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伤寒论》炙甘草汤发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炙甘草汤又名复脉汤,是<伤寒论>中为数不多的以滋阴为主的方剂,传统上认为炙甘草汤具有养心气、益心血、滋心阴、通心脉之功.但考历代医家之论却不局限于此,如柯琴[1]就认为其"出补阴制阳之路,以开后学滋阴一法".因此,有必要对炙甘草汤阐幽发微,进行重新认识.  相似文献   

2.
赵轩 《开卷有益》2013,(11):40-40
复脉汤又名炙甘草汤,原载于《伤寒杂病论》,具有益气滋阴、补血复脉的功效。全方以炙甘草之气厚、桂枝之轻扬,引生地黄、麦门冬上承肺燥,佐以清酒辛芳生血之源,导血之流。堪称古今补血复脉第一方。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复脉汤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的干预作用.方法:将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复脉汤高、中、低剂量组,炙甘草汤组、酒石酸美托洛尔组,灌胃给药14d后,结扎SD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除假手术组外),制成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后,腹主动脉取血采用ELISA检测血清脑钠肽(BNP).结果:复脉汤各剂量组、炙甘草汤组、美托洛尔组均可不同程度地降低BNP浓度,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复脉汤高剂量组与炙甘草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脉汤对急性心肌梗死的保护作用与其降低外周血BNP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4.
加减复脉汤由复脉汤(炙甘草汤)化裁而来,主治邪热久羁,阴液亏虚。董湘玉教授灵活运用加减复脉汤,临床治疗有久热阴亏症状的各种疾病,异病同治,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复脉汤对缺血性心律失常大鼠的干预作用。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盐酸普罗帕酮组,炙甘草汤组,复脉汤高、中、低剂量组,各组大鼠灌胃给药14 d后,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除假手术组外),造成急性心肌缺血模型,记录各组大鼠Ⅱ导联心电图1 h后,腹主动脉取血检测谷草转氨酶(AS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律失常的严重程度采用心律失常评分判定。结果复脉汤各剂量组均可不同程度地降低AST、CK-MB含量,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或P〈0.01)。心律失常评分显示,复脉汤各剂量组及炙甘草汤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复脉汤各剂量组与盐酸普罗帕酮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或P〈0.01);复脉汤中、低剂量组与炙甘草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复脉汤对缺血性心律失常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效果优于盐酸普罗帕酮和炙甘草汤。  相似文献   

6.
《伤寒论》炙甘草汤又名复脉汤,具有益气养血,滋阴复脉之功,是治疗脉结代,心动悸的主方。 本方名为炙甘草汤,但方中生地黄用量最重,其用意有两个方面。其一,本证为气虚血少,故重用生地黄以滋养阴液。如左季云说:“地黄分量独申于炙甘草汤者,盖地黄之用,在其脂液能滋养筋骸、经脉干者枯者,皆能使之润泽也。”其二,《神农本草经》截:干地黄“作汤除寒热积聚,除痹”的作用,故对于血衰气少,脉气不  相似文献   

7.
吴鞠通为温病学派一代宗师,对温病学他既接受了叶天士的薪传,又有着自己的创见,特别是温热病清热养阴法的确立,吴氏尤有殊功。其育阴清热之复脉法,对温热病伤阴阶段的论治,即见其养阴之特点,试就《温病条辨》所论析之。师仲景法圆珠在手吴氏复脉法主方为加减复脉汤。是从仲景《伤寒论》复脉汤化裁而来。复脉汤(炙甘草汤)是仲景治伤寒脉结代、心动悸复脉之法,药用炙甘草、桂枝、生姜、麦冬、麻仁、大枣、人参、阿胶、生  相似文献   

8.
中医脉诊学谓:“数时一止,其名曰促。缓时一止,名为结代。”指的是脉搏在一分钟内90次以上见有歇止之象为促脉,短促的意思。脉搏在一分钟内80次以下出现歇止之象为结代脉,不流利的意思。 临证辨治,早在汉代张仲景的《伤寒论》一书中就有“心动悸、脉结代,炙甘草汤(炙甘草、地黄、麦门冬、阿胶、火麻仁、人参、桂枝、生姜、大枣、酒)主之。”唐代孙思邈《千金方》易名复脉汤。至清代吴鞠通沿袭叶天士用复脉汤的经验,在《温病条辨》一书中记载了加减复脉汤(即由炙甘草汤中减去人参、桂枝、  相似文献   

9.
炙甘草汤又名复脉汤,出自<伤寒论>,由炙甘草、桂枝、生姜、人参、阿胶、大枣、麻仁、麦冬、生地黄等加清酒和水共煎而成.方中炙甘草甘温补中,以资脉之本源,又能通利血脉,为本方之灵药.人参补气,桂枝通阳,生地、麦冬、麻仁、阿胶养阴补血,生姜、大枣调和营卫.更加清酒,藉其辛热以匡药势而行气血.合而用之,则气血通达,阴阳调和,故有补虚复脉之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系统评价国内炙甘草汤及其加减方治疗"脉结代、心动悸"的临床对照试验的疗效,为其进一步完善炙甘草汤临床研究设计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搜集炙甘草汤及其加减方临床对照研究试验,筛选合格文献,文献质量评价按Cochrane系统评价手册4.2.2版关于随机对照试验(RCT)的质量评价标准进行.[结果]检索到符合纳入标准的临床对照研究试验37篇.按照Cochrane评价标准,均属于C级.[结论]从现有研究来看,炙甘草汤及其加减方治疗"脉结代、心动悸"相对对照组而言更有优势.但是可供纳入的文献质量普遍不高.所以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希望能多出现大样本高质量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  相似文献   

