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首先为《阴阳图》正名,其次列举见于古籍中之诸种《阴阳图》,最后对《.阴阳图》之实质及其生成加以考释。本文以《周易》、古代阴阳家之说、《黄帝内经》等为根据,阐明阴阳之基本概念。即指寒暑。寒来暑往,为自然界之最大变化。其实质便是阴阳二气,阴消阳长,阳极生阴,阳消阴长,阴极生阳.周而复始之变化过程。人类万物皆遵循其变化而变化。此变化规律,便是天地自然之大道。故曰:“一阴二阳之谓道”。市《阴阳图》则是表现阴阳二气消长变化之动态图。  相似文献   

2.
浑沌初分,道启鸿蒙。上古伏羲氏一画开天,演八卦,结网罟,造甲历,位列三皇,乃华夏之始祖;女娲炼石补天,抟土造人,始创嫁娶,阴阳化育。老子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相似文献   

3.
浅谈"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春夏养阳 ,秋冬养阴”出自《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书中提出“夫四时阴阳者 ,万物之根本也 ,所以圣人春夏养阳 ,秋冬养阴 ,以从其根 ,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内经》提出的这种顺应四时、调神养生的原则 ,对今日养生保健颇有指导意义。1 《内经》“春夏养阳 ,秋冬养阴”的含义阴阳学说是古代的一种哲学思想 ,早在商周时期人们就有了阴阳的概念。《周易·系辞下》说 :“子曰 :乾坤其易之门邪 ,乾 ,阳物也 ,坤 ,阴物也。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又说 :“一阴一阳之谓道。”《内经》认为 ,阴阳的对立统一是宇宙间万物发生、发展和变化…  相似文献   

4.
“一分为二”和“一分为三”不是一个哲学范畴的概念。说什么:“一分为三”是对阴阳学说“一分为二”的补充和完善,是矛盾的统一,是阴阳的平衡,是物质存在的第三态……这种把“一分为三”纳入阴阳学说的观点是错误的。“一分为三”《周易》称之为“三极之道”,是对时空的划分,“一分为二”《周易》称之为“一阴一阳之为道”,是属性论。中医的三阴三阳是“一分为二”的阴阳之道和“一分为三”的三极之道的有机统一,用以说明宇宙万物的时、位、性三种特性。《内经》的经络针灸治疗体系和《伤寒论》的汤方辨证论治体系都是在三阴三阳理论指导下构建起来的。  相似文献   

5.
论"三"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道德经》云:“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老子这段经文讲到的“三”,我们是否可以这样理解:它既是太极之妙用,为造物之始,而有“三生万物”;同时又是先天与后天的具足,包涵了万物的本质———即“冲和”之整体。一切事物的发展和...  相似文献   

6.
阴阳概念的出现和表述最早有文字记载可见于《山海经·北山经》:“虢山,其阳多玉,其阴多铁”。又《周易·系辞上》说:“一阴一阳之谓道”,道即宇宙万事万物必变、突变、适变、不变之大法则,为宇宙一元普适之基本规律[1]。  相似文献   

7.
男女生殖生理上的不同,表现在阴阳禀赋、身体发育、气血等生理功能及病理方面,也都存在着显著的差别,对此古代医家作了较多的研究论述。通过分析探讨男女生理(特别是生殖生理)方面的差异,对更深入理解妇女生理、病理特点,突出和保持中医妇科学的传统特色,具有重要意义。1  男女阴阳禀赋相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又云:“阴阳者,血气之男女也。”男子禀阳,女子禀阴,男子阳中有阴,女子阴中有阳。“阴阳者,一分为二也。”世界本身是阴阳二气对…  相似文献   

8.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道者圣人行之,愚者佩之。”用现在的话讲:万物之能生于春、长于夏、收于秋、藏于冬,是由于四时阴阳的变化规律所促成的。所以说四时阴阳是万物生长的根本。懂得养生的人能顺应这个规律,在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这样能够从根本上作好了养生之道,就能够和万物生长收藏的规  相似文献   

9.
“一阴一阳结谓之喉痹”浅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阴一阳结谓之喉痹”浅释葛英华,刘建华(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东直门医院北京100700)关键词:厥阴;少阳;喉痹;内经“一阴一阳结谓之喉痹”这句话出自《素问·阴阳别论》篇中。本篇主要讲述人之十二经脉之阴阳属性,即有三阴三阳:一阴为厥阴,二阴为少阴,三...  相似文献   

10.
“阴阳”两字义首见《说文·部》云:“阴,闇也,水之南,山之北也;从,(今云)声。”“阳,高明也;从,易声。”阴阳二字连用,出《大雅公刘》:“既景乃岗,相其阴阳”一语,谓在山岗上测日影,察其向背云尔,与后世所谓阴阳之义迥别。由此观之,商周以前所谓阴阳,不过自然界中一种粗浅微末之现象,绝不含有何等深邃之意义。“阴阳”两字相连属成一名辞,表示无形无象之两种对待性质,自孔子或老子开始。它“是两个具有对立属性又是一个统一体的东西,《老子》所谓‘万物负阴而抱阳’是它的最简要与最恰当的定义。”(《范行准·中国医学史略》)因此,“阴阳”二字连用也是哲学概念。所以,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用“阴阳”二字认识事物和分析事物,在当初用它分析事物本质有一定意义的,也是具  相似文献   

