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异丙酚复合咪唑安定在冠状动脉搭桥术后镇静作用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异丙酚复合咪唑安定在临床麻醉已广泛应用 ,我们选择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机械通气病人用异丙酚、咪唑安定、异丙酚复合咪唑安定 (以下简称复合组 )进行对比评价 ,观察两药合用时临床效果与其安全性。1 资料和方法1·1 本组病例选自 1996年 8月至 2 0 0 0年 12月经历冠状动脉搭桥术 ,术后使用呼吸机辅助 12~ 15h病人6 0例 ,随机分组 ,异丙酚组 2 0例 ,年龄 4 6~ 70岁 ,平均(5 8± 5 1)岁 ,男 14例 ,女 6例 ,平均体重 (6 6 8± 11 7)kg。咪唑安定组 2 0例 ,年龄 39~ 72岁 ,平均 (5 6 2±6 6 )岁 ,男 15例 ,女 5例 ,平均体重 (6 7 4±…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咪唑安定、丙泊酚单独及联合应用对机械通气患者镇静-遗忘的作用及安全性.方法 ICU行机械通气治疗需镇静患者60例,随机分为咪唑安定组(M组)、丙泊酚组(P组)及咪唑安定联合丙泊酚组(MP组),各20例.3组均静脉给予负荷量相应药物后以微量泵静脉泵注维持达到理想镇静深度,脱机前停用.观察3组达到镇静目标时间、停用镇静药至苏醒、拔出气管插管时间,比较3组遗忘率、镇静费用、ICU住院时间.结果 P组5例用药2 min后平均动脉压下降>20%,立即停止用药,待平均动脉压上升后再继续用药,M组和MP组应用镇静药前、后血流动力学稳定;P组遗忘率与M组及MP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组达到镇静目标时间、停药至苏醒时间、停药至拔管时间均高于P组及MP组(P<0.05);P组镇静费用高于M组及MP组(P<0.05);3组ICU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ICU机械通气患者采用咪唑安定和丙泊酚联合镇静,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镇静费用低,镇静遗忘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丙泊酚和咪唑安定在ICU病人镇静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给予患者应用丙泊酚组(P组)负荷量1.00-1.50㎎/㎏,维持量为0.50-3.00㎎.㎏-1.h-1,咪唑安定组(M组)负荷量0.05-0.30㎎/㎏,维持量为0.04-0.20㎎.㎏-1.h-1,控制患者于Ramsay评分Ⅲ-Ⅳ级。结果两组病人镇静效果佳,但在药物起效时间等方面两组比较呈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对患者进行麻醉时咪唑安定适用于患者的心血管情况不好,且要进行镇静的时间比较长。应用丙泊酚可适用于患者心血管情况比较好、对其镇静的时间比较短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丙泊酚在机械通气病人中的镇静效果。方法将89例进行机械通气的患者分为丙泊酚组(46例)和咪唑安定组(43例),观测2组患者镇静等级达Ramsay分级3~5级的时间,给药前后呼吸、循环参数的变化,停药后患者清醒时间等指标并进行比较。结果丙泊酚镇静治疗起效快,达到满意镇静深度时间〔(23.46±2.7)min〕优于咪唑安定组〔(31.56±5.3)min〕(t=8.99,P〈0.01)用药后血压、心率逐渐稳定,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动脉氧分压等亦有明显改善(P〈0.05)。丙泊酚停药后清醒时间短〔(22.50±3.8)min〕,与咪唑安定组〔(115.28±5.5)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1.41,P〈0.01)。结论丙泊酚是机械通气患者较理想的的镇静药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消化内镜检查时联合应用异丙酚和咪唑安定的安全性。方法对841例行胃镜、肠镜检查并联合应用异丙酚和咪唑安定进行镇静,了解其检查安全性。结果镇静组约97.3%患者检查过程中保持安静,胃镜组中仅2.72%患者表现有轻微躁动、咳嗽等;肠镜组中仅5.7%患者出现短暂痛苦表情、轻度肢体活动等。胃镜镇静组、肠镜镇静组与对照组比较,对胃镜、肠镜检查满意度有明显差异(P<0.05)。内镜镇静组检查中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有一过性降低,在检查后即刻恢复,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胃镜、肠镜检查中联合应用异丙酚和咪唑安定是安全和舒适的;严密观察是操作镇静胃镜检查的安全保证。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异丙酚对老年病人机械通气的镇静效果。方法将48例需机械通气的病人按年龄平均分两组,A组为老年病人(年龄≥60岁),B组为非老年病人(年龄<60岁),气管插管前按1.5mg/kg给异丙酚,然后改用微量注射泵持续静注异丙酚1~4mg/(kg.h)。镇静持续时间为(25.3±6.4)h。