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了解蒙古族酒精性肝病(ALD)的临床特征。方法选取本院蒙古族和汉族ALD患者的病史资料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①蒙古族ALD检出率高于汉族;②蒙古族ALD患病平均年龄较汉族年轻,平均饮酒年限比汉族长;③蒙古族ALD日饮酒量〉200 g/d的患者多于汉族ALD;④蒙古族ALD肥胖率及高血压患病率高于汉族;⑤蒙古族ALD生化检验中AST、AST/ALT〉2、GGT、TG的变化较汉族明显。结论蒙古族ALD的临床特征与汉族有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酒精性肝病(ALD)患者血清中缺糖基转铁蛋白(CDT)含量展开分析,探讨血清缺糖基转铁蛋白在酒精性肝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本次研究随机选取2010年5月—2013年5月期间接收诊治的50例酒精性肝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入院的50例健康不饮酒体检人员和50例非酒精性肝病(NALD)的其他肝病患者为作对照组,所有受检者接收缺糖基转铁蛋白(CDT)、γ-谷氨酰转肽酶(γ-GGT)、红细胞平均体积(MCV)、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等肝功能实验室指标检测,分析在不同肝病类型中血清缺糖基转铁蛋白的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CDT、γ-GGT以及ALT含量显著高于健康不饮酒组(P〈0.05)。对照组中,健康不饮酒组与非酒精性肝病组相比,γ-GGT、ALT、AST含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CDT、γ-GGT、MCV、ALT、AST阳性率显著高于健康不饮酒组(均P〈0.05)。对照组中,健康不饮酒组与非酒精性肝病组相比,γ-GGT、MCV、ALT、AST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血清缺糖基转铁蛋白在酒精性肝病诊断中,具有较高特异性、灵敏性,是值得临床推广的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3.
余玲 《中国医药》2009,4(9):672-673
目的总结酒精性肝病的临床特点和诊治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5月至2008年5月间我院收治的78例酒精性肝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78例患者中酒精性脂肪肝8例(10.3%),酒精性肝炎44例(56.4%),酒精性肝硬化26例(33.3%)。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症状轻微,肝功能轻度异常;酒精性肝炎患者肝脏和全身炎症反应症状明显,酒精性肝硬化患者临床表现与其他原因肝硬化相似,但肝肿大更常见,蜘蛛痣、肝掌、乳房增大更明显。酒精性肝炎及酒精性肝硬化1.谷氨酰转移酶增高显著,2/3患者AST/ALT〉2,大多有黄疸,以酒精性肝炎患者较重。入院后经戒酒及综合治疗,1例酒精性肝硬化患者死于上消化道大出血,其余恢复良好。结论酒精性肝病患者以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硬化(失代偿期)为主,间有少量有症状的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酒精性肝病的损害程度与饮酒量、饮酒时间和方式均有密切关系,其临床特征与疾病分型有一定相关性。酒精性肝病患者经戒酒、营养支持及保肝治疗,大多效果良好。戒酒是保证治疗成功最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4.
赖力  张安新  陈福和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0):1484-1485
目的:探讨酒精性肝病(Alcoholicliverdisease,ALD)发病情况、临床特征等。方法:回顾分析酒精性肝病的易感因素。结果:酒精性肝病患者以少数民族多见,尤以哈族及蒙古族为主,占44.35%和30.64%;发病年龄以35~47岁多见,饮酒年限以12~27年居多,体重异常占44.54%;临床症状以乏力、纳差、黄疸、腹胀为主;血清学改变以天冬氨酸转氨酶、丙氨酸转氨酶、γ-谷氨酰转肽酶、胆红素升高为主。结论:酒精性肝病对肝脏损害程度与饮酒量、饮酒种类等有关,长期大量饮酒可造成多器官损害。  相似文献   

5.
马玉 《中国实用医药》2012,7(5):112-113
目的 分析研究酒精性肝病的临床特别和预后注意事项等情况.方法 整理我院收治的酒精性肝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的饮酒量、饮酒时间、临床表现、肝功能检查、影像学检查、相应并发症、治疗等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酒精性肝病患者的发病情况在不断的增多,其和长期饮酒、AST/ALT、GGT、TBiL等都有很大的关联,在临床上主要与肝硬化病症为主,预后较差的患者容易出现晚期并发症,危害到患者的生命安全.结论 生活当中需要注意控制患者的酒精摄入量,对于酒精性肝病患者限制其饮酒,并进行定期AST/ALT、GGT、TBiL生化检测,患者的治疗需要尽早,在预后的过程中同样需要调整和控制.  相似文献   

6.
