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报道腔镜下甲状腺手术9例,腔镜下甲状腺手术出血量少、损伤小、愈合快。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腔镜甲状腺手术拉钩在腔镜甲状腺手术中的使用技巧及注意事项。方法总结应用腔镜甲状腺手术拉钩施行的腔镜甲状腺手术7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在腔镜甲状腺手术拉钩的帮助下完成70例腔镜甲状腺手术,无中转开放手术。手术时间80~130分钟,平均100分钟,出血量约50ml。术后无声嘶、呛咳、出血、手足抽搐、皮下积气、皮下积液及窒息等并发症,腔镜甲状腺手术拉钩进入孔处术后无疤痕,效果满意。结论应用腔镜甲状腺手术拉钩行腔镜下甲状腺手术具有操作简单、手术空间增大、省时、出血少、损伤小、拉钩进出孔处皮肤无疤痕存留等特点,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腔镜辅助下微创甲状腺手术治疗甲状腺肿瘤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腔镜辅助下微创手术在甲状腺肿瘤治疗中的作用。方法总结14例腔镜辅助下颈部小切口无气腔室甲状腺手术的手术经验并观察其术后恢复情况。结果所有病例均在腔镜辅助下完成微创手术,其中有1例微小甲状腺乳头状癌在腔镜辅助下行患侧腺叶次全切除,术后常规切口负压引流,其中13例完全恢复,仅1例出现可逆性喉返神经损伤,无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症。结论腔镜辅助下微创手术治疗甲状腺良性肿瘤安全可靠,并发症少,相比传统手术,术后疼痛轻、渗出少、恢复快、美容效果好。  相似文献   

4.
林文华 《新疆医学》2010,40(4):121-123
甲状腺疾病是外科常见病,近年来开展的腔镜下甲状腺手术具有切口隐蔽,不影响颈部美观,并发症少,住院日短、恢复快等优点,受到广大年轻女性病人的欢迎。我院于2002年12月开始,逐步开展并推行腔镜甲状腺手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151例腔镜甲状腺手术病人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腔镜下甲状腺手术的技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总结21例腔镜下甲状腺手术。结果:21例腔镜下甲状腺手术均获成功,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腔镜下甲状腺瘤切除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效果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6.
腔镜甲状腺手术以其美观、微创、并发症少及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应用于甲状腺良性疾病目前已获得广泛认可,术式不断出现,目前大致可分为完全腔镜下和腔镜辅助两类手术方式;根据建腔方式义可分为应用CO2建腔和无需CO2建腔两类;按其手术径路又可分为经颈部、锁骨下、腋窝、乳晕、前胸壁等径路;备有其优缺点。但对甲状腺癌的临床应用却存在诸多质疑与争论。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腔镜手术对甲状腺良性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127例甲状腺良性病变患者根据经济条件分成腔镜下甲状腺切除术组(腔镜组)和开放甲状腺切除术组(开放组)。腔镜组患者应用超声刀切除病灶,开放组应用电刀切除病灶。观察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住院费用、住院天数等临床资料,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腔镜组手术时间较开放组长,住院费用高于开放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开放组高,但住院天数较开放组少(P<0.05),在失血量上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腔镜手术治疗良性甲状腺疾病具有很好的美容效果,可以作为甲状腺手术其中的一种术式在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完全腔镜下与腔镜辅助下甲状腺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需行手术治疗的甲状腺良性肿块患者共52例,随机分为完全腔镜下甲状腺手术组(A组)与腔镜辅助下甲状腺手术组(B组),各26例,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引流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并发症发生率、美容满意度。结果 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引流时间、美容满意度均高于B组(P<0.05),两组之间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完全腔镜下甲状腺手术时间长、手术创伤相对较大,但颈部无瘢痕,手术美容满意度较高,腔镜辅助下甲状腺手术虽颈部可见瘢痕,但手术创伤小,对美容要求较低的患者应首选腔镜辅助下甲状腺手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全腔镜下甲状腺手术在手术中对甲状旁腺的保护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2015年7月于该院就诊的132例甲状腺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66例患者行全腔镜下甲状腺手术,设为观察组;另外66例患者行传统甲状腺切除术,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疗效。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观察组在术后出现暂时性及永久性低钙血症的发生率均较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腔镜下甲状腺手术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痊愈快,且对甲状旁腺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不易发生低钙血症。  相似文献   

10.
