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通过检测caspase-7基因在结直肠正常黏膜、腺瘤、癌中的表达变化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52例结直肠腺瘤以及118例配对的结直肠癌和癌旁正常组织中的caspase-7表达进行测定.结果:Caspase-7在结直肠正常黏膜(P=0.001)和癌(P=0.001)中相对于腺瘤低表达.而在结直肠癌中的caspase-7表达明显低于癌旁正常黏膜(P=0.001).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分析表明低分化(P=0.021)以及有淋巴结转移(P=0.011)的结直肠癌caspase-7的表达水平更低.结论:Caspase-7在腺瘤中高表达,而在癌中低表达,且表达变化与肿瘤分化及有无淋巴结转移相关.这些均表明caspase-7可能参与了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结直肠腺瘤及癌变组织抑癌基因人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及张力蛋白同源基因(PTEN)和环氧化酶-2(COX-2)的表达差异。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别检测30例正常肠黏膜组织、30例非腺瘤性息肉、60例腺瘤性息肉及30例肠癌组织中PTEN、COX-2蛋白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二者表达相关性。结果 PTEN在正常肠黏膜、非腺瘤性息肉、腺瘤性息肉及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逐渐降低,腺瘤性息肉和肠癌组织阳性率显著低于正常肠黏膜和非腺瘤性息肉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2在正常肠黏膜、非腺瘤性息肉、腺瘤性息肉及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逐渐升高,腺瘤性息肉和肠癌组织COX-2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肠黏膜组织,肠癌组织COX-2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非腺瘤性息肉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腺瘤性息肉中直径≥1 cm者PTEN阳性率低于直径1 cm者,绒毛状腺瘤PTEN阳性率低于管状腺瘤,腺瘤伴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及癌变的组织PTEN阳性率低于早期腺瘤,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腺瘤性息肉中直径≥1 cm者COX-2阳性率高于直径1 cm者,绒毛状腺瘤COX-2阳性率高于管状腺瘤,腺瘤伴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及癌变的组织COX-2阳性率高于早期腺瘤,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腺瘤性息肉和肠癌组织PTEN和COX-2表达呈负相关(P0.05)。结论 PTEN和COX-2可能共同参与结直肠腺瘤癌变,并起重要负协同作用;联合检测或可预测腺瘤癌变,对腺瘤癌变早期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绒毛状腺瘤足结直肠常见的腺瘤组织学类型,癌变率高,临床上处理较为困难。1996至2002年本院外科收治26例直肠绒毛状腺瘤癌变的病例,现结合献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凋亡抑制蛋白Livin与凋亡蛋白Caspase-3在结直肠腺瘤-癌序列中的表达变化及其相关性.方法 2006年7月-2009年12月,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链接法streptavidin-peroxidese,SP)法检测18例正常黏膜、84例结直肠腺瘤、72例结直肠癌中Livin...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结直肠腺瘤、结直肠癌组织及肠癌细胞中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蛋白(promyelocytic leukemia protein,PML)的表达情况,探讨PML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Western印迹法检测PML在结直肠癌、结直肠腺瘤及正常结直肠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检测10种不同肠癌细胞株的PM...  相似文献   

6.
目的用细胞DNA定量分析的方法比较结直肠腺瘤患者腺瘤组织和正常组织DNA含量的差异,探讨DNA定量分析系统在结直肠腺瘤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3年3至4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行结直肠腺瘤性息肉切除治疗的患者18例,取患者结直肠腺瘤组织和配对的正常结肠黏膜组织制备单细胞悬液,液基细胞保存液固定细胞,制作Feulgen染色片,用全自动细胞图像分析系统(AICM)行扫描处理。结果腺瘤组织18例检出异倍体的有11例,配对正常结肠黏膜组织18例1例检出异倍体细胞(P<0.01)。腺瘤旁的正常结肠黏膜组织中白细胞与上皮细胞的比值比腺瘤组织高(P<0.05)。结论结直肠腺瘤组织异倍体有较高的检出率,全自动细胞DNA分析可用于辅助诊断患者结直肠腺瘤。  相似文献   

7.
