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 观察脉络宁注射液治疗老年下肢血栓性浅静脉炎的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提出可行性意见。方法 54例老年下肢血栓性浅静脉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7例,每次用脉络宁注射液20ml,加入10%葡萄糖溶液500ml静脉滴注,1次/d,10—14d为1疗程,每疗程间隔5—7d;对照组27例,使用复方丹参注射液20ml,用法和疗程同前,2组其它辅助及对症治疗相同。结果 治疗组疗效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并发症低于时照组(P〈0.05)。结论 脉络宁注射液治疗老年下肢血栓性浅静脉炎的疗效可靠,并发症少,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陈青 《中外医疗》2010,29(31):108-108
目的观察中医内外合治血栓性浅静脉炎的疗效。方法将131例病人随机分为3组,治疗组予自拟清热凉血,化瘀通络之中药内服,联合外敷金黄散;对照组Ⅰ予西药静滴13-七叶皂甙钠针、复方丹参针;合并感染者给予适当抗菌药物。外敷硫酸镁溶液;对照组Ⅱ内服中药同治疗组,以温水湿敷。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8.9%,对照组Ⅰ总有效率67.4%,对照组Ⅱ总有效率41.8%,经χ2检验,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中医内外合治血栓性浅静脉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实施综合预防妇产科术后下肢血栓性静脉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抽取综合预防组800例及对照组800例,分别对其进行疗效对比分析.结果 实施综合预防后,术后下肢血栓性静脉炎的发病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实施综合预防能明显降低妇产科术后下肢血栓性静脉炎的发病率,促进病人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复原通络方治疗瘀血阻络型下肢血栓性浅静脉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2例瘀血阻络型下肢血栓性浅静脉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6例,对照组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每次1片,每日1次;治疗组同时加用复原通络方,每日1剂。观察时间为8周,比较用药前后两组患者的红肿、疼痛、色素沉着、条索状物等恢复情况及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的改变。[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组肿痛症状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改善也很明显(P0.05)。[结论]复原通络方在治疗瘀血阻络型下肢血栓性浅静脉炎时,具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多源治疗仪照射联合中药外敷对促进输液浅静脉炎恢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由化疗、静脉高营养或静脉输液引起的浅静脉炎患者132例,随机分为试验组61例与对照组71例,试验组给予多源治疗仪照射联合中药外敷,对照组给予常规50%硫酸镁局部湿敷,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比较治疗前后2组患者的疼痛情况与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的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源治疗仪照射联合中药外敷对输液浅静脉炎的恢复有良好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刘曦 《中外医疗》2013,(34):75-76
目的 探究分析产科血栓性静脉炎临床预防的分析.方法 选自该院2011年3月-2013年3月产科手术患者共80例,以随机的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有患者4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方法进行治疗与护理,观察组患者使用综合预防方法进行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在进行综合预防之后,患者产生术后下肢血栓性静脉炎相对于对照组患者来说,发病概率有了显著下降(P<0.05);观察组患者在进行综合预防后相对于治疗前发病概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实施了综合预防之后,对于产妇手术后下肢出现血栓性静脉炎的发病概率能够显著下降,对患者的早日康复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血脉舒颗粒剂治疗血栓性静脉炎患者的疗效及其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择血栓性静脉炎患者3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19例。治疗组给予血脉舒颗粒剂,2粒/次,3次/d;对照组口服阿司匹林片,75mg/次,3次/d。两组均以30d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比较两组疗效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94.5%vs73.6%),治疗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血脉舒颗粒剂对血栓性静脉炎患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并可改善血栓性静脉炎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具有活血化瘀、抗栓、消肿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静脉曲张合并血栓性浅静脉炎急性期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2014年下肢静脉曲张合并血栓性浅静脉炎急性期患者60例进行分析,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30例,对照组30例,实验组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手段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西医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住院时间、费用。结果:两组患者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实验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表示统计学有意义。结论:下肢静脉曲张合并血栓性浅静脉炎急性期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几率,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活血化瘀中药静脉滴注联合硫酸镁湿敷治疗核素云克(锝[99Tc]-亚甲基二膦酸盐)所致静脉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12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40例,其中综合组在静脉滴注云克前后用血栓通或苦碟子等活血化瘀中药静脉滴注,并给予50%硫酸镁湿敷;活血组在静脉滴注云克前后用血栓通或苦碟子等活血化瘀中药静脉滴注;硫酸镁组在静脉滴注云克的同时给予50%硫酸镁湿敷.分别观察各组用药前后局部红肿、触痛及局部结节或条索状物的变化情况.结果 综合组疗效明显优于活血组和硫酸镁组(P<0.05),活血组疗效优于硫酸镁组(P<0.05).结论 活血化瘀中药联合硫酸镁外敷治疗云克所致静脉炎疗效显著,在临床中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笔者运用中药内服,外敷,治疗下肢血栓性静脉炎1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对感染引起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治疗效果并进行成本分析。方法将2006年1月-2008年3月皖南医学院附属池州医院因感染所致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104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观察组予口服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抗感染治疗,而对照组予阿洛西林静脉点滴治疗,两组患儿均予蓝光光疗等综合退黄治疗措施。观察两组患儿治疗效果,采用最小成本分析法对两组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患儿在痊愈率、有效率、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疗程及住院费用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药品费用、总成本及成本-效果比方面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口服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对感染引起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相对于静脉应用阿莫西林具有明显的药物经济学优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水针疗法联合中药内服外敷治疗退行性膝关节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退行性膝关节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治疗组给予水针疗法联合中药内服外敷治疗,对照组给予水针注射治疗。