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探讨骨髓细胞学检查在全血细胞减少症诊断价值,以期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有效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3年12月该院就诊的全血细胞减少症患者102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给予骨髓细胞学检查,总结其病因。结果造血系统疾病引起的全血细胞减少79例,比率为77.46%,骨髓象特征中骨髓增生Ⅲ级以上者占70.89%,骨髓增生Ⅳ级以下者占29.11%,骨髓形态多见有异常,其中白细胞、巨幼红细胞均有不同程度的病态造血。非造血系统疾病引起的全血细胞减少23例,比率为22.54%,骨髓象特征中骨髓增生Ⅲ级以上者占56.52%,骨髓增生Ⅳ级以下者占43.48%,巨核系多无明显变化,骨髓细胞形态有感染骨髓象征象。结论全血细胞减少症多见于造血系统疾病,而骨髓细胞学检查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临床上还需注意非造血系统疾病。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分析骨髓细胞学检查在全血细胞减少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并对不同疾病的骨髓细胞学特征及病因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漯河医专二附院2014-12—2016-10收治的全血细胞减少性疾病患者86例,均接受骨髓细胞学检查,对细胞分布、形态以及骨髓增生情况进行观察和记录。结果 86例全血细胞减少性疾病患者中,造血系统疾病导致者64例(74.4%),骨髓细胞形态均出现异常,巨噬细胞、红细胞以及中性粒细胞均出现病态造血情况。由非造血系统疾病引发者22例(25.6%),骨髓细胞形态均呈感染骨髓象。结论全血细胞减少性疾病病因复杂,其中以造血系统疾病引起者较为多见,骨髓涂片细胞学检查对于提高临床诊断能力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骨髓细胞学检查在全血细胞减少性疾病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4年12月100例全血细胞减少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入选患者均进行骨髓细胞学的检查,观察骨髓的形态、细胞分布和骨髓增生情况。结果 100例患者中,有74例(74.0%)由于造血系统疾病引发,其中恶性血液病有:急性白血病15例,再生障碍性贫血21例,多发性骨髓瘤4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9例。由非造血系统疾病引发的患者有26例(26.0%),其中骨髓增生明显活跃或活跃为主占78.0%,骨髓增生减低者占22.0%。结论全血细胞减少性疾病病因复杂、病种繁多,骨髓细胞学检查能明确显示骨髓的形态及增生情况,对全血细胞减少性疾病有较高的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116例全血细胞减少性疾病细胞形态学特点,为临床正确诊治提供帮助。方法观察116例患者的骨髓和外周血细胞形态学特点,结合临床病因进行分析。结果造血系统疾病是引起全血细胞减少的主要病因,为87例(75%),主要疾病有再生障碍性贫血(AA)33例(28.4%),急性白血病18例(15.5%),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26例(18.1%),非造血系统疾病29例(25%),主要疾病有病毒性肝炎、结缔组织病和转移性肿瘤。结论引起全血细胞减少的疾病很多,临床诊断思路不仅要考虑造血系统疾病,非造血系统疾病也不能忽视,骨髓细胞学检查必不可少。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全血细胞减少症的病因。方法对98例全血细胞减少患者的病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病因在造血系统疾病和非造血系统疾病中各自所占比例。结果造血系统疾病73例,占74.49%,其中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巨幼细胞性贫血,免疫性溶血性贫血,阵发性血红蛋白尿,脾功能亢进,原发性骨髓纤维化等是致全血细胞减少的常见病因;非造血系统疾病25例,占25.51%,主要与急、慢性肝病、肿瘤性疾病、感染性疾病、结缔组织疾病四大疾病有关。结论全血细胞减少症病因很多,以造血系统疾病为主,但某些非造血系统疾病也可引起,临床医师应高度重视,需做全面详细的分析,以减少临床漏诊和误诊,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全血细胞减少症的病因。方法对98例全血细胞减少患者的病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病因在造血系统疾病和非造血系统疾病中各自所占比例。结果造血系统疾病73例,占74.49%,其中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巨幼细胞性贫血,免疫性溶血性贫血,阵发性血红蛋白尿,脾功能亢进,原发性骨髓纤维化等是致全血细胞减少的常见病因;非造血系统疾病25例,占25.51%,主要与急、慢性肝病、肿瘤性疾病、感染性疾病、结缔组织疾病四大疾病有关。结论全血细胞减少症病因很多,以造血系统疾病为主,但某些非造血系统疾病也可引起,临床医师应高度重视,需做全面详细的分析,以减少临床漏诊和误诊,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7.
