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脉络膜黑色素瘤的临床、组织病理学特点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脉络膜黑色素瘤是成人最常见的原发性的眼内恶性肿瘤 ,严重威胁成人的生命 ,尽管诊断正确率较高 ,但其病因、发病机制、自然病程尚不清楚 ,目前除眼球摘除外治疗方式多样 ,但临床医生对不同病人治疗方案的选择无统一标准。本文对脉络膜黑色素瘤的流行病学、生物学特性、诊断、治疗、预后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脉络膜恶性黑色素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脉络膜恶性黑色素瘤广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眼科李东豪,龚纯慧脉络膜恶性黑色素瘤,占成年人眼内恶性肿瘤的首位,此瘤恶性程度较高,易经血液转移,在临床诊断上易和许多眼底疾病相混淆,因而是眼科临床工作者不容忽视的一个眼病。-、发病情况葡萄膜恶性黑色素瘤的发病率为...  相似文献   

3.
进一步提高我国脉络膜黑色素瘤的诊断治疗水平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脉络膜黑色素瘤是成人最常见的眼内原发性恶性肿瘤,其恶性程度高,不仅可致患者丧失视力,而且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即使在没有明确转移前摘除患眼眼球,其5年死亡率仍有17%~539/6。因此,进一步提高我国脉络膜黑色素瘤的诊断治疗水平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而早期、正确诊断,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对改善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4.
脉络膜黑色素瘤是成人最常见的眼内恶性肿瘤之一,因早期可无症状而不易被发现,可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太田痣作为一种先天性眼部皮肤色素沉着类疾病,易于发现和诊断,其脉络膜的色素增多常伴发脉络膜痣,而后者恶变的概率很高,因此定期随访对早期诊断太田痣可能发生的脉络膜黑色素瘤有着重要的意义。早期较小的脉络膜黑色素瘤与其他脉络膜占位性病变鉴别的难度很大,本病例汇集了各位专家在病例讨论中的观点,希望能对广大眼科医师有所启发和帮助。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对于脉络膜恶性黑色素瘤的诊断方法与技术已有很大改进,如双眼间接眼底镜的应用、超声波检查、~(32)磷试验等等,对于早期作出诊断有很大帮助。但对于小的脉络膜恶性黑色素瘤的处理近10多年来争论很大。部分学者认为所有诊断为脉络膜恶性黑色素瘤者均应摘除眼球。但另外一些学者认为要根据临床具体情况决定进行观察、采用其它治疗方法还是眼球摘除。一、早期诊断 (一)脉络膜恶性黑色素瘤的发生率: 在普通居民中脉络膜恶性黑色素瘤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脉络膜黑色素瘤的临床和误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脉络膜黑色素瘤的临床特征、病理分类和误诊原因,减少错误诊治。方法对24例临床诊断为脉络膜黑色素瘤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24例疑诊为脉络膜黑色素瘤患者中,20例病理诊断为脉络膜黑色素瘤,1例脉络膜血肿,1例眼内炎,1例脉络膜血管瘤,1例Coats病。结论相关的影像学知识和综合分析临床资料将有助于脉络膜黑色素瘤的正确诊断和处理。  相似文献   

