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重度颅脑损伤病人病情凶险,病死率高,易发生严重的并发症和后遗症,其中,中枢性高热是重度颅脑损伤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中枢性高热直接影响预后,尤其是使血脑屏障的通透性增加,使某些有害物质进人神经系统,直接造成脑损害,同时加重脑的耗氧量,导致脑水肿。还使组织代谢增加,耗氧量增加,加重了脑缺氧、脑水肿,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而危及生命。因此,及时有效地降温,缩短高热持续时间非常重要。综合我科使用亚低降温治疗仪对18例重型颅脑损伤高热的患者进行物理降温,获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亚低降温治疗仪的应用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颅脑损伤是神经外科常见的急症,其特点是病情重、复杂多变、并发症多、病死率高。颅脑损伤后,由于脑血管自身调节功能障碍,颅内压增高,高热以及呼吸功能不全、休克等因素。造成脑组织缺氧,可导致脑损害。早期采用亚低温治疗可降低颅脑损伤的病死率。提高存活率。我科于1998年12月—2002年12月收治重型颅脑损伤病人28例,在治  相似文献   

3.
李莺  李学芳 《全科护理》2011,9(33):3059-3060
中枢性高热是指损害丘脑下部的体温调节中枢的非感染性高热,重型颅脑损伤、脑血管意外、脑肿瘤术后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均可引起不同程度的中枢性高热,高热可加重脑组织的损害,对愈后产生严重不良影响。如果抢救及时,降温实施治疗越早,脑保护作用越明显,效果越好[1]。而老年病人各脏器功能减  相似文献   

4.
颅脑损伤病人亚低温降温方式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颅脑损伤病人由于多种原因易引起高热,高热可以加重脑的耗氧量,使颅内压力升高,促使脑疝的形成,还可使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加,导致脑水肿。因此,亚低温对于颅脑损伤病人显得极为重要。亚低温治疗越早,降温速度越快,其治疗效果越好。1993年江基尧等首先将28~35℃轻中度低温称为亚低温,由于32℃以下低温可能引起低血压和心率失常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11例轻型颅脑损伤患者治疗后期猝死的原因。方法对11例患者的伤情、诊断及治疗结果进行总结。结果11例患者在猝死前均无明显先兆,猝死原因可能与蛛网膜下腔出血引起脑血管痉挛(CVS)、迟发性下丘脑功能损害、脑干软化等有关,其中1例为脑动脉瘤外伤后破裂。结论判断颅脑损伤严重程度不能仅凭GCSS,而应分析受伤机理,结合影像学的动态检查为依据。对有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底骨折、突发高热、颅底脑池显示不清等高危因素的患者要高度重视,尽早处理。  相似文献   

6.
<正>高热惊厥(febrile convulsion,FC)在小儿时期较为常见的疾病,起病年龄多数在6个月至3岁之间。FC反复发作时将有可能引起脑功能损伤,因而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43例小儿高热惊厥患者发病后早期的脑电图,并对其相关因素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7.
中暑与昏迷     
中暑常发生于老年人、幼儿及产妇,以高热、汗闭、惊厥及昏迷为主要临床特征。伴昏迷者,死亡率高。中暑伴昏迷者死亡率高。中暑发生昏迷的主要机制是:①直接损伤:Anderson认为,当体温升至41.6℃时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直接损伤。②脑缺氧:高热可致脑耗氧量增加,供氧量降低,引起脑缺氧。Rosonff实验认为,体温增高1℃,脑耗氧量增加5.7%,脑脊液压力增加5.5%。动物实验业已证明,过热可使动脉血氧饱和度减少25%。③脑水肿:缺氧引起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高热致脑血流加速,脑血容量增加,最终导致脑水肿。④脑出血:其发生的主要原因为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凝血酶原减少及血小板减少。Malanud在125例中暑  相似文献   

8.
清开灵注射液属于中药制剂,具有清热解毒,化痰通络,醒神开窍之功能。对于保护肝脏,促进损伤肝细胞的修复及改善脑循环有着明显作用。用于治疗热病神昏,中风偏瘫,上呼吸道感染,高热以及脑血栓形成,脑出血,使用较广泛。但是,随着临床广泛的应用。该药引起的变态反应也随之时有出现。应引起重视。现将我们在临床遇到的病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脑温改变分为脑高温和脑低温两种类型,两者对脑损伤后脑代谢都会产生明显的影响作用,并最终影响患者的预后。脑损伤后患者出现高热,脑部温度升高,脑代谢加剧,耗氧量增加,加重脑组织缺氧,引起酸性代谢产物的增多并且在脑内储留,这些酸性代谢物质会加重脑损伤。脑损伤后如果给予亚低温治疗,脑温降低,脑代谢减缓,脑内耗能减少,脑压随之降低,从而保护受损伤的脑细胞,明显改善脑损伤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0.
癫痫大发作持续状态指全身性强直、阵挛发作在短期内持续频繁发作,以致发作间隙仍持续昏迷者,并伴有高热、脱水、酸中毒.其持续时间愈长、脑的损伤也越重,同时并发全身严重的合并症机会也越多,如不及时治疗,常因生命功能衰竭而死亡.……  相似文献   

11.
重型颅脑外伤后上消化道出血风险因素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研究重型颅脑损伤后上消化道出血的风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15例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资料。结果:上消化道出血54例,GCS,去脑强直,中枢性高热,血糖浓度,低血压与上消化道出血显著相关,属于风险因素,结论:在重型颅脑损伤的监护治疗中,应警惕上消化道出血的可能性,尤其对伴有出血风险因素的病人。  相似文献   

