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6 毫秒
1.
《素问》版本流传考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考证《素问》版本流传,认为真沿革大致经历如下阶段:汉代起在民间流传;南朝梁有《素问》未注本与全元起注本;公元762年经唐代王冰改编,有《素问》未注本、全远起注本与王冰注本;出现王冰注本的改易本,并有加现象;公元1066年经林亿等校正王冰注本。有《素问》未注本、全元起注本、王主注本、王冰注本改易本与新校正本,北宋与南之交,全元起本亡佚,出现林亿等校正体的改易本。  相似文献   

2.
天津中医学院图书馆最近入藏日·森立之纂注之《素问考注》一部。该书系据日本国国会图书馆所藏之森氏手稿本影印,共二十卷,附《素问考注要义捷见》一卷,全用汉文撰写。森立之(1807~1875)为十九世纪时日本的著石医学家。其治学方法颇受我国清代乾嘉学派的影响,并应用于医学经典著作研究。一生纂注“考注”多种,《素问考注》是其中之一。此书始著于1860年,完成于1864年。  相似文献   

3.
《素问》王冰注是《素问》的早期注释之作。王冰共出注约4479条,不可谓不详尽,它为后世习读《素问》者提供了极大方便。然而,由于时代所限,其中有许多误注之处,宋·林亿等作新校正时即有所指正,后清于鬯、俞樾等诸儒亦曾对王冰误注之文加以考订,亦多有所得。对...  相似文献   

4.
王冰迁移《素问》内容考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代王冰整理注释《素问》功绩卓著,而其中迁移《素问》内容一项,尤多可赞。通览林亿新校正1338条注文〔1〕,涉及迁移全注本内容的文字共计88条,其中王冰迁移的有85条,林亿迁移的有3条〔2〕。王冰迁移的85条内容,可分为以下三类。1 分编王冰从全注本一篇经文中划出一段文字,形成一个整篇,并重新命名,共计5篇。《血气形志篇》篇题下新校正云:“按全元起本此篇并在前篇,王氏分出别篇。”查《血气形志篇》前是《宣明五气篇》。由此可知,王冰将全注本第一卷的《宣明五气篇》分成两篇,前篇即《宣明五气篇》,后篇则…  相似文献   

5.
一般认为北宋校正医书局校订《素问》所用底本是王冰注《黄帝内经素问》。但是在《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中发现诸多疑点。其实在王冰之后、林亿等之前,宋政府曾两次组织对《素问》进行校勘,另外也有私人校勘者。经过对林亿等注文的深入考察,可知新校正并非采用王冰次注本原本,而是加注的次注本改易本。此加注的次注本改易本,理应为景事祐二年(1035)丁度等在天圣四年(1026)校勘基础上的《素问》再校本。  相似文献   

6.
认为胡天雄教授所著之《素问补识》,剖析了《素问》中的重点、疑点、难点。其综核名实,极深研机,以经证经,以注证注,言之成理,持之有故,内容精审,堪为矜式。  相似文献   

7.
《素问》中一组形音相近词解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抟”、“搏”、“揣”、“喘”在中医古籍中存在着形近互讹、音近通转的现象 ,如果不能辨本析源 ,就不能正确的解读古医文。下面从《素问》几则论述中看看它们的错讹通转情况。《素问·脉要精微论》 :“心脉搏坚而长 ,当病舌卷不能言 ;其软而散者 ,当消环自已。”这句话中有两处需提出讨论。( 1 )“搏坚而长”之“搏”。“搏”字王冰注谓“搏谓搏击于手中也。”其后《素问》的各个注家 ,皆本王冰注谓“心脉象搏击应手 ,坚紧有力而长”。似乎对“搏”字没有什么疑议。可是 ,“搏”字 ,《太素》卷十五“五脏脉诊” ,《甲乙经》卷四…  相似文献   