3.15酒精性肝病 酒精性肝病(ALD)是因长期、大量饮酒(含乙醇饮料)所致的肝损害。主要表现为3种形式: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和酒精性肝硬化,这三种形式可单独或混合存在。酒精性肝病的诊断标准:(1)有长期饮酒史,一般超过5年,折合酒精量≥40g/d,女性略低;或2周内有暴饮史。(2)禁酒后血清ALT和AST明显下降,4周内基本恢复正常,即在2倍正常上限值(ULN)以下。  相似文献   

7.
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血清酶与血脂水平变化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酒精性脂肪肝是脂肪肝的一种,是由于饮酒量多以及饮酒时间长而导致肝损害的一种慢性肝病。谷氨酰转肽酶(γ-G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是反映肝细胞受损程度的重要指标。本文对164例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及100名健康人血清进行了上述血清酶和血脂检测,以评价饮酒习惯、饮食习惯与脂肪肝危险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临床资料,总结与其发病相关的因素。结果86例酒精所致精神障碍致病相关因素中精神高度紧张24例(27.9%),持续大量饮酒39例(45.1%),遗传3例(3.4%),其他类精神障碍10例(11.8%),其他因素10例(11.8%)。结论长期精神压力、饮酒持续时间、饮酒量可直接影响酒精性精神障碍的发病率。控制饮酒量、减缓压力,可减少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酒精性肝病85例临床诊治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酒精性肝病(Alcoholic liver disease,ALD)发病情况、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85例酒精性肝病患者,包括饮酒年限、饮酒量、生活方式是否合并其他疾病如乙肝、丙肝、2型糖尿病、血脂异常等,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饮酒量大于150g/d,且持续5年以上者,患酒精性肝病的几率明显增加,在合并有病毒性肝炎、糖尿病、血脂异常的情况下,发展为肝硬化的可能性更大。结果ALD患者的致病因子明确,日均酒精摄入量和饮酒年限与酒精性肝病的肝脏损伤程度呈明显正相关,治疗后饮酒者预后差,死亡的主要原因是肝硬化的晚期并发症。结论相同饮酒量及饮酒年限的患者因其疾病进程、环境和遗传因素的不同,导致个体间对酒精毒性的反应也不同。ALD病情和预后与长期大量饮酒有关。有饮酒嗜好的患者应劝其戒酒,并定期监测肝功能指标,及早进行治疗,以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0.
王月花 《中国基层医药》2013,(23):3637-3638,I0002
目的观察复方甘草酸苷联合丹参注射液对酒精性肝病大鼠肝脏功能的影响,并探讨机制。方法40只雄性大鼠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安慰剂组、治疗组。采用高度白酒灌胃法制作酒精性肝病模型。治疗组大鼠每天灌胃丹参2.5g·kg^-1·d^-1,复方甘草酸苷9g·kg^-1·d^-1;安慰剂组大鼠灌胃等量0.9%氯化钠注射液;对三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γ-谷氨酰胺转肽酶(GGT)、IV型胶原(IV-C)、层粘连蛋白(LN)和透明质酸酶(HA)检测,同时做组织学观察。结果模型组大鼠ALT、AST、TBIL、GGT、HA、LN、IV—C均升高,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安慰剂组大鼠ALT、AST、TBIL、GGT、HA、LN、IV—C也升高,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模型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大鼠HA、LN、IV-C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LT、AST、TBIL和GGT升高,但与模型组和安慰剂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组织学结果显示治疗组大鼠肝细胞索排列紊乱、少数细胞脂肪变性,但和模型组比较明显改善。结论复方甘草酸苷联合丹参注射液能改善酒精性肝病大鼠肝脏功能、减轻肝纤维化,并减轻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11.
嗜酒对肝脏的损伤,早被医家所关注,近年有关酒精性肝病的报导日渐增多。西方国家在肝硬变的病因中,酒精中毒占40~60%,肝硬变死亡率有增高趋势。西藏民俗盛行饮酒,部分人饮酒量大时限长,主要饮料是青稞酒。为了探讨青稞酒对肝脏的损害,为防治酒精性肝病提供科学依据,本文对19例嗜酒者进行临床与肝脏组织学调查。一、对象与方法1.对象与选例条件对象:藏族嗜酒者19人,男18人,女1人,年龄43~54岁,酒类以青稞酒为主,日饮量5~15斤,偶饮白酒和啤酒,饮酒年限20~30年。选例条件;①没有肝胆与高山病史。②没有长期与近期服用报…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酒精性肝硬化患者发病情况及临床特点。方法对大理州人民医院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住院的78例ALC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酒精性肝硬化发病有增多趋势,男性占绝大多数,1/2 ALC病例合并胃黏膜糜烂或溃疡,肝脏酶学以AST和GGT升高为主,AST/ALT≥2为诊断ALC的重要参考指标,ALC主要死亡原因是上消化道出血和肝性脑病。结论酒精性肝硬化病情和预后与长期饮酒史(包括饮酒量、饮酒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   

13.
