园的1300名儿童及其家长以及203名幼儿园教师和保育员进行了营养知识-态度-行为的问题卷调查。结果表明:儿童的饮食行为不够合理,主要表现为挑食、吃零食等。在影响儿童饮食行为的学校及家庭因素中,母亲和教师的营养知识以及父母亲的饮食行为最为显著,家庭收入对儿童饮食行为未见明显影响;另外,各幼儿园的教学内容中较少涉及有关儿童营养及饮食行为的知识,对幼儿的饮食行为尚未起到明显的影响。提示:今后的营养教育计划,除对家长和幼儿教师进行营养知识培训外,还应以幼儿能接受形式,将有关营养和饮食知识穿插在幼儿教学内容中。 相似文献
18.
家长文化水平对学龄前儿童健康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家长文化水平对学龄前儿童健康行为形成的影响 ,我们于 2 0 0 1年 10月对 2 14名 3~ 6岁托幼儿童进行了调查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在 5所幼儿园中随机抽取 2 14名托幼儿童 ,其中 3~ 4岁占 35 .4% ,4~ 5岁占 30 .7% ,5~ 6岁占 33.9% ,男女性别比为 1:1.2。父母大学占 2 8.0 %、中专高中占 45 .8%、初中及以下占 2 6 .2 % ,各年龄组儿童的家长文化构成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 .0 5 )。家长文化水平依儿童父母中文化水平高的一人为标准。1.2 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 ,问卷自行设计 ,经预试验修改而成 ,具有一定…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对长沙市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的调查,探讨不同性别儿童行为问题的影响因素,为早期预防和早期干预提供依据。 【方法】 在长沙市5个行政辖区随机抽取854例3~5岁儿童,由家长完成受试儿童的Conners父母症状问卷和自行设计的儿童行为问题影响因素问卷。 【结果】 长沙市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总检出率为20.4%,男童检出率明显高于女童(P<0.001)。影响男童行为问题的因素有喂养方式、是否奶瓶喂奶、儿童食欲、孕期疾病、产后情绪、父母关系、母亲情绪、教育态度、教育方式、看护人变更、父亲说梦话、母亲说梦话、小儿睡觉辗转不安;影响女童行为问题的因素有有无参加特长培训、夜睡时间长短、睡前30 min是否做游戏、睡前情绪、既往是否经常感冒、近一年生病情况、饮食是否规律、父母关系、母亲情绪、产后情绪、早产。 【结论】 男女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率存在差异,且其影响因素也各有不同,在实际工作中需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20.
了解南宁市学龄前儿童在近1年内意外伤害情况及家长认知水平,找出儿童意外伤害的主要原因,为今后开展儿童意外伤害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将南宁市6县6城区24所幼儿园的学龄前儿童及其家长作为调查对象,对家长(监护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意外伤害的发生率为25.9%,男女童之间、不同年龄组别儿童之间的意外伤害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伤害主要原因为跌伤/跌倒、交通事故、碰撞/挤压;近1年内有39.3%的儿童发生伤害次数达2次或2次以上;儿童家长对意外伤害等相关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只有13.7%的人接受过有关预防儿童意外伤害的培训和指导,家长对于伤害预防知识存在不同需求。结论学龄前儿童意外伤害率较高,家长对儿童伤害认识不够,社区应加强对学龄前儿童及其监护人的安全健康教育,以减少儿童意外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