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微柱凝胶法交叉配血不合的原因及处理方法,以指导临床安全用血。方法回顾性分析潍坊市中医院2008年12月-2010年3月期间工作中遇见的交叉配血不合的病例,根据交叉配血不舍的记录情况,总结引起交叉配血不合的各种原因及其相应的表现和处理方法。结果共交叉配血3217次,其中不相合者30例。分析总结30例交叉配血不合的案例。由不规则抗体引起的交叉配血不合4例,患者均有输血史,配血多表现为主侧凝集。由自身抗体引起的交叉配血不合7例,多为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中l例急性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配血表现为主次侧均有凝集,其它表现为次侧有凝集。由血清蛋白紊乱及白球蛋白比例倒置引起的假凝集3例,主要表现为次侧凝集。怀疑由药物引起的交叉配血不合16例,主要表现为交叉配血次侧凝集。结论应用微柱凝胶法进行交叉配血试验,能及时检出血型抗原抗体引起的特异性凝集反应和非血型因素引起的非特异性假凝集反应,而及时准确的识别特异性凝集和非特异性假凝集,是临床及时安全输血的有利保障。  相似文献   

2.
资料与方法 检测对象:供血者为本市无偿献血者,受血者为本市各医院患者及各医院血库交叉配血出现不相合者。 试剂来源:微柱凝胶抗人球卡及专用离心机和孵育器由长春博讯公司提供,聚凝胺试剂盒Dominion Biologicals Limited提供。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微柱凝胶技术在新生儿交叉配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别用盐水法、抗人球蛋白检测卡(微柱凝胶法)对我院496名新生儿进行交叉配血试验。交叉配血不合的再用凝聚胺法复检。结果:微柱凝胶抗人球蛋白法检出交叉配血不合32例,其中主侧交叉配血不合5例,次侧交叉配血不合25例,主次侧均不合2例。盐水法检出交叉配血不合3例。用凝聚胺法复检,检出交叉配血不合12例。结论:微柱凝胶抗人球蛋白法用于新生儿交叉配血标本用量少,操作简便,易于标准化,结果清晰易判,敏感性高,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4.
微柱凝胶配血不合的判定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忠  吕小英  王厚照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15):2672-2673
目的:探讨临床上配血不合的常见情形,为实际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利用Diana半自动配血系统进行交叉配血,总结配血不合的常见情形。结果:常见的影响配血的因素主要有纤维蛋白含量过高、冷凝集素、自身凝集及IgG型抗体四种。结论:正确分析配血不合的情形,能增加临床输血的及时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微柱凝胶法交叉配血阳性结果的分析和处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舒象武   《中国医学工程》2007,15(6):507-508
目的探讨微柱凝胶法交叉配血阳性结果的原因,并进行系统地分析与处理,为临床输血提供保障。方法应用DiaMed公司的Liss/coombs微柱凝胶卡进行交叉配血,对交叉配血不合的受血者和供血者进行相关的血型血清学检查。结果124600例配血试验中,有1127例出现阳性结果,红细胞直抗阳性(905例),不规则抗体(138例)和自身抗体(80例)是导致配血不合的主要原因。结论对微柱凝胶交叉配血试验结果进行及时的分析和处理有助于提高临床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微柱凝胶法(MGT)在血液透析患者交叉配血试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2011年-2012年6月收治的52例血液透析患者进行微柱凝胶法交叉配血试验与凝聚胺法交叉配血试验,对试验结果进行比较与分析。结果 52例血液透析患者的249次交叉配血检测结果中,微柱凝胶法与凝聚胺法相比,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随着输血的次数增加,不规则抗体阳性率显著增加。结论微柱凝胶法在检测红细胞表面非特异性吸附的IgG免疫球蛋白与补体方面存在显著的优越性,临床可根据具体情况将微柱凝胶法与凝聚胺法组合使用,以提高临床输血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微柱凝胶法交叉配血是近年来全国各大医院输血科普遍使用的一项免疫分析方法。不仅可以检出IgM类血型抗体,也可检出IgG类不完全抗体,大大降低了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但该方法在配血过程中常出现次侧凝集现象,若不能快速作出正确合理的分析和处理,则会影响临床输血的及时性和安全性。本文对本院使用微柱凝胶法交叉配血出现次侧凝集的病例进行分析,发现可能与受血者本身的疾病有一定关系,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微柱凝胶法交叉配血出现弱凝集的原因并找到处理方法,使患者能及时、有效、安全地输血.方法 应用微柱凝胶卡和聚凝胺技术与受血者的抗凝血标本做交叉配血试验.结果 42例样本聚凝胺交叉配血皆无阳性结果,微柱凝胶卡式法交叉配血却多达16例主侧出现弱凝集,分析原因系献血员血袋用于配血的辫子内血液抗凝不充分.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微柱凝胶试验在临床输血中的应用。方法采用微柱凝胶法鉴定血型9386次。17例Rh(-),交叉配血3948人次。结果44例正反定型不一致的标本中,35例是假阳性。3948人次的交叉配血中,发现38例是假阳性。38例阳性结果用聚凝胺法复做交叉配血,只出了4例阳性。结论微柱凝胶法目前是一种较先进的血型定型和交叉配血方法。  相似文献   

11.