沈宏伟 《吉林医学》2011,32(27):5792-5792
目的:探讨甲状腺腔镜下行部分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甲状腺腔镜下部分切除术患者87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5例成功完成甲状腺手术,术中出血量50~200 ml,平均64 ml,手术时间90~200 min,平均126 min,平均住院时间4.0 d,手术疤痕隐蔽且微小,外观效果理想。结论:甲状腺部分切除术在腔镜下操作具有较高安全性,可缩短手术时间,切口小而隐藏性好、颈部无疤痕,出血少、并发症发生率小、损伤小,为甲状腺切除较为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症^131I治疗后的外科治疗效果。方法以心得安加卢戈氏液作术前准备,对322例甲亢^131I治疗后的病人行双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结果本组无手术死亡,无喉返神经损伤,不需输血,住院时间短(平均15d),术后恢复快。310例获得随访4个月~11年,甲亢治愈率100%,无复发,仅有1例出现甲状腺功能低下现象。结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131I治疗后的外科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2.
董加纯  茹东跃  刁守志 《吉林医学》2007,28(1):43-44,46
目的:探讨内窥镜下甲状腺手术并发症的预防方法。方法:72例患者中,32例为经腋入路内镜下完成甲状腺单叶良性病灶手术治疗,40例经胸前壁入路内镜下完成甲状腺双叶良性病灶手术治疗。结果:72例患者均在镜下完成甲状腺手术。平均手术时间125min,术中出血平均55ml,未出现手术并发症。结论:内窥镜下甲状腺手术是微创的一种新方法,具有美容的特点,同时安全可靠,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术中应用神经监测技术在甲状腺手术中预防喉返神经(RLN)损伤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2010年10月至2011年12月武汉市中心医院行甲状腺手术1087例,其中277例(研究组)行术中RLN肉眼识别+神经监测,810例(对照组)行术中单纯RLN肉眼识别。结果对照组90.49%(733/810)顺利识别RLN,另77例寻找困难,未识别RLN;研究组100%(277/277)顺利识别RLN。术后暂时性RLN损伤28例,其中对照组26例,研究组2例。术后2周内分别恢复18例和2例,其余均在术后2个月内全部恢复。研究组RLN损伤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低风险手术患者2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风险患者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甲状腺手术中应用神经监测能提高术中RLN的识别率,显著降低其损伤的发生率,在高风险手术中,术中神经监测能明显降低RLN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甲状腺癌术后妊娠期甲状腺素水平的调控过程,旨在降低母体甲状腺功能减退继发的胎儿异常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甲状腺癌术后妊娠妇女甲状腺激素水平的调控过程,通过每月监测其甲状腺功能,了解左旋甲状腺激素(优甲乐)增加剂量和目标TSH水平。结果20例妊娠妇女孕21次,1例妊娠2次,第1次孕早期流产,20例优甲乐的基础剂量均为100μg,以12.5μg为调整增量,目标TSH水平设为0.10—0.25mU/ml。20例优甲乐剂量平均增加50μg,即增加了基础剂量的50%。在孕16周左右TSH水平达到平衡,直至分娩。所有胎儿均健康,发育良好;所有20位妇女产后均规律随访,时间平均5年(6个月~10年),无复发。结论甲状腺癌术后妊娠,应定期监测甲状腺功能,优甲乐以12.5μg为调整剂量,将母体TSH水平控制在0.10—0.25mU/ml,既保证胎儿健康发育,又抑制母体肿瘤生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采用颈部微创切口行甲状腺叶切除术的经验。方法在颈前部做微创小切口,将皮肤悬吊,建立一个不充气的腔室,在5mm腹腔镜和超声刀辅助下行甲状腺部分切除术。结果本组共完成32例手术,切口长1.5cm~2.5cm(平均2cm),手术时间35~76min(平均42min),术中出血量极少。均无声音嘶哑、继发性出血或血肿等并发症,切口一期愈合,无不良反应。于术后第3~5d痊愈出院。结论用颈部微创小切口行甲状腺叶切除术是安全有效的,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其与血清甲状腺球蛋白浓度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肺转移20例、局部复发24例,未复发35例及对照组30例正常人群血清VEGF(sVEGF)的表达水平及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甲状腺球蛋白浓度。