刘丽  胡小平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34):8472-8472
目的探讨外周血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三系同时减少时的骨髓变化及常见病因。方法对168例全血细胞减少症患者的骨髓检查及诊断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134例全血细胞减少的病因以血液系统疾病为主,占79.8%,其中常见的有再生障碍性贫血占39.5%,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占17.9%,急性白血病占16.4%。非血液系统疾病34例,占20.2%,其中急慢性肝病11例,重度感染8例,结缔组织8例等。7例儿童全血细胞减少症,其中急性白血病3例,再生障碍性贫血2例,重度感染1例,肝病1例。结论全血细胞减少最常见的病因是造血系统疾病,因此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是全血细胞减少症病因诊断的主要手段,部分非造血系统疾病的诊断需结合临床。  相似文献   

8.
正外周血中白细胞、红细胞及血小板同时降低被称为全血细胞减少,为某种高度异质性疾病在血液方面的共同表现,并不全由造血系统疾病引起[1]。本研究收集2010年以来收治的全血细胞减少患者资料285例,总结骨髓象,结合临床诊断进行统计分析。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10~2015年收治全血细胞减少患者285例,首先疑因造血系统疾病引起,进行骨髓穿刺细胞学检查。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骨髓象形态学结合外周血形态特征分析对全血细胞减少性疾病的病因及疾病特点。方法对初诊228例全血细胞减少症患者的骨髓形态学及外周血象进行分析。结果228例患者中,造血系统疾病占79.4%,急性白血病25%,再生障碍性贫血17.5%,MA14%,MDS7.5%,IDA6.6%,ITP4.4%,MM和HA各1.8%,骨髓坏死和淋巴瘤各0.4%;非造血系统疾病占20.6%,脾亢11.4%,IRP3.9%,感染性疾病(伤寒2例)和骨髓转移性肿瘤各2.6%。造血系统疾病三系血细胞减少多表现为中重度,非造血系统疾病多为轻中度,特别是在红细胞、血小板减少程度及贫血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CV对于大细胞性贫血患者有一定的临床鉴别意义,特别与MDS、AA的鉴别,与其他红细胞指数有一定重叠性。结论全血细胞减少性疾病广泛,病因复杂,多为造血系统疾病引起,骨髓细胞形态学联合红细胞检查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骨髓活检与骨髓涂片同步检查对全血细胞减少症病因诊断及骨髓增生程度的意义。方法 :对 2 5 5例首诊全血细胞减少症的住院病人 ,同步做骨髓活检及骨髓涂片 ,行骨髓病理和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结果 :造血系统疾病 196例占 0 77,非造血系统疾病 5 9例占 0 2 3。骨髓切片与涂片增生度相同者 92例 ;骨髓切片增生程度大于骨髓涂片 133例 ( 0 5 2 ) ,骨髓切片增生程度小于骨髓涂片 30例 ( 0 2 8) ;骨髓涂片增生减低和重度减低者 ,骨髓切片显示增生明显活跃和极度活跃有 38例 ( 0 15 )。骨髓切片与骨髓增生程度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意义 ,P <0 0 1。结论 :骨髓活检对骨髓增生程度的判断优于骨髓涂片 ;骨髓活检与骨髓涂片同步检查有利于提高全血细胞减少症的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全血细胞减少症的临床病因,提高诊断的准确率。方法对196例全血细胞减少症患者的骨髓象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96例全血细胞减少症的病因以血液系统疾病为主,占68.9%,主要为急性白血病(14.8%)、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12.2%)、再生障碍性贫血(11.2%)、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症(10.2%);非血液系统疾病占31.1%,主要为结缔组织疾病(10.7%)、慢性肝病(7.2%)、感染(6.2%)。结论全血细胞减少症的病因复杂,需要密切联系临床进行综合分析,以明确病因,减少误诊和漏诊,提高其诊断的正确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在全血细胞减少症(PCP)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以期为PCP患者治疗提供重要依据。方法对云南省普洱市镇沅县人民医院内科在2014年1月至2017年6月送检的88份患者的骨髓涂片标本进行细胞形态学检查,结合临床表现对PCP病因进行诊断。结果 88例患者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显示,造成PCP的病因中,造血系统疾病63例(占71.59%),其中再生障碍性贫血33例(37.50%)、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9例(10.23%)、急性白血病8例(9.09%)、溶血性贫血5例(5.68%)、多发性骨髓瘤2例(2.27%)、缺铁性贫血6例(6.82%);非造血系统疾病23例(占26.14%),其中急慢性肝病14例(15.91%)、恶性肿瘤骨转移4例(4.55%)、感染性疾病5例(5.68%);另外有2例不能确诊;确诊率为97.73%。结论对于PCP患者,除了要考虑造血系统所致的疾病,非造血系统疾病引起的全血细胞减少也应引起临床重视。应用骨髓细胞形态学诊断方法具有快速准确和简便的优点,能明确全血细胞减少病因,协助临床疾病的诊断、疗效观察和预后估计,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对78例初治的全血细胞减少的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行回顾性分析。老年患者全血细胞减少症可由多种病因引起,在本组病例中造血系统疾病占69.23%,其中以巨幼细胞性贫血及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较常见;非造血系统疾病占30.77%,其中以脾功能亢进、风湿结缔组织病较常见。非造血系统疾病所致的白细胞、血红蛋白及血小板减少多为轻、中度,而造血系统疾病所致三系减少多为中、重度,两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05)。通过对造血系统常见疾病MA、MDS红细胞形态参数比较,MCV与RDW均大于正常值,MA组MCV及RDW较MDS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  相似文献   

14.