12.
脑温监护下中枢性高热病人的护理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中枢性高热是指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遭损害后,造成体温调节功能紊乱,散热过程障碍而引起的体温明显增高,是重型颅脑外伤、脑出血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常见并发症。由于高温会导致病人中枢神经系统进一步的继发性损害,因此,及时有效地降低体温、控制高热是减轻脑细胞损害,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的重要措施之一。近年来,我们对中枢性高热的病人应用在脑温的监护下降温治疗和护理,收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重型颅脑损伤、脑血管意外、脑肿瘤术后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均可引起不同程度的中枢性高热,高热可加重脑组织损害,对疾病的预后产生严重不良影响[1].如果抢救及时,降温治疗实施越早,脑保护作用越明显,效果越好,预后较好.我科对48例确诊为中枢性高热的病人采用物理降温、冰帽亚低温脑保护以及冰冻输液等降温方法配合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疾病预后较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尼莫地平对脑损伤后脑功能恢复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探讨尼莫地平治疗颅脑损伤的最佳时机及对脑功能恢复的价值,将59例颅脑损伤患者分为常规组29例;加尼莫地平组30例,以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为标准。结果证明尼莫地平对颅脑损伤后脑功能恢复有很高的应用价值,能明显降低病死率、致残率。  相似文献   

15.
重型颅脑损伤病人胃肠道监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型颅脑损伤病人胃肠道监护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10医院(116003)于静重型颅脑损伤病情危急、变化快,常因有意识障碍、高热及严重脑水肿,极易出现合并症,同时重型颅脑损伤因丘脑脑干一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可出现神经性胃肠道出血,是常见的并发症,其病死率甚高...  相似文献   

16.
在临床上,严重脑损伤并发高热患者常见于中枢性高热,在高热(T〉39℃)的紧急情况下除药物治疗外需迅速降低体温时,常使用冰帽、降温毯配合冬眠药物控制体温。通过亚低温治疗能降低高热对脑组织的损伤,保护血-脑脊液屏障,减轻脑缺氧症状。现将颅脑损伤并发高热患者的各期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电子降温毯在颅脑部病变患者高热中的应用及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重度颅脑损伤、脑卒中、下丘脑病变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当累及下丘脑时,可引起不同程度的高热或超高热。高热又加重了对脑组织的损害,对预后也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使致残率和死亡率增高。因此,能否有效地控制高热是提高患者生存率的重要措施之一。我科1996年9月~1997年5月在20例颅脑疾病所致的高热病人中应用KN-01降温毯后,有效地控制了患者的体温,改善了预后。1临床资料1.1对象:20例患者,男17例,女3例,年龄20~80岁,平均年龄43.1岁。急性硬膜下血肿5例,脑内出血8例,急性硬膜外血肿2例,基底节出血3例,颅咽管肿瘤1例,垂体…  相似文献   

18.
影响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功能预后的主要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影响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及功能恢复的主要因素。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枪索Pubmed1985-01/2004-10和ProQuest1995-01/2004-10期问的相关文章,检索词“Craniocerebral trauma,Glasgow outcome scale,severe,age factor,time factor,combined injury,hyperthermia,hyperglycemia,intracranial pressure,cerebral perfusion pressure,hypoxia,anoxia,hypoxia-ischemiabrain,complications”,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资料选择:筛除上述资料中非随机临床试验的、非重型颅脑损伤的、非以人类为对象的研究,剩余结果通过手工及光盘检索全文。资料提炼:共检索到73篇文献,涉及重型颅脑损伤预后与年龄、伤情、合并伤、受伤至得到确切救治时间、高热、高糖、氧代谢障碍、颅内压和脑灌注压、并发症之间的关系。纳入33篇,删除40篇为重复或综述文献。资料综合:归类并对照分析发现重型颅脑损伤预后与患者年龄存在正相关,但有可能存在一个年龄阈值;有合并伤者预后一般较差,但也有文献证明两者无明确相关关系;伤情越重预后越差,受伤至得到确切救治时间间隔延长,高热,高糖的出现会恶化预后,氧代谢障碍,增高的颅内压,降低的脑灌注压,有并发症发生也使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病死率增加,预后恶化。结论:目前的研究提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与上述因素均存在相关性,但具体的相关关系以及年龄、合并伤等相关因素的细节方面尚有待更大样本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9.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运动功能和认知功能障碍的康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运动功能和认知功能障碍的康复疗效。方法:对128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4例,对照组行脑外伤常规药物治疗、呼吸和泌尿系的基础护理,预防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和压疮。患者随意自我锻炼。康复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接受系统的肢体运动功能、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的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的肢体运动功能Fugl-Meyer量表评分、认知功能评分和ADL的评定。结果:康复组的FMA、ADL、LOTCA评分均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将认知功能障碍与运动功能障碍同时进行康复治疗,可以改善脑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的运动功能和认知功能,提高ADL能力。  相似文献   

20.
研究发现,几乎所有的心血管系统节律现象的维持与调控都与自主神经系统密切相关。急性脑卒中后心率变异(HRV)及其昼夜节律性的改变,被认为与植物神经中枢受累有关。急性脑卒中多发生在老年人,有心脑血管疾病共同的病因。卒中后不同程度脑功能损伤和HRV及其昼夜节律性改变尚不清楚。为此,作连续监测了脑卒中脑功能损伤患的HRV,以了解HRV及其昼夜节律性变化对脑功能损伤的判断和指导治疗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