结果肺转移组sVEGF明显高于局部复发组、未复发组及对照组,局部复发组sVEGF明显高于未复发组及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复发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状腺癌术后患者血清甲状腺球蛋白浓度与sVEGF表达成正相关(P〈0.001)。结论VEGF在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局部复发及肺转移患者血清中高表达,可作为评估分化型甲状腺癌生物学行为的一项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腔镜辅助甲状腺手术的安全性、微创性及美容效果。方法比较我院行腔镜辅助下甲状腺手术230例,传统开放甲状腺手术204例的两种术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切口美容评分、甲状旁腺损伤、神经损伤、切口感染率和复发率。结果腔镜组平均手术时间(33±29)min、术后平均住院时间(2±1)d,与开放组相比明显缩短(P值分别为0.025、0.000);术中甲状旁腺损伤(1.30%)、一过性神经损伤(1.74%),与开放组相比均明显降低(P值分别为0.021、0.009);术后美容满意度高(P=0.000);切口感染发生率无明最差别(P=0.270)。随访6~30个月,两组复发率无差别(P=0.909)。结论腔镜辅助下甲状腺切除术有极佳的美容效果,手术时间短,术后住院时间短,特别是在降低甲状旁腺损伤,一过性神经损伤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胸骨后甲状腺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手术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2008年1月手术治疗32例胸骨后甲状腺肿的临床资料。结果临床表现主要为无症状颈部肿物20例,颈部肿物伴随憋气6例,伴随甲亢和声音嘶哑各3例。25例为坠入性胸骨后甲状腺肿.7例为胸内甲状腺肿。良性病变28例,恶性或伴随恶性病变4例。29例采用颈前部低领式切口,3例采用颈胸联合切口。行甲状腺大部切除29例。甲状腺癌根治术3例。手术后声音嘶哑恢复正常2例,声音嘶哑无改善1例。一过性手足抽搐6例。结论多数胸骨后甲状腺肿是颈前部病变向下的延续.颈胸部CT检查是最有效的检查手段。多数病人手术可以经颈部低领式切口完成,必要时行颈胸联合切口。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腺叶切除不完全的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实施放射性碘(^131I)清除甲状腺组织(清甲)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DTC术后接受^131I清甲治疗的10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甲状腺平面显像结果分为腺叶切除不完全组(n=33)和腺叶切除完全组(n=70)。首次^131I清甲剂量为1.11~3.7GBq(30—100mCi)。3~6个月后复查并评估清甲效果:若诊断剂量^131I全身显像显示颈部无放射性摄取即认为清甲完全;若有放射性摄取,即认为清甲不完全,需再次行^131I清甲治疗,定期随访复查清甲效果。结果实施3次清甲治疗的成功率,腺叶切除完全组分别为61.43%、88.89%和100%,腺叶切除不完全组分别为21.21%、46.15%和78.57%。统计学分析表明,腺叶切除完全组的第1、2次清甲疗效与腺叶切除不完全组的第2、3次清甲疗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甲状腺腺叶切除不完全的DTC患者,实施^131I治疗的一次清甲成功率较低,但经2—3次治疗后同样可达到较高的清甲疗效。尤其适用于再次手术可能会导致严重的手术并发症或拒绝再次手术的患者。  相似文献   

20.
随着甲状腺疾病发病率的升高,甲状腺外科手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传统的甲状腺外科手术已无法满足患者对于美观的需求.机器人手术系统是现代化智能工程技术与现代微创外科技术的完美结合,以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为代表的机器人手术系统,结合了传统的开放手术和腔镜手术的优势,已经广泛应用于胃肠外科、泌尿外科、心胸外科、妇科等,在甲状腺外科中虽然应用较晚,但因其独特的三维性视觉和精确的模拟技术而逐渐被接受.本文对达芬奇机器人甲状腺外科手术的应用现状及前景进行系统阐述,以促进机器人甲状腺外科手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