7.
脉络膜肿瘤是成人最常见的眼内肿瘤,而黑色素瘤又居脉胳膜肿瘤的首位。由于诊断上的困难,黑色素瘤的误诊率较高,一般报告为2.7—19%,Font甚至报告高达40%。目前诊断脉络膜黑色素瘤的方法较多,包括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超声波检查、~(32)P吸收试验、血中抗体检查、透照、直接及间接眼底镜检查、裂隙灯三面棱镜检查等。本文着重综述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超声波、~(32)P吸收试验等检查方法在脉络膜黑色素瘤诊断中的作用,以及使用这些方法对脉胳膜黑色素瘤和脉络膜血管瘤、脉络膜转移癌、脉络膜黑痣等肿瘤作鉴别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弥漫型脉络膜黑色素瘤的临床病理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弥漫型脉络膜黑色素瘤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119例病理学检查确诊的脉络膜黑色素瘤患者中11例弥漫型脉络膜黑色素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患者中10例因视力丧失或眼痛就诊,1例外地医院诊断Coats病,继发性青光眼和眼球萎缩要求眼球摘除。临床诊断脉络膜肿物或黑色素瘤8例,绝对期青光眼2例,Coats病、眼球萎缩1例。眼球摘除9例,眼球摘除和眶内肿物切除2例。应用Ki-67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细胞增生情况。结果 11例弥漫型脉络膜黑色素瘤均为基底广泛的扁平状肿物。肿瘤基底直径12~20 mm,厚度 2~4 mm。混合细胞型9例,上皮样细胞型1例,坏死型1例。瘤细胞侵犯巩膜7例、侵犯眶内3例,继发性青光眼7例。Ki-67阳性细胞7%~13%,平均阳性细胞9%,多分布于肿瘤基底部,上皮样瘤细胞的表达高于梭形瘤细胞。结论 弥漫型脉络膜黑色素瘤具有特殊生长方式,早期临床诊断困难,有些病例容易诊断为其它脉络膜肿物或青光眼。由于肿瘤基底广泛,容易侵犯眶内和发生转移,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9.
脉络膜恶性黑色素瘤继发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脉络膜恶性黑色素瘤继发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浙江医科大学附属二院眼科尹金福,吴玲玲浙江省新昌县人民医院眼科吕银富脉络膜恶性黑色素瘤为成人常见的眼内恶性肿瘤[1,2]。该病初期症状隐蔽,早期诊断困难,随着病程进展,继发视网膜脱离及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肿瘤向眼外...  相似文献   

10.
经瞳孔温热疗法(transpupillary thermotherapy,TTT)是一种治疗局部疾疾的热疗技术。初步临床结果表明,TTT治疗脉络膜黑色素瘤、视网膜母细胞瘤、脉络膜血管瘤以及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covascularization,CNV)等疾病,具有效率高而组织损伤小的优点。但目前临床判断TTT治疗的激光终反应均以视网膜的颜色改变为依据,有时为获得合  相似文献   

11.
标准化A超联合B超诊断脉络膜血管瘤和脉络膜黑色素瘤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标准化A超和B超联合诊断脉络膜血管瘤和脉络膜黑色素瘤的价值。方法:使用标准化A超联合B超诊断5例脉络膜血管瘤和4例脉络膜黑色素瘤。结果:脉络膜血管瘤标准化A超表现为病变内反射波较高,结构规则,声衰减不明显,B超示眼后极部孤立性占位病变,内回声强而均匀。脉络膜黑色素瘤标准化A超表现为病变内反射较低,声衰减明显,B起示眼内半圆形或蘑菇形实性隆起,可见脉络膜凹陷现象。结论:标准化A超对脉络膜血管瘤和脉络膜黑色素瘤可提供如病变内部结构、内反射、声衰减等诊断信息,B超对病变的形状、定位更有价值。标准化A超鉴别肿瘤的性质要优于B超,并具有可重复性和可比较性的优点。标准化A超联合B超可对脉络膜血管瘤和脉络膜黑色素瘤的诊断起到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2.
脉络膜黑色素瘤为发生于眼葡萄膜的高度恶性肿瘤,早期诊断和治疗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本文总结22例脉络膜黑色素瘤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  相似文献   

13.
脉络膜肿瘤是成人最常见的眼内肿瘤,而黑色素瘤又居脉络膜肿瘤的首位。由于诊断上的困难,黑色素瘤的误诊率较高,一般报告为2.7%~19%,Font甚至报告高达40%。我院门诊曾遇到1例脉络膜恶性黑色素瘤,先后误诊为“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炎”、“原发性视网膜脱离”、“玻璃体出血、继发性青光眼”等疾病,经眼球摘除后才确定诊断。现将该病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脉络膜黑色素瘤中微血管密度(MVD)与临床病理学预后指标及巩膜导管受侵与否的关系。方法应用高碘酸Schiff(PAS)特殊染色法显示血管基底膜,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65例脉络膜黑色素瘤中血管内皮细胞特异性标记物第八因子相关抗原(FⅧ-RAg)的表达,并通过形态学计量法计数肿瘤内做血管密度。结果肿瘤微血管密度与脉络膜黑色素瘤患者年龄、肿瘤位置、肿瘤高度无关,与肿瘤最大基底直径(LTD)、肿瘤大小分组、细胞类型、侵犯巩膜导管与否有关。结论肿瘤血管增生与临床病理学预后指标之间有密切关系,提示MVD可能成为预测脉络膜黑色素瘤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5.
脉络膜血管瘤误诊病例的临床病理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因临床误诊而行眼球摘除的脉络膜血管瘤的临床和病理特征。方法对本院病理科从1978年至1997年间收检的7例病理检查证实为脉络膜血管瘤但临床误诊的眼球标本及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手术前7例中1例被误诊为继发性青光眼绝对期,6例被误诊为脉络膜黑色素瘤。这些病例的临床表现大部分为视力进行性减退,眼底视盘旁扁平隆起的肿物,伴广泛渗出性视网膜脱离。病理证实均为脉络膜海绵状血管瘤,一般呈扁平圆盘状,表面有小灶状或条块状色素沉着斑。结论后极部脉络膜扁平形肿物是本组脉络 膜血管瘤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应注意与脉络膜黑色素瘤鉴别。(中华眼底病杂志,1999,15:91-93)  相似文献   