5d1次,15d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膝关节功能评分进行比较,并对临床疗效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58%,对照组为52.0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O.05)。结论水针疗法联合中药内服外敷治疗退行性膝关节病见效快、疗效显著,值得进一号椎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复方黄赤酊外用防治输液所致血栓性浅静脉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复方黄赤酊外用防治输液所致血栓性浅静脉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可能发生的152例和已发生的47例病人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复方黄赤酊(加减)局部涂布与外敷。对照组采用50%硫酸镁湿敷。结果:对可能发生的病例预防用药后效果比较,经统计学处理为X2=29.60,P<0.01,有极显著性差异;已发生的病例治疗效果比较,经统计学处理X2=43.16,P<0.01,有极显著性差异。结论:复方黄赤酊(加减)局部涂布与外敷,药效发挥迅速,疗效可靠,是防治由于静脉输液所致血栓性浅静脉炎安全、迅速、高效的中草药外用制剂。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骨伤复原汤配合骨搬运技术治疗创伤性四肢大段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创伤性四肢大段骨缺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术后采用鹿瓜多肽8mg静脉滴注,治疗组患者加服骨伤复原汤。结果随访18~31个月,平均24个月。治疗组骨痂牵拉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治疗组骨愈合优25例,良4例,可1例,差0例,对照组骨愈合优20例,良4例,可4例,差1例,两组骨愈合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伤复原汤配合骨搬运技术可缩短创伤性四肢大段骨缺损的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外用马来酸噻吗洛尔和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表浅型血管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我院2017年10月~2018年4月收治的200例表浅型血管瘤婴幼儿患者分为外用组与内服组,各100例。外用组采用外用的马来酸噻吗洛尔溶液治疗,内服组采用口服普萘洛尔治疗,用药时间为12个月,每月定期进行复查,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疗效、血管瘤血流峰值(PSV)和阻力系数(RI),并监测副反应的情况。结果治疗后,外用组显效率为70%,内服组显效率为67%,治疗效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的PSV、RI均得到改善,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外用组不良反应显著低于内服组(P<0.05),且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采用外用马来酸噻吗洛尔治疗婴幼儿表浅型血管瘤安全性比口服普萘洛尔安全性好,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therapeutic effects of oral administration and external application of Chinese drugs combined with micro-invasive surgery for the treatment of varicose ulcers in the lower extremities(ecthyma).Methods:A total of 152 patients(163 limbs) suffering from varicose ulcers on the lower limbs were assigned 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patients' willingness.The 102 cases(109 limbs) in the treatment group underwent the method of endovenous microwave closure of communicating vei...  相似文献   

17.
肖铮铮  宋涛  王玮 《实用全科医学》2011,9(1):18-18,123
目的观察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疗效和临床应用安全性。方法将年龄在4个月-3岁,病程≤2d。具有典型症状的50例秋季腹泻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两组均给予液体疗法同时给予口服思密达,微生态制剂,饮食指导等常规治疗。此外,对照组加用病毒唑10mg/(kg·d)静脉滴注治疗,治疗组加用喜炎平5mg/(kg·d)静脉滴注治疗,共3d。对比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①两组在退热、止吐和止泻等主要症状所需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或P〈0.01)。②治疗组的显效率为52%,显著优于对照组的显效率16%(P〈0.01)。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偶见皮疹,对血小板及白细胞无影响。结论喜炎平治疗秋季腹泻安全有效,能快速改善秋季腹泻急性期症状,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腹腔镜术后辅助中药内服、外敷、灌肠等治疗输卵管性不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90例输卵管性不孕的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45例。观察组实施腹腔镜输卵管粘连松解术后并辅助中药内服、外敷、灌肠治疗。对照组以克林霉素静脉滴注及输卵管通液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达91.11%,治愈率为75.5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2.22%,治愈率为48.8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输卵管粘连松解术辅助中药内服、外敷、灌肠等治疗输卵管性不孕有显著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针刀骨减压联合中药内服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6例,治疗组予以骨减压联合消痹颗粒内服,对照组予以关节腔注射玻璃酸钠注射液。治疗5周后,观察并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并采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症状分级量化评分、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性关节炎指数(Western Ontario and McMaster Universities osteoarthritis index,WOMAC)和简式McGill疼痛问卷(short-form McGill pain questionnaire,SF-MPQ)评价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体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在降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症状评分、WOMAC评分和SF-MPQ各维度评分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针刀骨减压联合中药内服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显著,可改善症状、减轻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曾晓丽  刘安平 《西部医学》2007,19(5):890-891
目的观察口服西药配合中药外敷下腹部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方法将16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两组,每组80例。组予口服氧氟沙星400 mg,2次/d,同时加服甲硝唑400mg,3次/d,12日为1个疗程;组在口服上述西药的基础上配合中药外敷下腹部,每晚1次,12日为1个疗程,两组均在1个疗程结束后停药5天,再继续新疗程(月经期停用)。治疗3个疗程后比较疗效。结果组、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69.0%和30.0%。组疗效显著优于组(P<0.01)。两组用药期间有部分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胃肠道反应。治疗后复查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均未见明显异常。结论口服西药配合中药外敷下腹部治疗慢性盆腔炎有较好的疗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