8.
于鬯,字醴尊,自号香草,江苏南汇人。生于1854年,卒于1910年。著有《香草校书》六十卷、《香草续校书》二十二卷、《战国策注》三十三卷、《周易读异》三卷等著作。《香草续校书》是校勘子、史部的著作,包括老子、管子至水经注、淮南子十五家。《内经素问》两卷是其中的一部分。 于鬯在《内经素问》中主要采取了理校、韵校、训诂、对校等方法,共校订《素问》103条。其写作体例基本是每一条先列明校文所在《素问》的篇名及欲校对的原文,然后另行在“鬯案”二字之后,用一句话阐明自己的论点,其后再详述论理论据。综观全书…  相似文献   

9.
一书的编校整理,经历了三个里程碑:第一是西汗末年李柱国的编次仇对。第二是唐代王冰的移补删繁,第三就是宋林亿等的重广补注校正。而《素问》王冰注本流传,主要是由于林亿等校订刊行的结果。通过林亿等校刊补注,不但使《素问》得以流传,而且使《素问》之学发扬光大,不但解决了王冰次注没有解决的一些问题,而且为我们今日研究《素问》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资料。  相似文献   

10.
《素问考注》是日本江户末期著名的汉方医学家森立之研究《素问》的著作,全书汇集了清代以前以及江户时期中日两国学者对《素问》研究的优秀成果,并且运用清儒常用的考据学之法对《素问》进行了全面的研究。是书出版之后,受到中日两国学者的普遍青睐,被誉为对《素问》研究的集大成者。两国学者从版本学、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等方面对《素问考注》进行了研究,并出现了许多优秀的著作。但是,由于此书面世较晚等原因,对此书的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  相似文献   

11.
对《素问》的最初整理研究,当首推齐梁间的全元起,但其注本已亡佚。我们现在所见《素问》的最早版本是唐代王冰整理编次的,但其中仍有许多训释不妥或文字讹误之处。宋代林亿等对王冰注本重新整理校正,即“新校正”,其“正谬误者六千余字,增注义者二千余条”,使《素...  相似文献   

12.
韩国李圭唆(1855-1923),号石谷山人,庆北道迎日郡人,熟悉文史,兼通中医,1904年撰成《素问大要》,选取《素问》25篇,删王冰注,原句之下,偶参己意,每多精见。《素问大要》有1906年刊刻本,印数极少,现存日本杏林书院;另有李圭唆弟子李元世1921年手抄本。李圭唆精《素问》,善临床,其医学理论见《素问大要》卷4末的两篇医理与临床紧密结合的重要论文——《素问附说》与《百病总括》。《百病总括》以七言韵语写成,显示李圭睃具有很高的汉文阅读与写作水平。《素问大要》校勘训诂每有卓见;书末附李圭唆弟子李钟淳所撰《方制八法》,将《素问》理论与《伤寒论》方剂及后世方剂结合起来,颇具参考价值。《素问大要》扩大了《黄帝内经》在韩国的影响,培养了一批优秀人才。  相似文献   

13.
《素问》之名首见于现存文献中张机《伤寒杂病论》的自序中,作为《黄帝内经》的重要组成部分,指导了中医学二千多年来的临床实践和理论探讨。历代医学学者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对《素问》阐释发挥,探微析奥,多有新意。但纵观现存研究《内经》的二百多种文献,无出王冰之右者。王氏注本自问世以来,历久不衰,至今仍是流行最广影响最大的通行本。探析王冰注释《素问》的成就与特点,对于今天整理研究中医文献有重要的借鉴作用。l重新编次,奠定了中医理论体系的框架最早注释《内经》者为齐梁间的全元起,其书名《素问训解》,南宋时已佚。王…  相似文献   

14.
《素问》王冰注引《易》辑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素问》注始于751年(天宝十年),讫于762年(宝应元年),引医书及经传子史甚多,其中引用《周易》以解生理病理、天人之际者尤为多见,从中可觇《周易》对《内经》理论之指导与影响,亦可考知“医易同源”之理非空泛之论也。今从《素问》王冰注中辑录所引《周易》文字,其未举《周易》书名而引用其意者则不加辑录。《素问》王冰注共引《易》24处,分见《系辞》、《乾》、《坤》、《离》、《坎》、《泰》、《巽》、《震》、《艮》、《说卦》。误引不明其作者,不计入引文数。王冰时引《易》以证明《素问》符合《易》理,《易》理足以诠释医理,王冰将医易相关的理论,提到一个新的高度,对宋明治《易》者,治医者,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白氏内经》等合编成《素问》的考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两汉书契正定,包括《太史公》等古籍从书名到卷篇都发生了变更。经训诂,《素问》二字全含了白氏医经之义。《素问》三个经文单元代表着白氏三家医经。从《素问》反复引征《史记》看,《素问》约成书于公元前92年 ̄前26年间。  相似文献   