酒精性肝病诊疗指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酒精性肝病是由于长期大量饮酒所致的肝脏疾病。初期通常表现为脂肪肝,进而可发展成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纤维化和酒精性肝硬化;严重酗酒时可诱发广泛肝细胞坏死甚或肝功能衰竭:该病是我国常见的肝脏疾病之一,严重危害人民健康。为进一步规范酒精性肝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组织国内有关专家.在参考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按照循证医学的原则,制订了本《指南》(2006年2月修订)。其中推荐的意见所依据的证据等级共分为3个级别5个等次。见表1,文中以括号内斜体罗马数字表示。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酒精性肝病(ALD)患者饮酒量及饮酒时间的临床调查,明确ALD患者的发病特点及规律。方法通过门诊及住院患者的饮酒量、饮酒时间、性别、相应并发症、治疗用药等不同情况进行临床分析、总结。结果 ALD患者的致病因子明确,日均酒精摄入量和饮酒年限与酒精性肝病肝脏损伤程度呈明显正相关关系。结论相同饮酒量及饮酒年限的患者因其疾病进程、环境和遗传因素的不同,导致不同患者对酒精毒性的反应也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酒精性肝病( ALD)的临床特征及诊治方法。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3年7月诊治的ALD患者64例,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γ-谷氨酰基转移酶( GG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变化。结果64例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2%,GGT、ALT与AST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ALD损害程度与患者饮酒量之间有密切联系。ALD患者经戒酒、营养支持与保肝治疗后,临床疗效显著,同时应加强健康教育,促使患者不良行为习惯得到纠正。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检测血清总胆汁酸在诊断肝脏疾病中的应用和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确诊的各种肝病患者132例作为实验组,对照组为各项生化指标都正常的健康人86例,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两组的血清总胆汁酸(TBA)及AST、ALT值,并对比各种肝脏疾病检测TBA、AST、ALT异常的阳性率。结果实验组各种肝病的TBA较健康人升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各种肝病的TBA异常的阳性率最高。结论 TBA在肝病诊断中是灵敏度极高的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清胆碱酯酶(ChE)、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γ-谷氨酰转移酶(γ—GT)活力以及血糖(GLU)、载脂蛋白Al(ApoAl)、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浓度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诊断价值。方法检测78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及95例健康对照者血清ALT、γ-GT、ChE、GLU、ApoAl、TG、Tc含量。结果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组ALT、γ—GT、ChE、TG、TC等5项生化指标均升高,其中Tc和ChE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且异常例数所占比例较高(TG升高46例,占59.0%;ChE升高43例,占55.1%);TC、ALT、γ-GT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GLU、ApoA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ChE等5项生化指标测定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尤以血清ChE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我们进行了一次回顾性研究来确定几个生化指标在鉴别酒精性和非酒精性胰腺炎中的用处.方法:把140个患者分成A组(酒精性胰腺炎)和NA组(非酒精性胰腺炎).NA组又进一步分为B组(胆源性胰腺炎)和NANB组(非酒精、非胆源性胰腺炎).测定血、尿淀粉酶、血脂肪酶、脂肪酶/淀粉酶、AST、ALT、ALP、胆红素、r-GT、和平均红细胞容积.结果:酒精性胰腺炎患者血淀粉酶,ALT、AST、ALP和尿淀粉酶显著降低(P<0.01).酒精性胰腺炎患者的平均红细胞容积、L/A显著增高.脂肪酸、胆红素、r-GT在酒精性和非酒精性胰腺炎间无显著差异.结论:生化指标和其它临床特点一起可以帮助我们早期鉴别酒精性和非酒精性急性胰腺炎.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肝病治疗仪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临床效果,总结两者联用在肝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本院2008年3月~2010年6月确诊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门诊、住院患者为观察对象。按照人院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去除病因治疗,包括戒酒、调整饮食、体育锻炼等。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HD-91-Ⅱ型肝病治疗仪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的变化、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H)、体重指数(BMI)、腰围/臀围(ACR)及肝脏的超声影像学改变。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0%(P〈0.05);治疗组ALT、AST、BMI降低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病治疗仪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安全有效,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朱妍 《中国实用医药》2011,6(19):126-127
肝脏使人体重要的生命器官之一,也是生物转化的重要器官,当肝脏受到大量的酒精刺激和侵袭时,会引起酒精性肝病[1].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应酬增多,对饮酒的需求增大,由此,酒精性肝病的发病率(ALD)也逐年增加.诊断肝病的酶类有几十种,由于酶类化学反不同,分布部位不同.当肝脏发生病变时,细胞膜的通透性增加,各种酶释放入血,导致酶的活性增高.过去诊断ALD常用的生化指标如r-谷氨酰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等缺乏特异性.近来国内外对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线粒体同工酶(m-AST)的研究较多.本研究用免疫抑制法对ALD患者血清中m-AST进行了检测,并与GGT、AST、ALT、TBA等指标进行了比较,评价其对ALD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