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脊柱后纵韧带骨化(ossification of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um,OPLL)及黄韧带骨化(ossification of theligamentum flavum,OLF)均为发生于脊柱韧带的疾病,是导致颈胸部椎管狭窄、脊髓压迫的常见原因。外界因素及易感基因是影响OPLL与OLF发病率的重要原因。外界致病因子如慢性退行性变,内分泌和代谢性疾病,身高/体  相似文献   

2.
脊柱韧带骨化(ossification of the spinal ligament,OSL)是一种引起异位骨形成及继发的不同程度神经性功能受损的病理状态,以多种脊柱韧带的骨化为特征,包括后纵韧带骨化(ossification of the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黄韧带骨化(ossification of the ligamentum flavum,OLF)和弥漫性特发性骨质增生(diffuse idiopathicskeletal hyperostosis,DISH),常引起脊髓病变、神经根病变或同时累及两者。对于OSL的致病原因仍不明确。OSL是一个多因素导致的疾病,包括多种基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目前相关研究认为:遗传、内分泌与代谢、生长因子、机械应力、微量元素、脊柱变性、创伤和炎症等因素可能参与其中,本文就其发病机制的相关分子生物学研究现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脊柱后纵韧带骨化性疾病的基础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洋  袁文 《脊柱外科杂志》2010,8(2):120-123
脊柱后纵韧带骨化(ossification of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是指脊柱后纵韧带发生病理性异位骨化,多见于颈椎,常独立或合并其他病变对脊髓神经根形成压迫。在年龄≥65岁的亚洲人群中发病率可达20%~34%。日本学者对该病研究较多,目前的研究表明OPLL是一种基于多基因与环境等其他因素相关的复杂疾病,具体发病机制不明。近年来,对OPLL的基础研究随着生物科学技术的发展取得了一些进展,本文就OPLL的基础研究进展作如下综述。  相似文献   

4.
后纵韧带骨化(ossification of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是脊柱后纵韧带有异位骨结构形成。尽管自1960年Tsukimoto首次报道OPLL之后已经历了半个世纪,但OPLL的原因和机制仍不明确。通过众多学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目前对OPLL的机制有了一个较为统一的认识,即OPLL是由多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如基因、代谢异常及局部因素等。OPLL的发生是通过软骨内成骨的方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机械牵张应力对体外培养的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患者颈椎韧带成纤维细胞的影响。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 OPLL 与颈椎外伤但无后纵韧带骨化(非OPLL)患者(各15例)行前路颈椎手术治疗,术中取韧带标本。采用组织块培养法进行细胞体外培养,免疫细胞化学及免疫荧光技术检测胞质波形蛋白。采用 Flexercell 4000细胞加载培养系统分别对两组患者第3代细胞进行机械牵张应力加载,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方法检测两组成纤维细胞应力刺激前及刺激后12、24 h 成骨特异性指标骨钙素、碱性磷酸酶与Ⅰ型胶原 mRNA 表达。结果免疫细胞化学及免疫荧光检测显示胞质波形蛋白呈阳性表达。OPLL组后纵韧带成纤维细胞经机械牵张应力刺激12 h后,骨钙素、碱性磷酸酶及Ⅰ型胶原 mRNA 表达明显升高,应力刺激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非OPLL组应力刺激前后骨钙素、碱性磷酸酶及Ⅰ型胶原 mRNA 表达无明显变化。结论机械牵张应力可促使OPLL患者后纵韧带成纤维细胞骨钙素、碱性磷酸酶及Ⅰ型胶原mRNA表达增加,促进其骨化,其在OPLL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脊柱韧带骨化性疾病是一类临床常见的多因素迟发性疾病,进展缓慢,不可逆转,常引起脊髓和神经根病变,以多种脊柱韧带骨化为特征。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为颈部后纵韧带中的异位骨化,因其压迫脊髓和神经根而导致一系列临床症状,病因复杂。由于OPLL具有不可逆性,及时治疗及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尤为重要,手术治疗是目前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临床上广泛应用于治疗颈椎OPLL的术式包括颈前路、颈后路、前后联合入路及微创等。本文就近年来相关文献中颈椎OPLL手术治疗术式作如下综述。  相似文献   

7.
正黄韧带骨化(ossification of the ligamentum flavum,OLF)系脊柱韧带病理性异位骨化性疾病之一,全脊柱颈椎、胸椎和腰椎黄韧带附着部位均可发生,其中以胸椎尤其是下胸段最为常见~([1])。脊柱OLF及后纵韧带骨化(ossification of the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是导致脊柱椎管狭窄、脊髓受压的常见原因,严重危害患者运动神经功能~([2])。脊柱韧带的解剖特征、局部生物应力刺激、微循环炎症免疫反应、内分泌与遗传等因素均与脊柱黄韧带骨化的  相似文献   

8.
后纵韧带骨化是机体在诸多因素作用下于后纵韧带出现异位骨结构形成。可引起椎管、椎间孔狭窄,压迫脊髓、神经根,临床上出现脊髓损害及神经根刺激症状,即后纵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of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OPLL多发于颈椎,胸椎较少,鲜见于腰椎。本文就近年来后纵韧带骨化发生机制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正脊柱韧带骨化是一种以脊柱正常韧带发生异位骨化为特点的慢性、退行性疾病。主要包括后纵韧带骨化(OPLL)、黄韧带骨化(OLF)及弥漫性特发性骨肥大症(DISH)~([1])。后纵韧带和黄韧带解剖位置特殊,直接参与椎管结构的组成,因此,OPLL和OLF的发生常常导致脊髓和神经根受压,引起严  相似文献   

10.
后纵韧带骨化(ossification of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 OPLL)是脊柱后纵韧带有异位骨结构形成。尽管自1960年Tsukimoto首次报道OPLL之后已经历了半个世纪,但OPLL的原因和机制仍不明确。通过众多学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目前对OPLL的机制有了一个较为统一的认识,即OPLL是由多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如基因、代谢异常及局部因素等。OPLL的发生是通过软骨内成骨的方式,韧带的纤维细胞在众多因素作用下逐渐分化为纤维软骨细胞、软骨细胞直至成骨细胞。近几年,有报道认为OPLL的发生与col6a1基因有关,Ⅵ胶原蛋白α1肽链是由col6a1基因转录合成的。Ⅵ胶原作为细胞外基质的一种纤维蛋白,它在细胞环境的稳定和细胞分化、粘附、增殖、迁移及存活等方面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概述了Ⅵ胶原蛋白的结构与功能以及在OPLL发生中可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目的:明确不同固定器械在胫骨干不同骨折类型固定中的特点,以指导临床应用。方法:68例胫骨干骨折,行加压钢板螺钉、交锁髓内钉、单侧外固定架固定后,作临床疗效分析。结果:加压钢板固定组42例,感染5例,骨不连1例,平均愈合时间3.8个月;交锁髓内钉固定组13例,无感染及骨不连,平均愈合时间5.4个月;单侧外固定架组13例,骨不连1例,踝关节背伸受限3例,平均愈合时间4.5个月。结论:胫骨骨折交锁髓内钉固定并发症少,功能恢复好,适用范围广,但要注意及时进行动力加压。加压钢板及外固定架固定应选择各自的最佳适应证,以达到理想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