11.
[目的]系统评价国内炙甘草汤及其加减方治疗“脉结代、心动悸”的临床对照试验的疗效,为其进一步完善炙甘草汤临床研究设计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搜集炙甘草汤及其加减方临床对照研究试验,筛选合格文献,文献质量评价按Cochrane系统评价手册4.2.2版关于随机对照试验(RCT)的质量评价标准进行。[结果]检索到符合纳入标准的临床对照研究试验37篇。按照Cochrane评价标准,均属于C级。[结论]从现有研究来看,炙甘草汤及其加减方治疗“脉结代、心动悸”相对对照组而言更有优势。但是可供纳入的文献质量普遍不高,所以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希望能多出现大样本高质量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  相似文献   

12.
二十二四君子汤本方由人参、白术、白茯苓、炙甘草等四味药物为主所组成。具有健脾益气,养胃和中的功能。临床常用于脾胃气虚,运化乏力,证见面黄肌瘦,饮食减少,大便溏薄,四肢无力,舌质淡,苔薄白,脉虚软无力者。《方剂学》、《内科学》均载此方,方  相似文献   

13.
补益脾胃,滋养气血在古今补益类方剂中,多配伍炙甘草。著名的炙甘草汤以益心气、养心阳而复脉,治疗心阴心阳俱虚所致的心悸动、脉结代见称,此方即以炙甘草为主药而命名。我们临床常用的后世医家名方如:补脾益气的四君子汤、补中益气汤,益气血、养心脾的归脾汤,补气血、养心营的  相似文献   

14.
炙甘草汤出自<伤寒论>."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意在治疗血虚气弱所致的心动悸、脉结代之心阴阳俱虚证.笔者在临床上以原方加减,不仅可治疗心血管疾病,还可治疗内伤杂病,体现了经方在临床运用的广泛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5.
炙甘草汤出自《伤寒论》。“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意在治疗血虚气弱所致的心动悸、脉结代之心阴阳俱虚证。笔者在临床上以原方加减,不仅可治疗心血管疾病,还可治疗内伤杂病,体现了经方在临床运用的广泛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复脉汤对急性心肌缺血大鼠肌钙蛋白Ⅰ(c TnⅠ)含量及心肌组织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炙甘草汤组、酒石酸美托洛尔组、复脉汤高、中、低剂量组,灌胃给药14 d后,结扎SD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维持1 h(除假手术组外),制成急性心肌缺血模型,腹主动脉取血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c TnⅠ含量,电镜下观察各组大鼠心肌细胞的形态改变。结果:各剂量复脉汤、美托洛尔可不同程度降低c Tn I浓度,减轻心肌缺血导致的心肌细胞超微结构的损伤。与炙甘草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复脉汤对结扎左冠状动脉造成的急性心肌缺血大鼠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与降低外周血c TnⅠ水平及改善心肌超微结构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7.
分析《伤寒论》原文及张仲景制方用药本义,炙甘草汤是滋阴养血,通阳复脉之方.又名复脉汤.为临床常用的经典名方.临证应辨清气血阴阳之所属,观其脉证,随证加减.应万变不离仲景立意之根本.  相似文献   

18.
重用炙甘草汤治疗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一例王彦如河南省安阳卫校主题词心律失常/中医药疗法,炙甘草汤/治疗应用和某,女,51岁,1988年6月4日就诊,因连续加班多日,出汗过多,突然出现短暂性昏厥13分钟,醒后胸闷、心悸,叉手按心,四肢厥冷、舌质淡苔少,脉...  相似文献   

19.
加减复脉汤,出自《温病条辨》,是由《伤寒论》炙甘草汤去参、桂、姜、枣加白芍组成,故名加减复脉汤,方取地黄、阿胶、白芍、麦冬滋养肝肾之阴,炙甘草扶正,麻仁润燥,共奏滋阴退热养液润燥之效,在临床中,作者常用此方治疗热性病变中出现营阴亏耗,心大上火或血液伤极的病症,常取得较好疗效,此方对于防治或截止中风痉厥这一危重病的发生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炙甘草汤出于《伤寒论》。根据原文:“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说明此方为脉结代,心动悸而设。《千金翼方》用本方治疗“虚劳不足,汗出而闷,脉结心悸”。《外台秘要》以治“肺萎,涎唾多,心中温温液液者”。此方具有滋润养血作用,善于通利经脉血气,所以又名复脉汤。后世医家用治阴虚肺燥、咳吐痰血、咽干舌燥、气短心跳、自汗颊红、虚劳肺萎等症,颇有良效。现结合文献及临床实践,将笔者学习此方的体会,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