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肺高压可由多种疾病引起,在ICU内比较常见,明显影响危重病患者的预后.ICU医师要高度重视和早期识别危急重症情况下的肺高压和右心衰竭.治疗上必须首先找到并解决引起肺高压的原发因素;其次,对于严重急性肺高压应通过选择性肺血管扩张剂和正性肌力药物降低肺血管阻力,尽快减轻右心室后负荷,防止或逆转右心功能障碍;对于并发右心衰竭和体循环低血压的危重肺高压,需要进行严密的血流动力学监测和积极联合选择性肺血管扩张剂、升压药物和正性肌力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2.
姚道阔  贾三庆 《中国综合临床》2007,23(11):1054-1056
左西孟旦是一种钙增敏剂,是一个新型的正性肌力药物和血管扩张剂。临床研究显示,左西孟旦可改善严重心力衰竭患者的症状及血流动力学效应,是治疗严重心力衰竭的安全有效的正性肌力药物。其正性肌力作用是由钙浓度依赖的肌钙蛋白C形态的改变,使收缩期收缩装置对钙离子敏感性增加。血管扩张剂作用由血管平滑肌上的钾通道开放所介导。临床研究显示,严重心力衰竭患者应用左西盂旦后血流动力学指标改善,症状好转,病死率降低。  相似文献   

3.
血管扩张疗法的理论急性心肌梗塞(AMI)伴心力衰竭(以下简称心衰)患者的血液动力学特征是,体循环血管阻力和左室充盈压(LVFP)增加,心排出量减少,导致肾血流灌注减少而加重钠和水潴留;一般伴有体、肺循环静脉张力升高.治疗的目标是:(1)在降低 LVFP 的同时增加心排出量;(2)限制心肌梗塞时的组织损伤程度,使心脏指数增加,周围营养灌注改善。  相似文献   

4.
邱银先  刘炬 《临床荟萃》1998,13(7):326-327
自1933年Thomas Lewis发现亚硝酸戊酯具有强有力的扩张冠脉作用以来,经过60多年的临床应用,无论口服、舌下含片、静脉点滴、穴位外贴等均显示出有较强的血管扩张作用,尤其是对静脉系统的扩张。硝酸盐一方面使血流沿侧枝循环再分布,从心外膜再分布到心内膜区;另一方面它能解除冠状动脉痉挛,扩张狭窄的血管,特别是分布于心外膜的冠状血管。因此.它是有效的“血管扩张剂”,而潘生丁和许多其它血管张剂却不是,因为它们可使缺血区的血流移出,从而加重心绞痛。  相似文献   

5.
休克时在充分扩容的基础上可应用血管活性药物 ,血管活性药物分为两类 :1 血管扩张剂1 1 适用于下列情况  ①静脉输液后 ,中心静脉压 (CPV)升高到正常范围以上 ,但休克的临床征象仍无好转。②有交感神经活性亢进的临床征象 (苍白、肢端厥冷、脉压小、毛细血管充盈不足 )。③心输出量不能满足正常的或已增加了的外周阻力的需要。④晚期低血容量休克而致心力衰竭、心输出量降低、外周血管总阻力及CVP升高。⑤休克伴有肺动脉高压或左心衰竭者。1 2 常用的血管扩张剂有以下几种1 2 1 静脉扩张剂 静脉扩张剂扩张周围静脉 ,使血流…  相似文献   

6.
血管扩张剂是一个非常模糊的概念,就其字面意义应是能引起血管扩张的所有药物,这就包括了很多其他类型的药物如钙通道阻滞剂、抗血小板药物、抗高血压药物等.传统的血管扩张剂是指能直接扩张小血管平滑肌或通过抑制肾上腺素能受体而扩张周围血管的药物,后者较少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病,因此与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有关的多是直接扩张小血管平滑肌的血管扩张剂.20世纪80年代以前,血管扩张剂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主要措施之一.但是,血管扩张剂应用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一直存有争论,自从发现"脑内盗血综合征"以后,对血管扩张剂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有了比较一致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一直认为心肌收缩是决定心脏功能的根本。但近20年来则认识到左室泵衰主要决定于负荷状态,特别是流出道的阻力。因而,晚近采用血管扩张剂治疗心衰已很普遍且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将心衰的治疗推向一个新阶段。从心衰时血流动力学的研究得知,存在着由于皮肤、肾脏、内脏血管收缩引起的血流重新分布,周围血管阻力增加。  相似文献   