结直肠锯齿状腺瘤近年来逐渐获得国内外专家的认识,该病变最初被命名为混合型增生性肿瘤性息肉,最终根据其组织形态学特征,将其命名为锯齿状腺瘤。结直肠锯齿状腺瘤主要分布于乙状结肠和直肠,于肠镜下进行探查可见扁平状态与隆起状态两种。尽管学者们对于结直肠锯齿状腺瘤在临床上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但国内关于该病变的研究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大肠癌组织及大肠腺瘤组织中端粒酶活性表达的差异,探讨端粒酶激活在大肠癌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采用端粒重复片段扩增方法研究了37例大肠癌、50例大肠腺瘤、20例正常大肠组织中的端粒酶活性表达。结果:(1)端粒酶活性检出率在大肠癌组织、大肠腺瘤组织分别为86.5%、20.0%,而正常大肠组织中无表达,癌组织中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他组织(P〈0.001)。(2)端粒酶活性与大肠癌的病理分化程度、病理分期、肿瘤大小、部位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大肠癌组织中端粒酶活性呈高表达,端粒酶在大肠癌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有希望成为大肠癌诊断和治疗的理想标志。  相似文献   

9.
fascin蛋白在结、直肠腺瘤和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fascin蛋白在结、直肠腺瘤和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 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1例结、直肠癌,38例腺瘤及20例正常上皮中fascin蛋白的表达.肿瘤细胞染色>5%的病例定为阳性.结果 41例结、直肠癌中有17例(41.5%)表达,而且fascin蛋白的表达和浆膜侵犯(P=0.005)、肿瘤分级(P=0.002)、TNM分期(P=0.011)、淋巴结转移(P=0.011)、p53表达(P=0.047)及Ki-67表达(P=0.034)等因素相关,与年龄、性别、组织学类型无关.27例中、重度异型增生腺瘤中仅3例(11.1%)表达,11例轻度异型增生腺瘤及正常上皮均不表达.结论 在结、直肠癌的多步发生过程中,fascin蛋白表达看来是一迟发事件,通常在癌中表达,并与肿瘤侵袭和转移相关,有可能成为新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相关组分与结直肠绒毛状腺瘤发生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8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收治的56例结直肠绒毛状腺瘤患者(试验组)和68例肠镜检查未发现异常者(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体重指数、血糖、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对可能与结直肠绒毛状腺瘤相关的危险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代谢综合征相关组分与结直肠绒毛状腺瘤发生的关系。结果试验组患者甘油三酯、体重指数及空腹血糖(1. 9±0. 8 mmol/L,24. 3±3. 8 kg/m~2,6. 2±0. 9 m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1. 5±0. 9 mmol/L,22. 5±2. 9 kg/m~2,5. 6±0. 8 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甘油三酯,体重指数及空腹血糖为结直肠绒毛状腺瘤的危险因素(OR=1. 86,95%CI:1. 05~3. 68,P=0. 03; OR=2. 45,95%CI:1. 00~6. 04,P=0. 04; OR=1. 23,95%CI:1. 02~1. 50,P=0. 04)。结论体重指数、甘油三酯及空腹血糖与结直肠绒毛状腺瘤发生相关,应注意对上述指标异常人群的结肠镜筛查,做到早期发现、早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直肠癌中MMP-2和MMP-7的表达情况,探讨它们与直肠癌侵袭和转移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对60例直肠癌、20例癌旁正常组织进行MMP-2和MMP-7免疫组化染色。结果MMP-2和MMP-7在癌组织中表达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二者之间差异显著(P〈0.05),MMP-2和MMP-7表达均与肿瘤分化程度、Dukes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5)。结论直肠癌组织中MMP-2、MMP-7的表达与肿瘤进展有一定关系,可被视为反映直肠癌生物侵袭性的有价值的标志物,联合检测有助于判定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大肠癌组织及大肠腺瘤组织中端粒酶活性表达的差异,探讨端粒酶激活在大肠癌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采用端粒重复片段扩增方法研究了37例大肠癌、50例大肠腺瘤、20例正常大肠组织中的端粒酶活性表达.结果:(1)端粒酶活性检出率在大肠癌组织、大肠腺瘤组织分别为86.5%、20.0%,而正常大肠组织中无表达,癌组织中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他组织(P<0.001).(2)端粒酶活性与大肠癌的病理分化程度、病理分期、肿瘤大小、部位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大肠癌组织中端粒酶活性呈高表达,端粒酶在大肠癌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有希望成为大肠癌诊断和治疗的理想标志.  相似文献   

13.
