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代谢组学在中药安全性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代谢组学是后基因时代的一种全新的组学技术,近年来发展极为迅速。随着基于核磁共振、质谱以及化学计量学软件的代谢组学分析技术平台的不断发展,代谢组学技术为中药毒性和安全性研究提供了崭新的和强有力的技术手段,并得到了广泛应用,如发现毒性物质、探讨毒性机制等。综述中药毒性及安全性评价领域代谢组学研究进展,并探讨其应用前景和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代谢组学在中药研究和抗肿瘤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代谢组学是近年来快速发展的“组学”,是代谢控制论提升的学科,是评价细胞和体液的内源性和外源代谢物浓度与功能关系的学科。代谢组学是后基因时代的一门新兴的独立学科。该学科的应用跨越生物技术和医药技术,具有广阔发展前景。代谢组学与药物药效和毒性筛选及评价研究和安全性评价、作用机制研究与合理治疗用药密切相关。从代谢组学技术用于中药研究的可行性、代谢组学的整体观念与中药作用的整体观念的一致性、代谢组学应用于恶性肿瘤的研究等3个方面阐述代谢组学与中药研究及抗肿瘤研究的关系,为代谢组学在中药研究和恶性肿瘤诊断方面的应用及其机制研究提供新的研究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3.
朱兆承  王生  胡彦辉 《安徽医药》2017,21(9):1696-1698
目的 观察中药内服联合外浴治疗奥沙利铂所致蓄积性周围神经毒性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4例应用奥沙利铂化疗发生蓄积性周围神经毒性的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各42例,治疗组应用中药内服联合外浴治疗,对照组应用维生素B1及甲钴胺治疗,疗程均为3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周围神经毒性分级变化、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周围神经毒性分级变化分布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能明显改善周围神经毒性程度.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中药内服联合外浴治疗奥沙利铂所致蓄积性周围神经毒性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药物动力学与代谢组学的深入发展,其对中药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和实践应用价值.该文综述了国内外药物动力学与代谢组学在阐明中药作用机制、给药方案、质量控制、新药开发和剂型改进、安全性与毒性评价、整体疗效与物质基础的关系、以及中药在体内的代谢指纹图谱研究等方面的具体应用,概述了两学科目前在中药研究中面临的挑...  相似文献   

5.
目的梳理近10年来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等系统生物学技术在中药肝毒性标志物筛选、肝毒机制研究、毒性预测与毒性蛋白质、基因组数据库建立等方面研究进展与应用前景。方法对近10年来国内外发表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整理和归纳。结果与传统毒理学研究方法相比,系统生物学技术可更快、更准确地发现毒性物质,用于潜在的生物标记物寻找和毒靶研究,也可作为机制研究的补充和验证;但受技术限制在应用中尚存在缺乏规范的毒性评价体系、缺乏足够的基础数据等问题。结论系统生物学技术提升了中药肝毒机制的认知水平,在中药肝毒性评价、机制研究、临床诊断领域提供了一个适宜技术,尤其为肝毒性生物标记物发掘、肝毒性预警奠定了技术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恶性肿瘤在我国发病率逐年升高,手术及放化疗作为主要抗肿瘤手段,对一部分肿瘤治疗效果不佳。中医药因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或辅助抗肿瘤作用,逐渐受到相关从业者的重视。代谢组学以全部的代谢物质为研究对象,对中药多组分、多靶点协同整合机制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代谢组学的概念及研究方法,重点总结了近年来代谢组学在中药抗肿瘤方面的应用成果,为中药的研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中药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现状及问题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中药药物代谢动力学是应用动力学原理,研究中药活性成分、组分、单味药和复方体内吸收、分布、代谢、排泄和毒性(ADME/Tox)的动态变化规律及其体内时-量、时-效关系,并用数学函数加以定量描述的一门新兴学科。开展中药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对阐明和揭示中药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设计及优选中药给药  相似文献   

8.
孟岩  崔洋  朱梦楚  何玉芳  张兰桐 《中国药房》2012,(11):1042-1045
目的:为中药代谢组学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方法:查阅近年来国内、外的相关文献资料,介绍现代分析技术在代谢组学中的应用,综述代谢组学在中药资源与质量控制、中药药效物质基础与作用机制以及中药安全性评价等方面的应用。结果与结论:中药代谢组学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对中药的深入研究将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
中药-药物的相互作用已成为药物毒性研究的热点。许多中药的活性成分或其提取物在体内的药效和毒性与转运体相关,转运体的表达或活性可明显影响中药在体内的药动学和生物活性。其中,基于转运体的马兜铃酸、雷公藤甲素等中药成分的肝、肾毒性的研究十分广泛,而中药对转运体的作用也会对其他药物的代谢产生影响从而发生药物的相互作用。主要基于转运体角度来概述中药毒性及对其他药物代谢的影响,对中药的毒性研究及临床上的合理用药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中药的肝毒性越来越被人们所了解和重视,中药的肝毒性及肝脏保护作用的研究方法已被广泛建立。与传统的动物体内药代动力学实验相比,精密肝切片法、肝细胞及亚细胞模型体外实验法得以直观地反映出药物对细胞及组织的影响。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的方法利用质谱联用技术找出新的生物标记物,阐明肝毒性机制。这一系列的进展为广大的药学工作者对中药肝毒性及肝脏保护作用的研究提供了较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1.
代谢组学在中药复方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代谢组学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对某一生物或细胞所有低相对分子质量代谢产物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的一门新学科。在中药复方研究中,代谢组学方法和技术的应用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尤其是在中药复方多靶点作用机制、中药复方配伍规律及安全性研究等方面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代谢组学为中药复方的现代研究提供了强力的技术支撑,将有助于系统、深刻地揭示中药复方的科学内涵,指导中药复方新药研发,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中医药理论。  相似文献   