8.
慢性心衰时的全身血管收缩是多种代偿机制所致,由交感神经张力增加和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所介导的外周血管收缩可能主要起短期调节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作用,血流依赖性,内皮介导性血管舒张作用损害和血管壁的僵硬缓慢发生,液体潴留可促进血管僵硬。以血管扩张剂和变力剂急性给药改善心输出量并不能立即增加骨骼肌血流,原因为:①上述外周性改变的逆转是需要一定时间的缓慢过程。②慢性心衰时存在骨骼肌的内在异常,以干扰基础代偿机制且不产生耐药性的药物进行长期治疗可发挥有益效应。  相似文献   

9.
硝普钠为平衡作用于动脉和静脉的直接血管扩张剂,其对心力衰竭时治疗效果取决于降低外周血管阻力及增加静脉容量的能力。降低外周血管阻力有助于增加心排血量,增加静脉容量能减少静脉回流,因而降低前负荷,减轻肺淤血。对于各种原因所致的心衰,硝普钠能迅速可靠地改善血液动力学。本文45例患者经常规强心、利尿等综合处理,症状和体征未改善,故改用硝普钠25mg加入5%葡萄糖液中缓慢静点,平均治疗7天后,临床症状及体征得到了相应的改善和纠正,心功能由Ⅲ~Ⅳ级恢复至Ⅰ~Ⅱ级,其中几例出现低血压,经联合应用多巴胺拮抗了这一副作用。  相似文献   

10.
肝硬化门脉高压时发生的消化道大出血是致命的并发症,危害极大,寻找有出血先兆的诊断方法和改进治疗措施一直为人们所关注。常用的药物如血管加压素等,可通过收缩内脏血管减少门脉血流量来降低门脉压力,但副作用较大,疗效不明显;血管扩张类药物,虽能改善门脉血流动力学,但较大剂量可出现血压不降等。经临床观察表明,活血化瘀中药丹参可抑制胶原合成,促进肝纤维重吸收。因此,我们通过临床观察进一步探讨丹参对门脉高压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硝普钠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近年来,由于对心力衰竭血流动力学的深入了解,血管扩张剂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地位日益提高。目前已成为高血压病、心源性休克、心肌梗塞、心绞痛、心力衰竭、冠状动脉痉挛、肺心病等治疗中不可缺少的药物之一。此类药物很多,本文着重讨论血管扩张剂之一——硝普钠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PICCO在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脉波轮廓温度稀释连续心排量测量技术(PICCO)是一项全新的脉波轮廓连续心排血量与经肺温度稀释心排血量联合应用技术,创伤及危险性小,仅用中心静脉导管和动脉导管就能简便、精确、连续监测心排量、外周血管阻力、心搏出量等变化,使危重血流动力学监测与处理得到进一步提高[1].PICCO可监测常规血流动力学参数、心脏前负荷及肺血管通透性的参数变化,能连续反映一些高变异度但临床价值大的指标,捕捉瞬息变化的信息供医生参考[2].2009年6月~2010年10月,我们应用PICCO心肺容量监护仪对16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并给予精心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硝普钠是一种速效和短时作用的血管扩张剂,能直接松弛小动脉与静脉血管平滑肌,降低血压,减轻心脏的前、后负荷.从而减轻心肌负荷,降低心肌氧耗量,能使衰竭的左心室排血量增加。临床上常用于治疗高血压危象、充血性心力衰竭。  相似文献   

14.
在心肌梗塞泵衰竭中,目前广泛提倡应用血管扩张剂。如硝普钠,酚妥拉明,硝酸甘油以及消心痛等。这些药物由于减少室壁张力而减少心肌需氧量,减少体循环血管阻力,从而增加心排出量。舒喘宁是一种选择性β_2受体兴奋剂,过去常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动物实验说明它的主要心血管作用是松弛血管平滑肌而产生血管扩张。文献记  相似文献   