HLA-DR and -ABC antigens on adenoma and cancer cells of the colon and rectum were investigated. Fifteen specimens of adenomas from 15 patients with sporadic colorectal adenoma, seven specimens of adenomas from seven patients with familial polyposis coli (FPC), and 10 specimens of cancers from 10 patients with colorectal cancer were obtained. Normal colonic mucosa far from the lesions, taken from 15 patients with sporadic adenoma or cancer, served as normal control mucosa. HLA antigens were identified using an immunoperoxidase staining method. Epithelia of all normal control mucosa (n = 15) expressed HLA-ABC antigens, but not HLA-DR antigens. HLA-DR antigens were expressed on 47% (7/15) of sporadic adenomas, 71% (5/7) of adenomas in FPC, and 100% (10/10) of cancers. The extent of HLA-DR expression on adenoma and cancer cells became broader with more severe dysplasia in adenoma, and increased undifferentiation in cancer. It also became broader with increasing mononuclear cell infiltration in both adenomas and cancers. HLA-DR antigens on adenoma and cancer cells appeared to be related to the neoplastic transformation of the epithelia, and to the mononuclear cell infiltration. Partial disappearance of HLA-ABC antigens on adenoma and cancer cells was observed in a few specimens of both adenomas and cancers.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15-羟基前列腺素脱氢酶在大肠腺瘤性息肉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选取外科手术或内镜下取材的大肠管状腺瘤23例、绒毛状腺瘤15例、大肠腺癌10例及正常大肠黏膜组织10例,采用RT-PCR和Western-blot法分别检测各组织中15-PGDH 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结果:15-PGDH mRNA在正常大肠黏膜、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及大肠腺癌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998.187±86.430、115.403±13.656、9.855±2.297和0.771±0.276,大肠腺癌组与绒毛状腺瘤组之间比较(P=0.055)无统计学意义,余各组之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5-PGDH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798±0.048、0.612±0.040、0.423±0.086和0.191±0.060,正常黏膜组表达最高,分别是管状腺瘤组、绒毛状腺瘤组及腺癌组的1.3、1.9及4.2倍,各组之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5-PGDH表达的降低或缺失与大肠腺瘤性息肉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可能进一步促使腺瘤向腺癌转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检测趋化因子受体CCR7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状态,探讨CCR7在结直肠癌发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逆转录PCR(RT—PCR)检测CCR7mRNA表达,采用免疫组化检测CCR7蛋白表达。结果31例结直肠癌组织中CCR7mRNA呈阳性表达,显著高于其配对的癌旁正常组织(7例阳性),38例结直肠癌组织标本检出CCR7蛋白表达,在相应配对的癌旁组织中则有9例检出。在伴发淋巴结转移的结肠癌组织中,CCR7表达比未发生转移者增强。结论CCR7在结直肠癌中过度表达,CCR7表达可能与结直肠癌发生发展及转移存在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大肠镜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对了解腺瘤和大肠癌的关系,对大肠的多原发癌的研究和早期诊断大肠癌提供了有利条件.方法1986年5月~2003年5月,常规对1 424例大肠癌术后患者3~6个月内行首次无症状的结肠检查,以后每年1次连续3 a定期无症状的行结肠镜随访检查.中位检查时间7 a 9个月,3 a后每2、3年1次,直至终生.结果1 424例大肠癌术后无症状的结肠镜的随访检查中,发现同时第二原发大肠癌28例(1.9%),异时第二原发癌3例(0.2%),异时第三原发癌3例(0.2%).34例中,黏膜内癌2例,Ⅱ期癌24例,Ⅲ期癌8例.26/34例(76.5%)是无淋巴结转移的早期癌.发现腺瘤331例(23.2%).前期1981年9月~1986年5月有218例大肠癌术后患者出现便血等症状后再行结肠镜检查,共发现癌27例(12.4%),其中黏膜内癌3例,浸润性癌24例(除外1例因拒绝手术的第三原发癌),26例中,无淋巴结转移的早期癌仅10例(38.5%),发现腺瘤29例(13.5%).结论两组病例对照研究结果,表明无症状定期结肠镜随访检查发现第二原发癌明显低于前期有症状者,但发现的早期癌比率高,腺瘤比例高.换言之,无症状定期检查能及时发现腺瘤,终止了部分腺瘤演变为第二、第三原发癌,从而降低多原发大肠癌的发生,不但对提高大肠癌的早期诊断是行之有效的方法,更重要的是能积极防治癌前期病变大肠腺瘤.腺瘤的及时发现和治疗对减少和降低大肠癌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姜伟  谭志军  张建良 《新医学》2012,43(4):250-252,281
目的:探讨脂联素受体的表达与结直肠癌间的关系及对结直肠癌的影响.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6例结直肠腺癌组织和46例结直肠正常黏膜组织中脂联素受体的表达情况,以图像分析软件进行半定量测定.结果:脂联素受体在正常结直肠上皮组织的腺管上皮细胞膜和细胞浆均匀表达,呈棕黄色-棕褐色表达;在结直肠癌细胞的细胞膜和细胞浆中呈浅黄色-棕黄色表达.腺癌组、正常对照组的脂联素受体1阳性率分别为78.3%、96.7%,脂联素受体2阳性率则分别为76.1%、96.7%.脂联素受体在结直肠腺癌组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脂联素可能通过脂联素受体的表达对结直肠癌产生影响,从而促进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