16.
《素问纠略》一书的作者及版本历来说法不一。《明史》记为杨慎,但考查杨慎文集《升庵全集》《升庵外集》均不见此书;丹波元胤《中国医籍考》认为此书应是朱丹溪所作。本文就此提出疑问,考查杨慎著述的主客观条件。首先,从史传及杨慎诗文中可知,他曾研习医籍,知晓医理,其医学著作《男女脉位图说》序文更反映了他欲纠辨古人的愿望,是为他著《素问纠略》的主观条件或内部条件;其次,杨慎晚年贬谪至西南地区,恶病缠身,曾学医自疗,且喜好上山采药,这为他创作《素问纠略》提供了外部条件;加之同僚何宇度、名医何时希的记载为旁证,杨慎著《素问纠略》三卷是成立的。而针对杨慎文集不见此书,一卷本著者题为朱丹溪、周木等人的事实,本文认为是版本不一所致。即:名为《素问纠略》的医书实有两个版本:其一为前述杨慎所著的三卷本,已经亡佚;其二为周木辑佚或假托元代朱震亨所作的《素问纠略》一卷本,现存抄本。由此,《素问纠略》作者及版本问题得以澄清。  相似文献   

17.
《中医学报》2020,(1):214-217
《素问纠略》一书的作者及版本历来说法不一。《明史》记为杨慎,但考查杨慎文集《升庵全集》《升庵外集》均不见此书;丹波元胤《中国医籍考》认为此书应是朱丹溪所作。本文就此提出疑问,考查杨慎著述的主客观条件。首先,从史传及杨慎诗文中可知,他曾研习医籍,知晓医理,其医学著作《男女脉位图说》序文更反映了他欲纠辨古人的愿望,是为他著《素问纠略》的主观条件或内部条件;其次,杨慎晚年贬谪至西南地区,恶病缠身,曾学医自疗,且喜好上山采药,这为他创作《素问纠略》提供了外部条件;加之同僚何宇度、名医何时希的记载为旁证,杨慎著《素问纠略》三卷是成立的。而针对杨慎文集不见此书,一卷本著者题为朱丹溪、周木等人的事实,本文认为是版本不一所致。即:名为《素问纠略》的医书实有两个版本:其一为前述杨慎所著的三卷本,已经亡佚;其二为周木辑佚或假托元代朱震亨所作的《素问纠略》一卷本,现存抄本。由此,《素问纠略》作者及版本问题得以澄清。  相似文献   

18.
《灵枢》与《素问》究竟孰先孰后,历来有不同的看法。因《灵枢》一度失传,王冰注《素问》而未注《灵枢》,致谈《内经》多称举《素问》,甚或视《灵枢》为伪书。本根据《素问》所引“《经》言”书证,逐条加以分析,证明《灵枢》是“经”而《素问》是“论”,进而从先秦诸子书中追朔《内经》理论的渊源。  相似文献   

19.
“徇齐”,(《史记》作“徇齐”,(《孔子家语》作“睿齐”,《大藏礼》作“慧齐”。王冰注:“徇,疾也。”段玉裁:“按徇,今本伪作徇”(《说文解字注·人部》)“徇”字注)。陆九芝:“盖古假借徇为睿,睿,深也”(《内经难字音义》)。丹波元简:“考王,徇,训疾,马本作狥齐,并非也”(《素问识》卷1)。历来注家多在“徇”字上训释,而使“齐”字失去了着落。  相似文献   

20.
马莳注释《素问》有独到之处。本文从五个方面详细分析了《素问注证发微》的特色,指出其中存在的缺陷。认为不应因为一些书目中对《素问注证发微》的批评而抹杀马莳对《素问》注释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