杨汉华 《中外医疗》2010,29(35):30-30
目的分析微柱凝胶法交叉配血试验出现次侧凝集的各种病因,为安全输血提供指导。方法收集本院2010年1月至2010年9月间所有使用微柱凝胶法进行交叉配血试验出现次侧凝集的51例病例进行分析。结果次侧凝集的病例大部分为循环系统、泌尿系统和消化系统疾病,其中又以肾脏和肝胆疾病为多。结论本分析对不同疾病的交叉配血试验和安全输血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陈丽娟  高华英 《北京医学》2010,32(8):686-687
微柱凝胶试验(MGT)为常规的红细胞血型血清学检测技术,可同时检测出血清中的IgG和IgM抗体,其优点:简便,准确,灵敏度高,标本用量少,结果保存时间长,标准化,安全。近年来在交叉配血、抗体筛查等试验中得到广泛应用。因其原理不同.在用于交叉配血试验中次侧比盐水法和凝聚胺法有更多的弱阳性被检出.若不能作出准确的判定.则会影响到临床输血的及时性和安全性。我们收集了2242例微柱凝胶卡式法交叉配血试验中次侧阳性结果57例.并分析其凝集的可能原因。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微柱凝胶卡法(MGT)和改良凝聚胺配血法(MPT)作交叉配血试验对输血安全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63例患者同时作微柱凝胶卡法和改良凝聚胺配血法试验,所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MGT交叉配血技术不符率9.0%,MPT交叉配血技术不符率6.0%,两者方法学之间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微柱凝胶卡法比改良凝聚胺配血法敏感度更高,安全性更好,实用性更强;MGT方法简单、快速、自动化性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微柱凝胶卡式法与传统试管法、聚凝胺法在直抗试验(DAT)及交叉配血试验结果的差异.找到更适于临床输血前血型相容性试验的方法,从而进一步提高临床输血安全性,保证患者用血安全.方法 2 312例患者血液样本用卡式法定型后,卡式法和传统试管抗人球蛋白试验进行DAT检测,再用卡式法以及试管法、聚凝胺法对血液样本及献血者血样进行平行交叉配血试验.对于交叉配血主侧阳性的样本进一步鉴定血清中是否存在不规则抗体.最后以试管法作为标准,将三种方法得到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评价卡式法DAT结果,并比较卡式法与聚凝胺法交叉配血检测结果的差异.结果 在2 312例样本中,卡式法DAT阳性率为6.78%,以传统试管法作为标准,卡式法DAT敏感性为99.4%,特异性为99.9%,且卡式法的阳性强度与试管法相同或大于试管法的样本占97.4%.卡式法和聚凝胺法进行交叉配血试验主侧特异性分别为99.91%、99.74%,次侧特异性分别为99.45%、99.41%,两种方法的特异性无统计学意义(x2=1.13,P>0.05;x2=0.04,P>0.05).两种方法主侧敏感性均为85.7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次侧敏感性分别为96.72%和84.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0.80,P<0.01).结论 以传统试管法作为输血前血型相容性试验的检测标准,卡式法DAT检测敏感性和特异性良好,其操作较传统试管法简便、快捷,且结果的判读易于标准化,影响因素少;卡式法交叉配血试验结果与聚凝胺法相比,次侧敏感性高于聚凝胺法,而且卡式法能够排除临床无意义抗体及自身冷凝集抗体的干扰,能够更有效的提高临床输血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应用微柱凝胶抗球蛋白技术进行交叉配血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舒象武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3,13(13):116-116,118