15.
在接受心脏移植的病人中,肺动脉高压对移植心脏的损害已被逐渐认识,它会降低手术疗效。作者对心脏移植病人肺动脉高压的原因、处理方法以及围手术期护理进行了讨论。 为了降低心脏移植病人的病死率,对心脏移植接受者必须进行肺血流动力学监测,以了解是否有肺动脉高压、肺血管阻力(PVR)升高,以及通过治疗肺动脉压是否已经降低。肺血流动力学的检查内容包括:收缩期、舒张期和平均肺动脉压,全肺压力梯度和PVR。如果肺动脉压高于6.67 kPa;PVR大于6 wood参数;全肺压力梯度大于2.00kPa,而且对血管扩张剂…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依那普利、单纯补液对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RVMI)心源性休克时血流动力学指标的作用。方法结扎犬冠状动脉造成大面积RVMI并发心源性休克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补液组、依那普利组。观察各组正常时、梗死后即刻及给药后即刻、1h、1周时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心排血量(CO)、右心房压力(RAP)、右心室收缩压(RVSP)等血流动力学指标,并评价疗效。结果快速补液后,RAP进一步升高,加重了血流动力学变化。依那普利治疗后RAP降低,CO增加,血流动力学变化得以改善。结论大面积RVMI心源性休克时,快速扩容治疗在RAP≥13mmHg时会进一步损害左、右心室功能,依那普利可降低右心后负荷,增加CO,能有效纠正休克。  相似文献   

17.
血管活性药物治疗休克的目的是恢复休克时的组织灌注。低血容量性、心源性以及梗阻性休克以低心排血量(CO)、低动脉血压以及明显的末稍循环血管收缩为特点。在血管扩张性休克中,病理性血管扩张、相对和绝对的低血容量、心肌抑制以及血流重新分布之间有着复杂的相互关系。脓毒症是血管扩张性休克最常见的原因。脓毒性休克表现为细胞的氧输送(DO2)和氧消耗(VO2)不足,导致有氧代谢转为无氧代谢、乳酸产生增多及细胞损伤。心血管系统的表现为心肌抑制、血管张力和通透性异常、DO2和代谢异常,最终的结果是多器官功能衰竭(MOF)甚至死亡。休克时血流动力学管理的目的在于维持DO2高于临界值,并使平均动脉压(MAP)提高到一守水平。  相似文献   

18.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30例正常足月孕妇及30例妊高征孕妇的胎儿进行全面监测脐带动脉、主动脉、肾动脉及大脑中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发现:脐动脉、脑动脉、肾动脉及主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是一致的,有显著相关性.当胎儿宫内缺氧时,脐动脉、肾动脉及主动脉血流速度降低,阻力增加,脑动脉血流速度增加,阻力降低.结果表明:彩色多普勒超声全面评价胎儿重要靶器官的血流动力学参数,能更敏感准确地反映高危妊娠胎儿血流动力学改变,是有价值的胎儿监测手段.  相似文献   

19.
脉波轮廓温度稀释连续心排量测量技术(pulse contour cardiac output,PiCCO)是一项全新的微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采用热稀释方法测量单次的心输出量(CO),并通过分析动脉压力波型曲线下面积来获得连续的心输出量.心源性休克的主要病理生理过程是心脏泵功能衰竭与循环的休克,由此引发的低血压及血流再分布可造成严重组织器官灌注不良,大幅度地增加了心源性休克病人的死亡率.PiCCO可监测常规血流动力学参数,还可监测以容积变化反应的心脏前负荷以及肺血管通透性的参数变化[1],根据参数调整输液速度和顺序,合理使用血管活性药物.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瓣膜置换术中运用瑞芬太尼和芬太尼不同的血流动力学状态.方法 20例择期瓣膜置换手术病人,10例术中采用瑞芬太尼,另外10例采用芬太尼.以心电图、桡动脉压力、肺动脉导管监测血流动力学指标,观察诱导后(T1),开胸(T2)、打开心包(T3)、体外循环后5 min(T4)、关胸(T5)、手术结束(T6)时的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 两组病人间任何时间点都没有出现血流动力学指标差异.两组病人外周血管阻力与基础值相比在T2增加,在T4下降(P<0.05).而心指数在T4都增加(P<0.05);两组病人围术期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没有差别.结论 两组药物在瓣膜置换手术中都可以提供稳定的血流动力学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