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嗜酸性粒细胞胃肠病是以胃肠道炎症症状和嗜酸性细胞浸润胃肠道为特征的一组胃肠道病,包括嗜酸性粒细胞食管炎、嗜酸性粒细胞胃肠炎和嗜酸性粒细胞结肠炎.现对嗜酸性粒细胞胃肠病相关的病理生理、流行病学、病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和治疗进行阐述,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小儿脑囊虫病22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易俊 《临床儿科杂志》2005,23(4):213-213
为探讨小儿脑囊虫病的临床特点、治疗和预后,对1995年6月至2003年7月我院儿科确诊为脑囊虫病的225例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小儿脑型肺吸虫病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法 59例患儿中生食淡水蟹或饮用疫水52例,高颅压症状49例,肢体偏瘫19例,偏盲10例,癫痫发作19例,合并肺部症状6例;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升高45例,白细胞升高36例;肺吸虫抗原皮试阳性55例,ELISA试验阳性15例.CT或MRI检查均发现脑内病灶.结果 所有病例均口服吡喹酮治疗,其中14例手术开颅切除病灶.痊愈41例,好转18例.43例患儿随访6~12个月预后良好.结论 小儿脑型肺吸虫病临床表现多样,早期易误诊.流行病学资料、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升高、肺吸虫免疫学检查和MRI有助于早期诊断.根据病情采用药物及手术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4.
本文应用抗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的单克隆抗体、采用间接免疫吸附法对148例足月新生儿脐血清中G-CSF水平进行了测定,并与41例正常小儿及50例成人血清相比较,同时观察了G-CSF水平与其性别、出生体重、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的关系。结果显示11例(7.4%)脐血清G-CSF水平低于0.5ng/ml,137例(89%)G-CSF均高于0.5ng/ml,其平均值为3.4ng±0.0  相似文献   

5.
颅内感染患儿脑脊液中谷氨酸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谷氨酸在化脑时的变化,对34例颅内感染患儿,以液相色谱法测定其CSF中Glu水平。结果表明化脑患儿CSF谷氨酸显著高于对照组和病毒脑患儿,病毒脑患儿对对照组相比,Glu水平无差异,有惊厥史的病毒脑CSF中Glu高于无惊厥史的病脑,胆两者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粒 巨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ranulocyte macrophagecolony stimulatingfactor,GM CSF)不仅能增加机体造血功能 ,而且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本研究通过放射免疫法检测小儿颅内感染性疾病脑脊液 (CSF)及血清中GM CSF水平的变化 ,探讨GM CSF与颅内感染性疾病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对象和方法1 对象 :1997年 2月~ 1998年 1月在我院儿科住院的急性颅内感染患儿 42例 ,诊断标准符合参考文献 [1]。其中病毒性脑炎 (简称病脑 ) 2 1例 ,男 9例 ,女 12例 ;年龄 1~ 13岁。结核性脑膜炎 (…  相似文献   

7.
关于脑囊虫的诊断与治疗文献中进行过广泛的讨论,但有关小儿脑囊虫病的资料报道较少.我院1986~1988年共收治脑囊虫病人175例,其中小儿脑囊虫病36例,占同期脑囊病的20.6%.现讨论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情况:男22例,女14例,学龄前期(4~7岁)8例,学龄期(8~14岁)28例占(77.8%),最小4岁,最大14岁.城市8例,乡村28例.  相似文献   

8.
陈静  李莉 《中国小儿血液》1997,2(5):232-234
20例小儿白血病、肿瘤患儿在强烈化疗后致粒细胞减少时应用基因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当其化疗后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低于2.0×10^9/L或中性粒细胞低于0.5×10^9/L时予皮下注射rhG-CSF2-5μg/kg·日,5-10天,并与12例同期住院病情、病种相似、年龄相当的化疗后白细胞减少患儿不予rhG-CSF仅给抗感染、输血等对症支持治疗进行比较。结果显示:rhG-CSF组白  相似文献   

9.
小儿脑囊虫病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美国小儿脑囊虫病越来越多地被诊断,本报告对52例病人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本病的CT扫描特征及抗惊厥药的作用。方法对1980年1月至1986年12月出院诊断为囊虫病的所有病例及单纯门诊治疗和出院时疑有脑囊虫病的病例的实验资料进行了回顾。脑囊虫病的诊断基于典型的CT改变和高度感染可能病人的临床表现。连续CT扫描过程中出现病灶迅速消退有助于诊断的确立。旅游或出生地区也增强了诊断的怀疑。对所有的病例资料进行分析,包括脑电图、脑脊  相似文献   

10.
53例小儿细菌性脑膜炎有关病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儿细菌性脑膜炎(菌脑)的病原构成及病原检测方法的阳性率比较。研究方法:共53,应用肺炎链球菌多价型(PNC)、流感嗜血杆菌B型(Hib)、脑膜炎双球菌A及B群(MCA,MCB)三种细菌抗血清,采用对流免疫电泳(CIE)检测脑脊液(CSF)、血、尿抗原共47例,CSF涂片革兰氏染色找细菌25例,CSF培养20例,血培养20例。结果和结论:1、明确病原菌者86.7%,其中Hib占45.28%为主要病  相似文献   