全血细胞减少是指外周血液中红细胞/血红蛋白、白细胞、血小板持续低于正常值。全血细胞减少可以由造血系统疾病和非造血系统疾病引起。造血系统疾病引起的全血细胞减少常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AA)、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低细胞性白血病、骨髓纤维化、恶性组织细胞病、多发性骨髓瘤等;非造血系统疾病常见于肝硬变合并脾功能亢进症、淋巴瘤、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NH)、系统性红斑狼疮、流行性出血热、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1992年6月~2002年10月,我院收治“全血细胞减少“患者236例,对其病因回顾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全血细胞减少症患者原发疾病分布,提高疾病诊断准确率.方法 收集160例全血细胞减少症患者临床资料,对原发疾病分布及不同原发疾病患者构成比进行分析.结果 造血系统疾病患者占63.1%,非造血系统疾病患者占36.9%.结论 导致全血细胞减少症的原发疾病虽以造血系统疾病为主,但非造血系统疾病仍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骨髓涂片、骨髓活检及外周血检查结果对全血细胞减少性疾病的病因及疾病特点进行探讨。方法对270例初诊全血细胞减少患者同步进行骨髓穿刺涂片及骨髓活检取材,染色后行骨髓形态学检查,并结合其血常规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70例全血细胞减少患者中,血液系1统疾病占67.4%,其中以急性白血病最为常见,其次为再生障碍性贫血及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骨髓涂片联合骨髓活组织检查能够提高全血细胞减少患者的确诊率。与非血液系统疾病相比,血液系统疾病患者的贫血症状更为严重。结论全血细胞减少性疾病范围广泛,病因复杂,多为血液系统疾病引起。骨髓涂片与骨髓活组织检查相结合,能客观准确地反映骨髓的真实情况.相比单一的骨髓涂片,更能够提高疾病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临床常见的全血细胞减少的原因,降低诊断此类疾病的误诊率。方法:对78例全血细胞减少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由造血系统疾病引起的全血细胞减少占83.3%;非造血系统疾病占16.7%。结论:引起全血细胞减少的病因很多,必须进行全面详细的检查,以降低误诊率。  相似文献   

18.
全血细胞减少并非特发于某一种单一的疾病,可由多种病因引起,主要由造血系统疾病引起,少部分可由非造血系统疾病引起。全血细胞减少症是指外周血红细胞(RBC)、白细胞(WBC)、血小板计数(PLT)均持续低于正常范围。为了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率,鉴别常见全血细胞减少症相互间的区别,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全血细胞减少症在各系统疾病中的分布情况,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对89例全血细胞减少症患者进行回顾性病因分析.[结果]病因中造血系统疾病占76.4%;非造血系统疾病占23.6%;而在造血系统疾病中再生障碍性贫血(AA)最为多见(占37.1%),非造血系统疾病中以各种原因引起的脾功能亢进症最为常见(占9.0%).[结论]造血系统疾病是引起全血细胞减少症的常见原因,其中又以AA最为常见.  相似文献   

20.
与异常免疫相关的全血细胞减少症   总被引:68,自引:15,他引:53  
目的 报告一组与异常免疫相关的全血细胞减少症。方法 分析29例骨髓单个核细胞Coombs试验阳性的血细胞减少症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特征。结果 该组患者大部分表现为全血细胞减少;绝大部分患者骨髓增生良好,少部分增生减低,但红系比例不低或增高;常规溶血试验阴性;无造血原料缺乏证据;无异常克隆造血证据;骨髓单个核细胞Coombs试验阳性;对肾上腺皮质激素为主的试验性治疗反应良好。结论 该组疾病与异常免疫(特别是自身抗体)介导的造血细胞破坏或功能异常有关,暂称为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症(immunorelated pancytopenia,IRP),将其从再生障碍性贫血(AA)、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中区分出来,患者可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并且可减少误诊的AA、MD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