结果镇静和停药后神志恢复时间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病人用药前后R,SaO2,PaO2和PaCO2均有明显改善(P<0.05),组间差异无显著意义;用药后两组病人血压和心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异丙酚用于老年病人机械通气的镇静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咪唑安定与吗啡联合使用在新生儿机械通气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机械通气治疗的患儿,共4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咪唑安定+吗啡)20例、对照组(咪唑安定)25例。观察两组治疗后2 h的PO2、PCO2、PIP、PEEP、呼吸、心率、平均动脉压之间的差异,并比较两组机械通气时间及咪唑安定的用量。结果:两组患儿都可以达到满意的镇静效果,观察组咪唑安定的用量、机械通气时间、PO2、PCO2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两组间的RR,HR,MAP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咪唑安定与吗啡联合使用,可以达到良好的镇静效果,有利于改善氧合状态,减少咪唑安定的用量,缩短呼吸机使用时间。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咪唑安定与丙泊酚在辅助麻醉下的临床镇静效果和临床镇痛深度.方法将50例区域麻醉病人随机分为咪唑安定组(M组)和丙泊酚组(P组),区域麻醉后,分别使用咪唑安定和丙泊酚至OOA/S镇静深度Ⅳ级,观察用药前后病人血压、心率和脉搏、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对病人术中事件遗忘率和烦躁发生率进行评估.结果近事遗忘率M组为84%而P组为76%;烦躁发生率M组为4%而P组为8%;与用药前相比,两组病人血压在用药后3.5min有一定程度下降,下降幅度超过20%的病人M组1例而P组4例,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SpO2在用药后3.5min有明显下降,M组有1例降至94%以下而P组无.结论咪唑安定较丙泊酚应用于镇静术中对呼吸及循环抑制较轻;并且顺行性遗忘效果优于丙泊酚.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对ICU机械通气患者行镇静镇痛与临床护理,观察其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5~2018年10月之间收治的ICU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37例与观察组38例,两组患者均给予镇静镇痛治疗,同时对照组给予常规ICU护理,观察组在其基础上给予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非计划拔管率与约束使用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与患者护理满...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调查重症监护病房机械通气病人发热的原因 ,探讨其处理对策和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97年 7月~ 2 0 0 2年 12月机械通气发热病人 76例。结果 机械通气期间发热的原因有 :感染性发热 6 0例 (78.9% ) ,其中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VAP) 4 0例 (5 2 .6 % ) ,鼻窦炎 5例 (6 .6 % ) ,原发革兰阴性菌败血症 5例 (6 .6 % ) ,导管相关性败血症 3例 (3.9% ) ,难辨梭菌性结肠炎 3例 (3.9% ) ,脑脓肿 2例 (2 .6 % ) ,尿路感染 2例 (2 .6 % ) ;非感染性发热 16例 (2 1.1% ) ,其中脑出血 6例 (7.9% ) ,输血后发热 3例 (3.9% ) ,药物热 2例 (2 .6 % ) ,急性坏死型胰腺炎 2例(2 .6 % ) ,肺癌 2例 (2 .6 % ) ,心肌梗死 1例 (1.3% )。非感染性发热很少超过 38.9℃ ,且持续时间多小于 72h。结论 机械通气间发热的原因有感染性和非感染性 ,大多数为感染性的 ,尤其以VAP最常见。合理的处理需要一套全面的、系统的诊治程序 ,首先排除非感染性原因 ,然后确定感染的部位和病原体。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引起机械通气患者ICU综合征的相关因素,通过采取护理干预减少该病的发生率。方法:对某三甲医院发生的33例ICU综合征患者进行跟踪观察分析,并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33例患者中,31例情绪逐渐稳定,配合治疗,最后脱离呼吸机转入普通病房;2例呼吸衰竭患者因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结论:及时有效的护理干预,是预防和缓解ICU综合征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马俊秀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20,(8):14-15