11.
寄生虫病     
991263脑囊虫病16例/徐祟民//实用儿科杂志一1998,13(4)一209 16例均进行囊尾坳皮内试验仅10例阳性。用毗唆酮口服治疗,连续3个疗程后复查,14/16例治疗后症状消失,随诊未见复发。(张桂芳) 991264小儿脑囊虫病诊治探讨:附20例临床分析/胡正…//江苏医药一1998,24(l).一17一18 20例均经颅脑CT扫描发现脑实质内囊性影13例和钙化影7例。脑脊液细胞形态学检查以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为著,血清囊虫间接凝集试验阳性具有诊断意义。治疗以口服毗喳酮为主,3omg·kg一,·d一‘,4天为1疗程。结果:治愈6例,好转9例,进步5例。参2(于永芳) 991265小儿高颅压型…  相似文献   

12.
脑囊虫病在某些地区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青壮年居多,儿童少见。现将我院收治的7例小儿脑囊虫病的临床表现和误诊原因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急性脑水肿时脑脊液肿瘤坏死因子的改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细胞因子的改变与脑水肿的发生发展有关[1]。我们通过对74例中枢神经系统(CNS)感染患儿脑脊液(CSF)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检测,探讨其与脑水肿的相互关系。对象:1995年2月~1996年6月在本院住院的CNS感染患儿,男48例,女26例;年龄40天~14岁。其中病毒性脑炎(简称病脑)47例,细菌性脑膜炎(简称细菌脑)27例。所有患儿均行CSF检查、颅脑CT或MRI检查。根据虞佩兰[2]制订的急性脑水肿诊断标准,结合CSF测压和头颅CT或MRI报告,将41例伴有明显脑水肿表现者归为脑水…  相似文献   

14.
M_4EO是一类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中以骨髓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为主的一种病型,其特征是骨髓出现形态学、细胞化学、异常嗜酸性粒细胞及16号染色体异常的改变。小儿病例少见。现将我们收  相似文献   

15.
应用抗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单克隆抗体,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61例小儿肺炎患儿血清中G-CSF水平进行了测定,并观察了G-CSF水平与患儿体温、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比例,C-反应蛋白试验(CRP)及治疗后G-CSF水平的动态变化。结果显示:(1)61例肺炎患儿G-CSF阳性率为62.29%;(2)发烧组G-CSF水平较不发烧组为高;(3)G-CSF阳性者中其白细胞总数89.41%为正常,73.68%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94.44%CRP试验为阴性;(4)感染控制后G-CSF迅速转为阴性。以上结果表明测定G-CSF水平对小儿肺炎病因的诊断、合理应用抗生素提供了快速、灵敏、可靠的指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应用抗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单克隆抗体,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61例小儿肺炎患儿血清中G-CSF水平进行了测定,并观察了G-CSF水平与患儿体温、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比例,C-反应蛋白试验(CRP)及治疗后G-CSF水平的动态变化。结果显示:(1)61例肺炎患儿G-CSF阳性率为62.29%;(2)发烧组G-CSF水平较不发烧组为高;(3)G-CSF阳性者中其白细胞总数89.41%为正常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儿童嗜酸细胞性膀胱炎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和病理学特点、诊治要点及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5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小儿肾脏风湿免疫科及小儿泌尿外科收治的4例儿童嗜酸细胞性膀胱炎的临床资料。结果 4例患儿均为男性,年龄6~8岁,主要临床症状为尿频、尿痛、排尿困难、耻骨上疼痛、血尿,4例均出现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高,影像学主要表现为膀胱壁增厚,2例经膀胱镜、2例经开腹手术取膀胱组织行膀胱病理活检,病理显示膀胱间质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口服糖皮质激素和抗组胺药物治疗后,临床症状缓解,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及膀胱影像学改变均恢复正常。4例中3例病情反复,糖皮质激素总疗程3个月至1年6个月,1例停药2年无复发,2例复发1次、1例复发2次。结论嗜酸细胞性膀胱炎确诊依靠膀胱病理诊断,患者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高及膀胱壁增厚对诊断有提示作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本病有效,需要长期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18.
寄生虫病     
042992 儿童脑囊虫病15例分析/叶晓琴…∥小儿急救医学.-2004,11(1).-47~48 对15例儿童脑囊虫病,进行分析。癫痫发作是最主要的临床症状,其发作原因与虫体崩解释放大量异体蛋白,机体产生变态反应,引起脑水肿  相似文献   

19.
生后3天4%的新生儿死亡都与感染有关,败血症如果同时伴有粒细胞减少预后更差。近年来研究者尝试使用血液系统的集落刺激因子来增强巨噬细胞免疫力。已广泛开展的动物实验表明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能提高动物败血症后的存活率,刺激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增生,而且无明显副作用。该研究旨在确定人重组GM-CSF(rh GM-CSF)对新生儿败血症合并粒细胞减少的治疗作用并了解其安全性。 方法 从1994年1月~1995年3月对土耳其某医院60例败血症合并粒细胞减少(以中性粒细胞绝对数量低于1500×…  相似文献   

20.
结核性脑膜炎(简称结脑)和病毒性脑炎(简称病脑)早期诊断很重要。为探讨脑脊液乳酸(CSFLA)含量对鉴别诊断的意义,我们对141例患儿进行CSFLA测定,报告如下。对象:均系我院住院患儿,年龄2个月~13岁。(1)结脑组:25例。11例有家庭成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