12.
细胞色素氧化酶P450(CYP)是最重要的药物代谢酶,多种中药能抑制或诱导CYP3A, CYP2C等亚型活性,而影响中药代谢,其中抑制作用是药物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CYP1A2和CYP2E1等参与了中药前毒物的活化引起毒性反应。CYP参与中药代谢性相互作用,故可通过对CYP抑制或诱导作用的分析,研究中药配伍减毒作用或配伍禁忌的毒性(增毒)作用;应重视研究中西药合用引起不良反应的CYP作用。本文综述了CYP在中药毒性研究中的应用概况,进一步展望CYP的应用前景,以期对中药毒性研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欧阳露  汪选斌  肖雨清 《中国药房》2011,(11):1043-1045
目的:为骨质疏松症的临床治疗及新药研发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检索近5年文献,综述中药对骨代谢的调控作用、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结果:中药可调整骨细胞功能并通过影响参与骨代谢的多种激素和细胞因子水平而显著改善各项骨代谢指标、修复骨质结构,其临床应用疗效明显。结论:中药在骨代谢疾病的治疗上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中药肝毒性成分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肝脏是药物代谢的主要器官,药物及其代谢产物可能对肝脏造成直接或间接的损害.本文综述了近10年来中药肝毒性成分的研究报道,对能引起肝毒性的中药成分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5.
中药在化学组成方面的复杂性决定了其作用方式和作用过程的复杂性。传统研究方法缺乏系统性,使得一系列制约中药现代化发展的关键问题一直未能得到很好的解决,包括中药化学物质组表征、中药作用机制、中药方剂配伍规律以及中药毒性机制等中药系统复杂性问题。代谢组学作为一门全新的组学技术,秉承了从机体全局系统出发来考量机体内源性小分子物质与外源性干预物质(如药物)的相互作用的理念,与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的中药作用原理思路一致。近年来,人们尝试将整合代谢组学技术和生物信息学策略用于解开上述中药关键问题,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其在理论挖掘、策略设计、方法开发和实践拓展诸多方面都有很多具体的工作需要进一步推进。对整合代谢组学和生物信息学策略在解析中药系统复杂性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中药对细胞色素P450酶活性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在体内对代谢酶可产生诱导或抑制等作用,增加或减少不良反应,甚至发生毒性反应。笔者通过检索近年文献,归纳研究方法、相互作用机制,探讨中药对肝药酶活性的影响,预测可能的药物间相互作用,为中药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及策略。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北京医院(以下简称我院)现有的毒性中药品种及临床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概述,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统计我院毒性中药品种,简介其药典规定用量、毒性成分、不良反应、配伍和使用禁忌、中毒救治方法及合理应用等。结果:目前我院共有草药487种,其中毒性中药占5.75%,并且包括部分药典未收载品种。结论:毒性中药在中医临床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其引起不良反应的概率大于非毒性中药,因此需要对其毒性成分和作用机理不断深入研究,并与临床实践相结合,以保障用药安全,促进毒性中药的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18.
质谱成像技术是一种全面、快速的新型分析技术,在中药代谢领域具有其独特优势,可以解决由于中药化学成分多样,代谢产物繁杂难以分析,限制其代谢研究的这一科学问题。本文通过检索国内外相关文献,对质谱成像技术的分类、相关设备及发展进行介绍,重点阐述了不同原理的质谱成像技术在中药代谢领域的应用,同时对该技术现有的优势与发展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9.
中药三棱、莪术均有破血行气、消积止痛的功效,临床上二药常相伍为用,治疗各种瘀血疼痛、徵瘕积聚病证.近年来,中药三棱、莪术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慢性肾脏病的治疗,且能提高疗效.笔者就三棱、莪术在慢性肾脏病中的应用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20.
中药药源性肝毒性和中药组分、个体差异及配伍等方面关系密切。从化学成分、作用机制、临床与动物实验的比较3个方面对中药引起的肝毒性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结果发现生物碱、萜类、蒽醌类化合物是引起中药肝毒性的主要化学成分,肝毒性作用机制包括药物代谢酶基因表达异常、肝细胞凋亡失调、脂质过氧化损伤、线粒体损伤、炎症反应等。中药化学成分复杂,在关注其临床疗效的同时也应重视其所引起的肝毒性,才能进一步确保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