11.
仅从先秦古籍研究一下《黄帝内经》整体观的形成和发展。透过人们给祖国医学思想体系已经贴上的诸如“朴素唯物论”、自然哲学、经验医学”等等标签,还其历史本来面目,确定其在中国哲学史上应有的位置,也为中医现代化寻觅津梁。一、整体观是先秦古籍共有的哲学观念。先秦古籍所载的实质性问题,是当时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如《易经》认为生生之谓气”,《老子》曰“反者道之功,”“物负阴雨抱阳,冲气以为和”。“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四十二章》”《管子》云:“人与天调,然后  相似文献   

12.
本文试图运用《周易》太极阴阳学说,结合中医“肾主生殖”理论,借助现代实验研究资料,对月经周期阴阳调节规律从整体上作一阐述。《周易》云:“一阴一阳之谓道。”所谓“道”是指事物发展的规律。阴阳之间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互相联系,组成事物统一体,并...  相似文献   

13.
太极拳与中医经络学说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太极”一词源出《易·系辞上》:“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古人把“太极”作为宇宙的本源看待的.认为太极是天地万物的根本.天下万物皆可分阴阳。阴阳是两种对立的因素.两种因素相互作用.促进了事物的发展变化。后人吸取了这种朴素的唯物主义的思想,把太极的阴阳学说与拳术结合,用太极“阴”“阳”的哲理解释拳理.逐渐形成太极拳术。  相似文献   

14.
三才汤浅谈     
《释序卦》曰:"三才之序,先天地而后万物,万物盈天地之间,人居万物之中。圣人之道,周万物而济天下,则万物复附于圣人,与天地相似,是以万物盈天地,圣人之道,亦盈天地。物尽则圣人之道尽,孟子所谓塞乎天地之间者也。"三才,即天、地、人;三才,自然万物演生之大序也。老子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三生万物",  相似文献   

15.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阴阳者,夭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故积阳为天,积阴为地,阴静阳躁,阳生阴长,阳杀阴藏。阳化气,阴成形。”文中“阳生阴长,阳杀阴藏”,诸家解释各异。有曰:“有阳趋向于旺盛,则阳气生发,阴...  相似文献   

16.
众所周知,《黄帝内经》的成书受黄老之学的影响较大,但自汉武帝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中医学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受儒学思想的影响也很深。孔子作《系辞》阐发了《易经》之阴阳理论,其内容从"一阴一阳之谓道"出发,肯定自然界中阴阳、动静、刚柔等两种相反势力的"相摩"、"相荡"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普遍规律。明代医家张景岳曾说:"乃知天地之道·以阴阳二气而造化万物,人生之理,以阴阳二气而长寿百骸。易者,易也,具阴阳动静之妙;医者,意也,合阴阳消长之机,虽阴阳已备于(内经》,而变化莫大于周易"(《类经附翼·医易》…  相似文献   

17.
三才汤浅谈     
《释序卦》曰:"三才之序,先天地而后万物,万物盈天地之间,人居万物之中。圣人之道,周万物而济天下,则万物复附于圣人,与天地相似,是以万物盈天地,圣人之道,亦盈天地。物尽则圣人之道尽,孟子所谓塞乎天地之间者也。"三才,即天、地、人;三才,自然万物演生之大序也。老子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三生万物",即  相似文献   

18.
引言“八卦”在我国三千多年前已有流传,首见于《易经》。它在古人阴阳二气学术见解的启发下,制作了阴阳两爻,象徵宇宙事物的刚柔两性,用两爻组成八经卦和六十四别卦,以八经卦象宇宙刚柔两性的八类事物,以六十四别卦象宇宙万物的、相互关系,並用卦与爻的变化,象徵宇宙万事万物的复杂变化。《易经》八卦,很大一部份内容,曾被用来解释人体生理功能活动和病理变化。如《易·系辞》云:“一阴一阳之谓道”;  相似文献   

19.
概述阴阳是宇宙事物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五行是认识宇宙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是我国哲学上最早的辩证法思想。《内经天元纪大论篇》说:“夫五运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这是古人认识宇宙一切事物的一般规律。《内经阴阳应象大论篇》说:“阴阳者,血气之男女也;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阴阳者,万物之能始也。”列宁在《谈谈辩证法问题》中说过:“一分为二以及吾人对其矛盾组成部分的认识,是辩证法  相似文献   

20.
<正>阴阳是宇宙中相互关联的事物及其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这一概念起源于《易经》的易卦。至春秋时期,医家开始将阴阳概念用于医道,阐述以《内经》最为详尽。《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的论述明确了阴阳论在中医领域其哲学思维模式的属性,一直沿用至今。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人体内部充满着阴阳的对立统一关系。故《素问·宝命全形论篇》说:"人生有形,不离阴阳"。就大体部位而言,上部为阳,下部为阴;体表为阳,体内为阴;背为阳,腹为阴;外属阳,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