目的:观察微柱凝胶抗球蛋白技术在交叉配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微柱凝胶抗球蛋白技术和凝聚胺技术同时平行进行交叉配血试验。结果:在2400人次试验中两法均检出3例阳性,结果一致。结论:该方法用于交叉配血安全可靠,且具有标本用量少,操作标准化,试验稳定性好,结果容易判断且可较长时间保存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微柱凝胶法与凝聚胺法在交叉配血中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微柱凝胶法与凝聚胺法进行交叉配血的效果。方法:分别采用微柱凝胶法及凝聚胺法对206例肝硬化患者进行交叉配血试验、抗体筛查试验;对交叉配血不相合的患者进一步作抗人球蛋白试验;观察比较这两种交叉配血方法的配血相合符合率、自身红细胞抗体的类型及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①微柱凝胶法交叉配血试验配血相合率为84.5%;凝聚胺法为90.3%(P〈0.05);②存在次侧凝集的32例肝硬化患者,其自身抗体的类型分别是抗-IgG+抗-C3d占56.3%,抗-IgG占31.3%、抗-C3d占12.5%;③交叉配血相合的176例肝硬化患者及交叉配血出现次侧凝集的32例肝硬化患者输血后均未观察到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与凝聚胺法比较,用微柱凝胶法进行交叉配血试验敏感性更高;肝硬化患者输血后出现的自身抗体其抗体类型多为抗-IgG+抗-C3d。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技术在交叉配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技术与凝聚胺方法同时平行进行交叉配血试验,并进行比较。结果在860人次交叉配血试验中检出1例阳性,结果一致。结论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技术具有安全可靠,操作简单,易标准化,标本用量少,敏感性高,特异性强,试验结果准确,易判断,稳定性好,结果保存时间长等优点。  相似文献   

18.
微柱凝胶与聚凝胺交叉配血试验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尚霞  杭海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13):1699-1700
目的:探讨应用微柱凝胶与聚凝胺技术交叉配血试验时误判和漏检的因素。方法:应用微柱凝胶卡和聚凝胺技术与受血者的抗凝血标本做交叉配血试验。结果:5 820例次的交叉配血试验中,两种交叉配血试验共同出现阳性结果的有22例,聚凝胺交叉配血试验出现阴性结果2例。结论:应用微柱凝胶技术的交叉配血试验,易引起假凝集,微柱凝胶技术操作过程的标准化、结果易判断、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等规范化要求。聚凝胺交叉配血试验,易引起假阴性,结果易判断、操作过程不易规范化。  相似文献   

19.
夏禾爱  郝建峰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4):3236-3237
目的:评价卡氏配血的优越性及常见结果分析以确保临床输血安全。方法:用微柱凝胶卡氏法对380例受血者进行交叉配血。结果:14例出现配血不相合,其中2例为主侧不相合,12例为次侧不相合,其余主、次侧均为相合。结论:卡氏配血法,清晰明了,结果易判断,敏感性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不规则抗体阳性的意义和交叉配血不合的原因,确保输血安全.方法 对所有申请输血的病例,在输血前用微柱凝胶法检测IgG类不规则抗体,并用微柱凝胶法交叉配血,对抗体筛查结果阳性和交叉配血不合(指主侧或主次侧均凝集,以下同.)者进行核对、分析.结果 对14255 例申请输血的病例作不规则抗体检测及交叉配血:不规则抗体阳性35例,阳性检出率0.25%,以妇产科为多,占91.43%;其交叉配血不合主要见于Ⅰ、Ⅱ、Ⅲ型抗筛细胞均阳性者(15/16).抗筛阴性而交叉配血不合有23例,以新生儿ABO溶血病居多(15/20).结论 抗筛阳性多见于妇产科病人,其配血不合多见Ⅰ、Ⅱ、Ⅲ型抗筛细胞均阳性者;抗筛阴性配血不合以新生儿ABO溶血病居多;抗筛阴性或阳性均应重视交叉配血,以确保安全输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