16.
视网膜母细胞瘤与脉络膜黑色素瘤的磁共振成像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20例视网膜母细胞瘤及18例脉络膜黑色素瘤的磁共振成像观察,发现磁共振成像对脉络膜黑色素瘤诊断优于其它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7.
脉络膜黑色素瘤组织病理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观察脉络膜黑色素瘤的组织病理学特征。 方法 回顾分析64例病理确诊的脉络膜黑色素瘤病理资料。按照美国眼黑色素瘤多中心研究组的测量方法和WHO的分类标准,测量和观察大体标本中的肿瘤大小和光学显微镜下的肿瘤细胞学类型;以肿瘤前缘累及部位对肿瘤所处位置进行分类;以肿瘤细胞向外浸润程度对肿瘤蔓延程度进行分级。 结果 64例脉络膜黑色素瘤中,大肿瘤25例,占39.1%;中等大小肿瘤31例,占48.4%;小肿瘤8例,占12.5%。梭形细胞型42例,占65.6%,其中,梭形细胞A型15例,占23.4%,梭形细胞B型27例,占42.3%;上皮样细胞型7例,占10.9%;混合型10例,占15.6%;其它型5例,占7.8%。肿瘤细胞未累及巩膜者25例,占39.1%;累及巩膜但限于巩膜层内者22例,占34.4%;穿透巩膜全层达眼球表面者12例,占18.7%;眶内浸润者5例,占7.8%。 结论 脉络膜黑色素瘤组织病理学特征变化多样,临床上以梭形细胞型最常见,易伴巩膜浸润。 (中华眼底病杂志, 2006, 22: 161-165)  相似文献   

18.
She HC 《中华眼科杂志》2003,39(2):125-128
葡萄膜黑色素瘤是成人最常见的原发眼内恶性肿瘤[1] ,可发生于虹膜、睫状体及脉络膜 ,多数葡萄膜黑色素瘤位于后部葡萄膜[2 ] 。放射敷贴疗法是一种近距离放射治疗 ,是多年来治疗葡萄膜黑色素瘤最常用的方法之一[3] 。早在 1930年 ,Moore[4 ] 曾用镭针治疗脉络膜黑色素瘤。 196 6年Stallard[5] 首先报道使用60 Co放射敷贴器治疗脉络膜黑色素瘤。自 2 0世纪 70年代至今 ,12 5I、10 6Ru、192 Ir及10 3Pa相继用于放射敷贴法治疗葡萄膜黑色素瘤。一、用于放射敷贴治疗的放射性元素的物理特点用于放射敷贴治疗的放射性元素…  相似文献   

19.
脉络膜转移癌比较少见,其发病率为1:150000~1:130000。本病易与脉络膜黑色素瘤,孤立性脉络膜血管瘤,脉络膜骨瘤及脉络膜限局性出血等诊断相混淆。如诊断治疗不及时,预后极差。现将笔者最近收治的1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脉络膜黑色素瘤是成年人最常见的眼内原发性恶性肿瘤。放射治疗、激光光凝、肿瘤手术切除等是现代治疗脉络膜黑色素瘤的常用方法。近年来,现代冷冻治疗技术因其治疗范围广、安全有效及微创等特点,在恶性肿瘤治疗中显示了令人鼓舞的应用价值。在眼部肿瘤治疗中,冷冻治疗常用于视网膜母细胞瘤、血管瘤等,在脉络膜黑色素瘤的治疗中则较少应用。我们通过体外实验观察反复冻融对人眼脉络膜黑色素瘤细胞系OCM-1的杀伤作用及细胞形态学的变化,以期更好的认识和理解眼部肿瘤的冷冻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