ICU内机械通气患者在治疗期间不可避免的会经历伤害性刺激,包括各类穿刺操作、被动体位、气管导管、吸痰、物理治疗等。在患者疾病本身影响的基础上,上述外源性的刺激容易给重症患者带来强烈的身体不适感,并诱发生理及心理的不良应激反应,也是造成此类患者焦虑、谵妄及燥动的重要原因,也对其预后造成不利影响。而合理采取镇痛和镇静措施有助于控制相关疾病因素与各类医疗措施形成的伤害性刺激,更好的维持患者安全性及舒适性。本文将重点对近年来关于ICU内机械通气患者的镇静和镇痛策略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ICU重症心力衰竭患者应用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将我院ICU重症心力衰竭患者分为两组,一组接受常规治疗,一组在接受常规治疗基础上接受有创机械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1.18%,常规组为70.59%,治疗组明显高于常规组患者,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HR和R指标均明显低于常规组,SPO2指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有创机械通气治疗在重症心力衰竭治疗上是可行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其血气分析情况,缓解患者低氧血症,从而有效提高重症心力衰竭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究右美托咪定与丙泊酚对外科术后机械通气患者镇静效果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60例外科手术后机械通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电脑随机将其分成右美托咪定组和丙泊酚组,各30例。右美托咪定组给予右美托咪定治疗,丙泊酚组给予丙泊酚治疗,比较两种方法的镇静效果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结果 镇静30 min后,两组的Ramsay镇静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23,P>0.05);右美托咪定组心动过缓(6.67%)、低血压(13.33%)、低血压合并心动过缓(3.33%)发生率分别低于丙泊酚组(30.00%、36.67%、26.67%),两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5.45、4.36、6.41,P均<0.05)。结论 给予外科术后机械通气患者右美托咪定或丙泊酚,均有更好的镇静效果,但右美托咪定对于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较小,更适用于机械通气患者。 相似文献
16.
17.
智能化呼吸机控制理论及机械通气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目的以ASV通气模式为例,探讨智能化呼吸机的智能控制理论,进一步提高使用技术。方法总结临床高龄重症呼吸衰竭患者救治过程中智能化通气模式的使用方法和经验。结果提高了急危重症呼吸衰竭患者救治成功率,延长患者的存活时间。讨论智能化呼吸机研制开发大势所趋,提倡拓宽应用范围,进行开发性使用,加强人员学习和培训,充分发挥智能化呼吸机的应有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黄花败酱各部位的镇静催眠作用,为镇静活性部位的分离提供指导.方法 提取分离黄花败酱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三个部位,采用自主活动、洞板试验以及协同戊巴比妥钠催眠试验检测三个部位对小鼠的镇静效果,并与70%乙醇总提取物比较.结果 发现正丁醇部位镇静效果显著优于其它部位,且呈一定的量效关系.结论 正丁醇部位是黄花败酱镇静活性的主要部位,对此部位进行分离有望得到镇前活性好的单体物质.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比较芬太尼和咪唑安定在新生儿机械通气中的镇静效能以及不良反应, 为新生儿机械通气选择理想的镇静剂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将40例需机械通气的新生儿随机分为芬太尼组(n=20) 和咪唑安定组(n=20), (1) 比较两组用药后30min、6h和12h机械通气参数(RR、PIP、FiO2、PEEP) 和患儿平均血压、心率; (2) 通过新生儿面部编码系统(NF CS) 评价两组患儿用药后30min、6h和12h的疼痛行为反应评分; ( 3 ) 比较两组患儿机械通气时间。结果: ( 1 ) 芬太尼组PIP、FiO2、PEEP在用药前和用药后各时段与咪唑安定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意义(P>0 .05), 而用药后12hRR则低于咪唑安定组(37 .00±3 .77) 次/minVS(40. 00±5 .13) 次/min, P<0. 05; 咪唑安定组用药30min后出现血压下降, 6h后出现心率下降, 与用药前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 .05); 而芬太尼用药后各时段的HR和MBP与用药前相比无显著差异(P>0 .05);(2) 两组在用药后30min, 疼痛行为反应评分明显低于用药前组(P<0 .05), 但各时段两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 .05 );(3) 芬太尼组机械通气时间少于咪唑安定组(25. 35±12. 50) hVS(34 .90±17. 78)h, P<0 .05。结论: 与咪唑安定相比, 芬太尼能降低机械通气的通气频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 且心血管的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